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69 留言者:漁儿 [2012-11-06] |
| 主題:判斷(2) 謝謝先生的指正!學生逐步改正之。 從「be」與「是」的分別(留言#10448、#10454),可以看出:於西文,「判斷」為客觀的「是非」邏輯判斷;於漢字,「判斷」為主觀的意識判斷,而主觀並無「是非」。就此,學生進一步解讀: 先生說:判斷有三個要素:立場、對象、目的。在「我的立場」,各種「對象(感覺訊息)」紛至沓來;基於某種「目的」,我作出了分辨及抉擇,是稱「判斷」。 西方將「判斷」認作客觀的「是非」邏輯判斷,是因為西方傳統將「主觀」視為感性、不可靠,回避「主觀」。而回避「主觀」,就是回避「我」,即回避對人的直面認識,或者只有片面認識。故在「辨識」,體現在缺乏對「感官效應」的正確認知;在「判斷」,體現在「立場」的缺席。 問題是,人的一應認知皆來自「主觀」,「客觀」乃「主觀」之交集。所以,回避「主觀」、不談「立場」,就會導致觀念混淆、思想混亂。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是的,西方「唯我獨尊、英雄至上」,但是又不便啟口,於是衍生了各式各樣的理論、主義,以示客觀。經過幾千年的人間實驗,一神論式微了;又經幾百年的宣傳,物競天擇、弱肉強食的護身符也破滅了;再經幾十年的大張旗鼓,資本主義、自由經濟正在水深火熱中;老朽預言,遲早自由民主將行向末路,西天晚霞的最終演出必是黯黲一團! |
| #10970 留言者:漁儿 [2012-11-08] |
| 主題:辨識(3) 學生想再談談對辨識「基因」的認識: 基因者,基本的因素。辨識者,分析相似形狀中之不同者,以知其現象,體會其利害是非也。簡言之:辨識者,認知分別者。分別者,指「現象的相對性」。那我可不可以認為:辨識的「基因」可指「現象的相對性」?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學無止境,「基因」乃核心,徹底瞭解當然重要。但要瞭解基因,必須先瞭解其所建立的系統,否則,基因遍佈宇間,無從下手(見10329)!麻煩的是,當今西學大盛,學者專家們早已將大自然切得零零落落,美其名為「科學」。實際上相當於饕客解牛,只解下可食的部份,餘者盡棄垃圾桶!老朽人微言輕,看不慣也抗不住,只得躲到賭城的小丘岩隙,靜候刑期之竟! 由系統觀而論,任何系統皆有其「上、下、左、右系統」,左、右只是平行關係,彼此性質相同。上、下系統間之關係有二,於觀念上為「主、從」;於結構上則稱「本、末」。上系統為主,下系統則稱從;若上系統取其本,則下系統取其末。再由理解的角度而論,主從、本末之間,其上可知其梗概,苟若細究其下,則謂之為「基因」。 因此,任何系統皆有觀念之基因以及結構之基因,唯因大道不張,老朽無意「煮茶膨風」,瓦釜不叩不鳴也!今既有問,當應回答,唯有言在先,老朽年邁,細節早已記憶不清(四十年前曾有大志,各種觀念詳錄於日記中,後無故遺失,緣止於此。此事於《智慧之旅》中有載)。再說,人間災難方興未艾,大局將圮,秋風所之,落葉盡付黃土焉。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也」。欲究基因,當由漢字概念下手,蓋一理真、萬理同奧。因道失於野,老朽謫降草莽不過棲身待時,未學無術、缺友乏師。唯因自幼好看傳統「小說」,認知悉數來自漢字,於本網千萬縈述、無非化自「漢字基因」。芥子雖小,小而無內;人生有限,限及大千。要者,求不謀己,思慮專一,苟得其一,必以三隅反,隅至而大,大之無外矣! 老朽公佈之「基因分類表」,即為萬法歸宗之鑰,老朽之十全真義悉數芥納其中。苟欲學,可問一實例,老朽必詳實以述,斯可舉一反三。匪此,海天茫茫,難以著目也! |
| #10972 留言者:漁儿 [2012-11-10] |
| 主題:系統的「三才」 學生一直想試著全面理解關於系統的基本觀念,於留言(# 10139,# 10145,# 10153)中做了點初步的嘗試,但顧慮自己的功力不夠,擔心不能勝任,故未能就此集中請教。現在,學生再繼續嘗試: 「智慧學九論」導讀的第四節基因,先生說:當「系統」釐定了範圍,「結構」連通了關係,「基因」便成為認知的基礎。故系統、結構及基因三者,為系統的「三才」組合。 於第三節,先生解釋了「介面」,而「介面」與「關係」互為體用,「結構」連通了關係,即整合了介面。如此,可不可以說:結構、介面及基因三者,為系統的「三才」組合,即系統=結構+介面+基因?因為,若說:系統=系統+結構+基因,好像層次不夠分明。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是的,原書未能表達清楚,系統的「三才」組合,應寫為:各該系統之三才組合,為「該系統(含子系統)」+結構+基因。蓋「系統全部」為「天」、結構為人、基因為地,俱有明確且獨當一面之性能。而「介面」僅係介於兩系統之間、具有相交系統之特性者,其所介之系統未定則特性難明。若定為「系統=結構+介面+基因」,此「介面」無從舉證,相當於「未知條件」也。 這是觀念闡釋中最大的罩門,「系統」已經涉及一切觀念之根本,「系統的三才」又是三才的基礎。要瞭解「系統」,應知系統本身就是系統所有之一切,也就是「白馬非馬」的系統版!白馬之所以「非馬」,為例分析之: 白馬(系統名)之三才組合:白馬(系統)+身體(具象物質)+機能(抽象精神) 馬(系統名)之三才組合: 馬(系統)+身體(具象物質)+機能(抽象精神) 由上可知,「白馬這個系統名(概念)與馬系統名(概念)之不同」,在於「白馬」與「馬」兩種系統有別也。 當然,再細部分析,其二者身體顏色有別,但已屬於枝枝節節了。 以「系統=系統+結構+基因」而言,實乃特例,即令寫為「各該系統之三才組合,為該系統+結構+基因」,在文字表達上也大有斟酌的餘地。總之,這與基督教的理論一樣,當提到三位一體時,「聖父、聖靈、聖子」中之「聖父」,又與「上帝」何別?老朽本可援例改一名字,但覺無此必要,人之概念、觀念原非「本然」,能忍受的缺點接受便是。 |
| #10974 留言者:漁儿 [2012-11-11] |
| 主題:系統的「三才」(2) 先生指出:學生留言(#10972)之問涉及到觀念闡釋中最大的罩門,學生還以為:此問與留言(# 10285,# 10286 ,# 10290)「一般與個別」之問也有關係: 從觀念認知的角度,「系統*=系統+結構+基因」與「系統=結構+介面+基因」有別: 於「系統*=系統+結構+基因」,先生是在定義「系統*」這一「觀念」,即「系統」釐定範圍,「結構」連通關係,「基因」為認知的基礎,也就是說,先生在回答「系統」之所以成為「系統」的原因,即「一般」系統是什麼?而於「系統=結構+介面+基因」,我是在用「系統*」這一「觀念」來定義「個別」系統是什麼? 以「白馬非馬」為例,先生在定義「白馬(系統名)、馬(系統名)」,而我在定義「白馬(系統)、馬(系統)」。故就系統名(概念)而言,「白馬這個系統名(概念)與馬系統名(概念)之不同」,在於「白馬」與「馬」兩種系統有別也;但就「馬」而言,「白馬,馬也」。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老朽也有罩門,即做學問「不夠嚴謹」、著作「有骨頭而乏筋肉」(苦力之料也)。兼以攬事太雜,東摸西弄,不論什麼都只能有短短一段旅程!比如說,每次作曲只有一個月(一共有三次),作畫時間較長(因圖文系統),寫書情況好不了多少(《智慧學九論》花了三個月,最久的是改還珠的小說,花了一年)。麻煩在於,時過境遷,很多細節早就忘得光光,更何況如今老朽不堪,奈何? 九論一書已高置書架近二十年矣(從無機會重閱)!若從頭到尾回憶一遍,大難!大難!尤其是近年致力於漢字基因,概念觀念又有進境,再看原書,自己都不甚滿意。職是之故,要回答汝上述各問,倒不如就「白馬系統」,自行作註如次(夢想有學生代勞,如今老學生自註): 不二註:「系統三才組合」乃用三才層次作「有系統」之分析,每當提及該系統名稱時,由三才可聯想其系統所涵蓋之一應屬性。其中,「系統名稱」係本系統之代表,為該系統之內容+該內容之結構+該結構之基因全部。此三才組合以便於理解為目的,無必要嚴格定義(實際上無此可能),茲舉例略示概要(老朽平時用此,頗能忽悠一時,但細節要另下功夫,乃老朽之短)如次: 系統名稱 系統內容(子系統) 結構範例 基因範例 白馬 白馬 白色的馬 毛白色 具體:生命體 哺乳動物 蛋白質、澱粉、脂肪、碳氫氧等元素 身體 頭、四肢、各種器官 骨、肉、血等 皮膚 皮、膠質等 毛 毛質、毛色(白色) 感官 五官 生化電流、神經脈衝 …… 抽象:生命 生存、生活 氧化、還原作用 運動 時空位移 能量燃燒 性質 速度參數 能量特徵 …… 蓋以文字而言,如指某一「對象」,以往只是用那個「東西、事物」代表,經常令人不知所云。老朽以「系統」取代之,如此而已,算不上是什麼「大學問」。即令「三才」,也是一種「方便法門」,易於將各個角度「一網打盡」!當然,真要將上例詳細表列,意義必然重大,但此中功夫絕非老朽所能勝任(其實,沈子為杏子設計了一個「漢字常識大庫」,足令老朽望而生畏也)! |
| #10978 留言者:漁儿 [2012-11-14] |
| 主題:系統的「三才」(3) 先生於留言(#10974)中提出了系統「三才」的二維結構,學生先繼續請教一維:「系統*=系統+結構+基因」。 1,先生說:蓋以文字而言,如指某一「對象」,以往只是用那個「東西、事物」代表,經常令人不知所云。老朽以「系統」取代之,如此而已,算不上是什麼「大學問」。即令「三才」,也是一種「方便法門」,易於將各個角度「一網打盡」! 也就是說,以「系統」取代「事物」,目的是以「系統觀」全面認知事物。 於「系統*=系統+結構+基因」,天 = 系統、人 = 結構、地 = 基因,如果說:「系統」代表事物的「整體」,「基因」代表事物的「根本」,那麼,「結構」代表什麼?就說:代表事物的「結構」嗎? 2,先生又說:在傳統中國文化中,數字皆有一定的象徵意義:「一」係事物之整體;「二」代表事物之相對性質;「三」是嚴謹的結構,既精簡,又符合客觀真實。 就「系統*=系統+結構+基因」而言,如何理解「一 、二 、三」?是否認為:一 = 系統、二 = 系統 + 基因、三 = 系統 + 結構 + 基因? 3,上述二種系統觀的表述,如何協調?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1,「結構」也者,結合而構成之。對任何系統而言,若獨立視之,整體可視為「上系統」, 基因則為「下系統」,中間即為「上下結合所構成」之結構。 2,數字具有「象徵意義」,不代表數字「必具象徵」。以汝之例,人若走了三步,是否也要 一=系統、二=結構、三=基因?或一=左腳、二=右腳、三=左腳踩右腳? 3,上述兩個問題,可謂已見秋毫之末,但未見輿薪,是無需協調者也! |
| #10979 留言者:漁儿 [2012-11-14] |
| 主題:系統的「三才」(4) 謝謝先生耐心的指教!學生繼續理解系統的「三才」: 如果將系統的「三才」表述為「系統觀」,那麽,就可以從「天、人、地」三個角度來探討: 1,以「整體=天」為立場,系統=抽象+整體+具體 2,以「性質=人」為立場,系統=(事物之)整體 +(事物之相對)性質 +(主客觀)結構 3,以「結構=地」為立場,系統=整體+結構+基因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武漢三套拳、屠戶三把刀、文士三支筆,人人以之行遍天下,看來汝之數學也不甘示弱矣! 大自然一應自然,本無「數字」,人類為了分辨物我,設定了「數字」,可計算量、序。在數學上,又有「自然數、整數、有理數…」等之分,問題在:「自然數」自然嗎?如果自然,「一人」應作何解?從頭到腳(含細菌)都算一人?人意識中的思想、觀念算多少一?肺中的空氣、肚中的食物又算什麼?裝了人工心臟算不算?科學實驗結果,兩個人同處一室24小時,各人身體的物質相互交換的約有3%(記憶可能不準),那一又算老幾? 要理解概念,應知:「概念相互構建,形成網絡,人所能理解者,恒為全部經驗中、於概念網絡之一部份,絕不可以數字分割之」!老朽謂汝已見秋毫之末,實則是入魔已深,見葉不見林矣!若「系統之三才」可以分析為1、2、3種「明確的觀念」,人之理解亦將到為止,成為「自然三才、整三才、有理三才……」,人間所有思想、知識當以數學一統之矣! 再此下去,老朽噤言! |
| #10982 留言者:漁儿 [2012-11-16] |
| 主題:反省 學生是想通過追究一下有關系統的觀念,好進一步請教漢字基因的,卻不自覺陷入了主觀,雖然一直在向先生請教「主觀、客觀」;是因為認識到西方數學與哲學的局限性,才試圖對其解讀的,卻不自覺執著於數學。總之,學生很慚愧,退下去,會仔細反省先生的棒喝。感謝先生的教诲!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閒聊是聊閑,做學問,怎可不慎? |
| #10998 留言者:漁儿 [2012-12-02] |
| 主題:系統的「三才」(5) 學生在反思先生的批評。學生想請教「系統」這一重要觀念,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在近現代科學中,一些傑出的西方學者為克服「還原論」的局限,也提出了各種「系統論」,比如,維納(Wiener)的控制論,索緒爾(Saussure)的符號學,香農(Shannon)的信息論,乃至貝塔朗菲(Bertalanffy)所謂的一般系統論等等。但學生以為,這些理論中的「系統」與先生闡述的「系統」有某些本質的區別,為此,一直在琢磨。於系統的「三才」諸留言中,學生急於理出個頭緒,未花足夠的時間仔細思考先生的答復,才有留言(#10978,#10979)不慎之問,回讀留言,的確很慚愧! 學生以為,理解先生闡述的「系統」之關鍵,還是如何理解「系統=系統+結構+基因」這樣的表述,學生想再試試: 因自然界所有的事物,都建立在由始至終、由基本到次元、由簡單到複雜的「生機結構」上,所以,無論哪種「系統」之表述,若反映了這樣的「生機結構」,可謂之「道法自然」;反之,只能說是「見葉不見林」之「道法人思」了。 於「系統=系統+結構+基因」的表述,表達了:該系統之內容+該內容之結構+該結構之基因全部,也就是說,任一系統,都可能是另一系統之衍生,也可能衍生別的系統,直至最終的「封閉系統」,即稱「基因」。故此「結構」具有「生機」,可謂之「道法自然」。 謝謝先生再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探討學問別怕錯誤,但也不能堅持一見,應唯理是求。 關於「系統」之說,老朽以往只是用在「名詞定義」上,假定為「一種討論的對象」,而汝所關心者是「一種完整的理論體系」。這兩者有很大的分別,以一種「討論之對象」而言,用「系統」取代「東西、物件、事物」等等,以便於理解;而一種「理論體系」則必須有慎密的規劃,要能顧及方方面面,不可有絲毫破綻。說實話,老朽素來粗心大意,開拓創新過人、而慎密嚴謹不足,故未敢作此圖。 然而,老朽最新著作《觀念論》中第一章即為「系統」,計分三節:系統定義;剛體系統;系統流程,目前正在撰寫。原意世人無不主觀,且於主觀之餘,將「成者為王」當作真理,佞臣們口沫橫飛,於焉「主觀」充斥,一一泛濫成災!為了一正視聽,老朽認為,應先將人類的觀念源頭清理出來。於是,麻煩來了,用觀念清算觀念,那和張飛打岳飛沒有分別,就算血流成河,又有何意義? 這次,要討論的對象應該是一種「體系」了,正好與汝所提不謀而合。既然是一種「體系」,此體系的定義就不再是「系統+結構+基因」那麼簡單,而應該是一種完整的、具有動態內涵的、能闡釋各種現象的法則。因此,「剛體系統」必須預先奠基,且必須符合各種系統條件;既然有動態可能,「系統流程(即汝所謂系統生機結構)」更是不可或缺。僅僅這第一章,老朽已寫了一個多月,改了又改,尚難定案! 汝先將此「對象系統」放在一邊,待老朽將第一章概要寫畢,即公開在網上,以便大家共同商討。 |
| #10999 留言者:漁儿 [2012-12-03] |
| 主題:「大象無形」與「大相無形」 先生闡釋「三無」,學生們受益匪淺!老子還說過「大象無形」,也見有「大相無形」之說。先生可否解釋一下「大象無形」與「大相無形」之別?謝謝!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原文出自《老子》第四十一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其中,「大象無形」被一些自命不凡人士改書為「大相無形」。正如前文所謂:「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更進一步,劣士聞道,大改之,不改不足為道也! 「道」是什麼?人走的道路也,平凡之極,「上士」老老實實地向前走;中士邊走邊想邊懷疑;只有下士走時痛痛快快哈哈大笑,不笑誰知道老子是誰?像本網10994、10995、10997三則,一個接一個如走馬燈,不笑者何?老朽敢擔保,該三位皆係「高級知識分子」,只是在F.BOOK上,「大頭相片沒有形貌」! 改一個字算什麼?在拼音輸入法下,象、相難分也!一字不同又算什麼,看看眾多聊天網,不出奇焉能制勝?不制勝怎有冠軍可拿?不拿冠軍如何得名獲利?反正眾家下士笑得痛快、中士們永遠搞不明白、上士則默默地走下去!只要經濟發達,上上下下都有好處,誰管它相什麼、象何在? 總而言之,觀光客都知道,開羅金字塔下熱鬧非凡,象相不分,可是沒人能登塔頂!西藏喜馬拉雅山寒風凜冽,每年卻有十數人送命雪峰,相象分明!為什麼?無「道」有「路」也!人性如斯,常將最不自然的視為自然;而大自然中真正的「大」,必是人所不及者,故「無」。 |
| #11001 留言者:漁儿 [2012-12-05] |
| 主題:概念分類(13) 於留言(#10970),先生讓學生舉一實例,來學習漢字基因分類。學生可否就「無相為體」、「大象無形」及「大相無形」之說的分析,以其中涉及的概念「象、相」「有、無」「大、小」為例,作這樣的請教? 1,「象、相」 於留言(#舊 188,#10999),先生已詳細解釋了「象」與「相」: 象,體巨易辨的一種哺乳動物;代表事物的形態。 相=木+目,眼看樹木,觀察及所觀察之內容;交互。 那麼,從漢字基因分類的角度,「象」指客觀事物,「相」則為主觀變化。 2,「有、無」與「大、小」 「有、無」為系統之慣性,即系統最基本之屬性,故「有、無」為「基因分類表」第一層之分類標準;而「大、小」指系統之空間屬性,即此系統已辨識為客觀事物,進而可以「大、小」衡量之。故就分類標準而言,「有、無」的層次高於「大、小」。 3,「無相為體」、「大象無形」及「大相無形」之說 由此可見,說「無相為體」,但不能說「無象為體」;說「大象無形」,但不宜說「大相無形」。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大致正確。 要瞭解漢字之訣竅,在於溯源廣識,基因只代表了溯源,以相、象之辨而言,尚須「廣識」以證。 蓋「象」是一種動物,由於體積龐大而與眾不同。有個來自佛教的成語故事,名「瞎子摸象」,瞎子靠觸覺辨物,但象太大了,一般只能摸到粗壯的四肢及尾、鼻。那麼有眼的人呢?人又能看到世上多少真實?所以,用「象」來徵信、徵引隱藏在表面下的真實,謂之「象徵」。 那麼「相」呢?觀察所得之結果,直截了當。「無相」指「觀察之結果恒等於無」,苟人執著於形相,必喪失領悟人生真相的下場。如果是「無象」,當然就是沒有「象」!「無象為體」算哪門子「體」?再說,「大象」是指「象」體之大!「大相」則不知所云,即令是「形相」,也不能用「體積」去衡量!故不能謂「大相無形」 今人程度低劣,老朽素來退避十舍,無意置喙!既問及象相,自應予正名。國家標準字典上認為「相片」與「像片」通用!當然,白癡與笨蛋等同!要知道,「相片」者,有形相之片狀物也,因形相指能看到的形,所以範圍廣袤;而像片專指「像人」的片狀物,兩者焉能混淆?明珠蒙塵,此之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