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2 留言者:漁儿 [2010-03-05] |
主題:謝謝先生的鼓勵和教诲 回顧這些時向先生的請益,在先生不斷的啟發、指正、鼓勵下,一方面,感到自己在進步:對古籍中那幾段話的認知,由模糊到逐步清晰,體會到了其中蘊涵的深刻理性;另一方面,卻備感慚愧:我們當代知識分子太低估傳統文化了,我們以科學為由,輕率地判定傳統文化不具備理性、從而過時了,不願意花時間去瞭解她,甚至害怕走近她。這種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幾乎就是令人泣淚的“和氏壁”故事的重演! 然而,要把傳統文化中蘊涵的理性闡釋出來,又需要借助現代科學,讓傳統文化在生活和工作中能發揮真正的作用。在這方面,我以為,先生為當代知識分子樹立了一個光輝的典范:先生為文化奠基所做的卓越的工作,先生的生命實踐,更有先生的“愚公”精神,都在感動著、鼓勵著我們。謝謝先生!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在大自然的流程中,每一個時代、每一條路徑,都會有一定的機緣,引領著人類,行向未來。如果過去不成為過去,現在還停留在現在,未來將永遠不會到來!然而,宇宙進化不止,在不斷的變化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中華文化曾經光輝過,但若不遭遇新的挑戰,固化的標本佇立殿堂,現在豈不等於過去? 近世紀,在世界列強輪番凌虐下,中國人一再努力掙扎,力求自保。結果是獻了山海關,也賠掉了國魂!傳統文明被徹底破壞、毀滅!但是,破壞才有建設、毀滅才能新生!日光、空氣、流水是無價的,但有誰真正認識到其存在?再貴重的寶物,只有在失去以後,有了需要,人才能體會其重要性! 人人知道,失敗為成功之母,事實上,母親雖尊,可愛的卻是「女兒」!誰不希望成功?問題在於:中華文化之本質不在「求勝」,而在於世界大同、和平共存!尤其是國人謙遜誠信,寧損自己也不難為他人!君不見?汶川大地震,宛似人間地獄,百萬之眾卻未見一人搶掠打殺,較之西方何如? 老朽不過領責在身,竭盡己力。本網雖小,卻有覺者數千,於此濁世,覺者已非凡人。若人人奮發,瞻之未來,必有聖賢再世!《易經》乾卦用九:見群龍無首,吉!時中華文化正值存亡之秋,何吉之有?蓋天道剝復,若六陽皆變,是為坤;若一陽領群陰:毋餒、毋避、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中華盛世是也! |
#9786 留言者:漁儿 [2010-03-06] |
主題:中西方文化关于“以德報怨”的表述 謝謝先生的教誨! “以德報怨”是人們常提的一個話題,所以,就此還想向先生請教。西方文化中對此典型的表述,是聖經中的“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為此,我請教了基督教同事Jean-Frederic。他給我解釋了基督教非暴力的理念,並給出了聖經中與此相關的兩段經文: 馬太福音 38 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39 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 40 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 41 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42 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 43 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 44 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45 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46 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嗎? 47 你們若單請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麼長處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這樣行嗎? 48 所以你們要完全,象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羅馬書 17 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 18 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 19 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20 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 21 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我把“寒山問拾得”講給了他聽,他談了他的感想。我把他的一段話譯出來: “事實是,上帝創造了人類,並給了他一切,使他生活幸福。但他背離了上帝,走上了把自己引向罪惡的道路。今天的我們都承繼了這份罪惡。但上帝愛他的造物,用他自己造了基督,來拯救我們,並把我們引向他。這就是為什麼通過基督,我們可以成為上帝的孩子。 這與哲學無關,只是上帝為我們保留的幸運。所以,基督在上述經文中,要我們不要暴力。哲學家也可以作類似的闡述,但意義不同:基督的理念是精神(spiritual)的,而哲學家的是人道(humanist)的。” 這讓我想起,中西方對“問題”不同的理解。先生說,西方“心物二元”, 東方“天人合一”。那麼,上述基督對“以德報怨”的表述,是否也可作同樣的理解:“心(精神,上帝)物(人道,人)二元” ? 先生說過不談宗教,這裡我僅想從認知的角度,對“以德報怨”的不同表述,再作一點思考,不知是否妥當?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想對中、西進一步瞭解,就應從歷史下手,僅僅研究宗教意義不大。當今真正信教的人已大量減少,其中原因極為複雜,在中國是政治條件(近年佛教徒急劇增加);美國則是科學觀念(基督教徒大量減少)。因此,對一種沒有長時期持續的發展的「主觀心態」,只是一時的風潮,不能代表什麼。 貴同事所舉的例子,在在證明是「以教談教」,完全主觀。基於人性,任何宗教都必須打著「濟世」的招牌,包括「邪教」在內!所以,教義絕對不會標榜「暴力」!那麼,如何用「理性」去瞭解宗教呢(千萬不要從「哲學」下手,因為哲學原係「名詞辯證學」,只是被西化的中國學者哄抬過頭了)? 理性的條件,就是力保客觀;如何力保客觀?簡單,不要掉入「邏輯旋渦」中!比如說:基督教的「信者得救」是憲法,「不信者有罪」是刑法!既然已經信基督教,當然認定基督教是真理!同理,未信者已經定罪,說什麼都不能構成理由!所以,要保持客觀,就應把「宗教」放在一邊。 基督教徒同意嗎?不同意?無從討論!如果同意,好極了!首先就要「摘掉大帽子」:「事實是,上帝創造了人類,並給了他一切,使他生活幸福。」能摘嗎?貴同事能如此理性嗎? 其次,「以德報怨」可作心物二元理解。但是,這些只是「雞毛蒜皮」,不值得下大功夫!尤其是千萬不要碰觸宗教這種「主觀堡壘」,否則中西文化還沒看清楚,已經跌落亂石崗了! |
#9786 留言者:漁儿 [2010-03-06] |
主題:中西方文化关于“以德報怨”的表述 謝謝先生的教誨! “以德報怨”是人們常提的一個話題,所以,就此還想向先生請教。西方文化中對此典型的表述,是聖經中的“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為此,我請教了基督教同事Jean-Frederic。他給我解釋了基督教非暴力的理念,並給出了聖經中與此相關的兩段經文: 馬太福音 38 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39 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 40 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 41 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42 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 43 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 44 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45 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46 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嗎? 47 你們若單請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麼長處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這樣行嗎? 48 所以你們要完全,象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羅馬書 17 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 18 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 19 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20 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 21 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我把“寒山問拾得”講給了他聽,他談了他的感想。我把他的一段話譯出來: “事實是,上帝創造了人類,並給了他一切,使他生活幸福。但他背離了上帝,走上了把自己引向罪惡的道路。今天的我們都承繼了這份罪惡。但上帝愛他的造物,用他自己造了基督,來拯救我們,並把我們引向他。這就是為什麼通過基督,我們可以成為上帝的孩子。 這與哲學無關,只是上帝為我們保留的幸運。所以,基督在上述經文中,要我們不要暴力。哲學家也可以作類似的闡述,但意義不同:基督的理念是精神(spiritual)的,而哲學家的是人道(humanist)的。” 這讓我想起,中西方對“問題”不同的理解。先生說,西方“心物二元”, 東方“天人合一”。那麼,上述基督對“以德報怨”的表述,是否也可作同樣的理解:“心(精神,上帝)物(人道,人)二元” ? 先生說過不談宗教,這裡我僅想從認知的角度,對“以德報怨”的不同表述,再作一點思考,不知是否妥當?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想對中、西進一步瞭解,就應從歷史下手,僅僅研究宗教意義不大。當今真正信教的人已大量減少,其中原因極為複雜,在中國是政治條件(近年佛教徒急劇增加);美國則是科學觀念(基督教徒大量減少)。因此,對一種沒有長時期持續的發展的「主觀心態」,只是一時的風潮,不能代表什麼。 貴同事所舉的例子,在在證明是「以教談教」,完全主觀。基於人性,任何宗教都必須打著「濟世」的招牌,包括「邪教」在內!所以,教義絕對不會標榜「暴力」!那麼,如何用「理性」去瞭解宗教呢(千萬不要從「哲學」下手,因為哲學原係「名詞辯證學」,只是被西化的中國學者哄抬過頭了)? 理性的條件,就是力保客觀;如何力保客觀?簡單,不要掉入「邏輯旋渦」中!比如說:基督教的「信者得救」是憲法,「不信者有罪」是刑法!既然已經信基督教,當然認定基督教是真理!同理,未信者已經定罪,說什麼都不能構成理由!所以,要保持客觀,就應把「宗教」放在一邊。 基督教徒同意嗎?不同意?無從討論!如果同意,好極了!首先就要「摘掉大帽子」:「事實是,上帝創造了人類,並給了他一切,使他生活幸福。」能摘嗎?貴同事能如此理性嗎? 其次,「以德報怨」可作心物二元理解。但是,這些只是「雞毛蒜皮」,不值得下大功夫!尤其是千萬不要碰觸宗教這種「主觀堡壘」,否則中西文化還沒看清楚,已經跌落亂石崗了! |
#9790 留言者:漁儿 [2010-03-10] |
主題:三才合一 謝謝先生關於宗教的提醒!我當會謹記之。 先生指出:電腦,物質文明之最前端者,是中華文化“天人合一”所缺者,象之以「地」。故中華文化的第三次的融合,可理解為電腦與人類溝通之工程,此乃「天地人」三才合一也。 電腦的基本結構是二進位,在這一最基本的層次上,先生從易經出發,闡發出漢字的二分分類法,從而實現了漢字與電腦的溝通,即漢字基因工程。 進一步是否可認為,電腦的複合結構就是算法(程式)?那麼,如何理解算法、算法與人類思維的關係,就是電腦與人類在另一層次上的溝通工程了? 不知我這問題是否提得太籠統了,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所問:「電腦的複合結構就是算法(程式)」? 不然。 複合結構僅指「必要之事實」,蓋文明僅有「規律(天)及變化(人)」並不足「放之天下而皆準」,是故中華文明僅能存續於「少數人」肩膀上。若有了客觀的「實體(地)」,則舉世共明,抑且能歷經千載萬代皆不朽!甚至於遠離太陽系、銀河、星雲,無遠弗屆,人類文明始可與宇宙共存。 緣生命之動機為私,若其能量不斷擴大,反而有阻於宇宙進化;人類文明亦然。是必有一機制,承載經得住考驗之精髓,以無生無死、不住不離之方式,於進化之終極,重歸鴻濛。電腦之複合結構正是此機制之答案,於斯,中華文化永駐宇間,倫理道德長存宙際。苟非三才合一,何以致之? 至於:「如何理解算法、算法與人類思維的關係,就是電腦與人類在另一層次上的溝通工程了」? 「算法」是狹義的運作方式,蓋「算法」必須「算籌」,僅限於無機事物,其格局有限。前文既已說明「天地人」三才結構,結構為「體」,體必有「用」;於用之際,每一步驟皆落於「因果」之中,是謂「不昧因果」也!宇宙脈動源諸因果,人類思維亦然,故電腦與人之溝通工程即為因果之交流也! |
#9797 留言者:漁儿 [2010-03-14] |
主題:三才合一(2) 先生關於電腦之複合結構及電腦與人之溝通工程的指教,含義深刻,我還需要一些時間來領會。 這裡,我想就“三才合一”的主題,繼續向先生請教。我以為,先生提出的“三才合一”,為理解中西文化差異和融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框架。我想結合自己工作中的體會,試著談談對此框架的初步認識。 1,中華文化“天人合一”所缺者,“地”也 此“地”可體現在理論、工具及表達三方面: 理論者,對知識的整理、總結、系統化,促進知識的傳播和運用。 工具者,簡化做事的程序,提高做事的效率,促成目標的實現。 表達者,促進交流,幫助溝通。 計算機語言的研發,是此“地”的集中表現之一。我以“面向對象語言(Oriented Object Language)”及與之相關的“統一建模語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 UML)”的發展史為例,對比西方,談點感想。 面向對象語言的思想起源于六十年代,相關的程序設計語言出現于八十年代,興起于九十年代,伴隨著Java、C 的廣泛應用,已被軟件業廣泛採用。因軟件設計變得越來越複雜,于九十年代,人們開始研究一種圖形語言,用其豐富的圖形和相關的概念,為軟件設計過程提供模型化和可視化的支持,此語言國際標準化,就是UML。 UML的研發起于Booch、Rumbaugh和Jacobson。最初,他們的目標是創建一個“統一的方法”(UM : Unified Method);及后,認識到在不同的公司和人之間,方法的區別很大,要創建人人都能使用的一種標準方法相當困難,而建立一種標準的建模語言卻要簡單得多。因此,他們把工作的重點轉移到標準建模語言上,並命名為“統一建模語言”(UML)。于1996年和1997年,推出UML1.0和UML1.1,至1996年底,UML已穩定地佔領了面向對象技術市場,于1997年,國際對象管理組織OMG(Object Management Group),將UML1.1作為基於面向對象技術的標準建模語言。 八十年代的中國,在這方面已有研究,但卻沒有出現類似的工作。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否也反映了我們對理論體系的建立、工具的開發、表達形式的運用,缺乏足夠的重視和實踐? 不知我這樣的理解是否偏頗,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所言係「電子計算機之發展體系(中外無別)」而非「中西文化之差異與融合」,一毫之差,謬以千里是也! 答1:「中華文化“天人合一”所缺者,“地”也」。--正確。 「此“地”可體現在理論、工具及表達三方面」。--不盡然。 蓋「地」重「實現」,是謂腳踏實地!因「文化」人人可以說得天花亂墮。但再精妙的理論,說了百十遍而不能實現,就會變成「老生常談」,無人聞問!至於所提:「理論、工具、表達」三者,是先假定為「電子計算機」,已經心有「成見」,然後「對號入座」,顯然進了電影院。 那麼「地」該是什麼呢?要知道任何「理論」都只是「依理而論」,中華文化的「天人合一」,是傳統儒家的最高境界。而「三才合一」只是老朽個人不成熟的構想(至少在目前),說不定一些「大儒」聽了,縱不「笑掉大牙落滿地」、也會上氣不接下氣,道聲:「胡說凱旋門大道」! 正因國人因襲成風,不事進取,文化界只知撿考古的餘蔭。以致天人合一的結果,去的去了,未來的還沒來,反正文化有文化部,飯碗永遠少不了一個!於是乎,上氣不接下氣變成死氣!死的已死,活的還活得活蹦亂跳,文化則蛻變為「歌舞昇平、月月公演、年年出國」,「文字化育」則有幸絕跡! 至於「電子計算機語言史」,那只是一種「經商謀略」,每一個新產品都會用各種理由取代舊勢力,「求新求變、賺錢第一」!這些老朽談得太多了,反正業界人人發財,有錢人人愛,在這個「人富為王」的時代,何必淌這種窮海水?老朽但求一肩清風,永駐罟網,活在自我的天地人三才裡! |
#9797 留言者:漁儿 [2010-03-14] |
主題:三才合一(2) 先生關於電腦之複合結構及電腦與人之溝通工程的指教,含義深刻,我還需要一些時間來領會。 這裡,我想就“三才合一”的主題,繼續向先生請教。我以為,先生提出的“三才合一”,為理解中西文化差異和融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框架。我想結合自己工作中的體會,試著談談對此框架的初步認識。 1,中華文化“天人合一”所缺者,“地”也 此“地”可體現在理論、工具及表達三方面: 理論者,對知識的整理、總結、系統化,促進知識的傳播和運用。 工具者,簡化做事的程序,提高做事的效率,促成目標的實現。 表達者,促進交流,幫助溝通。 計算機語言的研發,是此“地”的集中表現之一。我以“面向對象語言(Oriented Object Language)”及與之相關的“統一建模語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 UML)”的發展史為例,對比西方,談點感想。 面向對象語言的思想起源于六十年代,相關的程序設計語言出現于八十年代,興起于九十年代,伴隨著Java、C 的廣泛應用,已被軟件業廣泛採用。因軟件設計變得越來越複雜,于九十年代,人們開始研究一種圖形語言,用其豐富的圖形和相關的概念,為軟件設計過程提供模型化和可視化的支持,此語言國際標準化,就是UML。 UML的研發起于Booch、Rumbaugh和Jacobson。最初,他們的目標是創建一個“統一的方法”(UM : Unified Method);及后,認識到在不同的公司和人之間,方法的區別很大,要創建人人都能使用的一種標準方法相當困難,而建立一種標準的建模語言卻要簡單得多。因此,他們把工作的重點轉移到標準建模語言上,並命名為“統一建模語言”(UML)。于1996年和1997年,推出UML1.0和UML1.1,至1996年底,UML已穩定地佔領了面向對象技術市場,于1997年,國際對象管理組織OMG(Object Management Group),將UML1.1作為基於面向對象技術的標準建模語言。 八十年代的中國,在這方面已有研究,但卻沒有出現類似的工作。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否也反映了我們對理論體系的建立、工具的開發、表達形式的運用,缺乏足夠的重視和實踐? 不知我這樣的理解是否偏頗,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所言係「電子計算機之發展體系(中外無別)」而非「中西文化之差異與融合」,一毫之差,謬以千里是也! 答1:「中華文化“天人合一”所缺者,“地”也」。--正確。 「此“地”可體現在理論、工具及表達三方面」。--不盡然。 蓋「地」重「實現」,是謂腳踏實地!因「文化」人人可以說得天花亂墮。但再精妙的理論,說了百十遍而不能實現,就會變成「老生常談」,無人聞問!至於所提:「理論、工具、表達」三者,是先假定為「電子計算機」,已經心有「成見」,然後「對號入座」,顯然進了電影院。 那麼「地」該是什麼呢?要知道任何「理論」都只是「依理而論」,中華文化的「天人合一」,是傳統儒家的最高境界。而「三才合一」只是老朽個人不成熟的構想(至少在目前),說不定一些「大儒」聽了,縱不「笑掉大牙落滿地」、也會上氣不接下氣,道聲:「胡說凱旋門大道」! 正因國人因襲成風,不事進取,文化界只知撿考古的餘蔭。以致天人合一的結果,去的去了,未來的還沒來,反正文化有文化部,飯碗永遠少不了一個!於是乎,上氣不接下氣變成死氣!死的已死,活的還活得活蹦亂跳,文化則蛻變為「歌舞昇平、月月公演、年年出國」,「文字化育」則有幸絕跡! 至於「電子計算機語言史」,那只是一種「經商謀略」,每一個新產品都會用各種理由取代舊勢力,「求新求變、賺錢第一」!這些老朽談得太多了,反正業界人人發財,有錢人人愛,在這個「人富為王」的時代,何必淌這種窮海水?老朽但求一肩清風,永駐罟網,活在自我的天地人三才裡! |
#9802 留言者:漁儿 [2010-03-17] |
主題:书院 先生籌設”書院”,讓我想起了家鄉的嶽麓書院,因父母家住岳陽,曾多次拜訪了書院。在那樸素的講學堂裡,仿佛看到了先賢和弟子們坐而論道、起而踐行的身影;由“朱子書院教條”,又想起了先生的教誨,。。。,經歷千年的風雨,書院依然還在。 祝先生旅途順風!請先生多多保重!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此行係探訪廣東省從化市溫泉鎮之宣星村,今載「剩」歸來,其事雖尚有待官方批准,但原則已無「問題」。只是老朽壯氣消磨,當年狂態不再,未到房基已奠,不敢輕信好事成真也! 於該區,老朽覓得一「寶地」,三面環山,一口獨缺。缺口係一泓清水,其名「桃園(又名小海河)」,乃廣州市飲用水源之一。正因如此,該地多年未曾開發,僅適合類本室之文化事業進駐。同時,老朽不喜都市的喧囂,正擬尋找一山明水秀、林木蔥鬱之蓮花勝境,兩下一拍即和。 老朽相中之地,居宣星村之南,當桃園溪一川直下,迎面山頭一「寺觀(一水泥建築)」,其名東華。該寺係清末所立,係藉道教東華神君之名,鎮水興利之所。繞過寺後,有一狹谷,背山面水,森林叢趣,景色幽美。兩丘陵之間約有10度平地兩百餘畝,背北朝南,與青山綠水為畔焉。 文化傳信屬下生物科技公司擬以有機農業為主軸,興建「生態農場」。蓋生物科技公司原以「有機農業」為主要業務,曾發展「木薯製造酒精」,後因政府恐損害農業而止,故而改行。本室搭上此班列車,日昨曾與當地領導詳談,初期將以教學訓練為主,如若順利,或可作為製作大本營焉。 蓋老朽夙願未了,退休無以明志,遂振餘力,化不可能為可能。所幸文傳鼎力支持,只是風吹旗揚德未昌,今後發展尚待緣熟! |
#9830 留言者:漁儿 [2010-04-18] |
主題:拉馬克(Lamarck) 這些時,一直在反思先生關於“三才合一”的指教,在能向先生作進一步的請教前,我還需要些時間。 四月,法國的大學也放春假,我來到Albert附近的Bazentin,拜訪拉馬克(Lamarck)的故鄉。Albert是法國北方的一個小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曾是慘烈的“索姆戰役(Battle of The Somme)”所在地,現在的小城卻安靜得有些冷清。來到城中心的旅行社,打聽拉馬克的故居,告知可坐出租車去。於是,叫了輛出租車,跟司機說我要去拉馬克的故居。司機問我是不是作歷史研究的,我說不是的,只是慕名而來,也為我那遠在中國的老師-先生您,來拜訪的。司機說,他很高興今天載到了一位對地區感興趣的客人! 拉馬克的故居,已在一次世界大戰中毀壞了,現在只有一個紀念拉馬克的小墓地。我們來到這個坐落在路旁、田野邊的小墓地,不大的草坪上,立了一座碑,碑上有拉馬克的雕像,比起法國隨處可見的精美雕塑來,這坐墓碑顯得太簡單了,據司機說,這還是一個社團修的。但在我看來,這樸素的園地,卻散發著說不出的魅力:是從先生的著作中,我認識拉馬克的,他那基於“用進廢退”的獲得性進化論思想,與人的教化、歷史的發展、宇宙的進化不謀而合。雖然,在法國,他仍然鮮為人知,但他的工作卻穿越了時空,通過先生您,讓我慕名來到他的面前。想著他的話,懷念著他:“科學工作能予我們以真實的益處;同時,還能給我們找出許多最溫暖,最純潔的樂趣,以補償生命中種種不能避免的苦惱。”同時,也懷念著我們的祖先:孔子的學說,在他身后幾百年間,不也未獲得人們的認可嗎?如“和氏璧” 的漢字,其無與倫比的價值,到現在不也未能被大多數人認識到嗎?還有先生,我在大陸的師長,及所有為文化奠基做著卓越工作的人們,不也默默無聞嗎?。。。但一切有普世價值的東西,總會超越國界,穿過時空,最終來到人們面前,因為這些工作的最終指向,是人的終極關懷!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有一個異鄉遊子,千里迢迢專誠來拜訪,拉馬克有慰九天矣!要知道,人世絕非偶然的機率,人生也不是肉體的草率組合。當然對金字塔底的石塊而言,要承載宇宙億年進化的重任,生存意志第一,層層堆疊中,腦筋只是與另一塊石頭的介面。但是,金字塔頂端,要能尖端放電,當然會多貯存一些電能。 文化是人類精神的里程碑,真正沐浴在人類精神長河中的文化人,是不在乎什麼虛名偽聞的。再說,里程碑不僅是一塊石頭,拉馬克也不僅僅是個名字,當「使命」佈達時,「某任務、里程碑、某人」三者合而為一,就是「天、地、人」三才合一。既已合一,當文化不斷發展中,拉馬克就在那裡。 不論名人、凡夫,誰又不是三才合一呢?慾望、名利、自我,少一個就得另外「找碴」!就算是價值本身,天=宇宙規律、地=實體性質、人=等值變化!基督教認為聖父、聖靈、聖子三位一體,不正是三才合一嗎?任何概念都有其局限,所謂三才合一就是將三種不可或缺的概念合在一起,使之完整,簡單明瞭! |
#9844 留言者:漁儿 [2010-04-24] |
主題:拉馬克(Lamarck)(2) 謝謝先生的指教! 在#9830的留言中,我引用了拉馬克的一段話:“科學工作能予我們以真實的益處;同時,還能給我們找出許多最溫暖,最純潔的樂趣,以補償生命中種種不能避免的苦惱。”此段話來自于一中文資料,但資料未標明出處。在法語資料中,我看到了拉馬克的代表作《動物學哲學》的第一章、第一頁,有段類似的話,我試著將其翻譯如下: Observer la nature, étudier ses productions, rechercher les rapports généraux et particuliers qu'elle a imprimés dans leurs caractères, enfin essayer de saisir l'ordre qu'elle fait exister partout, ainsi que sa marche, ses lois et les moyens infiniment variés qu'elle emploie pour donner lieu à cet ordre ; c'est, à mon avis, se mettre dans le cas d'acquérir les seules connaissances positives qui soient à notre disposition, les seules, en outre, qui puissent nous être véritablement utiles, et c'est en même temps se procurer les jouissances les plus douces et les plus propres à nous dédommager des peines inévitables de la vie. [Philosophie zoologique I, p. 1] “觀察自然,研究它的產物,在這些產物的性質中,探索它賦予的一般和特殊的關係,最終試著領會它那無處不在的次序,以及它的運行、它的規律,和為產生此次序,它所使用的變幻無窮的方式;在我看來,這是讓我們獲得那唯一的、正面的、可由我們掌握的、且對我們有真實益處的知識的途徑,同時,還能讓我們獲得許多最溫暖、最純潔的樂趣,以補償生命中種種不能避免的痛苦。”-《動物學哲學》,第一章,第一頁 可見,中文資料把拉馬克對自然的觀察、研究和領會,簡化成了“科學工作”。鑒于兩者的區別,這種簡化是乎欠妥當,也為我欠妥當的引用而道歉!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是的,早期「科學家」未曾忘本,本立而道生,故無不尊重自然。三代以下,學者自命不凡,驕狂任性,將「科學取代了上帝」,過河拆橋成習矣!如此解說甚佳,謝了。 |
#9849 留言者:漁儿 [2010-04-29] |
主題:动心忍性 最近,重讀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發覺對“動心忍性”沒有真正理解。 查漢字基因,明白每個字的本義,且知:“動”與“忍”,一陽一陰,“心”與“性”,一體一用,對“動心忍性”有所體會,但仍覺得對其含義理解不夠。查網上資料,大多解釋成:性,性格、性情,忍,堅定、堅韌。對此,也覺得不夠有說服力。 可否請教先生:“性”者,事物之本質,人所認知之起始;但在這裡,“性”、“忍性”該如何理解? 謝謝先生!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動心忍性」應分兩層次來理解,首先,在宇宙進化數億年的軌跡上,「性」是根本的因素。體用因果皆因性而生變,天有天性、物有物性,人有人性,不得不然。其次,當人類文明逐漸浮上檯面,人有了「心」,「心控制了性」,體用因果的變化更複雜了。當然,絕大多數人類依「慣性」發展,但也有極少數人開始反思。 「心」不是「心臟」,而是人類獨特的「精神性質」。由於各種刺激經感官傳入人體後,綜合的生理反應則形成「內分泌」經過血液到達心臟,心臟受內分泌的影響,經常能控制大腦,作出「絕對主觀」的決定。所謂「絕對主觀」,正是因為每一個「人心」對每一種刺激都有著絕對獨立的判斷,而且其動機、立場、目的非他人可知。 這種現象,在陰陽的辯證理論上,正是大宇宙與個人自我的一體兩面。大宇宙本為一個「剛體(詳見科學定義)」,在理論上,剛體內部為一;而在人類所知,宇宙無窮無盡。其中的「消息」正是陰陽之「本質」,即為認清了「時間」的真相後(始終之間),人類精神文明直達大宇宙的變化流程(關於這一點不下苦功,無法參透)。 因此,「人心動」相當於「大宇宙的脈動」,「性變化」則為「因果的規律」。對一般人類而言,男人見到女人、女人見到小孩就會心動,因為他們的責任是建築人類社會,「心」是「斥侯」、「性」乃主帥。只有在極大量的人類社會、極長遠的人類精神文明的蘊育下,才會因量變而導致質變。有朝一日,心成主帥、性為斥侯,終於,時機到來! 對金字塔尖的聖人來說,斥侯有了消息,主帥該有主見才是。作為有遠見的主帥,一切根據整體原則、最大利益而定,絕對不會輕舉妄動的。但是「本性」不然,男性專擅狩獵、女性職司護犢,其特質已建立在感官本能當中,一觸即發!因此,聖人動了心,卻能忍性,對當前的刺激置若罔聞,以便騰出大腦作正確的判斷。 人的價值,在於能「動心忍性」,蓋人若在刺激前「不動心」,一定是「感官遲鈍」或是「神經失常」!再若「不能忍性」則必然會在大街上吐痰、大小便,其他的事就不必一一列舉了!中華文化的有教無類,便是「忍性」的實現。不幸,當今商業文明掛帥,為了少類人的暴利,「搖心任性」成為主流,以致連何謂「動心忍性」都惶然不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