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44 留言者:秦漢唐 [2008-11-03] |
主題:答7943 老師您好: 試答如下,請老師教誨: 1,認知界: 一教師經挫折後,悟得教技術與教育人的區別。 2,理解界: 教育以苦其心志而悟道者為首,以授業謀生為末。 3,剖析界: 主觀個體觀念的溝通和傳承,必須經客觀環境的「磨練」,透過現象認清本質後,方可達成。 再謝老師如此誨人不倦,學生當珍惜機緣! 學生 敬上 |
回應﹕ 有此認識,甚佳,唯剖析境界深度不足(與理解相差不多)。蓋前已說明「苦其心志而悟道」,於垂直思考應說明其「因果、為什麼」才是。 |
#7966 留言者:秦漢唐 [2008-11-05] |
主題:答7962則 老師您好: ﹟199則「寓言」主題試答如下,請老師教誨: 1,認知界: 一窮家子女羨慕一不義而致富之家的生活,尋求貧窮原因而各抒己見,見見不同。 2,理解界: 當今自由民主社會下(由﹟199則查得,用在此處是否跑題?),富人不義,窮人愚昧。 3,剖析界: 貴難得之貨,民為盜;見可欲,民乃亂。 學生 敬上 |
回應﹕ 1,正確。 2,正確(跑題亦是,古今皆同也)。 3,正確。 |
#7971 留言者:秦漢唐 [2008-11-05] |
主題:答7969則 老師您好: 試答如下,請老師教誨: 1,認知界: 講經道場排座次,其中二人推讓,主事者請另一謙謙君子居主位。 2,理解界: 謙謙君子分真偽,真者真不居,偽者流于形式。 3,剖析界: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學生尚有一問: 主題試答者各有立場,所見所解所悟各各不同。然「寓言」由來有自,上下文中已限定立場,「寓言」亦有其體用。故懇請老師於批閱時,闡述「罟網鴻爪」之原意(應皆為剖析界)。經查此「寓言」出自舊﹟286則留言,「用」以詳「禪境」。 學生 敬上 |
回應﹕ 1,正確。 2,正確。 3,不確。 正因答者立場有異、所見各別,參與者必「大有收獲」也。教育之要,在於求同存異,令學者自行領悟,而非一味填鴨也!文案(寓言之名已改)因事寓義,前曾「用於禪境」,今則用於「教育」,靈活自如。既云禪境是禪境,不拘一格始有格;禪不可說,格宜自參。 |
#7984 留言者:秦漢唐 [2008-11-06] |
主題:答7974則 老師您好: 試答如下,請老師教誨: 1,認知界: 一大戶魚肉鄉里,一僧詢問鄉人以求其方,終感悟而去。 2,理解界: 居上者常予取予求,居下者則亦步亦趨,超脫者理應跳出輪回。 3,剖析界: 社會中皆有三類:居上者、居下者和超脫者。因強者不可抑、弱者不可扶,超脫者應順遂自然,自行其道。 學生 敬上 |
回應﹕ 1,不確。〔感悟而去〕?誰?閣下乎? 2,不確。太超過了。 3,不確。太太超過。 |
#7992 留言者:秦漢唐 [2008-11-07] |
主題:答7989則 老師您好: 請老師教誨: 1,認知界: 一河南父子誤以為上海唯因屋頂種菜而繁榮,遂起而效之,結果得不償失。 2,理解界: 東施效顰者不悉事物真實原因,貿然而行,畫虎類犬。 3,剖析界: 一味抄襲他人、貶低自己,而不依自身狀況起而行之,結果偷雞不成反蝕把米。(此剖析又從﹟1523則得來,不然就只能想到「東施效顰」。) 學生 敬上 |
回應﹕ 1,不確。非「誤以為」!乃愚昧之極!故曰:「上海月亮都比這裡圓!」 「結果得不償失」?有何得?夯土屋頂一灌水就破了個大洞! 2,正確。但成語用錯! 3,不確。未能認識本則文義,故而因果全錯矣! |
#8008 留言者:秦漢唐 [2008-11-08] |
主題:答8001則 1,認知界: 一小沙彌對其師言其立地成佛之道。 2,理解界: 立地成佛不在於所立之地,亦非一蹴而就。 3,剖析界: 初學者妄想終南捷徑,自以為是,結果令人啼笑皆非。 感謝老師指正。 學生 敬上 |
回應﹕ 1,正確。 2,不確。兒語。 3,不確。本則乃「負面教材」,道理正係點明何謂「自以為是」。 |
#8030 留言者:秦漢唐 [2008-11-09] |
主題:答8020則 1,認知界:眾和尚向其師表現各自自認之境界,老和尚皆不認可。 2,理解界:境界只可意會,刻意表現則非。 3,剖析界:因眾和尚「我相」尚熾,迷於表象,故無法領會何為「境界」。 很感激老師予以指正,學生當繼續努力! 學生 敬上 |
回應﹕ 1,正確。 2,不確。 3,不確。 |
#8049 留言者:秦漢唐 [2008-11-10] |
主題:答8037則 1,認知界:老和尚點撥一老貢生。 2,理解界:1,體:讀書者;用:考取功名或明理。 2,體:蠟燭;用:發出光亮,照明。 讀書為了功名還是明理,要看個人目的而定;蠟燭則只用於照明。 3,剖析界:因:立場、目的明確,可判斷行為是否合適。果:老貢生不知其讀書時間早晚,其目的并不明確。 為明理而讀書者理應具有蠟燭似的奉獻精神,老貢生自以為其讀書目的明確,其實不然。 學生 敬上 |
回應﹕ 1,半確。為什麼? 2,半確。照明又做什麼? 3,不確。 |
#8059 留言者:秦漢唐 [2008-11-11] |
主題:答8055則 1,認知界:一大戶昔時多難時,其大房再婚海外。大房所生之洋種,幼時皆未習漢語,鄉音已改。其後海外遭災,大房之子赴大陸謀生,有緣相遇大戶,卻因語言文字不同、溝通不暢,無緣對面不相識。 2,理解界:體:語言文字;用:溝通。 語言文字乃謀生、溝通的一種工具,若雙方語文不同,則無法溝通;溝通不良,枉談謀生。 3,剖析界:因:語言文字可供謀生,若人數典忘祖,鄉音頻改。果:徒遭其禍之余,子女上行下效,亦受余殃。 數典忘祖只為近利,最終遺禍連連。 學生 敬上 |
回應﹕ 1,太長,非主題,乃文章。 2,正確。 3,不確。〔若人數典忘祖,鄉音頻改〕,舉世無此一說! |
#8079 留言者:秦漢唐 [2008-11-12] |
主題:答8071則 1,認知界:火災時,兩大漢作壁上觀,尚辯解稱自己負責。 2,理解界:體:負責任者;用:顧全大局,銳身己任。 真正的負責任者,應能以顧全大局為重,做到銳身己任。 3,剖析界:因:只重視小責,不顧大局。果:無濟于事。 若只重視小責,而不顧全大局,則無濟于事,更是不負責任。 學生 敬上 |
回應﹕ 1,正確。 2,不確。 3,不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