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1959 留言者:緒含 [2002-07-21]
主題:手機輸入法
  學生再補充一點,不學倉頡是學生懶,學生知錯,速改之。
  關於字頻的問題,學生還想和老師溝通一下,學生只是覺得這是
  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最後公議不將字頻及鍵位頻率分析的
  因素考慮進去,那學生也只有順應自然了,不過在此之前,學生
  還是會盡可能收集相關的資料,試圖說服各位。
  另一個關於字頻的觀念學生也要說一下,老師及沈小姐所質疑的
  都很對,理論上,字頻的統計是要將全球說華語的人,把他們這
  一生(包含過去、現在及未來)所說過的話、寫過的字,甚至心
  中的對話通通收錄進來,最後再做計算,但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字頻的研究其複雜性比鍵位對應方式的研究高出不知多少倍,限
  於人力、物力、時間等之考量,科學家只好將其簡化,以較合理
  、較能代表大多數的樣本來取代,這是不得不使然的結果。
  現以英文鍵盤為例,如果ABC以從上到下、由左至右的方式排列
  ,大家用習慣了也沒什麼,但為什麼會變成今天這種排列方式
  呢﹖主要還是在英文字頻,因為將字頻考慮進去,再加上手指
  的靈活度,這樣的排列方式可大大提升按鍵速度,提高英文輸
  入的效能。同樣是在設計一個鍵盤,其經驗可為借鏡,而這也
  是學生這麼「死硬」地堅持的原因,請見諒。
  學生有一個想法,其實利用目前的無線通訊系統,老師在小說
  中所描述的電腦系統已可達初步的成果,只是效能較差,不過
  還有二個關鍵的技術待開發,一個是人機溝通的問題,另一個
  是缺少電腦的大腦,至於第一個問題目前正在解決,而另一個
  呢﹖老師心裡應該很明白。
  「龍符」已隱約現世,何時才有機緣得過十二關,修成正果﹖
回應﹕
  道法自然,水到渠成。(沈補﹕目前英文鍵位的安排,是否就是最有效率,也有很多爭議,有些甚至站在不要讓使用者輸入太快的立場。我自己在二年前也曾因此而肌鍵發炎,手腕不能動。)
1995 留言者:緒含 [2002-07-28]
主題:物質(物)進化與靈魂(心)進化
  學生對老師的智慧學九論很感興趣,也下載了錄音教材來聽,其中提到﹕
  恐龍滅亡相當於一年中的耶誕節,人類的出現只是最後一天,而十四世紀
  文明的快速發展相當於最後一天的黃昏,照此所言,地球的物質進化從人
  類出現後即快速的前進,若依老師的猜想,將於智能晶片出現後,到達最
  後的終點,也就是解決物質世界的最大問題─生存問題,就如老師小說中
  所講的,生存、生命、生活各方面都不用愁,一切由電腦解決。
  從另一個角度看,靈魂的進化在人類出現以前幾乎是沒有的,人類出現以
  後,從無到有,但都沒前進多少,學生認為最大的障礙就是人的生存問題
  不能解決,一旦此問題解決後,地球的演進到了一個關鍵點,往壞處走,
  人醉生夢死,自取滅亡;往好處走,得道升天,世界大同。
  老師可能見過太多「有我」之人,對人類失望,學生年幼無知,總抱著希
  望,總往好處想,不知是否樂觀過頭,或許這也是我輩所要奮鬥的目標,
  要改變人心很難,但並非不可能,只是肯不肯做而已,而這也是我這一生
  所要努力的目標。
  老師以為如何﹖有何建議﹖
回應﹕
  其實,對老朽說來,人類前途無所謂向「好處或壞處」走,人生也沒有「希望或失望」。一切該發生的,不過按照預定的進度,逐步展開而已。
  不過從年輕人的立場,這樣就失去了「生命的意義」,因為未經驗證就相信的任何事務、理論,都可稱之為「盲從」(生命是開創的、新生的,怎可不自行探索一番)!因此,老朽道法自然,只能從旁提醒指引,絕不能為他人確定方自目標,甚至建議。畢竟,道路是自己走的,老朽的話作為參考即可。
1997 留言者:緒含 [2002-07-28]
主題:為所應為
  老師說的是,路是要自己走的,但誰又何嘗不希望路上多一些指標、招牌的,讓自己走得順一些。
  老師常說﹕道法自然,為所應為。問題是何者應為﹖何者不應為﹖判斷的標準為何﹖學生六根不淨,常有很多干擾,隱約之間似乎知道自己該走的路是哪一條﹖無奈路上岔路很多,而更糟的是每一條岔路看上去都像是一條該走的路,每每在岔路口徘徊良久。若說這是必經的過程,而大部分的人都會找個「明師」(不知真假)來指引方向,難道就沒有個「指南針」來指引方向嗎﹖而心中那微弱的亮光,學生又該如何確認是「為所應為」的路呢﹖望老師開導。
回應﹕
  《道德經》是最完美的路標,傳統之中國人莫不循此,老朽也是一步步走過來的。
2013 留言者:緒含 [2002-07-30]
主題:求道
  求人不如求己,求己在求道,道是什麼﹖道在哪裡﹖老師的道又是什麼﹖
  老師既開二年方便門,就大發慈悲多談談,不要又一句「道法自然」就解決了,
  害我們這些無知小輩想破頭都悟不了。
  
  九億農民網若成,中國將大興,是中國之福,但不知是否是老虎一隻﹖
  
  至於智能晶片﹖倚天劍既出,大家爭死拼活都想做武林盟主,武林將暗無天日,
  若再出個屠龍刀,不敢想像!
  
  關鍵在於人心,學生進入宗教也在於此,難道就沒有一個扭轉人心的方法﹖
  人心不化,地球上的一切都將化為烏有,不得不讓人擔心!
回應﹕
  老朽常食「自炒河蚌」,其味「鮮腴滑嫩」,無與倫比。但「河蚌」須合格、「炒技」要高明,否則變成「蚌殼炒清湯」,就不倫不類了。
  河蚌合格者,大小均勻,生度一致。蓋太小入口無物,太大肉質堅韌,難以「炒做」也!所謂生度,即新鮮程度,可泡水數小時測之。有入水即「開口」者,其時已死,可立去之,免損其餘。有開口後不易閉者,其反應遲鈍,已瀕臨出竅邊沿,亦須去之。有永不開口者,炒之亦然,既不易食,亦難入味,是聊備一格者,死活任之。
  蚌既備,搖之晃之,將餘水瀝乾,再加作料,置鍋旁。猛火熟油,先將蒜薑辛辣各料爆香,令油生煙。遽而下蚌,並以鍋蓋密閉,翻搖數武,以使「茅塞頓開」焉。再視火力大小,水方騰開,即行起蓋,略事攪拌,下蔥粒,上盤。

  上述者為知識,不自炒之,永遠無法領略「鮮腴滑嫩」為何也!
  老朽「無道」,自然之「道」純來自《道德經》,不看原經,只進速食,何為﹖
  九億農民網,老朽之心願也,力求造福眾生,乃人子之責。如閣下所問,等於是﹕「教會了學生,學生大成,是學生之福,但不知是否是老虎一隻」﹖
  金庸的小說,問金庸可也,與老朽無干。
  關鍵之問,答案正是問題,若宗教只是令人龜縮逃避,信教何益﹖
2014 留言者:緒含 [2002-07-31]
主題:求道
  從一樓到十樓該爬的樓梯還是要一階一階爬,盡想找「電梯」方便,學生慚愧!
  杞人憂天或也不必,一切都由上天決定,照著步走就行。
回應﹕
  是了,「天才」只限於音樂、藝術領域,且只有極少數「感覺神經異常」的人夠格。老朽主攻「思維」,從開天闢地以來,人生世事,無一不是正理。井底蛙可能是唱歌天才,但不痛下三十年苦功、不行遍半個天下,怎知一個「道」字為何﹖
2041 留言者:緒含 [2002-08-07]
主題:手機輸入法
  這幾天突然來的靈感,報告給大家知道。
  
  其實想法很簡單,直接以鍵盤的位置做對應,用文字講不清楚,直接看圖。
  
  QWE │ RTYU │ IOP
  1   │ 2    │ 3  
  ────┼──────┼────
  ASD │ FGHJ │ KL;
  4   │ 5    │ 6  
  ────┼──────┼────
  ZXC │ VBNM │ ,。﹖
  7   │ 8    │ 9  
  
  首先將鍵盤分為九個區域(如上圖),食指的按鍵在中路,兩手的後三指分左右路,
  然後就是選字,選字分三字或四字,三字很簡單,左(147)中(258)右(369)路
  隨意按一鍵(1或4或7),四字有點麻煩,上(123)中一(456)中二(789)下(*0#)
  由左至右轉到由上至下,任選一鍵(1或2或3)。也就是說將鍵盤分為九個區域,每區域
  有3或4字,再分別以左至右或上至下各鍵選之,這樣的安排連標點符號都可納入,
  至於*0#三鍵,*保留,0斷字,#功能鍵,或可另外詳細定之。
  如果還不清楚上面所述,可參下表﹕
  
  A﹕41、44、47
  B﹕84、85、86
  C﹕73、76、79
  D﹕43、46、49
  E﹕13、16、19
  以下略
  
  本法是直接用鍵盤的位置做對應,對熟悉用鍵盤輸入倉頡的人應無問題,轉換應很快,
  對「一指神功」的人就很抱歉了,也該是練「十指神功」的時候了。
  本法的優點是一個倉頡字母可對應三碼,在按鍵時只考慮鍵盤的位置直接選出,減少轉換
  的學習時間與障礙,以上供大家參考。
回應﹕
  已交付專人參考之。
2061 留言者:緒含 [2002-08-11]
主題:手機輸入法
  之前於#2041留言提出「井」字分割法,今再提出一些修正及延伸的想法,供大家參考﹕
  
  〔修正〕
  四字的部分,由「上(123)中一(456)中二(789)下(*0#)」更改為「左(147)中一(2)
  中二(8)下(369)」。
  這是為配合後面的「十」字分割法所做的修正。完整的輸入法概念為﹕
  將鍵盤分割為九區(如前留言),每區僅需選擇三或四個倉頡字母,三字--由左中右三路任一鍵
  選擇,四字--同樣為左中右,但中路以上下鍵分別之。
  
  〔延伸〕(十字分割法)
  依據倉頡電書、PDA、電視遊樂器等按鍵來考量,最少都可找到左、上、下、右及另外一或二個鍵,
  本輸入法是利用左、上、下、右四鍵選字,其他鍵當斷字及功能鍵使用,選字的原則為﹕
  根據電腦鍵盤位置來分割,先縱切在橫切,如圖﹕
  QWE | RTYU | IOP
  ASD | FGHJ | KL;  ──〉 左 | 上(或下) | 右
  ZXC | VBNM | ,。﹖
  
  Q(I) | W(O) | E(P)
  A(K) | S(L) | D(;) ──〉 左 | 上(或下) | 右
  Z(,) | X(。) | C(﹖)
  
  R | T | Y | U
  F | G | H | J  ──〉 左 | 上 | 下 | 右
  V | B | N | M
  
  Q | A | Z  ──〉 上 | 左(或右) | 下  (餘同)
  
  完全以按鍵的位置來選擇,不知這樣的說法能否理解﹖
  
  〔再延伸〕
  只要能定義出五鍵即可。以手指為例﹕
  原則﹕鍵盤方向由左至右對應為食、中、無名、小指
  分割三區塊由食、中、無名指選擇
  分割四區塊由四指選擇
  拇指--斷字、功能鍵
回應﹕
  (網管代答)
  技術交流區之手機輸入法已加入本則留言之連結,敬請參閱。
2187 留言者:緒含 [2002-09-17]
主題:允執厥中
  煩請老師解釋、說明這十六個字﹕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回應﹕
  這是儒家的道統,相傳是舜傳給禹的十六字真言。
  摘自朱子序文﹕
  人心–生於形氣之私、危殆不安、雖上智不能無人心。
  道心–原於性命之正、微妙難見、雖下愚不能無道心。
  二者雜於方寸之間而不知所以治之,則危者愈危,微者愈微。
  「精」則察乎二者之間而不雜也,「一」則守其本心之正而不離也,必使道心常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聽命焉,則危者安,微者著,而動靜云為,則無過不及之差矣。

  漢字基因釋﹕
  人心惟危﹕
    惟﹕字首〔心〕﹕內感器官,司情緒及認知。字身〔隹〕﹕聚也。
     會意,形聲–甲骨文
     心之聚,考慮也;專也。發語詞。
   危﹕字首〔〕﹕象骨形,節止也。字身〔厂〕﹕象人彎腰在巖穴上。
      象形,會意–甲骨文
      象人居高,懼也,險害也;又高峻引申正也。
  釋﹕人乃一求生存的生命體,心中無時無刻存在「危機感」,經常痛苦不安。

  道心惟微﹕
    微﹕字首〔彳〕﹕行為。字身〔山人〕﹕人在山下工作。
     會意–金文
     與山相比,人小而難知難見也,隱者,不重要。
  釋﹕道乃人類文明發展出、應行的道路,但因「食色」的引誘,「功利」的需求,
    絕大多數人只顧一己,「道心」輕微。

  惟精惟一﹕
    精﹕字首〔米〕﹕稻米。字身〔青〕﹕生也,象物之生時色;菁。
      會意,形聲–小篆文
      細擇的好米,引申專一,靈也,物之純粹者。
  釋﹕惟有細擇、專一。

  允執厥中﹕
    允﹕象形,會意–甲骨文
      象人點頭之形,許也,信也,可也。
    執﹕字首〔幸〕﹕原字土為大,犯罪不止。字身〔丸〕﹕持也,手有所據。
      會意,形聲–甲骨文
      持據以防止犯罪,守也,持也,處也。
    厥﹕字首〔厂〕﹕象高巖形。字身〔 〕﹕掘石缺氣狀。
      會意,形聲–小篆文
      巖下掘石缺氣,力盡也,氣短也,暫停也;又發語詞,其也。
  釋﹕始可把持其中,斯乃中庸之也道。

  意指﹕人生兢兢業業,朝以保夕;兼以認識不清,正道不張;惟有思慮精純,專心一致,始有可能危以轉安、昧漸得明,是為中庸。
5871 留言者:緒含 [2005-12-10]
主題:立體顯像
  前些日子看到有關「立體顯像」的討論,心中有了一些想法,一來因為想法還未完整,二來工作較忙沒時間寫出,遲至今日才留言,希望老師指正。

  定義:
  1,聚焦角:聚焦點至兩眼所夾之角度。
  2,螢幕距離:螢幕至兩眼(頭部或觀者,視所需精確度而定)的距離。
  3,聚焦距離:聚焦點至兩眼(頭部或觀者,視所需精確度而定)的距離。

  理論:
  由聚焦點與兩眼可形成一等邊三角形,聚焦角即聚焦點這一角之夾角,螢幕在兩眼及聚焦點之間(在聚焦點之後,原理相同,暫不考慮),與兩個等邊分別相交於一點,「立體感」的成立條件是螢幕的畫面與兩個等邊交點位置之影像相同,也就是說應該呈現於兩眼的左右影像,根據聚焦距離與螢幕距離的比例,而顯像於螢幕上,則立體感就可出現。

  若上述理論正確,則

  假設一:
  由於眼球水平方向的移動有其限制,因此聚焦角就會有一定的角度範圍,換句話說,聚焦距離由無限遠移至最近距離時,就可求得相對應的聚焦角範圍。在螢幕距離固定的情況下,根據聚焦角的範圍,就可以求出螢幕上顯示左右兩個畫面的範圍。據現實觀察,人眼會依照物體的所在「自動」的調整聚焦,所以學生大膽的假設,只要螢幕提供「合理」的左右畫面,人眼(大腦)就會「自動」的聚焦而形成立體感。

  若上述假設成立,則老師就可以不必花大錢去追蹤瞳孔,只要測知螢幕距離就可以「誘導」眼睛(大腦)形成立體感,化被動為主動。相信這部份老師的實驗室應該能夠驗證出「誘導」的效果為何?
  若立體顯示只能應用在個人顯示器上,未免有些可惜,學生試著去解決此一問題,以下完全是學生空想,沒有任何實證,僅供老師參考。
  經查「視覺暫留」的現象是畫面顯示十六分之一秒,即可將影像停留在眼(腦)中,是一切「動畫」顯示的基礎。又「人腦」是一個絕佳的過濾器,可將一些不需要的雜訊濾除,根據此兩點學生又大膽假設:

  假設二:
  這剩餘的十六分之十五秒是否可以拿來應用?先以家中的電視機為系統來分析好了。以電視機為中心,有「個位數」的人坐在周圍半徑二到五公尺的扇型範圍內,根據假設一的假設電視螢幕能依螢幕距離的大小,提供觀者必要的左右畫面,使其產生立體感,因此依順時鐘方向畫分十六個扇形區域,每個區域提供十六分之一秒正確的畫面,如此週而復始,則每個觀者都能夠「看到」立體影像。此假設有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大腦是否真的能夠濾掉其他不正確的(給其他人看的)畫面,相信這部分老師的實驗室也應該能夠輕易地求證出來。

  上述的「數字」可能都是不正確的,而真正的立體顯示也可能沒這麼簡單,學生只是想將理念提出來,看看是否為一條解決的路徑,若是電視機的系統解決了,那麼更大的立體顯示系統就更容易做到了。
  學生「野人獻曝」提供一些想法,希望能對老師的研究有所幫助,並期待早日實現老師的理想。

                       學生 緒含敬上
回應﹕
  關於所言:「理論:由聚焦點與兩眼可形成一等邊三角形,聚焦角即聚焦點這一角之夾角,螢幕在兩眼及聚焦點之間(在聚焦點之後,原理相同,暫不考慮),與兩個等邊分別相交於一點,「立體感」的成立條件是螢幕的畫面與兩個等邊交點位置之影像相同,也就是說應該呈現於兩眼的左右影像,根據聚焦距離與螢幕距離的比例,而顯像於螢幕上,則立體感就可出現。」
  其中:「聚焦點與兩眼可形成一等邊三角形,聚焦角即聚焦點這一角之夾角,螢幕在兩眼及聚焦點之間(在聚焦點之後,原理相同,暫不考慮),與兩個等邊分別相交於一點。」非「理論也」。
  其次:「立體感的成立條件是螢幕的畫面與兩個等邊交點位置之影像相同,也就是說應該呈現於兩眼的左右影像,根據聚焦距離與螢幕距離的比例,而顯像於螢幕上,則立體感就可出現。」說得嚕囌,凡眼見者,莫非如此!等於說,說了:「能用腳走者皆是動物」、不表示能「設計動物」也!
  用腦是好事,但不能以「自以為是」就拿來讓老朽費心!即令是曝,也要通過「自我嚴格檢查」!否則不僅曬不到太陽,反而被雨淋濕了!

  註:於#5854則老朽已宣佈:「立體感已實驗成功」,目前在試作「樣品」中。
6331 留言者:緒含 [2006-06-17]
主題:EBK格式的推廣
  朱老師,您好:
  第一代電書敗陣下來,原因甚多,暫且不提。硬體的改進需要時間,但EBK格式與中文字形產生器等相關技術,是否要被限制在電書之中?可否推廣至現存之各種平台中?這或許是個值得老師與諸網友思考的問題?
  學生認為老師已將EBK格式與相關技術公佈出來,是否有網友可據此發展出相關的閱讀及編輯程式,或者可模仿PDF檔的作法,先在各種平台推出免費的閱讀程式,然後利用現有的文書編輯程式,以印表機輸出的方式來轉換、產生EBK檔,希望透過此方式讓EBK格式成為中文或非拼音語系國家的標準交換檔案格式。
  學生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電書具有自己的內碼與字形產生技術,小巧且快速,適合運行於各種平台,若能適切地加以運用,則可加速EBK格式的推廣,以利下代電書的應用。也許會因為EBK格式的推廣成功,更加顯出電書的重要性。
  不知道老師與諸網友認同否?亦或有其他意見?
                        學生 緒含敬上
回應﹕
  認同,認同,自求多福吧!恕老朽已是迴光返照,能完成手上工作就該感謝阿彌陀佛、不再打野了!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