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158 留言者:阿南 [2001-04-08]
主題:試答第七問
  人生真假難辨,惟有腳踏實地,不執著於苦樂,破除知障、知苦去私,乃得覺悟
回應﹕
  同第156則。
  若書中僅談理論,則是「經典」,而非「小說」。小說者,小小說之也。本書以人物故事為例,以說其理,是以小說大,主題應包涵其小者。
172 留言者:阿南 [2001-04-11]
主題:關鍵何在﹖
  先生曾教以「主題=主要的題目」,今復教以「主題應包涵其小者」,究竟何者應包涵﹖何者不應包涵﹖關鍵何在﹖
  文祥與衣紅分離後的心理變化﹖
  火星移民三十年的現況﹖
  文祥目睹熔爐城苦行人並與一老人交談後的自悟(快樂是痛苦解除時的狀況,所以還完了痛苦的大願,也就是極樂的世界了)﹖
  胡妁出現與鐵棒喇嘛爭執,致鐵棒喇嘛失去理智,受電腦制裁﹖
  電腦無法理解「熔爐」城內各種現象,文祥初覺電腦處理能力之限制(知障)﹖
  文祥見教主,教主委以擔任認知介面一事,並授佛珠一串,智慧之旅正式展開﹖
  胡妁對喇嘛不滿,藉題發揮,教主示以佛界本空,抱一即佛﹖
  教主開示﹕不住於相、破除知障、不執著於苦樂﹖
  文祥置身真幻難辨時之自悟﹕不論真幻,腳踏實地﹖
  其他細節﹖
  好不容易歸納出自認為的「主要的題目」,卻又落入失其小者,見林不見樹,晚輩困於知其蕪卻無法去之而存菁也。望先生開導。
回應﹕
  「主要的題目」不恒等「一個題目」。本回中發生了一個「事件」,該事件闡述一個「道理」,此理關係到全書的結構。請問,是否只有一個題目﹖或者,兩者取其一是否一個﹖更進一步說,兩者合而為一,能不能等於「主要的」﹖
  不說「事件」,光提「道理」,豈非此道理與事件無關﹖須知描述此事件的目的,就是要介紹這個「道理」,實乃「焦不離孟,孟不離焦」!「樹在林中,林由樹成」!結論是﹕既有樹、有林,為何不稱為「樹林」﹖既稱樹林,當必有樹有林!
  涵「其小」者,是林包其樹也,空間大,多包一些,小,少包!
  本回首段不在詢問之內,顯然,文祥與衣紅毫不相干。
  火星移民並未在文中討論,本書與此類內容無關,且刻意簡化。
  文祥之見聞,正是痛苦妄相,人生災關之始,唯至此尚未點明各關情況。胡妁之爭執是事件之導火線,是「事件之始」。當局無法理解,是當局之災。
  至於所述其他,正宜歸納成為「一理」﹕「人生所有問題,都源自無法明辨真妄。生命的意義,就是一本自然,體驗智慧。」
  故「事件」等於「教主召當局與文祥,付與十二粒佛珠」。
  此事件之理,在於「令當局與文祥開始智慧之旅。」
  不論答案為何,有此二則即可矣!請參考第171則。
198 留言者:阿南 [2001-04-16]
主題:試答第九問
  啟動當局經歷考驗之鑰
回應﹕
  與196則同。
205 留言者:阿南 [2001-04-17]
主題:試答題九
  人對未知玄祕穿鑿附會
回應﹕
  原案!贈送電書一冊。

告網友﹕

  第十問﹕法慧禪師命衣紅、褲白往金頂寺盜硅長石,目的何在﹖(限十個字)
235 留言者:阿南 [2001-04-20]
主題:試答第十問
  連絡不二老,測試在劫者
回應﹕
  如何聯絡不二老﹖又「在劫者」有「難逃」之意,不可誤用。
238 留言者:阿南 [2001-04-20]
主題:不善易者多占﹖
  請問先生﹕有云﹕「善易者不占」,坊間諸書常推衍為「不善易者多占」,並引孔子言﹕「玩索而有得」鼓勵初學者多多玩卦。以此態度研究易理是否適當﹖
回應﹕
  知者無言,不知者無所不言。言多其勢鼎盛,占多則其書大賣,《易經》淪為市井笑談,是時代之病也!
  某旅行至一地,恰逢日蝕,人人燃放鞭炮,敲打什物,喧嚷囂鬧。
  某曰﹕「此日蝕也,時至自止。」
  一人對曰﹕「是矣!然彼等小民,生無大志,難入青冥,何妨任之!」
  繼而天色大明,果然人人喜形於色,自以為救世主焉。
243 留言者:阿南 [2001-04-21]
主題:試答第十問
  代不二老擇才以啟考驗
回應﹕
  事有先後,業有專精,說得明確,自見分明。
294 留言者:阿南 [2001-05-02]
主題:古文導讀
  一、 先生鼓勵後輩應多讀文言,如以《古文觀止》為例,應如何閱讀﹖
  二、 在先生之漢字教材未問世前,能否考慮於網上先導讀一些古籍﹖
回應﹕
  中國人所謂「功夫」,就是泛指﹕「以工力成人」。意為﹕要努力、要付出時間始能有成者。學習漢字,老朽尚有「基因」法(也得痛下三個月苦功才行),但要學古文,只有「苦讀、苦讀、再苦讀」,不必先知其意,讀之多,成為潛意識反應,成矣!
  不幸老朽忙之過甚,實在勻不出時間了,請原諒。
318 留言者:阿南 [2001-05-06]
主題:苦讀與多讀之意﹖
  謝謝先生解答,尚有不明處請先生指導。
  先生所授「苦讀、苦讀、再苦讀」是指「掠略屢驢濾」中的「驢讀」嗎﹖而「不必先知其意,讀之多,成為潛意識反應」,係讀的次數多或是讀的數量多﹖謝謝!
回應﹕
  苦讀即驢讀。
  好書多讀有益,量多數多用心多,多多益善。古人多讀聖賢書,在潛移默化之餘,遂生「氣節」,氣節既生,胸中有容乃大矣!又聖賢書思路清晰,文理分明,習之既久,智慧亦不遠矣。蓋人智與思路成正比,絕不可能產生「出口不通而心容萬有」者,即或其「萬有」屬實,亦必全係「倣冒」渣滓,難以「出口」也。
  今世受「物質文明」污染,學子猶如垃圾車,將垃圾從街上載到鄉野。滿目風馳電掣,呼嘯而過,徒使協力都市更擁塞,大地環境更不堪。如此終生碌碌,幾曾瞭解人生為何﹖難道祗是車馬衣裘﹖名利光環﹖
  人生乃自然實驗室,苟知得失,應有取捨,是其時矣!
319 留言者:阿南 [2001-05-06]
主題:試答第十二問
  情﹕恃才傲物之人常不自知
  理﹕有知識不等於有智慧
  法﹕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回應﹕
  情﹕不通,此為說理。
  理﹕那為何要找摩爾﹖
  法﹕指方法,不是說教也。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