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8029 留言者:至周 [2008-11-09]
主題:練習
  1、認知界:老和尚與和尚間的對話,使和尚們自省、領會「境界」的有無。
  2、理解界:和尚覺得,透過演示本身最熟練的技能,可以讓別人察覺自己最高的境界;老和尚認為,人除了自強不息,以臻至善,是沒有止境、界線的。
  3、剖析界:和尚因所聞而心生嚮往,有人、我之比較。其所提問,如同自我設限,故老和尚藉由問、答,讓和尚們參悟、精進。
回應﹕
  1,不確。
  2,不確。
  3,不確。
8046 留言者:至周 [2008-11-10]
主題:練習
  1,認知界:老和尚用蠟蠋做比喻,讓老貢生為明理而用功的意志更加堅定。
  2,理解界:體:用功讀書的老貢生、被點著的蠟燭;用:明理、發亮發熱。
  3,剖析界:因:老貢生擔心晚年才用功只是白忙一場。果:用功讀書不分少或長,明理才是目的。      
        知道用功讀書的目的後,就該勇猛精進,勿虛耗光陰。
回應﹕
  1,不確。
  2,不確。
  3,不確。

  萃取主題非「勵志文章」,千萬不要以為仙女棒一揮,「大道理」變金粉,主題便成俘虜!
8070 留言者:至周 [2008-11-12]
主題:8055.練習
  1,認知界:一位混血兒(胡子)為尋親而求職,被某大戶婉拒而轉介。
  2,理解界:體:胡子說話不實;用:尋找親人。
          胡子赴大陸謀生,想先在大戶之處謀職安身,繼而尋找其母曾提及
          之親人。
  3,剖析界:因:胡子先天的條件異常,後天又未對大戶據實以告;果:未被大戶接
          納,而建議胡子可赴京北上尋知音人。
          胡子的長像和口音與當地人不同,又未對大戶坦誠,故胡子求職遭
          拒。但是大戶聽出其口音特質,故仍提點胡子一個方向。
回應﹕
  1,正確。
  2,不確。
  3,不確。
8090 留言者:至周 [2008-11-13]
主題:8071.練習
  1,認知界:兩個見義不勇為的彪形大漢。
  2,理解界:體:兩個彪形大漢;用:叉手觀望。
        文化程度低的人,將只重私利,無視道德。
  3,剖析界:因:人性好利惡害;果:無顧四維八德。
        因:彪形大漢多輕視文化;果:只重技術不重品德。
        人如文化素養低,再強壯者也只流於形式。
  盼准予在下重提﹟8055:首先承認自己粗心,並自責愧對您的苦心,竟將原文中:「得識『該』…」當「某」字解。晚輩少不更事,品德失格,蒙學待修,一字之差,有眼無識,罪皆該當。
回應﹕
  1,不確。
  2,不確。
  3,不確。

  人孰無過,知錯必改即可。
8114 留言者:至周 [2008-11-14]
主題:8111.練習
  因為後學無意中看到本題答案,此期練習從缺,乞您諒解。
回應﹕
  老朽之失也,不必客氣。
8133 留言者:至周 [2008-11-15]
主題:8128.練習主題萃取
  1,認知界:善人對事物的主觀意識過強,以致無法與濟公溝通。
  2,理解界:體:濟世;用:信心。體:行善;用:去私。
        濟公救助有信念的人,善人不容異己。
  3,剖析界:因:濟公下凡;果:濟世救人。
        因:善人求道;果:動機不正。
        善人已在道中,只當徹底,無需外求。
  註:請問您如何判斷善、亦善亦惡、惡、無善無惡等四種概念呢,這些概念(特別是無善無惡)可當做為人處事的立場嗎。
回應﹕
  1,不確。
  2,不確。體用不通.
  3,不確。〔因:善人求道;果:動機不正。〕不通.

  罟網討論甚多,不下百則,逕請往觀。
  在修道人立場:無善惡是非利害得失。
  在一般人立場:利我═善,害我═惡,利害參半═亦善亦惡,利害不明═無善無惡。
8158 留言者:至周 [2008-11-16]
主題:主觀
  自7929則起,至8151則止,共十五則文案,後學看到一個現象:
  平均每則文案,約有十至二十位不等的網友答題,內文如您所示,屬各呈己見,是暸解客觀的學習機會。但主題一欄,卻也是相去甚遠,於是,在下便將各網友(含在下)的主題欄填寫方式排列了一回,並將數字以0000(或0000)替換以求一方更閱讀,再取代表性結果(重覆五次『含』以上者)如下:
  頻率   主題內文
  -----------------
  42   練習
   5   練習主題粹取
  17   主題粹取練習
   6   主題萃取練習
   5   主題萃取
   5   答0000則文案
  12   答0000則
   9   答﹟0000主題萃取練習
   7   試答﹟0000
   5   ﹟0000練習
  得到兩組統計數字:
    1)併用全、半形,其文、數字及符號的組合,共有67則留言,有37種不同的型式,相異度約五成五(相同度四成五)。
    2)統一用全形字符,同上所述的組合方式,共有105則留言,有18種不同的型式,相異度約一成七(相同度八成三)。
  在下使用過的主題填寫方式有三種:「練習」、「0000.練習」、 「0000.練習主題萃取 」,後面兩種是想對大家查詢主題時,能提供一些幫助(但可能落入自以為是);用半形數字的原因是,以滑鼠在序號數字上點兩次,即可將該數字標示起來(反白),再用組合鍵(或是滑鼠右鍵選單內選項),進行複製,置入「罟網鴻爪-鴻爪搜尋」頁的「留言序號」欄中,即可找到對應留言;在下試過用全形數字會找不到資料。
  在下只盼野人拋磚能見眾賢之玉。
回應﹕
  這正是人類概念網絡之複雜性!由於每個人的環境、經歷、認知在在不同,同一個簡單的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是謂「主觀」。
  學習主題萃取之主要目的,在於能理解各人主觀異同。問題在:理論上容錯率越高、人之判斷力越靈活;然而實際上,容錯率超過某一界限,便會錯得一塌糊塗!實際上,判斷力的分際,即在「分寸的拿捏」(此分寸因個人資質及素養而定)。
  不信?可進入罟網之「浪子心得」中。從第24頁開始,將老朽評語遮掉,慢慢看去。如果不具堅定之中心思想,保證看了幾則就迷迷糊糊!

  汝對「則」之定義與老朽有別,老朽將每次留言視為「一則」。而汝所謂「十五」則又衍生出67則、105則(於統計數字下),令人難解。是以為文時,首應注意「單位」之規範!
8170 留言者:至周 [2008-11-17]
主題:8151.練習主題萃取
  1,認知界:某人被狗咬,不思考原因,只想找別人救助。
  2,理解界:體:被狗咬;用:還債。體:躲進山裡;用:賴債。
        被狗咬必有原因,只依賴別人救助,無法避免再被狗咬。
  3,剖析界:因:受害;果:還債。
        因:加害;果:負債。
        人只要有債,就需要還,多還的債,會被退還。
回應﹕
  1,正確。
  2,正確。體用不通。
  3,正確。
8179 留言者:至周 [2008-11-17]
主題:8158.補充說明
  留言版中,自7929則起,至8151則止,扣除被刪(或保留)者,共有182則留言(8151-7929)。
  
  在上列的留言之中,包含有您從本月一日起,公佈的十五道練習萃取主題的文案(註)。後學看到一個現象:
   …(以下同8158則)
  後學試圖拋棄主觀,而在「統計數字」一段文字中,來表達自已整理這182則留言的結果。首先後學將這些留言以您的發言與網友們的表達分為兩類,並在網友們發言這一類之中,對照各主題的內文與每道練習題的關聯,略除不相關者,便得到了172這個數字。
  接著我以符號組合中,是否皆為全形字符來判斷,就可再分為105及67兩組數字。其中105代表皆用全形字符的組合的留言;而18的意思,便是統一用全形字符表達「主題欄位」內容的人,在這105則中,會有十八種表示方法,以用字的相似程度做為觀察的現象,會近似八成三。
  
  我用相同的方法,見到另一組數字--67中,是屬於全、半形字符併用的表達方式,其中有三十七種表示方法,相同於上述的觀察點,近似程度只有四成五。
  
  註:7929,7943,7962,7969,7974,
    7989,9801,8020,8037,8055,
    8071,8093,8111,8128,8151。
回應﹕
  這正是「以技害意」之蔽也!如果用「統計方法」可得知「人意」,老美的人工智能早就比微軟視窗更呷人夠夠了!
8188 留言者:至周 [2008-11-17]
主題:心得
  經過半個月,後學日益覺得,自己不過是毛少無尾,會用工具,想變成真人的公猴子。
  
  後學排列近來您的釋文,產生下列心得:
   「體」是一種概念、系統結構之本,屬陰、靜態、客觀,具有形、色、性、質、數、量、狀、態。
  
  以第8173則為例:
  您示以其認知,即是看到的現象,需將之轉化成見識,是「有人被狗咬,濟公點化,教之以平常心」。
  進而水平思考,探討這個見識是什麼,便理解到其體是「自然界」,其用是「變化、因果循環」,也就是「此認知是自然界的一種變化」。
  更進一層,垂直思考,您剖析出其因是「該發生的必然發生」,其果是「平常心、放鬆心情」。
  在下面對螢幕,只膚淺看見「某人被狗咬,不思考原因,只想找別人救助」,便以一知半解之斧,將相同的文案劈成「被狗咬是還債、躲進山裡是逃債」,消極幼稚。
  但見您以認知到的原料--「人被狗咬,濟公點化,教之平常心」,以理為庖刀,將其分解成體、用,成為「這是自然界的一種變化,勿需驚怖」,極為高明。
  
  大廚之為大廚,形體間之轉換,讓後學於目瞪口呆之際,感到自己水平不足,休提層次,慚退而當重修。
回應﹕
  文無三天功,努力就好。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