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10731 留言者:秦漢唐 [2012-06-10]
主題:轉呈乾乾網友留言
  尊師在上:
  #10727則留言中老師有言「老朽深明自己的責任,眼皮下就是眼珠子!」,結合上下文,學生的理解如下,請老師指正。
  眼珠子人人本具,乃本真也。奈何當今世上睜眼說瞎話、動手造假相的人太多了,使得人人有言難信、觸目即假,舉世盡偽久矣!
  所以老師的責任就是推翻這無數假相大山,顯出三千大千真如本相也。
  學生自當謹記老師所言:人生唯一的財富乃是時間。時間無形無相,且人人皆知,真實不虛。然則幾人能參透過去未來,而知道現在該干嘛?
  學生遵師囑,時參坤卦。悟到乾坤不可須臾離也。坤卦展開即先天圓圖之三十二陰儀,可喻無數理論。唯有以乾卦之自強不息精神,具三十二陽儀之無數實行(有做不完的事情),才能參透時間真相。如此則坤之六斷即連成一片,人生真相就在眼前。
  以上道理說說容易,做到就是真本事了。學生真心懺悔,不敢再犯二過了。
  門外學生 乾乾 敬上
回應﹕
  名似乾坤,人如坤乾,坤陰乾陽,過在渾沌。若不知一,何來其次,往者已逝,逝者毋必。慎言慎行,勿炫勿欺,做人做事,不癡不迷。再次正名,列位雩際,但期乾坤知前過,莫待日後兔求醫。
10833 留言者:秦漢唐 [2012-08-26]
主題:叩謝惠賜墨寶
  老師您好:
  墨寶已收到,叩謝 老師及工作室同仁「因人施墨」、精心選賜!
  另請問《不二千字文》是否已問世?
  學生 敬上
回應﹕
  有重點因人而施者,《不二千字文》已有數冊,因尚不成熟,且養在深閨也!
10987 留言者:秦漢唐 [2012-11-21]
主題:六祖壇經
  恭請 老師和 沈先生再垂開示「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回應﹕
  善哉斯問,本網原本不談宗教,但「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三句話之內涵卻是中華文化之精髓,可說可說!尤以前兩則論及「無常」,果談無常,必將大水淹沒艾佛勒斯峰,沒完沒了!倒不如此「三無」透徹通達。

  「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這是六祖所示原文。蓋世人之患,患在眼前,眼甫張開,便視為有,有之不盡便成執著。執著者有三:形相、意念、期望,悉皆主觀之大本營,人一旦陷入,永生難脫。
  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人所見之形相,只是對象表面反射之光影,但人習以為常,以之為「本體」。事實上,光影永隨境變化,只能代表能量效應。若人想要瞭解此「本體」,首要拋離表相之錯覺,是謂「無相為體」。譬若有人「愛上某人」,愛什麼?若是形相,花艷三日,以後呢?再若是學問道德,那又與形相何干?再說,蘇東坡有誰會愛?
  內摒一切念,名為「無念」。人一生中,時間都花在胡思亂想上,想來想去,糾結成痼。念指「今心」,心上所念分明與真實毫無關係,但人心卻是意識之宮,須臾不離。看看當今世態即知,人人自以為是,而其「是」只是其心中所思的「成見」。一旦成見過深,就不分青紅皂白,平波掀浪、無風催雨,鬧亂人間多少事!
  最後不依不附、自由自在,是為「無住」。住本為「人之主」,蓋人有身體,身體處在自然界中,必須保護。原本一個穴洞、一所窩巢即可,但人心不足,房子越住越大、越來越高,一房不敷,百房繼之!人之本性遂成繫縛,不僅體住,心也要住,住在哪裡?虛空蓋屋、無明建瓴!麻煩的是,虛空無明沒有「地址」,住進去了連富爾摩斯也找不著!

  準此,人要自覓煩惱,誰也救不了!六祖撥雲開天,但若有人「無眼」,那就變成「無眼為昧」,三無+1了!
10996 留言者:秦漢唐 [2012-11-29]
主題:「賣弄」三無
  朱老師您好:
  感謝老師#10987則留言開示「三無」,學生有聞道而喜之感,再拜謝!
  #10992則留言談及「賣弄」,學生在此賣弄以往所得之「三無」,祈請寬宥!
  幾年前,學生初來罟網,也曾不知深淺,常挨棒受教。後由《宇宙浪子》入門,然後反觀儒釋道經典,發覺 朱老師所講與古聖先賢無差,確是道一以貫之。得「三無」如下:
  1,道家:人與自然環境應「無欲」,始得長存共生;
  2,儒家:人與他人之間應「無私」,方可和諧共睦;
  3,佛家:人與自己內心應「無我」,乃見本來面目。
  其實,此「三無」就是《論中華文化的第三次融合》一文所述。
  後盡覽老師著作,絕大多數研讀兩遍,研讀著作其實也是修心的過程。蓋因學生愚笨,老師之著作若非集中精力就看不懂,此過程中學生所得頗豐。
  也許一方面因學生愚笨,另一方面因去聖日遠,在讀經典時,已經體悟不出先人的微言大義了。而老師所講往往闡釋幽微,發人深思,不知老師可否繼續開示甚深經典,如大學中庸莊子等,以解後學之惑,學生拜請之!
  感謝老師慈悲開示!
  學生 敬上
回應﹕
  這不算「賣弄」,只能說是跳蚤市場搶手,貨到入袋!汝所得三無正確,已一無所有矣!老朽素來是「古董店」,專賣「二手貨」,好在聖賢經典受得住考驗,一再轉手,不像舶來品只能閃亮一時!
  緣當今教育泛濫,工匠當道,學子們稍涉技術,便大腦物化,不明好歹。本網雖高懸雪嶺,遠離俗世,但蒙網友不棄,萬載玄冰噓春暖,一朝山崩良友來。上次開放門禁,觀光客大增,一個個大搖大擺,未著登山靴,強跨獨木橋!老朽隱忍多時,滿擬網開一面,期能潛移默化。孰料2012年末將近,馬雅餘威鵲起,UFO大舉入侵,老朽只得作倉皇逃!

  夫三寸之水,一眼即能看穿,深度豈能有底可見?讀兩遍祇不過算「略」,老朽之書尚足「驢」,而諸聖賢則非「濾」不可。蓋文化有兩大類,西方以自我為中心,專事標新立異,窮奇致勝;傳統中華文化以正止於一,學者應棄私為公,歸納諸有。前者,是彰己而分化;後者則為尊道而發揚光大。如今,雖世事有別而天道依然,傳統經典有賴吾人群策群力,將當前之異註釋為永恒之同也。
  老朽雖已退休,但休而未退,目前仍在從事著作。所著之《觀念論》(暫名,原擬寫「宇宙觀」,甫下筆便覺問題不「正」,蓋「觀念」不清,宇宙難明也!職是之故,封筆之書已不知蹤跡矣),此係老朽主觀一家之言,盡揭人生消息,著墨難度極高。再說,老朽是出世人,儒家各書素非所長(連掠讀皆未),有問不妨(老朽可臨時惡補),但欲作有系統之講解,恐難以勝任,是後事尚須靠後人也!
11039 留言者:秦漢唐 [2013-01-20]
主題:#11034則留言之提問
  前面幾則留言中,老師揭櫫之「垂直思維」的系統方法,學生倍感精妙。#11034則留言中,學生發現掌握的難點在於「律動之本『時』」,另有問題如次:
  1,「層次」上,「時」、「空」、「點」是天、地、人三才齊備;而「象、相」橫向上,「時」、「因果」、「流程」、「命運」等為四個,是否還可以繼續擴展?
  2,原文:水平思維相當於事物之「什麼」,而垂直思維則係「什麼的什麼、為什麼、為了什麼」。請問:「什麼的什麼、為什麼、為了什麼」之區別與關係?
  3,#11034則原文:「解說「思維」如次」,下面第五行:
  舉凡「為什麼、為什麼」,悉為因果,逕直連續思之可也。
  是否應為:舉凡「什麼的什麼、為什麼」?
  感謝老師解惑!
  學生 敬上
回應﹕
  1,當然可以,宜努力思之,唯須循序遵理,切勿妄作妄為。
  2,「什麼的什麼、為什麼、為了什麼」。
    「什麼的什麼」乃初步、「為什麼」係進階、「為了什麼」則為究竟態,當然還有餘緒。
  3,是的。

  再解釋「時」,時者任一事件始終之間也,蓋所發生之事件,必須落於此際之間,故謂「機緣」。汝稱之「律動之本」甚確,事實上,其法不難,只要遵循「順天依時(切勿勉強)」,時常自行修練,養成習慣即可。俗謂:拳不離手、戲不住口,以思慮重中之重,舉凡人生大業無不繫諸於此,其能不旦夕而習者乎?
  且以老朽為例,正因知時務時,今七十有七,機緣又屆。緣人類乃「主觀動物」,老朽曾言:「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於社會立場,人類惡根不去,老朽當做義工不止;於人性立場,地獄也者,乃一己所禁錮之心態,苟心不平,輒永無寧日;而於老朽立場,胸中丘壑是也,本網可供佐證,舉凡老朽一應心得,悉「棄之於市」,任人珍惜鄙夷,棄之盡、胸始空也。
  凡西化時賢,每每視老朽為瘋狂癡迷,千萬金元、無數產品無視,功名利祿、酒色財氣不沾!若此,人生所為何來?而老朽亦覺大惑難解,人生苦短,夢幻泡影瞬間即逝,豈值費心勞神?再說,即令某人妻妾滿室、金銀盈櫃,當其汲汲於自滿自得之氛際,卻時時惶恐於大限之降臨,生者必死、得者必失,但若來日不知,又何羨之有哉?
  是知,此中正係「時」之精華焉,老朽自幼「看穿人生」,每擬「上山修道」。時不幸身居台灣,地小人稠,僅一座阿里山,山上已人滿為患。及長,週遊世界,其山非山、其仙匪仙,最後只得下海做了「臨時嬉痞」。及後,恍然胸中丘壑屏然,從戎四十載,以所知授人。人願學,傾囊以授;苟不齒,唾面自乾!待身輕心淨,知時之至,遂有七七上山之謀焉。
  由於老朽經年蟄居室內,體力已衰,沈子憂心山路難行。日昨,特陪老朽登山現場測試,雖然不能健步如飛,但卻也略超蝸行似牛,上山僅略喘一次,歸來尚是完整一員。故知,小山小丘自在,大風大浪難知,不必猶豫,勇往直前可也!
  老朽所欲修者,道也,即世俗所謂之道教。前已言及,人乃主觀動物,人生之初,一無所知,日後之所得知,悉皆他人之「無知而知」者。有人以個人之主觀,教導他人,而後學據為瑰寶,實則無非「盲從」之輩!更且甚者,宗之以教,為求人信,推崇始教者為「神」,是有「宗教」之生。既有宗教,聚之為黨,黨同伐異,鬧亂天下千百年!
  佛陀不愧大智大慧者,基督亦有獨到之見,但若尊之「神」,斯乃信者主見。道教不然,道宗法自然,若與宇宙進化、人類文明相提並論,頗若合符節焉。查宇宙事物,隨「時」之至,皆係由無而有,今時已與千百年前恒異。物質之進化有目可睹,精神進化則唯善思者得而思之,古人所期望之物質今已成真,故所崇拜之仙神未必不存在於宇中也。
  當然,由無而有之過程非一可及,物質累經演進,精神更是曲折至極。猶如寶劍之千錘百煉,最初,仙神之道不過私心掛帥、為求長生不老。及至漢唐之後,佛教東來,道家升華為尊奉自然之理論體系,其中一派成為民俗道教,認為人人可修煉成神,是以神神皆尊。近世紀,在西化一神論之影響下,咸信人神有別,道教便被斥為「迷信」!
  憑什麼主觀之西式一神就不迷信?既有「時」,時有機,機待緣。老朽此時丘壑已空,不必成佛,尋道可也。道之真假虛實,雖屬一己主觀,但若能夠建構高速公路,令中華文化與宇宙進化道通,俾世人此生之終時與他生之始時相續,當無虞教化之實也!既拜道山,當作道童,往事不住於心。若有人於一窮鄉僻壤、茅蘆柴牖,見一道童,頭頂諸葛帽,鼻架歐陽鏡,髮蒼鬚白,舉幡執拂,畫符驅鬼;或捧痛風腿,間歇爬刀山,正待點名降眾魂,魂名已忘,休笑休笑,老朽是也!

  又:本網機緣有限,欲下載者請勿失良機。
11042 留言者:秦漢唐 [2013-01-21]
主題:祈請
  祈請老師慈悲,保留罟網留言版!
  學生 敬上
回應﹕
  老朽當視經濟情況保存本網,雖蛛網可懸梧桐枝,但空庭難為清掃叟,老朽實已無能再事駐此贅言矣!
11042 留言者:秦漢唐 [2013-01-21]
主題:祈請
  祈請老師慈悲,保留罟網留言版!
  學生 敬上
回應﹕
  老朽當視經濟情況保存本網,雖蛛網可懸梧桐枝,但空庭難為清掃叟,老朽實已無能再事駐此贅言矣!
11065 留言者:秦漢唐 [2013-01-26]
主題:再拜祈請
  前則留言學生沒有表述清楚,原意是:仙山上若通網絡,祈請老師偶來罟網留言版垂示。
  學生近來時常想起《峨嵋仙蹤》中英瓊與其父離別的場景,一願老師仙業圓滿,二望時常來信,三期何時、何生能上山侍奉仙師。
  
  學生 再拜祈請
回應﹕
  老朽上山求道,孰知八旬老翁能否找到宿處?就算碰到耗子,也不知能否彎下腰來!仙山當然有網,但焉知老朽夠不夠格?再說,求道非經商,介紹函、計劃書都不起作用,一切尚在未定之天,做人做鬼、挑水打柴皆有可能、憑什麼先開出條件?
  其實,老朽早已修成「散仙」,只惜是旁門左道,如今要還歸玄門正宗,成敗非一己能決也。但願能堅持一個甲子,別的不說,金氏記錄上起碼會有個140歲的人瑞,能算是仙業圓滿嗎?
11083 留言者:秦漢唐 [2013-02-04]
主題:#11039則留言之請教
  老師您好:
  
  #11039則留言中老師言:「俾世人此生之終時與他生之始時相續」,此句前所未聞,可否略加開示。
回應﹕
  「時」乃事件之「動機、引擎」,前因推動後果,永恒不止。由於人僅係宇宙中微小的一部份,局限在「時間」中,唯意可識。然人始時尚無意識、終時又不知何在,一生碌碌,浮沉於時間、迷亂於因果,卻有意無識,殊可悲矣。
  老朽無意成佛,以耄耋之年,世緣已了,正宜深入「終時」之真相。果明其理,尚可返告;再若與輪迴同歸,或有一法可令此生之終時為因、他生之始時為果,是有該言也!
11099 留言者:秦漢唐 [2013-02-26]
主題:因請轉呈古論網友的留言
  朱先生,您好:
  先生最後的任務就是還願,地藏王菩薩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不知先生以為如何?
  
  盼能重新恢復會籍,謝謝!
        古倫 敬上
回應﹕
  難怪!難怪!!難怪!!!汝踟躕門牆十餘載,始終見山難見水,此次心路歷程已露餡矣!老朽言「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即非「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是名「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人苟若拘泥於表相,地獄永是地獄、如來佛還是如來佛!求道者、其道不道,悟空者、其空不空,良有以也!蓋人居陋巷、食嗟食,一心等待救贖,從何而知究竟?
  《金剛經》中乘正宗分第三:「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此語云何?以釋迦佛之能力,尚無法令所有眾生入無餘涅槃而滅度,老朽何德何能,令汝恢復會藉、地獄頓空乎?須知,老朽所感到虧欠者,中華文化開示之恩也。有此感受,是已具「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老朽連菩薩都未修成,如今又將投奔太上老君,汝今離門牆尚遙,且先向地藏王菩薩請安去,到時是欲成佛、或待修仙,明心見性後再說可也!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