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73 留言者:漁儿 [2010-12-15] |
主題:“概念”与“象”(2) 于#9666留言中,從“概念”與“象”的字源出發,基於直覺,我把“概念”與“象”聯繫起來了。但我依然覺得二者的關係不夠清晰。這裡,我想通過“表達”,對“概念”的定義-概念者,以簡單符號代表各種相關之經驗者-作進一步的分析,並結合前些時關於“形、相、象”向先生的請教,再談“概念”與“象”的關係: 一,概念與表達字源 1,漢字字源 (漢字基因) 概 = 作為記號之短木樁; 念 = 此刻心上所思。 概念者,概略念頭,代表人生各種相關之經驗也。 表 = 象有毛之衣,可見可示的徵象,供識之訊息也; 達 = 行為順暢,有利,目的完成,到也。 表達者,以可示的徵象完成目的,使知也。 2, 西文字源 “concept”,來自拉丁文 “conceptum”,意指“完全包含,生成”。 "representation" ,來自拉丁文“representare”,意指“顯示,再現”。 二,事物、概念與表達 概念者,關於事物的概略念頭;表達者,以簡單符號表示概念。所以,事物、概念與表達的關係可理解為:事物(地)+ 概念(人)+ 表達(天)。若以“概念”簡稱三者,則“概念者,以簡單符號代表各種相關之經驗者”。 三,事物、概念、表達與形、相、象 事物 = 事 + 物 物 = 形(地)+ 相(人)+ 象(天) 若把形、相、象與事物、概念、表達作簡單的對比,“象”對應“表達”,則“概念”與“象”的關係可理解為:“象”是“概念”的表達。 以上的理解,不知有沒有犯#9702留言中的錯誤,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一」項正確,唯西文之concept 是由上而下,係「神造世界」的觀念,與漢字相違。 「二」中「概念(人)+表逹(天)」亦屬西式觀念。蓋中國人相信:「本源=天、變化=人」,而概念為「本」,表達係「人」因應變化,以之表達也。 「三」項完全正確。 |
#9975 留言者:漁儿 [2010-12-18] |
主題:“概念”与“象”(3) 多謝先生!我試著結合#9857留言中關於“主觀與客觀”向先生的請教,來理解先生對概念與表達關係的指正: 一,主觀與客觀字源(漢字基因) 基於觀者的立場,觀念有主觀與客觀之分。主客者,立場也,自己與他人之謂。 主觀 = 以個體為立場,所得之認知。 客觀 = 以整體為立場,主觀認知之聚合。 二,中西方關於概念與表達關係的認知 在中國傳統文化觀念,以人為本,個體為主觀、變化,整體為客觀、本源,因概念為關於事物之共識,故概念 = 本源 (天),表達= 變化(人)。 在西式觀念,以神為本,心物二元,人為主觀、變化,神、物為本源、客觀,因概念為人的概略念頭,故概念 = 變化(人),表達 = 本源(天)。 三,分析我對概念與表達關係的認知 于#9973留言中,我以為,人認知事物,而有概略念頭,又以簡單符號代表之,故依此順序得出了:事物(地)+ 概念(人)+ 表達(天)。 實際上,這是把人的思維從形式上作線性的簡化,所以,先生說是西式觀念。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完全正確,透徹。 需要注意的是,談到「主觀、客觀」已屬「思想學(層次高於哲學,西方尚無此〔思想學〕之認識)」範疇。由於西方所有認知一律立足於「上帝創造一切」之一元論,以致於連科學都得發明一個「大爆炸」,生命起源也要找個外太空創造者,以成就一元夢!最荒謬的是:近世紀在船堅砲利之下,西式殖民學泛濫成災,全世界都陷入這種萬源歸一的「統一大業」中! 其實,世界上如果沒有「我」,何來「除我之外」的一切?再說,如果沒有宇宙,又何來「我」?而「我與非我」同存,「性質、意義、條件」極端相反!這不就是「主、客觀」二元最真確的明證嗎?為什麼在光天化日之下,真理竟會蒙塵呢(西人謂之心、物,故被物理學家否決了)?簡單,西人迷信他們的老祖宗,國人迷信強者,大家迷信成習! 實則二元論始自五千年前的《易經》,只因「胡適」之不懂,後人之淺見,於是,中國人「大義滅親」!結果,愚翁能開山,見到山外風光明媚,有奶便是娘,遂成為「失去自己思想的瑪雅族驢尾」! 正本清源,在思想上,不能摻一絲碴子!基本觀念只有簡單的幾個分叉,然後不斷分裂!由自我主觀伊始,一錯就步入蛛網,思想再也無法回頭。當然,哲學很安全,對與錯絕不影響吃喝拉撒、功名利祿;可是思想則不然,錯了,會後悔一輩子,精神分裂! |
#9982 留言者:漁儿 [2010-12-22] |
主題:思想學与哲學 謝謝先生的鼓勵和教誨!在談及中西方文化時,人們常說“中國思想”與“西方哲學”,是否就是先生的“思想學”與“哲學”所指?我想繼續從概念與表達關係的角度,來理解先生關於“思想學”與“哲學”的指教。 一,思想學與哲學字源 1,漢字字源(漢字基因) 思 = 耕耘於心。 想 = 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 思想 = 又思又想,思維的結果。 哲 = 挫折眾口,令人折服,智也。 學 = 教導尚在矇昧中的子女,系統的知識。 思想學 = 思維之學。 哲學 = 思辨之學。 2,西文字源 思想(thought),來自Old English“ toht, getoht”,意指 "to conceive of in the mind, consider". 哲學(philosophy),來自希臘語“?????????????????”(philo-sophia),意指“熱愛智慧”。1874年,日本啟蒙家西周用漢字「哲學」翻譯philosophy,后由康有為等將此譯稱介紹到中國。 二,從概念與表達關係看思想學與哲學 思想學與哲學都是思維、認知之學,思維的本質是概念的認知,所以,基於中西方對概念與表達關係的認知,可看出中國思想與西方哲學的一些異同:在中國思想,以概念為本源、表達為變化,出發點落實在概念的生成與內容上;在西方哲學,以表達為本源、概念為變化,出發點則落實在概念的結果與形式上。 即先生所說,與基於《易經》之二元論的中國思想形成對比,立足於「上帝創造一切」之一元論的西方認知,迴避了概念的生成與內容。 三,思想學與哲學的關係 從認知的角度,生成、內容為本,結果、形式為末,所以,先生說在層次上思想學高於哲學。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好極了,實為有心人也!此類觀念,正需努力鑽研,否則學者概念觀念不分,東方與西方聊共一色! 查人為環境動物,東方與西方基於地緣天候有別,自石器時代以降,華夏民族落藉黃土高原(當時黃土高原之水土條件為舉世最佳者),務農維生,漸漸形成「大群落」。而歐洲地形分割,各部落自謀生計,多以狩獵遊牧,即令務農亦屬小農,格局有限。大群落之特性為人口眾多、社會型態複雜,若無穩定的制度以資控制,必然掠奪殺伐,無休無止;小群落則只要資源充足,生活即能自由自在。 此外,基於生活特質,農民必須聽天由命、尊重自然;獵人則恰恰相反,極積進取、得失分明。於是,人性的需求將華夏人民緊緊綁在一起,人種混合、觀念互通,發展出倫理道德的規範;獵者則各自謀利、彼此兢爭,強者擁有一切,形成一元的「神主」定論。這種現象,在東西方交流不足之際,必然各自發展。但到了近世紀,西方工業化異軍突起,海運輰通,進化的遊戲規則驟變,中華文化受到嚴重的考驗;再經過二十世紀的工業文明,物極而反,獵人與獵物之間角色曖昧,面臨抉擇的又是人類文明本身了。 談到這裡,應該可以界定「思想」與「哲學」的分野了。上則所述,不是「歷史」、也非哲學,而是一個「人」對所處身的環境的一種「反思」。反思不需要「專業技術」,也不可能有任何「學者專家」,更無所謂「正確、錯誤」!那麼,這種「似是又非」的反思是什麼呢?嚴格說來,是種當前「毫無價值」的夢囈,但是,如果言之有物,遲早會成為未來人類生存的明燈。 李耳如此、孔丘如此、釋迦牟尼也是如此,他們的「思想太過先進」,生時難得有人瞭解,甚至默默無聞。但時至境轉,千秋萬世皆賴導引,影響人類無窮!哲學家剛剛相反,他們專拾前人餘緒,終生討論一兩個人們已知、當世尊崇的課題,名利兼收!再說明白一點,「思想」人人都有,但其價值可能由零至無窮大、只有時間可以證明;「哲學」只是一種「知識」,上學即得。 因此,此二者不可相提並論,若強以論之,思想包涵且能改變哲學,而哲學或具部份思想但只能影響某些知識。由於老朽無意名利,故好思想而鄙哲學(數年前,因老朽捐了五十萬,被邀參加在中國舉辦之國際哲學會議,老朽仗著是「資方」,故大膽狂言:「傳統中華文化中只有思想而無哲學」),由是得罪了一票「中國哲學家」,從此不相往來! 至於欲「從概念與表達關係看思想學與哲學」則又繞遠了,若假設有所謂的「思想學」,那麼要「想什麼」才能視作「思維認知之學」?如果一個人只想:「我能吃什麼」,能算「思想學」嗎?問題是,再假定有朝一日,地球上生態破壞到了極處,「人能吃什麼」將是絕對的「顯學」!但是時機未到、且不知何時會到,於斯,「思想學」只好泡湯以待了! 再談「概念認知」,對一個「主觀」的個人,其「認知」完全主觀。所以,人與人溝通,實際上是「各說各話」,「一半懂了」算阿彌陀佛,「大半不懂」是常態!反正人人都在摸著石頭過河,走到哪裡都說不定,還有誰管河那邊又有什麼「概念認知」?當然,有「客觀」的字典,好極了,世界上有兩個人對同一字典上的「概念認知」相同嗎?至少老朽沒見過! 倒是:「基於《易經》之二元論的中國思想形成對比,立足於〔上帝創造一切〕之一元論的西方認知,迴避了概念的生成與內容。」一說正確,西方認為「神」是絕對的,不可討論,也就是說「信仰決定一切」!老美說誰是「邪惡軸心、恐佈份子」,誰就是!不相信?有地獄在等著!待美人自己上不了天堂,沒關係,自己印鈔票總可以,反正全世界買單! 中國人就麻煩了,一切都要「找個理由」,有人說是「要面子」,老朽認為是陰陽作祟!不幸倫理道德垮台,到了民主自由掛帥的大日子,公有公理、婆有婆理!人人有理的結果,一個比一個聲音大,一個比一個後援多!最後把法律捧上西天,偏偏法官有法官的道理,台灣就有法官收了紅的、放了黑的,明明某人犯了滔天大罪,法官判定無罪,理由是:「證據不足、因為我沒看見」! 還有什麼好說的呢?倫理道德式微、人間已然亂成一團,世界待重整,觀念待革新,在黎明之前,四週總是最黑暗的!汝既然有心,不妨努力,只是不要忘了,欲做「思想家」,要看有沒有對未來世界的遠見;若是「哲學家」,隨便找間小大學,選幾個學分就夠了! |
#9982 留言者:漁儿 [2010-12-22] |
主題:思想學与哲學 謝謝先生的鼓勵和教誨!在談及中西方文化時,人們常說“中國思想”與“西方哲學”,是否就是先生的“思想學”與“哲學”所指?我想繼續從概念與表達關係的角度,來理解先生關於“思想學”與“哲學”的指教。 一,思想學與哲學字源 1,漢字字源(漢字基因) 思 = 耕耘於心。 想 = 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 思想 = 又思又想,思維的結果。 哲 = 挫折眾口,令人折服,智也。 學 = 教導尚在矇昧中的子女,系統的知識。 思想學 = 思維之學。 哲學 = 思辨之學。 2,西文字源 思想(thought),來自Old English“ toht, getoht”,意指 "to conceive of in the mind, consider". 哲學(philosophy),來自希臘語“?????????????????”(philo-sophia),意指“熱愛智慧”。1874年,日本啟蒙家西周用漢字「哲學」翻譯philosophy,后由康有為等將此譯稱介紹到中國。 二,從概念與表達關係看思想學與哲學 思想學與哲學都是思維、認知之學,思維的本質是概念的認知,所以,基於中西方對概念與表達關係的認知,可看出中國思想與西方哲學的一些異同:在中國思想,以概念為本源、表達為變化,出發點落實在概念的生成與內容上;在西方哲學,以表達為本源、概念為變化,出發點則落實在概念的結果與形式上。 即先生所說,與基於《易經》之二元論的中國思想形成對比,立足於「上帝創造一切」之一元論的西方認知,迴避了概念的生成與內容。 三,思想學與哲學的關係 從認知的角度,生成、內容為本,結果、形式為末,所以,先生說在層次上思想學高於哲學。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好極了,實為有心人也!此類觀念,正需努力鑽研,否則學者概念觀念不分,東方與西方聊共一色! 查人為環境動物,東方與西方基於地緣天候有別,自石器時代以降,華夏民族落藉黃土高原(當時黃土高原之水土條件為舉世最佳者),務農維生,漸漸形成「大群落」。而歐洲地形分割,各部落自謀生計,多以狩獵遊牧,即令務農亦屬小農,格局有限。大群落之特性為人口眾多、社會型態複雜,若無穩定的制度以資控制,必然掠奪殺伐,無休無止;小群落則只要資源充足,生活即能自由自在。 此外,基於生活特質,農民必須聽天由命、尊重自然;獵人則恰恰相反,極積進取、得失分明。於是,人性的需求將華夏人民緊緊綁在一起,人種混合、觀念互通,發展出倫理道德的規範;獵者則各自謀利、彼此兢爭,強者擁有一切,形成一元的「神主」定論。這種現象,在東西方交流不足之際,必然各自發展。但到了近世紀,西方工業化異軍突起,海運輰通,進化的遊戲規則驟變,中華文化受到嚴重的考驗;再經過二十世紀的工業文明,物極而反,獵人與獵物之間角色曖昧,面臨抉擇的又是人類文明本身了。 談到這裡,應該可以界定「思想」與「哲學」的分野了。上則所述,不是「歷史」、也非哲學,而是一個「人」對所處身的環境的一種「反思」。反思不需要「專業技術」,也不可能有任何「學者專家」,更無所謂「正確、錯誤」!那麼,這種「似是又非」的反思是什麼呢?嚴格說來,是種當前「毫無價值」的夢囈,但是,如果言之有物,遲早會成為未來人類生存的明燈。 李耳如此、孔丘如此、釋迦牟尼也是如此,他們的「思想太過先進」,生時難得有人瞭解,甚至默默無聞。但時至境轉,千秋萬世皆賴導引,影響人類無窮!哲學家剛剛相反,他們專拾前人餘緒,終生討論一兩個人們已知、當世尊崇的課題,名利兼收!再說明白一點,「思想」人人都有,但其價值可能由零至無窮大、只有時間可以證明;「哲學」只是一種「知識」,上學即得。 因此,此二者不可相提並論,若強以論之,思想包涵且能改變哲學,而哲學或具部份思想但只能影響某些知識。由於老朽無意名利,故好思想而鄙哲學(數年前,因老朽捐了五十萬,被邀參加在中國舉辦之國際哲學會議,老朽仗著是「資方」,故大膽狂言:「傳統中華文化中只有思想而無哲學」),由是得罪了一票「中國哲學家」,從此不相往來! 至於欲「從概念與表達關係看思想學與哲學」則又繞遠了,若假設有所謂的「思想學」,那麼要「想什麼」才能視作「思維認知之學」?如果一個人只想:「我能吃什麼」,能算「思想學」嗎?問題是,再假定有朝一日,地球上生態破壞到了極處,「人能吃什麼」將是絕對的「顯學」!但是時機未到、且不知何時會到,於斯,「思想學」只好泡湯以待了! 再談「概念認知」,對一個「主觀」的個人,其「認知」完全主觀。所以,人與人溝通,實際上是「各說各話」,「一半懂了」算阿彌陀佛,「大半不懂」是常態!反正人人都在摸著石頭過河,走到哪裡都說不定,還有誰管河那邊又有什麼「概念認知」?當然,有「客觀」的字典,好極了,世界上有兩個人對同一字典上的「概念認知」相同嗎?至少老朽沒見過! 倒是:「基於《易經》之二元論的中國思想形成對比,立足於〔上帝創造一切〕之一元論的西方認知,迴避了概念的生成與內容。」一說正確,西方認為「神」是絕對的,不可討論,也就是說「信仰決定一切」!老美說誰是「邪惡軸心、恐佈份子」,誰就是!不相信?有地獄在等著!待美人自己上不了天堂,沒關係,自己印鈔票總可以,反正全世界買單! 中國人就麻煩了,一切都要「找個理由」,有人說是「要面子」,老朽認為是陰陽作祟!不幸倫理道德垮台,到了民主自由掛帥的大日子,公有公理、婆有婆理!人人有理的結果,一個比一個聲音大,一個比一個後援多!最後把法律捧上西天,偏偏法官有法官的道理,台灣就有法官收了紅的、放了黑的,明明某人犯了滔天大罪,法官判定無罪,理由是:「證據不足、因為我沒看見」! 還有什麼好說的呢?倫理道德式微、人間已然亂成一團,世界待重整,觀念待革新,在黎明之前,四週總是最黑暗的!汝既然有心,不妨努力,只是不要忘了,欲做「思想家」,要看有沒有對未來世界的遠見;若是「哲學家」,隨便找間小大學,選幾個學分就夠了! |
#9988 留言者:漁儿 [2010-12-29] |
主題:思想學与哲學(2) 我當會謹記先生的教誨! 我繼續理解先生的指教:先生是說,「思想」與「哲學」的分野,首重格局的大小。在文化溯源(#9770,#9772,#9773)中,先生從人性、地緣、天理,對中西文化格局的形成,作了深刻的闡述。由此,先生說,在層次上思想學高於哲學。 這裡,想推薦周劍銘先生“論中國思想”一文:http://www.china-week.com/author/zhoujianming.htm,末學以為與先生的指教有共通之處,先生可否一閱?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是的,一切「學問」皆形之於「學者」之「推廣(如同奧運項目)」,有權有力者說了算數,後人只是等因奉此而已。由於中華百載蒙塵,民族自信心早就奉還老祖宗,一應分類科目、百分之百被五四之餘「山寨」抄來。蓋蟻鼠類只能掘洞為群,今舉世為火山灰所覆,見聞難透三尺,正宜深藏!老朽乃古之今人,氣已淪灰,自知人微言輕,但望時空速轉,以期來日。 所薦大文,必與老朽有所見略同之處,否則,一人「獨到」之見,難保「正確」。只是,老朽非「做學問」之人,素喜隱居,唯好真理,故獨行踽踽,不與外界往來。蓋欲求山溪清澈,唯有孤寂靜漠可致;而馬幫過境不過營生,最忌「陷身山寨」!周先生之「論中國思想」已屬「哲學」範疇,緣「思想無界、哲學有方」,既論中國,斯已界矣! 人間事、事難言,人不可能不主觀,主觀也不可能不偏頗。基於生存需求,人類群聚而居,組織遂成必然。然於眾人中,極積者進取、消極者隱退,遂有王寇之別。王擁有資源,以之誥贈追隨,稱之功名利祿,以為光宗耀祖焉。寇無立足地,遂離社會以遁,是稱「出世」。老朽,小寇也,曾服明衣冠,拒戴清紅翎,偏愛浮雲寬,不羡梁父吟。職是之故,不閱也不閱! |
#9998 留言者:漁儿 [2011-01-01] |
主題:动容貌 在先生極為耐心、深入、嚴格的指教下,自己的觀念認知、思想境界都有了進步。我一直試著把自己對傳統文化的感動、認知和師長的教誨,通過教學和研究傳達給他人。雖說我的作為滄海一栗、微不足道,但如果它匯入了滄海,就應該有其意義。新年伊始,衷心的感謝先生的教誨! 這裡,想繼續向先生請教。讀到“論語 泰伯第八” :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對其中的“動容貌,斯遠暴慢矣”,理解有困難。查漢字基因:容貌者,面容與體貌。但是,為什麼動容貌,就能遠暴慢?怎麼理解“動容貌”的含義? 謝謝先生指教!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不必客氣。 「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此語係因曾子有疾,孟敬子問候時,曾子之言。主題是指:人虛偽之表現係因生活有所需求,不得不裝姿作態。蓋儒家主張「人性善」,性既善,人與人直心相待,是稱「德」。故此,君子之道有三:正(正=止於一、恒一、不變)容、正色、正氣,其餘瑣事,不必費神,援例處理即可。 容=人臉上五官之形狀:蓋面所容者,心中之蓄也。古人觀察細微,欲知人先觀面,以察心中之容。是故,「正容」代表將心中所蓄(無論好歹)掩之藏之,勿令對方起念,故能遠暴慢。 色=人臉上顏色之變化:蓋色所代表者乃當時血脈弛張狀況。不論好歹,人面顏色有變即易令人分神。 氣=人意識之主宰:與人交往時應將對方視為「正常人」,任何意識型態俱不應形之外表。實際上,要做到這點最難,因人對人必有「成見」,一旦「氣不正」,行為必有偏差,即非君子之道。 |
#9998 留言者:漁儿 [2011-01-01] |
主題:动容貌 在先生極為耐心、深入、嚴格的指教下,自己的觀念認知、思想境界都有了進步。我一直試著把自己對傳統文化的感動、認知和師長的教誨,通過教學和研究傳達給他人。雖說我的作為滄海一栗、微不足道,但如果它匯入了滄海,就應該有其意義。新年伊始,衷心的感謝先生的教誨! 這裡,想繼續向先生請教。讀到“論語 泰伯第八” :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對其中的“動容貌,斯遠暴慢矣”,理解有困難。查漢字基因:容貌者,面容與體貌。但是,為什麼動容貌,就能遠暴慢?怎麼理解“動容貌”的含義? 謝謝先生指教!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不必客氣。 「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此語係因曾子有疾,孟敬子問候時,曾子之言。主題是指:人虛偽之表現係因生活有所需求,不得不裝姿作態。蓋儒家主張「人性善」,性既善,人與人直心相待,是稱「德」。故此,君子之道有三:正(正=止於一、恒一、不變)容、正色、正氣,其餘瑣事,不必費神,援例處理即可。 容=人臉上五官之形狀:蓋面所容者,心中之蓄也。古人觀察細微,欲知人先觀面,以察心中之容。是故,「正容」代表將心中所蓄(無論好歹)掩之藏之,勿令對方起念,故能遠暴慢。 色=人臉上顏色之變化:蓋色所代表者乃當時血脈弛張狀況。不論好歹,人面顏色有變即易令人分神。 氣=人意識之主宰:與人交往時應將對方視為「正常人」,任何意識型態俱不應形之外表。實際上,要做到這點最難,因人對人必有「成見」,一旦「氣不正」,行為必有偏差,即非君子之道。 |
#9999 留言者:漁儿 [2011-01-02] |
主題:动容貌(2) 我試著理解先生的指教: 一,文言文重主題 先生說過,文言文重主題,若主題不明,全段難解。所以,先生首先指出該文的主題,然後在此主題下,闡釋「正容、正色、正氣」。 二,「正容」的闡釋 可我對先生「正容」的闡釋,依然有不解之處。我先說自己對「動容貌」的本來理解: 動 = 重力產生運動,開始運作。 我原以為,「動容貌」,指把心中所蓄(無論好歹)表達出來。顯然,這樣的理解有問題:若心中所蓄是歹的一面,那「動容貌」,是不能遠暴慢的。所以,上封信中我說,我理解有困難。 先生解釋,儒家主張「人性善」,性既善,人與人直心相待,是稱「德」。「正容」代表將心中所蓄(無論好歹)掩之藏之,勿令對方起念。那麼,將心中所蓄掩之藏之,就不會「動容」了?也不是「直心相待」了?好像還和人們一般理解的「虛偽」有關? 是不是我對「直」的理解有問題?謝謝先生批評!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理解正確,但不僅是「文言文重主題」,為文、說話、做人、做事都必須有主題(或謂該知道主題)。今人受美文化所惑,不論什麼都要「自由自在」,其結果便是「主觀掛帥」,人人各行其是! 對「正容」的文字理解正確,所不解者為「人性」。當人性為善時,遇事退讓,不表示自己不知道「己利受損」,此刻之「直心」,為善心;而西人事事爭先,其直心即「不能退讓」!蓋人乃環境動物,人性之本為生存,但經過萬載的調理,不同的環境下人們遂各有所適。中國係農業社會,人們習慣於團體中應相互忍讓,否則爭端不止;西人主張「以牙還牙」,乃狩獵必然慣技。 在「人性本惡」看來,「直心」必然是殺伐相向、優勝劣敗!為了不將場面弄得難看,只好「虛與委蛇」,是稱虛偽!然而人性既善,當無害人之心,把「不動聲色」的面孔擺在前面,就是「君子之德」。此外,就算要把對方「置於死地而後快」,而「面對面談判」,也該「正容」!否則,一句話未說,可能已經就刀兵相向了!那是西式談判乎? 斯乃立場問題也(中國求全、西方逐異)!以本室所精心製作之「童子禮」為例,已免費公佈於本網經月,往觀者迄今不過僅441人(連本網基本會員600餘人之數皆未達)。何也?「禮教已亡」矣!五四運動大獲全勝矣(西方為徹底推翻中華根本,控之「禮教殺人」,其信眾極夥)!中華文化之根已腐且朽矣!汝旅居國外,相信自幼未曾受過禮教之洗禮,是以難以領會何為「正容、正色、正氣(意)」也! 夫人本獸,設若未經禮教嚴格教訓,各憑本能,社會上勢必弱肉強食、得者包攬!例如本室所製之「童子禮」,尚有一段未曾公開,係小杏子不耐拘束,「真小人」在姐姐面前調皮搗蛋(西人謂之真、老朽斥之鄙)。童子禮之重要(今日大道淪失,聞台灣有某幼稚園教習股票,「賺錢禮」至上),正在於自幼兒起,否則,待得到了汝之年齡,於人間只見「虛偽」之「偽君子」、與「真實」之「真小人」矣! 難怪!老美稱霸全球已久,如今中國僅用「市場經濟」一招(所幸國人尚知大體,三十年來成長迅速,且未採用「愚人參政」,否則上上下下打成一團,早成「非綠兵」第二矣),老美便面容大變、要全面封堵!「真小人」實在太不「虛偽」了! |
#9999 留言者:漁儿 [2011-01-02] |
主題:动容貌(2) 我試著理解先生的指教: 一,文言文重主題 先生說過,文言文重主題,若主題不明,全段難解。所以,先生首先指出該文的主題,然後在此主題下,闡釋「正容、正色、正氣」。 二,「正容」的闡釋 可我對先生「正容」的闡釋,依然有不解之處。我先說自己對「動容貌」的本來理解: 動 = 重力產生運動,開始運作。 我原以為,「動容貌」,指把心中所蓄(無論好歹)表達出來。顯然,這樣的理解有問題:若心中所蓄是歹的一面,那「動容貌」,是不能遠暴慢的。所以,上封信中我說,我理解有困難。 先生解釋,儒家主張「人性善」,性既善,人與人直心相待,是稱「德」。「正容」代表將心中所蓄(無論好歹)掩之藏之,勿令對方起念。那麼,將心中所蓄掩之藏之,就不會「動容」了?也不是「直心相待」了?好像還和人們一般理解的「虛偽」有關? 是不是我對「直」的理解有問題?謝謝先生批評!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理解正確,但不僅是「文言文重主題」,為文、說話、做人、做事都必須有主題(或謂該知道主題)。今人受美文化所惑,不論什麼都要「自由自在」,其結果便是「主觀掛帥」,人人各行其是! 對「正容」的文字理解正確,所不解者為「人性」。當人性為善時,遇事退讓,不表示自己不知道「己利受損」,此刻之「直心」,為善心;而西人事事爭先,其直心即「不能退讓」!蓋人乃環境動物,人性之本為生存,但經過萬載的調理,不同的環境下人們遂各有所適。中國係農業社會,人們習慣於團體中應相互忍讓,否則爭端不止;西人主張「以牙還牙」,乃狩獵必然慣技。 在「人性本惡」看來,「直心」必然是殺伐相向、優勝劣敗!為了不將場面弄得難看,只好「虛與委蛇」,是稱虛偽!然而人性既善,當無害人之心,把「不動聲色」的面孔擺在前面,就是「君子之德」。此外,就算要把對方「置於死地而後快」,而「面對面談判」,也該「正容」!否則,一句話未說,可能已經就刀兵相向了!那是西式談判乎? 斯乃立場問題也(中國求全、西方逐異)!以本室所精心製作之「童子禮」為例,已免費公佈於本網經月,往觀者迄今不過僅441人(連本網基本會員600餘人之數皆未達)。何也?「禮教已亡」矣!五四運動大獲全勝矣(西方為徹底推翻中華根本,控之「禮教殺人」,其信眾極夥)!中華文化之根已腐且朽矣!汝旅居國外,相信自幼未曾受過禮教之洗禮,是以難以領會何為「正容、正色、正氣(意)」也! 夫人本獸,設若未經禮教嚴格教訓,各憑本能,社會上勢必弱肉強食、得者包攬!例如本室所製之「童子禮」,尚有一段未曾公開,係小杏子不耐拘束,「真小人」在姐姐面前調皮搗蛋(西人謂之真、老朽斥之鄙)。童子禮之重要(今日大道淪失,聞台灣有某幼稚園教習股票,「賺錢禮」至上),正在於自幼兒起,否則,待得到了汝之年齡,於人間只見「虛偽」之「偽君子」、與「真實」之「真小人」矣! 難怪!老美稱霸全球已久,如今中國僅用「市場經濟」一招(所幸國人尚知大體,三十年來成長迅速,且未採用「愚人參政」,否則上上下下打成一團,早成「非綠兵」第二矣),老美便面容大變、要全面封堵!「真小人」實在太不「虛偽」了! |
#10004 留言者:漁儿 [2011-01-05] |
主題:动容貌(3) 感謝先生的批評!感謝網友黎明近焉的有感而發! 在上封信(#9999)提問時,學生(我)就在猶豫,猜想先生會批評,但想著這樣的問題可能有一定的代表性,還是冒昧提出來了。信發出后,心裡忐忑不安。 在這裡,法國人常問我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人不喜歡表達?比如,在法國出生的中國孩子,學校的功課總的來說都不錯,但老師年終的評語普遍是:課堂發言不積極,集體活動不主動。對那些在中國長大、后到法國來求學的學生,法國同事的評語也經常是:中國學生不大和別的國家學生打交道,課堂上也不大發言。對此,我跟同事解釋:一來,是語言問題,漢語和法語差別太大,要達到比較自在表達的程度不容易;二來,我們的祖先有訓“禍從口出,病從口入”。這樣的解釋,一方面,並不能說服同事,他們說:如果你不表達,別人怎麼知道你在想什麼?另一方面,也未能令自己真正滿意。 當讀到“論語 泰伯第八”時,覺得曾子正是從容貌、顏色、到辭氣,闡述與人相處時的表達問題。雖然,能夠體會到文章條理分明、結構嚴謹,蘊藏著深刻的理性,但從文字理解過度到義理理解,仍有困難;於是,就向先生作了上述的請教。 現在,我初步明白自己問題所在:我沒能從根本上,即從“禮”、進一步從人性上,去理解祖先的訓導。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有關:「為什麼中國人不喜歡表達?」這個問題涉及文化、教養、環境等因素。 從文化上,須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太多、太精闢的聖賢之道,讓人終身學習都無止無盡。而今的學校教育,只是「謀生之道」,所習祇是等因奉此,即令與老師互動,所得亦不過爾爾。 記得自己在巴西學音樂時,老師也曾問曰:「為什麼你從來不提問題?」老朽楞了一下,本能地答:「問什麼?你講的我都明白!」老師曰:「都明白?那我問你,學音樂做什麼?」老朽答:「除了賺錢,老師能回答什麼?」一時,老師語塞,自後再也不提了。 因為,老師的表現多半淺薄如紙,只因為了尊師重道,中國學生們不為已甚而已。比如說,大學時老朽曾「刻意為難」敝系主任,問其何謂「熱中子」!其實,問問題一為求解,二為刁難,三為閒聊。以老朽所知,學校中一般為人師者,水平有限。欲求解,不如自行思考;要刁難,中國人無此習性;為閒聊,那更是「在地人」的最愛、又是中華文化之大忌!故而免了! 再看國人的教養,百年前百分之百的尊師重道,淪落至今,尚保有七成。只要看看就學意願就知,孩子們不喜歡讀書,古今中外皆然。但中國人在千年的教養下,不論如何,家長再苦也要讓孩子進學,否則為鄰里所不齒!而且,家長最信任的就是師長,教導孩子們的觀念,就是「老師永遠是對的」! 那麼,上課就要用心學習,就算有問題,自己慢慢想,遲早會想通。同時,國人認為,尊重就是互相默許。比如說,老外最令人受不了的,就是臉上永遠掛著面具,夫妻子女,每天一定要重申一次「我愛你」,否則代表「變心」!為什麼?蓋基督教規定餐前必禱告、每週上教堂,至於內心如何?誰知道? 說實話,在課堂「表現最多」者,其問題最大!首先,「他、她」佔用了別人聽課的時間;其次,常問之人經常用嘴多用腦少,久而久之,遂變「痞子」!至於說「言之有物、振聾醒瞶」,休說一般學校得未曾見,就包括各知名之大學,其百分率絕對在兩個小數點以下,能有萬一就不錯了! 最後,再看中國的環境,百年以來,歷經各種恥辱、艱困,做個中國人,實在「沉重已極」!所以,國家一旦發達了,最拉風的是「暴發戶」,而最謹慎的是富豪!前天,電視上報導,深圳機場上出現兩個「女解放軍」,身上的「名牌」價值不菲,人人側目!富比士雜誌也說,中國有數萬億萬富豪,居世界先進行列! 由這兩種人身上,可以看出為什麼「中國人不喜歡表達」!如果表達,就會像那兩位「女解放軍」,解放了自己、惹毛了眾人,遲早會遭到再解放!少說一句話,少好些麻煩,這就是汝所謂「禍從口出」!至少,中國還沒有到真正值得大書特書、張旗鳴鼓的時機。故,何損之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