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1104 留言者:陳文忠 [2002-02-24]
主題:
  請問先生﹕
  『先生曾言﹕「西方科學觀最大的價值在於”基因”與”分類”觀」』(學生記憶中)––指”分析”;
  那中國文化最大的價值為何﹖是否為易經所發展出的”象徵”觀﹖––指”歸納”。
  學生想,若知東西方文化的價值所在,可據以為學習的指導原則,亦是最佳學習方向。
回應﹕
  為何要知道「價值所在」才是指導原則與學習方向﹖
  太「功利」的學習,是最無「價值」的「酷刑」。老朽一再進言,「智慧」在於「無私」,無私的結果,不重功利,不受局限,才能觸類旁通。
1105 留言者:陳文忠 [2002-02-24]
主題:謝先生
  留言1104則,謝謝先生點醒,學生會謹記在心。
回應﹕
  天下至大,人類至多,時空變化臻於無窮。學者若無「舉一隅以三隅反」之基本能力,猶斤斤計較「株棵有別」之輩,雖至聖先師亦難與語,更何況老朽乎﹖知之記之,不可離之,否則數日後故習復發,縱來此受教,亦必驅之逐之也!
  智慧也者,人類之至寶也,老朽自幼追求不懈,歷經萬苦,終於巴西嬉皮列中得之。既而省思,所得者何﹖若果為「智慧」,應屬眾有,老朽當有傳承重責。否則,據為己有,以之揚名立萬、封妻蔭子,以滿足私心大欲可也!
  茲以一隅喻之﹕人之成長,自幼兒為始,至成人而成熟,可以與語矣。幼兒者,私之極也,無私無以生存;及長,進入社會,常與他人交往,方知人外有人焉;繼而進學,漸識天外有天,天之大,語窮矣!
  有人裂土而自據,其宮庭崇偉,衣冠濟濟,遂自以為天之子焉;有人分識而治,其言傳十方,聲揚四野,人人聞而生敬,譬為天之才;有人高堡深壘,廣事收羅,聚利而集,事事為己,目無他人,且諤諤謂﹕「人不自私,天誅地滅」!
  亦有人觸類旁通,人智成熟,知世態互動為機緣,個人成長屬天理。遂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之豪情豪語!
  智慧本存,其大者與天等同,其小者可以成蟲豸之生。蓋生存之初,生命集聚成體,其體所需難分彼此。繼而生存形成環境,環境之變化又聚體成形,個體生命遂向群體蔓生。待至群體之生命形成,由群體趨進至整體,是天也。
  人之至大者必無私,故無私乃大,至大為公;人若僅知有「我」,「我」不過方寸之間,是私之小,其宛如幼兒。若人介於公私之間,其智慧之量不定,或多或少,若有似無,是成長之時也。當個人成熟,思想圓融,始有領會天理之機緣。
  人類社會亦然,今之時代成熟,智慧將興。苟若吾輩尚以兒童之私心自豪,緣何奢談智慧﹖世上聲色犬馬充斥,物欲資源處處,享之可也!
  前已一再說明﹕「智者知日,慧者掃心」。所謂知日者,非知日之利害也;掃心,正是清除私心之前題。世事源自「機緣」,本與一己之利害無關,人怎能先擇以利害﹖似此,離天理日遠矣!慎之慎之!
1219 留言者:陳文忠 [2002-03-29]
主題:組合語言的學習與應用
  朱先生您好﹕
  學生因生活上的需要(計帳&占卜程式),而開始學習微軟的ACCESS資料庫程式,這五年來使用電腦的結果是「痛苦不堪」。
  對一個非電腦相關科系,使用電腦只為求方便的人而言。軟硬體不斷升級,相容性卻不佳。本人ACCESS95所寫的程式,到ACCESS98卻不能用,至今還是不知問題所在。電腦摸了五年,大多的時間忙於程式的安裝、設定的表面功作。想活用此一工具,對一般人而言,真是困難。本人已經放棄學微軟程式,電腦只用來上網等簡單的工作。
  於留言中得知,電書的軟體程式是組合語言。耳聞組合語言效率極佳,早就想學,但苦無環境(相關書籍少之又少,且都是十年前的翻印,而看也真看不懂;而且學生還不知什麼系統能跑組合語言)。不知電書的使用環境如何﹖對一般人而言,此工具的學習與應用是否容易切入﹖相信學習使用工具,是大多數人所樂意的。怕的是像微軟的系統,像是打混戰似的,學了半天,還是摸不到核心,似乎把每個使用電腦的人都當成「駭客」(沒駭客的功力,電腦只好當家俱)。
回應﹕
  此事大難,西方陽謀得逞矣!老朽所用乃自行發展之系統,其餘未知也(可能win98中尚有)。
1222 留言者:陳文忠 [2002-03-29]
主題:續留言#1219
  請問先生﹕
    先生所開發的電子書,是否如同早期的apple電腦一般,使用者可透過程式語言直接控制
  其軟、硬體﹖若能,使用者才能活用此工具。
    先生曾言﹕電書是使用Linux系統。但Linux系統應該是C語言所寫成,那組合語言的使用
  是否有所限制﹖
回應﹕
  目前電書只供閱讀用,但可藉出入界面擴充功能(如蘋果然)。其中之一是網絡通訊,所採用的是LINUX.通訊只負責傳送「資料」,與組合語言無關也。
1382 留言者:陳文忠 [2002-05-11]
主題:中文電書
  本人亦訂購電書一冊。
回應﹕
  入帳。
1539 留言者:陳文忠 [2002-06-02]
主題:自毀
  請問老師﹕
  1、「自毀神典」是否亦為老師所寫﹖
  2、人類最終的結局是「自毀」!那「孤傲山主」的人生經歷,不正是人類的縮寫﹖
  3、杏娃有言﹕她有預感,最後會和人類合而為一。指的是否是與人的思想(精神)合而為一﹖
    而人類最終的結局是「自毀」!指的是否是人的生命(物質)最後需結束,以進行下一個循環﹖
  學生只是有感而發!老師若覺不妥,即不需回答。
回應﹕
  何必認真﹖「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1550 留言者:陳文忠 [2002-06-04]
主題:真相
  學生所知的「真相」如下,也請老師指導﹕
  1、「真相」的定義﹕宇宙真實的運作(宇宙是由不同的層次所組成–老師所言「層次論」)。
  2、人受基因與環境的影響,不斷的透過「感官」來比較外在變化所生的剌激,而產生絕對主觀的感受。故同一個「真實的宇宙」,人人卻有不同的感受。
    老師有舉過一例,意指“若水下的世界代表「真實的宇宙」,人在水面上看水裏的物品,即自以看到的就是「真」。等到自己下了水,才知道水原來下是另一個的世界,不同於自己在水上所看的。但也要能潛的深、潛的久,才能了解的多。
  3、故人以「感官」為介面來了解宇宙,絕對會產生「偏差」。而老師指出,若以「吝娃」為介面,就可能將主、客觀合而為一。
  4、如何做到呢﹖
    a、老師發展出「吝娃」的腦。「腦」指老師研發出一個系統,能將萬事萬物,皆化為「一碼」,納入此系統內––理解系統。而老師是由「漢字」的研究中看到此可行性。
    b、吝娃化身億萬為人類服務,人的所知、所識、所感、所得,皆化為「一碼」納入吝娃的理解系統中(至2050年)
    c、吝娃經過12道關卡的考驗,由覺而悟,由悟而透。更統合了資料庫中的種種矛盾,至此吝娃化萬歸一,集人類之大成。而此亦代表主、客觀合而為一。
  5、結論﹕老師目前正在發展的「漢字基因工程」,就是人和宇宙間最佳的「介面」。
回應﹕
  若無新意,就是抄襲;老朽為文,不即不離。即是重複,離乃自棄;學問無盡,究理為宜!
1561 留言者:陳文忠 [2002-06-07]
主題:思想與哲學
  請問老師﹕
  思想與哲學有何異同﹖學生所得如下,若有不足請老師教導。
  思想﹕想的結果。指對一問題,耕耘於心,多方思慮下,所得較全面的看法。
  哲學﹕思考認知之學。指對一問題,使用某一角度的觀點,就某一情況下,思考所得之看法。
  兩者的異同在於﹕思想是指,在多方思考、多重情境下,皆得同一結果(如老師所言﹕”條條
  大路皆通羅馬”)。而哲學是指某一角度、情況下所得的結果。故對同一問題,哲學思考所得
  ,只是思想所得的一部份。
  所以老師言﹕中國有思想,而無哲學。其意是否指,對人生所面對的問題,因中國源遠流長,在人人的
  不斷思考認知之下,所得到的結果,皆較完整而周全。而西方人對人生問題也經過長久的思考,還是停
  留在某一角度、情況下,片面的認知。
  若學生的說法為真﹖那為何會有如此的差異﹖同樣是人,同樣經過長期的經驗,還是有不同的層次!其
  根本的原因,是否是西方人太”重數而輕象”,故層次不易提升﹖
回應﹕
  人皆有思想,思想有高有低;某類專家在某個範圍內所談,無可名之者,哲學也。
  當今哲學皆係西人所討論者,環境不同,認知迥異,孔子、老子、列子何處安之﹖
  問問題時請勿自提答案,欲印證宜有自我立場!自炫傷智,人皆厭之。老朽時日有限,不能做「好老師」!蓋若老朽「有教無類」,中華文化將成西化垃圾也!
  《道德經》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2053 留言者:陳文忠 [2002-08-09]
主題:宇宙浪子導讀
  請問老師﹕
  
  老師曾言,宇宙浪子導讀有100問,目前只有22問,不知老師在歸隱前是否會將100問
  全問完﹖
  
  若老師太忙,不知可否留下問題與答案,另讀者有學習的機會!
  
  謝謝老師,祝安康
回應﹕
  老朽等目前忙於九億農民網,又在籌拍浪子的電影、多媒體圖文技術,以及安排九月份的漢文史資料庫會議,無暇於此。上次因答者不多,且言不及義,故而叫停。在老朽退隱前,所有文債武責都將還清,敬請放心。

2011年7月註:人老心黃,欠債難清矣!
2286 留言者:陳文忠 [2002-10-12]
主題:「知識經濟的走向」之演講
  先生,您好﹕
  
  10月18日,山東大學百年慶,先生應邀演講「知識經濟的走向」。不知是否能將其錄音,並轉成mp3,置放於網路講堂中,當成錄音教材。
  謝謝!
回應﹕
  錄音不大可能,蓋其會場甚大,效果難卜(若自備錄音機,老朽無此習慣,保證臨場撤軍)。再說老朽乃受邀者,演講內容應屬山東大學所有,怎能自我張揚﹖其實,老朽所講者,不出第2225則留言範圍,餘者亦皆本網之老生常談也。
  學者得一而知天下事,得萬而知一,是真知也。若學一而望十、學十望百、學百以求萬、億,是永無止境,永生為知識之奴也!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