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3119 留言者: [2003-06-26]
主題:信任
  請問在這種情況下(我騎單車,他座在後座上。我感覺到他是跨坐,而且認為看到了他的雙腿在車的兩側。但後來他堅持說他是側身坐的。無他人見證),我是該相信自己感覺到的、眼睛看到的,還是該相信他的話?

我覺得自己很多疑,該如何改正?
回應﹕
  又是立場的課題。
  立場=要證明自己正確:
   絕對不能「信任」任何人,就算自己錯了,也要「死辯」到「死」!
   只是,這樣值得嗎?到最後落個「獨夫、政客」之名(當然有人求之不得)!
  立場=要瞭解自己「感覺是否正確」?
   感覺有時會「誤判」,尤其騎車時,心思專注,所見未必為真,故寧可存疑。
   萬事需要時間及重複次數求證,千萬不可一次就把金剛牙咬得緊緊的。
   假定相信「他的話」,自己會吃虧嗎?否則何妨先信一次?
  要改變多疑的個性,首先要丟掉「吃虧上當」的想法,其次要先假設自己錯誤,最重要的,是「相信他人」!這三點做不到,總有天連自己姓什麼都有待懷疑一番。
3126 留言者: [2003-06-29]
主題:感覺可信嗎﹖
  續#3119做進一步說明,很瑣碎,煩請先生開示。
  說明:我的記憶力很不好,求知欲較強,認真、認理也認感覺但常常不知應該信什麼。
  立場:了解真相。
  那條路很寬,當時幾乎遇不到人和車。車子很小,我在前座只要低頭,很容易可以看見他的雙腳位置。
  他上車前,我要求他側坐。在他上車後,因為有所察覺,認為看到他雙腳叉開,所以對他說:“你象只青蛙一樣的跳上來了。”大概騎了2、3百米後,遇到一段很緩的坡路,他說用用力幫我,車子變的一聳一聳的。我想知道他怎麼樣用力,所以我認為自己低頭看了他的腳,看到他的雙腳沒有撐地。沒過多久他說要換一種坐法更能用上力氣,好象在後座動了幾下,過了一會兒,我低頭看見他的雙腳分在兩邊。這時開始和他發生爭執。我認為他一直是跨坐,沒有變。他堅決否認,而且非常生氣。
  後來我又讓他側著坐上來,用用力氣,我總覺得前後兩種看到他雙腳的感覺不一樣。
  他認為我的主觀意識太強了,強到能抹殺客觀的現實。(我常有這樣的經驗:走路不小心,腿撞上了桌子角,如果這時對自己說不疼、不疼,就真的會不疼了。他一直嘲笑我這種經驗。)
  請問如何判斷此感覺的真偽?主觀意識真能改變客觀現象嗎?

  如果相信他,我就要承認自己產生了幻覺。這意味著以往對他的不信任也可能是幻覺導致(曾多次感覺他撒謊,但都沒有求證),我就需要重新考慮和他的關係(這幾天我決定和他分手,但他不肯接受,並開始反省)。如果是他說謊,我的決定將不會改變。
  
  每次要和他分手時,他總是說不甘心就這麼分開。他能把握住我的心態,令我不甘或是不忍離開。在我堅決要他離開時,他會借著外力留下來。這次,我不想將就他了,我認為如果他沒認識到問題的關鍵,我們就不可能繼續下去。通過連續幾個小時的反省,他表現出速度驚人的一種覺悟,意識到了我對他的期望。我姑且相信,但仍存懷疑。
  為什麼總是懷疑他,而就就能相信某些人?
回應﹕
  什麼叫做「真相」?形相與真有什麼關係?
  閣下所追求者,只是一個「現象」的發生過程而已。這種過程因人、事、時、地而變,對觀察者(如同前文描述),常是「意氣、印象」。尤其在文字語言的「概念」限制下,其「真相」早隨時空他颺,不值得「爭」,否則人生便浪費在這些瑣碎中了。
  真相是不隨時空所改變者,只有大是大非,可以「一再求證」者。一個人是跨坐或側坐,有什麼真相?其人承不承認,又算什麼?除非是律師打官司,爭個輸贏!這常是天下大亂的基因,故有謂「清官難斷家務事」也!
  先別奢談什麼「主觀、客觀」吧,人的眼睛只能接受光波,與「真偽」絕無關係!若人堅持要用「針孔來看宇宙」,老朽只能斷言,看到的只是看到的,與看不到的差得無法比擬。憑這一點,怎能討論真偽?沙灘上怎能建高樓?難怪信心無從建立了。
3208 留言者: [2003-07-25]
主題:請教
  倉頡易數的吉凶表中,助=比和,*=旺,#=相如何理解?
回應﹕
  比=比較。和=和同。旺=興盛。相=發達。助*#為格中代表之符號。
3209 留言者: [2003-07-25]
主題:中華古代漢語字典--在線查詢
  近日進入一個站點:工具書在線(http://www.ewen.cc/unihan/index.asp),其中中華古代漢語字典對我很有幫助,希望能在此推薦。
回應﹕
  據網管告知,此字典惜無繁體檢索。
3272 留言者: [2003-08-25]
主題:
  請問先生下次講哪篇文章﹖
回應﹕
  《梓人傳》   ─柳宗元

      網管 謹上
3393 留言者: [2003-10-04]
主題:
  一外地人,報考我市公務員。他感覺考風不正,懷疑別人拉關係走後門,於是托我幫他也找關係,以求公平。不知此忙該不該幫?(考慮再三,我什麼都沒做。)後來他落選了,據說正是因為別人走了關係。請問先生:此事我做對了還是錯了?
回應﹕
  不做是對的,淌了一次渾水,必有二次上門。人生各有機緣,知止則止可也。
3401 留言者: [2003-10-08]
主題:
  某明月夜,一人在郊外河中游泳。水中,手突觸一物,馬上憑質感與經驗知道那是充水的塑膠袋,心中不驚。但接著,我的手突然的縮回,然後被自己縮手的動作嚇了一跳。能否請先生解釋一下這個反應的過程?我明知它無害,為什麼手仍要縮回,受驚嚇?並請教先生如何做到處變不驚?
回應﹕
  此為人之「本能」,歷經億載進化而得,非人能控制者也。
  做到「處變不驚」,要歷經常時間的自我控制練習,非一日之功。
3433 留言者: [2003-10-19]
主題:如何能知道自己的“偏”﹖
  曾按倉頡易數得卦“小過之旅”,釋曰:居過之極,違理逾常。
請問先生,得此卦該做何想?這是違什麼“理”?
回應﹕
  卜卦之初,必須有一明確至極之主題,否則難以判斷。
  本網僅談眾人事,不為個人謀,乞諒。
3434 留言者: [2003-10-19]
主題:立場、目的是由各人選定或是已定、只需明察的?
  對某所言所行,心生想往,這一心是否能做為立場?心嚮往之物,可否立為目標?
先生常說止於一,是指目的,還是立場?還是各層次的立場都有本層次的唯一目標?
(自知所思常失於偏頗,所以不能決斷。盼先生賜教。)
回應﹕
  「立場(=人所立之場地、以及該場環境之刺激因素)」者,空間也,心想立於何處?心想之物,主觀可得,自視可也。
  止於一者,人生萬象也。「層次」非人,無立場。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