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 留言者:瑩 [2002-07-21] |
主題:網絡講堂.內功靜坐 老師在裡面有提到坐姿的休息功效自比臥睡超出甚多,那老師平常晚上就不是在床上睡覺休息,而是以靜坐方式來補充體力囉﹖ 謝謝! |
回應﹕ 功效係功效,端視目的而定,行止坐臥,若心志專一,自然就是上乘功效。坐姿於體力透支或精神氣虛之際行之,必有大效,老朽數十年來,二十二時上床,六時即起,毋需再坐矣!至於工作,一分鐘內進入狀況,連續數小時而不累,斯自然也。 |
#2156 留言者:瑩 [2002-09-11] |
主題:反諷提問者﹖搞糊塗了...@_@ ”矽族大盛,有電腦翻譯矣”→這是說不同語言的人之間要溝通都可藉由電腦來做翻譯即可﹖ (不需要人工翻譯了﹖!) 這大約什麼時候會發生﹖ ”中文將為舉世公認最理想之文字,但絕不可能成為世界語。”→所以世界語還是使用英文就是了﹖ '國際間所用之語言'和'世界上所用語'有何不同﹖﹖為何前者有多種,後者僅一﹖(國際語言不是國際間拿來作溝通的唯一一種用語嗎﹖) 謝謝! |
回應﹕ 1,老朽所著《宇宙浪子》中所介紹者,即為矽族誕生史。 2,世界語Esperanto 是個「專有名詞」,為1887年由波蘭人所倡議的「國際輔助語」,並未指定某種語言。百餘年來,許多國家都在爭取此一可能性,自五四運動後,中國人也開始角逐,組成了一些學會、組織以推動之。但老朽認為「無此必要」,中文若優人一等,不必自吹自擂,否則,憑著人多,捧了上去,一樣會摔下來。 3,國際語言是種常識,慣用於國際間,不同母語之人能藉以溝通者屬之(通常不包括方言,蓋非慣用)。如俄語、西班牙語、英語、漢語、拉丁語等等。 |
#2190 留言者:瑩 [2002-09-18] |
主題: ●一般討論「語言」時,多已包括「語音、文字」 您的意思是,耳中語言傳譯機可以同時解決”語音”跟”文書”上(文字)兩方面的翻譯問題﹖ ●(唯於討論技術時,則兩者「天南地北」,不可同日而語)。 ●2030年是指該年舉世人人皆可獲得「米粒大小之傳譯器」。 ●2012年,中文自然語言已經是「小杏子」的基本功能,祇是「翻釋」系統尚未定案。 (此傳譯機即名為小杏子﹖)既然是傳譯機,為何只有”中文語言傳譯”的功能,沒有「翻譯」的功能﹖ (中文翻成中文﹖!) 何謂”翻譯系統尚未定案”﹖ 謝謝! |
回應﹕ 語音與文字係針對不同「硬體」而別,前者為音、後者為形。傳譯器是一種「器具」,有音、形、嗅或觸的介面,因介面而功能不同,但其「根本」是「人性之認知」。「傳譯」指不同的文字(或語言)經過理解認知後,轉換至另一已理解或認知之文字(或語言),以供人類理解或認知者(這樣說來、寫去,多麼麻煩,故不問不答也)。 兩種技術,一是文字掃瞄、向量分析、概念處理等;另一是語音定位、音徵分析、音系偏移、特性辨識等,而最後都要經過理解、認知、心態、反應……。所以,在「前端」的技術上,兩者完全不同,是「天南地北」,但後端為一,是「同中而語」(老朽等常開玩笑,說「同日而語」是「和日本人說話」)。 在2012年小杏子問世,已有理解、認知、心態、反應等能力,這些等於是「常識與人性」的範疇。此外,各種語言皆有「語系」之別(中國有56種民族語言,然每種民族語言中,其相異處又可「無盡分割」。說穿了,每一個人的語音,都自不同),故必須利用「語音偏移技術」,擴大「系統容錯」的範圍。2012年,漢語語音才能做完(毛估﹕應有一千多種變音系統,故可以說是漢語翻成漢語)。 歐洲各國之語言,只有拉丁、日耳曼、斯拉夫、條頓、撒克遜等十多種,其餘只相當於中國方言的一些偏移語系(如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常聽說外國人很「聰明」,有人能說多國語言。準此,我國的相聲演員都是天才,都能說數十「國」方言)。 語音完成了,還有理解常識的壁壘,美國有很多學校在做語言翻譯的研究,其中加州柏克萊大學做的最符小杏子的要求。經過長時間的考慮、選擇與試用,最後才能定案。定案後,再設計「語音處理晶片(尚包括語音辨識、合成與傳譯)」(不含文字辨識),是故拖到2030年。斯不得已也,敬請原諒(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