轉简體   復原    
1480 留言者:零至一 [2002-05-22]
主題:朱先生還收徒嗎?
  初至寶地,相逢恨晚。
  翻閱舊文,知先生三月曾招收門徒。未知計劃尚存嗎﹖
  今大學長假初,有可以效勞的地方嗎﹖
  後輩主修媒體創作,若有用得著的地方,先生一句,小弟即全身以赴,不問報酬。
  以下是一些劣作,請參考﹕
  http://sweb.cityu.edu.hk/50251534
/ferrari_car_front.jpg
  http://sweb.cityu.edu.hk/50251534
/joe_so.mpg
  (影片比較長有15mb)
回應﹕
  招生事已竟,可注意《宇宙浪子》的拍攝計劃,如若得成,將廣邀有志青年參加。
  此計劃中老朽有意培育上百位優秀青年,以為日後文化大業奠基也!
1488 留言者:零至一 [2002-05-24]
主題:再請收徒!
  不能緣於先生,心感失落。
  未能學於先先,倍感痛惜。
  本來,初到貴地,真以為找到了明燈,可惜時不予我。現在只有事在人為。
  望先生能體赤子之心,賜一機會插班學習,小弟會以勤補過,試用一月,追不上,我自當引退。
  若先生不棄,小弟甘願放棄學位,攻助於先生。
  以下是拙作,再請先生參考﹕
  西方的創作方法重associate thinking(自由聯想),即當下想到什麼都記錄下來。訊息雖然是雜亂無章的,但可以作為潛意識的反射以及創作靈感的泉源。易經有異曲之妙,但結構嚴謹得多,是以八類性質類推、網羅天下的一切,以擴闊、統合各思緒。兩者的應用,都很有力量,而我較喜歡後者。在學習後又發現﹕若後天為卦,先天為數,若以數字象性不知可行否﹖舉例﹕
  當我們拿起一支筆,在紙上劃點,第一點就是1。在紙面上,由無而有,出現了新的存在;對於紙,由’有’而新,經歷了質變。故1可以理解為新、為質、為存在、為發現。科學重發現,也就是一門求1的學問。在紙面的一點,用顯微鏡無限放大,可以發現點是由千萬的小點所組成,故一也是千萬的集合,而正常人所理解的,是一的綜合。哲學所重為綜合,是一門歸1的學問。
  在未劃那一點之前,白紙只是白紙,什麼也沒有,是為0。0不只代表’無’,因0的時候,事情己經在發生。試想下﹕在劃1之前,人是否已選擇了一支筆和一張紙。紙決定了'1'永遠在這張紙上,筆決定了那個'1'是由石墨亦或是油墨所構成。因此0是體、前題、是媒介、是層次,決定許多先天的因素。而藝術重創新,很多時都不是思考1的問題,而是往往要反思前題,對0研究,才真正有新意。
  在劃了一點的紙上再劃一點,就是2。將兩點相連,會產生一條線,故2是’線數’;點的兩端就是限,從一點(立極)連線到另一點(動點)產生了向,兩點在空間上相對,時間上有先後,故2代表了兩儀、極限、趨向、相對、時序。若玄學、精算主要是用作預測,就是2的學問。 此外,2表示數目的增加,是’量變’。而量變必耗時,故=>2亦涵蘊著時間。
  在有了兩點的基礎上再劃第三點。若第三點與前兩點不共線,會形成轉角;將第三點與第一點連線,可形成閉合三角形,首尾共點,單向作用亦會循環,加上三角結構,堅實可抗外力。故3為三才、為角、為轉變、為共用、為循環、為形、為象、為結構、為能量。易者,變也,在我理解是一門3的學問。
  假設前三點共面,突破紙面,在紙外的空間劃第四點。四點形成一錐體,產生了新的空間體系,故4是體、是系、是突破。宏觀看空間,空間的最穩定結構一定是圓形,在電腦動畫的世界中,一個3d的圓形/任何形狀是可以展開成一個2d的4邊形,故4是識知空間結構的最穩定數,是為四象。
  理解01234,有點象理解化學元素周期表的每一個元素,認清每個數字所代表的特性,能以之為尺,度性類象。交溝運用自有層次,且能以簡御繁,在我創作、學習的過程中發揮著可量估的力量。但拙論初具,問題如麻。例﹕相對論認為時間應是第四維,是4,我把時間只理解為一種參數,用=>2來表示,你意下又如何﹖
  最後請先生三思,小弟已養晦多時,涉獵過雜,而不能門而入,一直心恨沒有明師指點,更恨今學,習識不習性,尤以創作為甚。我前途在君手,一反一覆,影響如雷。再請三思!!!
回應﹕
  閣下完全誤解老朽「收徒」之原意,老朽所收之「徒」,乃助老朽完成「資訊工程徒刑」者。在此間無人談「易」,「易」來自天,唯天可教,老朽不夠資格也。
  老朽在本網聲言無數次,「易道」不可昌、可得昌、不應昌。老朽已多年未碰,連六十四卦都背不週全矣,遑論其他。
1492 留言者:零至一 [2002-05-24]
主題:三請收徒
  先生尚能自謙,劣學愧無地容,前述是不足一哂的,原意只是吸引先生注意。
  我如今依然心未息,只要先生不棄,又何懼徒刑。
  這是最後一次請求,請明示。
回應﹕
  春花秋月傳千載,是知倏忽又一年;休問何處可求魚,人生事事皆機緣。
1495 留言者:零至一 [2002-05-25]
主題:謝謝先生的指引
  謝謝先生的指引!
  後學踏著河水緣木求魚,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自當做好現在,展望宇宙浪子早日開拍,也能出一分力。
回應﹕
  老朽絕非「益師良友型」,在網上看來彬彬有禮(那是因為尚有網管把關故),其實上起課來,罵人的時候比講理多!
  浪子開拍受限於大環境,如果順利,明年有望也。
1649 留言者:零至一 [2002-06-18]
主題:可以協助分流
  先生的無私奉獻,令後學受益非淺。
  感於錄音下載的頻寬不足,後學有大學的ftp空間80mb可供先生作分流用。
  (頻寬挺高的,未來還會在學兩年,應可作暫貯)
  如需要,請電傳﹕soho_joe@sinaman.com
回應﹕
  感謝義助!近日會就網路頻寬重新分配,若有需要,我們會以電郵與您聯繫。

  網管謹識 2002/06/18
2116 留言者:零至一 [2002-08-26]
主題:新聞一則,與眾共享
  珠算被稱為我國“第五大發明”,至今仍在加減運算和教育啟智領域發揮著電子電腦無法替代的作用。殊不知珠算僅為我國古代眾多演算法之一種,許多古算至今還鮮為人知。隨著歲月流逝,我國古代許多極有價值的計算方法相繼失傳。為找回失傳古算,19世紀以來,中、英、日等國幾代科學家皓首窮經,孜孜以求,均未獲突破。
  
  中國工商銀行陝西漢中分行經濟師程文茂根據“李培業推想圖”,歷經10年時間潛心研究,終於將失傳千餘年的我國古代12種計算工具全部複製。
  
  《數術記遺》介紹14種演算法
  
  據史料記載﹕甄鸞,字叔遵,是南北朝時著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他一生撰注多種數學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是注釋了唯一一部記載我國古代計算工具的《數術記遺》。
  
  《數術記遺》系中國古算書,捲首題“漢徐嶽撰,北周漢中郡守、前司隸,臣甄鸞注”。但經我國著名數學史家錢寶琮先生考證,它是甄鸞假託徐嶽之名,自撰自注的,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目前尚無定論。現傳本為南宋鮑瀚之刻本(西元1212年),保存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數術記遺》介紹了我國古代14種演算法,除第14種“計數”為心算,無須算具外,其餘13種均有計算工具,分別是﹕積算(即籌算)、太乙算、兩儀算、三才算、五行算、八卦算、九宮算、運籌算、了知算、成數算、把頭算、龜算和珠算。“珠算”之名,首見於此。
  
  古算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
  
  唐宋以後,《數術記遺》中所述13種算具,除珠算沿用至今外,所有算具均相繼失傳,而此書只有文字介紹,並無算具圖樣,其歷史原貌,無人知曉,在我國的古算史上留下了“哥德巴赫猜想”一樣的謎。
  
  為解開此謎,中外學者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日本數學史家三上義夫(1875–1950年)、戶穀清一,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中國學者許蓴舫、余介石、李迪、周全中、李培業等均抱著科學縝密的態度,繪製出了各自的“推想圖”,試圖破譯13種古代算具之謎,而在眾多的“推想圖”中,“李培業推想圖”最引人注目,在國內外影響最大,得到學術界公認。
  
  李培業,青海樂都人,陝西經貿學院教授,西北大學研究生導師,當代著名的數學史、珠算史家,現任中國珠算史研究會副會長。
  
  對《數術記遺》中13種算具的研究,是李教授眾多學術成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項。他早在1976年就完成了“我國古代14種演算法”的論文,1991年,經補充完善,在《陝西財專學報》第二、三期上連載發表了《〈數術記遺〉中算器研究》論文,全面、系統、詳細地闡述了“李培業推想圖”。“李培業推想圖”雖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但從1976年提出後,在長達25年的時間裡,一直沒有被製作成型。
  
  撩開失傳古算的神秘面紗
  
  2001年,曾長期師從李培業教授進行珠算研究的工行漢中分行經濟師程文茂,決心把“李培業推想圖”變成現實,使失傳的我國古代13種計算工具重見天日。
  
  1992年,程文茂率先破譯了失傳一千多年的“太乙算”,並發明出“太乙算棋”,使一般學齡前兒童使用10課時就能單獨掌握小學二年級才學會的萬以內加減法。1999年,又發明了“世界算盤”,在該盤上不僅能隨意拼裝俄羅斯、日本及中國的10珠、5珠和7珠算盤,而且可將失傳的“太乙算”、“兩儀算”、“三才算”和“珠算”四種古算具一一再現。
  
  一次,程文茂在陪朋友參觀“石門十三品”時突發靈感﹕漢中石門十三品在全國是書法一絕,而同樣和漢中有著淵源較深的《數術記遺》中失傳的13種古代算具,難道不能成為全國古算一絕嗎﹖他將這一想法告訴了李教授,得到贊同,同時程文茂找到漢中木工名匠趙連富,運用上等木材––楠木和樟木進行製作。其間,李教授繪製了《漢中甄鸞古算十三品草圖》,並親自到漢中予以指導。不知經過了多少次奔波辛勞,多少次反復、失敗,程文茂的“古算十三品”終於在2002年5月下旬製作完成。
  
  據李培業教授介紹﹕此前,國內曾出現過《數術記遺》中13種計算工具的示意模型,但相當粗糙簡單,許多地方出現明顯錯誤,“古算十三品”的製作完成是國內第一個完整、系統、科學地將我國古代13種計算工具恢復舊制,是數學史最新的研究成果,特別是發現“九宮算”為世界上唯一的動位元演算法,更具較高的學術價值。 (文/賈連友華年輪 新華社供本報專稿)
  
  另有問﹕
  1.先生的易蕊能算多種數系,與上述有關乎﹖
  2.若學子對上述算法有興趣,以先生的見多識廣,可示一明燈否﹖
回應﹕
  多謝賜教,中華文化當興,人才備出矣!
  易芯係採老朽之多層索引算法(即多數系算法),類似前文所謂「兩儀、三才、五行、九宮」,既此古算法再現,當再研究之。
  實際上,多數系算法之技巧,相當於背誦「九九乘法表」。先將各數之結果算出,再設計成為易誦之「口訣、手法」,則可省略大量的「計算過程」。老朽在漢字庫中,全用此類「多層索引」技術,因之,只用40MHz的cpu就已勝過奔騰4。
  同理,學者若有興趣研究,只要先得結果,整理出一規律,再以此規律反算之。
  如十進位用二、五子珠算得口訣﹕
   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四下五去一,五去五進一……
  由是可知,口訣只是反算的結果。因此,如用邏輯閘取代算籌,據老朽分析,口訣速度約較「進位器」快十倍。高數值之數系之效率更高,且其應用可與「概念」平行處理,功效不可估計也(易芯不宜多談了,就此打住。)
2636 留言者:零至一 [2003-02-01]
主題:拜年祝願
  新年快樂!
  祝朱先生及沈小姐安康健泰,
  祝工作室仝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祝網友大家和氣長智,
  祝中華文化春枝招展。
回應﹕
  謝謝。
3618 留言者:零至一 [2003-12-21]
主題:求教
  朱老師好,學生剛剛看完亞視的傑出華人系列,丘成桐院士好像利用數學証明了十維空間的存在。素知老師博學,可以發表一下老師對這的理解和意見嗎?先謝!

零至一上
回應﹕
  老朽從小學到大學,數學從未及格過。且老朽所知有限,只知史蒂芬霍金曾用數學證明有所謂的「負時間」;英哲人羅素證明一加一不等於二,未來有人證明有百維空間也不為奇。這些事,只為表示自命不凡,看看賽球就知,老外得分,會吼得把人嚇死也!
  老朽遵守「不為天下先」(申請專利,只為在今世的遊戲規則下,保障自己的發展機會),且預言在此,當人類面臨毀滅之日,凡「推波助瀾、趾高氣揚」的科學人,都將受到良知的譴責。所以人要否定宗教、道德,目的只有一個,要證明「唯我獨尊」也!
3916 留言者:零至一 [2004-02-29]
主題:陋聞一則
  見邱宗鴻前輩的留言,後學想起一事,年前大學的教授曾告訴愚,現在已有利用電源直接上網的技術,而且他在香港親身試過可行,速度與56k差不多。 不知此對etown的發展有否助益?後學呈畢。

零至一上
回應﹕
  此非新事,早在無線收音機時代,人就知道電源線可傳輸訊號,那為何不用來上網呢?
  因為電源線很容易受天候、工業用電、外界訊號所干擾,很不穩定。對工業用電來說,一般採用60週/秒,且可容忍較大的波動。而通訊不然,必需穩壓穩流及訊號恒定。
  十年前,德、日、美先後發表了「乾淨電源」的理論及技術,其實也是老故事了。很多人用過「斷電裝置」,能在平時貯存若干電流,而在斷電瞬間,立時換接。「乾淨電源」正是如此,但多了一些反饋迴路,加上濾波功能,將斷電的瞬時「尖峰」變成平滑等。
  本企業係中國第一家自行設計此設備者,係與清華大學韓院士合作開發的,成本比外國產品便宜三倍。已通過「國家鑒定」,但惜老朽對市場情況不瞭解(說不定貴教授所見即是)。但在單位用成本上,仍比不上無線,農民網必要可用。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