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10944 留言者:漁儿 [2012-10-16]
主題:概念分类(7)
  學生想繼續向先生請教「概念分類」,在談到「漢字基因分類」與當今主流分類之異同時,先生說:「當今主流:沿習希臘哲人亞裏士多德之知識分類,先有分類後有文字,以供專家使用;漢字基因:將易理觀念融於常識、納常識入文字結構,迄今始有分類,能供眾生使用。」
  那麼,您是否在說:當今主流是直接對認知對象分類,而漢字基因是通過對概念的分類、來間接對認知對象分類的?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是的,西方之「先有分類後有文字」乃籠統之說法,蓋在亞氏提出分類論見時,歐洲大部份地方尚屬未開化的蠻荒之地,遑論文字?實際上,西方因羅馬帝國勢力之擴張,各地民族紛紛潛伏抗衡,兼以採用「拼音」系統,致有各種方言之別。到得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後,知識分類已成普世價值,皆係亞氏之流觴,是有此說。
  漢字因係單音象形結構,於秦朝統一文字之初,各民族所使用者僅有些許差別(有史料可證)。何以如此?蓋易理之源流上溯《連山》《歸藏》,已有四千年歷史(河姆渡上看八千),而迄今生活風習如一,是謂道法自然也!不幸風行草偃,二十世紀我國國運休咎,致有百載淪落,如今不得不暫時棲身西物下,且將臨安作汴京!此「主流」實乃「住流」也!
10944 留言者:漁儿 [2012-10-16]
主題:概念分类(7)
  學生想繼續向先生請教「概念分類」,在談到「漢字基因分類」與當今主流分類之異同時,先生說:「當今主流:沿習希臘哲人亞裏士多德之知識分類,先有分類後有文字,以供專家使用;漢字基因:將易理觀念融於常識、納常識入文字結構,迄今始有分類,能供眾生使用。」
  那麼,您是否在說:當今主流是直接對認知對象分類,而漢字基因是通過對概念的分類、來間接對認知對象分類的?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是的,西方之「先有分類後有文字」乃籠統之說法,蓋在亞氏提出分類論見時,歐洲大部份地方尚屬未開化的蠻荒之地,遑論文字?實際上,西方因羅馬帝國勢力之擴張,各地民族紛紛潛伏抗衡,兼以採用「拼音」系統,致有各種方言之別。到得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後,知識分類已成普世價值,皆係亞氏之流觴,是有此說。
  漢字因係單音象形結構,於秦朝統一文字之初,各民族所使用者僅有些許差別(有史料可證)。何以如此?蓋易理之源流上溯《連山》《歸藏》,已有四千年歷史(河姆渡上看八千),而迄今生活風習如一,是謂道法自然也!不幸風行草偃,二十世紀我國國運休咎,致有百載淪落,如今不得不暫時棲身西物下,且將臨安作汴京!此「主流」實乃「住流」也!
10945 留言者:漁儿 [2012-10-17]
主題:概念分类(8)
  學生想繼續分析中西方之「分類」。
  西方之「先有分類後有文字」,沿習希臘哲人亞裏士多德之知識分類,可由著名的「波菲利之樹(Porphyrian tree)」說明之。波菲利(Porphyry 234 - 305)是古羅馬哲學家,在他撰寫的《亞裏士多德〈範疇篇〉導論》中,將「定義」形式化為:種類+屬差,以此把亞氏的分類論見表達為二叉樹狀圖,對西方哲學及後來的科學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波菲利之樹」中的第一層,由屬差「物質的」和「非物質的」,將亞氏的「實體」(substance)分為「物體」與「精神」;對「物體」,又由屬差「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分出「生物」和「礦物」;以同樣的方式,「生物」將產生「植物」和「動物」兩類,而「動物」因屬差「理性的」產生最終的「人類」。一方面,這樣的分類形式化了「定義」;另一方面,又為西方哲學的「心物二元」埋下了伏筆,不知引起了多少思想領域的混亂!比如,就此樹而言,「種」、「屬」這樣的概念本身,是「物體」還是「精神」?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一點不錯,西人分類之本意並不離譜,問題在分得太早,遠在人類對事物有真正的認識之前,就已定案。等於是孩子們玩家家酒,成人不察,竟然搬上餐桌,人人大快朵頤。妙的是後世把臉打腫充胖,瞎子牽著瞎子,一個個連成一串。待人多了,步伐雜沓,聞者莫不側目:「哇!原來如彼!」
  正因如彼,自上帝的歸上帝、科學的歸科學後,西方學者太「忙(心亡)」,除了一頭栽進物質世界中,別無選擇。幾個世紀都過去了,人類雖然在荒煙蔓草中走出高速公路,但也付出了嚴重的代價。不久後,黃昏將臨,中國取而代之,尤其是在文化、思想領域,人材輩出,大放霞芒,汝正當其時也。
10945 留言者:漁儿 [2012-10-17]
主題:概念分类(8)
  學生想繼續分析中西方之「分類」。
  西方之「先有分類後有文字」,沿習希臘哲人亞裏士多德之知識分類,可由著名的「波菲利之樹(Porphyrian tree)」說明之。波菲利(Porphyry 234 - 305)是古羅馬哲學家,在他撰寫的《亞裏士多德〈範疇篇〉導論》中,將「定義」形式化為:種類+屬差,以此把亞氏的分類論見表達為二叉樹狀圖,對西方哲學及後來的科學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波菲利之樹」中的第一層,由屬差「物質的」和「非物質的」,將亞氏的「實體」(substance)分為「物體」與「精神」;對「物體」,又由屬差「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分出「生物」和「礦物」;以同樣的方式,「生物」將產生「植物」和「動物」兩類,而「動物」因屬差「理性的」產生最終的「人類」。一方面,這樣的分類形式化了「定義」;另一方面,又為西方哲學的「心物二元」埋下了伏筆,不知引起了多少思想領域的混亂!比如,就此樹而言,「種」、「屬」這樣的概念本身,是「物體」還是「精神」?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一點不錯,西人分類之本意並不離譜,問題在分得太早,遠在人類對事物有真正的認識之前,就已定案。等於是孩子們玩家家酒,成人不察,竟然搬上餐桌,人人大快朵頤。妙的是後世把臉打腫充胖,瞎子牽著瞎子,一個個連成一串。待人多了,步伐雜沓,聞者莫不側目:「哇!原來如彼!」
  正因如彼,自上帝的歸上帝、科學的歸科學後,西方學者太「忙(心亡)」,除了一頭栽進物質世界中,別無選擇。幾個世紀都過去了,人類雖然在荒煙蔓草中走出高速公路,但也付出了嚴重的代價。不久後,黃昏將臨,中國取而代之,尤其是在文化、思想領域,人材輩出,大放霞芒,汝正當其時也。
10947 留言者:漁儿 [2012-10-19]
主題:概念分类(9)
  先生說:「西人分類之本意並不離譜,問題在分得太早,遠在人類對事物有真正的認識之前,就已定案。」所以,當今主流分類,看似「客觀」,實則「主觀」,因為如果在對認知對象沒有充分認識之前,就直接將認知對象分類,其結果大概只能是「道法人思」了。
  人的主觀認識是一切認識的基礎,而主觀認識又表達為一系列的概念,我以為漢字基因通過對概念的分類、來間接對認知對象分類,就是建立在這樣的理念之上的。但要實現這樣理念,就要求相應的文字具有「客觀」性,從漢字的形成和發展的歷史看,漢字確實可以承擔這樣的重責!換言之,「先有文字後有分類」的漢字基因分類,看似「主觀」,實則「客觀」,斯乃「道法自然」也。
  但是,這並不是說當今主流分類沒有可取之處,我以為,其最大的長處就是所采用的形式化工具和方法。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正因「人的主觀認識是一切認識的基礎」,不論討論什麼,只要知道「狩獵」與「農耕」的區別,就可以概括一切東西方的特性了。凡是好獵人,永遠只顧眼前,但凡有利,非要牢牢地掌控在手中不可!農人則必須看天氣,不僅看今天、明天,還得看一季、一年、甚至千秋萬世!所以,獵人強調功能效率,而農人則一應自然;獵人飛黃騰達如蝙蝠俠,農人們卻以阿Q馬首是瞻。
  當然,有是必有非、有得就有失。祇是獵人大塊吃肉的結果,卻把獵場吃垮了;農夫辛辛苦苦,小米青菜也撐起了一片天!不錯!「當今主流分類最大的長處就是所采用的形式化工具和方法」,問題是生存的目的和意義!且等著看吧!憑西式「工具、方法」,人類的前途在哪裡?到地獄去開鋼鐵工廠?建一座哈哈望遠鏡移民太空?還是繼續吃喝玩樂、大搞「量化寬鬆」印冥鈔?
10947 留言者:漁儿 [2012-10-19]
主題:概念分类(9)
  先生說:「西人分類之本意並不離譜,問題在分得太早,遠在人類對事物有真正的認識之前,就已定案。」所以,當今主流分類,看似「客觀」,實則「主觀」,因為如果在對認知對象沒有充分認識之前,就直接將認知對象分類,其結果大概只能是「道法人思」了。
  人的主觀認識是一切認識的基礎,而主觀認識又表達為一系列的概念,我以為漢字基因通過對概念的分類、來間接對認知對象分類,就是建立在這樣的理念之上的。但要實現這樣理念,就要求相應的文字具有「客觀」性,從漢字的形成和發展的歷史看,漢字確實可以承擔這樣的重責!換言之,「先有文字後有分類」的漢字基因分類,看似「主觀」,實則「客觀」,斯乃「道法自然」也。
  但是,這並不是說當今主流分類沒有可取之處,我以為,其最大的長處就是所采用的形式化工具和方法。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正因「人的主觀認識是一切認識的基礎」,不論討論什麼,只要知道「狩獵」與「農耕」的區別,就可以概括一切東西方的特性了。凡是好獵人,永遠只顧眼前,但凡有利,非要牢牢地掌控在手中不可!農人則必須看天氣,不僅看今天、明天,還得看一季、一年、甚至千秋萬世!所以,獵人強調功能效率,而農人則一應自然;獵人飛黃騰達如蝙蝠俠,農人們卻以阿Q馬首是瞻。
  當然,有是必有非、有得就有失。祇是獵人大塊吃肉的結果,卻把獵場吃垮了;農夫辛辛苦苦,小米青菜也撐起了一片天!不錯!「當今主流分類最大的長處就是所采用的形式化工具和方法」,問題是生存的目的和意義!且等著看吧!憑西式「工具、方法」,人類的前途在哪裡?到地獄去開鋼鐵工廠?建一座哈哈望遠鏡移民太空?還是繼續吃喝玩樂、大搞「量化寬鬆」印冥鈔?
10953 留言者:漁儿 [2012-10-23]
主題:概念分类(10)
  學生以為:漢字基因之「概念分類」,之所以可以稱為「道法自然」,是因為其分類原則基於「易理」的系統觀。
  於「易理」,宇宙進化永變,而「永變」不變。因此,「變」與「不變」就成為了分類的標準。「從系統立場觀察,系統不變,有變化者恆為子系統。換句話說,在觀念的立場,客觀為不變的系統,所變者為子系統主觀。」(智慧學 第二章觀念前導 第四節變化)於是,漢字基因分類的第一層,即將概念分為二類:靜態(不變)與動態(變)。靜態者指客觀事物,動態則為主觀變化。
  有一個問題想向先生請教:在「字易」的「丙、漢字之理解及獨體字」中,先生解釋漢字基因分類的第一層時,說:「靜態者指客觀事物,是立場之體;動態則為主觀變化,是立場之用。」這裏,「立場之體」與「立場之用」的「立場」指什麼?指「系統」嗎,即系統之體為靜態者,指客觀事物;系統之用為動態,指主觀變化嗎?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是的,易理即自然之理,分類沿襲「易有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道法自然。
  欲討論系統,不能失去立場,否則,從任一系統都有不同的答案。當今思者凋零,而知識發達,各系統混淆錯綜。以致知識除了供「工業生產」,便變成爾虞我詐的護身符!尤其是在民主時代,政客們無不口若懸河,為了騙取無知大眾的選票,立場由一至萬,公私死活難分!事實證明,全世界民選領袖的得票率,如今勝負都約在5%上下,不離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
  在統計學上,凡在標準差值之內,表示「沒有明確的差異」!一個主宰國家興衰存亡(含全人類社會)的負責人,政見如果沒有明顯的差異,相當於「選誰都沒關係」!那麼,這與兒戲何異?耗費了億萬金元、動員了整個社會、分化了人民的觀念、製造了種族的對立…這種荒唐文明、種種高級知識份子的夢囈,豈非變成了人類文明的安魂曲?
  可是,在立場為自私自利的前提下,醜惡的政客、企業主、唬爛專家能輕易洩漏他們的「立場」嗎?於是乎,西方自十六世紀以降(上帝的還給了上帝),「立場」這觀念,人人都懂,但人人都難於啟口!至於東方,人人認為立場應以整體利益為依歸,不幸人一多,整體便膨脹得碩大無朋,到得後來,沒有人知道整體和個體有什麼區別了。
  老朽處於針尖頭上,立場極為清楚,舉凡討論「觀念」,必然站在「系統」上(儘量避免主觀)。是故:「靜態者指客觀事物,是立場之體;動態則為主觀變化,是立場之用。」這裏的「立場」指「系統根本」,也就如汝所說:「系統之體為靜態者,指客觀事物;系統之用為動態,指主觀變化」是也。
10953 留言者:漁儿 [2012-10-23]
主題:概念分类(10)
  學生以為:漢字基因之「概念分類」,之所以可以稱為「道法自然」,是因為其分類原則基於「易理」的系統觀。
  於「易理」,宇宙進化永變,而「永變」不變。因此,「變」與「不變」就成為了分類的標準。「從系統立場觀察,系統不變,有變化者恆為子系統。換句話說,在觀念的立場,客觀為不變的系統,所變者為子系統主觀。」(智慧學 第二章觀念前導 第四節變化)於是,漢字基因分類的第一層,即將概念分為二類:靜態(不變)與動態(變)。靜態者指客觀事物,動態則為主觀變化。
  有一個問題想向先生請教:在「字易」的「丙、漢字之理解及獨體字」中,先生解釋漢字基因分類的第一層時,說:「靜態者指客觀事物,是立場之體;動態則為主觀變化,是立場之用。」這裏,「立場之體」與「立場之用」的「立場」指什麼?指「系統」嗎,即系統之體為靜態者,指客觀事物;系統之用為動態,指主觀變化嗎?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是的,易理即自然之理,分類沿襲「易有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道法自然。
  欲討論系統,不能失去立場,否則,從任一系統都有不同的答案。當今思者凋零,而知識發達,各系統混淆錯綜。以致知識除了供「工業生產」,便變成爾虞我詐的護身符!尤其是在民主時代,政客們無不口若懸河,為了騙取無知大眾的選票,立場由一至萬,公私死活難分!事實證明,全世界民選領袖的得票率,如今勝負都約在5%上下,不離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
  在統計學上,凡在標準差值之內,表示「沒有明確的差異」!一個主宰國家興衰存亡(含全人類社會)的負責人,政見如果沒有明顯的差異,相當於「選誰都沒關係」!那麼,這與兒戲何異?耗費了億萬金元、動員了整個社會、分化了人民的觀念、製造了種族的對立…這種荒唐文明、種種高級知識份子的夢囈,豈非變成了人類文明的安魂曲?
  可是,在立場為自私自利的前提下,醜惡的政客、企業主、唬爛專家能輕易洩漏他們的「立場」嗎?於是乎,西方自十六世紀以降(上帝的還給了上帝),「立場」這觀念,人人都懂,但人人都難於啟口!至於東方,人人認為立場應以整體利益為依歸,不幸人一多,整體便膨脹得碩大無朋,到得後來,沒有人知道整體和個體有什麼區別了。
  老朽處於針尖頭上,立場極為清楚,舉凡討論「觀念」,必然站在「系統」上(儘量避免主觀)。是故:「靜態者指客觀事物,是立場之體;動態則為主觀變化,是立場之用。」這裏的「立場」指「系統根本」,也就如汝所說:「系統之體為靜態者,指客觀事物;系統之用為動態,指主觀變化」是也。
10954 留言者:漁儿 [2012-10-23]
主題:西式「工具、方法」(2)
  鐘原網友于留言#10948中,是否想問:在現實生活中,如何看待西式「工具、方法」?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非也!首先,彼友係一「新生」,未經前言洗髓,遽覺新奇,以為可登堂聊天,曾問三次,悉亂槍打鳥焉。其次,彼尚知好歹,見各問言中有物、且「字字皆懂」,為表示自己程度不差,開口插花。然而,何謂「西式工具、方法」,彼一無所知(指「概念分類」),是以提不出「主題」,最終便成了姜太公之坐騎(四不像)。

  後註:若問「在現實生活中如何看待西式工具、方法」?在老朽立場,建議速赴西方,以便心想事成。
10954 留言者:漁儿 [2012-10-23]
主題:西式「工具、方法」(2)
  鐘原網友于留言#10948中,是否想問:在現實生活中,如何看待西式「工具、方法」?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非也!首先,彼友係一「新生」,未經前言洗髓,遽覺新奇,以為可登堂聊天,曾問三次,悉亂槍打鳥焉。其次,彼尚知好歹,見各問言中有物、且「字字皆懂」,為表示自己程度不差,開口插花。然而,何謂「西式工具、方法」,彼一無所知(指「概念分類」),是以提不出「主題」,最終便成了姜太公之坐騎(四不像)。

  後註:若問「在現實生活中如何看待西式工具、方法」?在老朽立場,建議速赴西方,以便心想事成。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