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31 留言者:虛無旅人 [2006-02-06] |
| 主題:感謝夫子 天人合一 欣見夫子之言,暢吾已見閉塞之心,雖同末學近日所悟,然天意有所感,遂從夫子言而出,心感勇氣倍增,是機緣也,是天憐人助也,如夫子所言甚是,沉潛待機,專心致力存糧待變! 今夫子樹人也,立下榜樣,雖末學駑鈍,但夫子之心同昭日月,已造福天下,豈一魯冰遜CPU可擬! 新春新氣象,敬祝夫子健康如意! |
| 回應﹕ 人生人事,人非生而知之,乃學以致知、行而得證也!學者,以文築基、以德通人也!行者,以技謀利、以獲證得也!夫子曰三十而立,實乃立即行之,行至四十不惑,行之實也!西方之技,僅利眼前,故不得不急急行之,遲恐無及!然本網所談人生,所涉千秋萬世,豈一時哉? 魯兵孫若成,除錦上添花外,尚可嘉惠於九億農民。然其利若助火勢,雖一時熊熊,薪盡難繼焉!苟人不知生何以生、死何以死,其生生死死,莫非秋風掃落葉,轉眼即無蹤!故耕耘者,先求枝葉之欣欣向榮,次謀果實倉倉滿貯,然最終仍不外謀求人思之明、大道之興也! 彼此彼此,年年春、季季榮、日日清明。 |
| #6917 留言者:虛無旅人 [2006-10-20] |
| 主題:或可變通 夫子之言,發人深省,故閱者眾,難免雜混,依此情狀,定會偶有紛擾,學生亦附和夫子之言議,但請允許舊會員於日後的推介,或可彌補遺珠之憾,此舉不僅可有續傳承之用,亦可引進新活血,順頌 祈安! |
| 回應﹕ 老朽行事向有預謀,原本有此計劃,但祈會友珍重權利,以免亢龍有悔!一應辦法到時將會全面公佈。 |
| #7142 留言者:虛無旅人 [2006-12-27] |
| 主題:神聖還是無知? 夫子之言,揭人心思,今愚生略有心得,請夫子賜言指教之。 生物繁衍,有性而延續,昔往不得解,認性為罪,乃神秘之範疇,回想初為人之器,不為何何,煩惱不止,蒼生何需責難,且有人視為牟利之具,實不知是如何正視!?今破夢得出醒,是吾懼之甚甚,乃無知是也,及至反覆思索,錯誤嘗試,突感是否已神聖神秘化之,其已控己,自陷於泥淖中,實愚以蠡測海,妄以螳臂擋車,自當擔其惡果。 愚生今悟應宏觀其功能,脫世俗思想之外殼,視為平常物,理當為腳下石地,走過即可,不必留戀自鑽胡同,感念蒼生憐我之卑微,竟給如海之闊,可奮力一飛,感恩。(文若夫子不覺適當,請刪!不佔版面,謝謝) |
| 回應﹕ 宇宙中能量變化之法則有三:時空;結構;層次。 時空者,慢者寸移;快者極限如光速,每秒(時)可傳33萬公里(空)。 物理界常問光速是否極限,係囿於「物質」之迷思耳!於層次中,高層建構 於低層,但「能(非energy)」更高。人思及200億光年不過一瞬、內外也 祇一念,唯物之輩怎可知之? 結構者,依不同之性質,有不同之結構。如碳氫化合物,有貯存能量之功能,故在植 物收集後,成為動物生存之能源。 層次者,係由低至高,能量逐層累積。諸如知識、人智,其中所蘊能量遠較物質為高。 (物理謂係傳導、對流、輻射,查物質界無剛體,如何傳導?而輻射係能量,混矣!) 西方科學僅係「平面知識」,只知有物質層次,其淺薄如紙。然而國人苦苦在後乞討,百年滄桑,也祇得到些微「恩賜」!本世紀人智大興,將有能人出,一掃歪風也!望網友們好自為之,先勤習漢文,再重整思緒,待「採得極峰雪山蓮,家祭勿忘告乃翁」! 察「兩性」事,係生命體介於前述三類間之能量變化、自然界進化之後果。 蓋單性之能量變化非常簡易,只需「複製」即可(數碼技術即此)。「簡易」代表時空短暫,迅起迅衰,無法恒久(台灣曾有紅心木瓜,皆為用截枝複製之單一品種。後染斑爛症,由南至北,三個月內全數死亡)兩性則可藉染色體交換而得到「大同小異」之基因,各有所適,變化無窮。 在人類立場,如果不知層次(請見拙著《層次論》),當只有物質,男為陽物、女亦陰物。西方僅早期宗教界隱覺兩性有礙修行,但又莫之能免,故謂為「原罪」。如今舉世重商,無不以勾起人慾為手段,於茲色情暴力橫行,鬧亂天下百萬般! 人世本屬金字塔型態,大多數人類為生命載體,居於塔下;其上偶有精神載體,但其中真實者不多,欺世盜名者居十之九九!然而,真實本存宇宙間,千秋萬載一線連!所連者,文化也!漢文化之優秀,非因老朽漢人,自擁自誇,乃漢字真訊能傳之久遠也! 實則,「性」本無罪,人自罪之!只緣凡人無法「自制」,為「生命本能」所驅使而不能自拔!而「兩性」所涉極廣,且終生繫縛,心靈為之忐忑,人恒怨、而不能棄之!是故「清修之士」,常刻苦自勵、閉關禁慾,以期解脫於生命之干擾焉。 對常人而言,錯非機緣和合,無須強渡關山、勉為其難!千劫萬世,莫非因緣,緣至非福、無緣無禍;兩性糾纏,得係兩失,失係未得。值今地球人滿為患之際,「傳種接代」已成不可推卸之惡,而正值人智抬頭,識者不妨慎思,今「充氣娃娃」幾可亂真,是何性耶? 老朽知色可亂性,又知人難自拔,素以為苦。後得佛祖「無所住而生其心」之助,今已解脫矣!蓋念起念忘,老朽縱處身鶯鶯燕燕之林,賞心悅目之餘,一心不住,靈智已登九霄矣!一心既能離體,靈智始得清寧,自是無牽無礙,無所不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