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10229 留言者:漁儿 [2011-10-16]
主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先生與網友多次談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先生說:「四毋」與一毋千毋無別,「毋自以為是」而已矣!
  
  我想結合先生闡述的個人認知觀念之形成:感覺-辨識-認識-認知,試著分析「自以為是」的主觀認知之形成:
  一,「意、必、固、我」之漢字基因
    意 = 心之音,受到動靜的影響,人所關注的。
    必 = 分界,絕對肯定,唯一,專也。
    固 = 囗體之能持久者,堅牢,結構的上限。
    我 = 象持戈英勇之形,持戈者,借用為第一人稱。
  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之理解
    意:因刺激,起「意念」;
    必:由意念,對現象做「必然」的「判斷」 ;
    固:由專斷,建立「固執」的「認識」;
    我:由固執,形成「自以為是」的主觀「認知」。
    故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在「我」之主觀形成過程中,又以「意念」為起因,即先生所說:世事無非人隨「念」轉。所以,先生傾畢生精力於文字、文章、文化,是一之正也,為正「念」也。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是的,不論古今中外、釋道儒三教,舉凡涉及人性之根本問題,千篇一律,無非一「自我」在。對於「自我」,西方宗教因假定有「神」,只怪魔鬼誘惑人類,遂有了「原罪」;東方無先驗之神,認「自我」乃主觀屬性,佛教指「心」、道家謂「私」、儒家則歸為「習性」。
  基督教以原罪來自魔誘,人應向神懺悔,以回歸上帝;佛教要修心,須摒因避果、修入涅槃;道家強調去私,要斬三尸(上尸在腦好名,中尸在體好食,下尸在身好色)昇華成仙;儒家則主張教化學習,導人入善,以為社稷謀。
  釋迦牟尼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從系統觀而論,系統有上下之別,同一系統內也有上下。人世為一系統,天地者系統之上也,「我」乃天地中之一微塵,此一微塵為下構成之基,無我,人世不成立。佛指人世乃一虛幻泡影,萬事無常,修至寂寂,念念不興;道家認為宇宙一本自然,人因我私而自棄,斬之即可(本網不談宗教,討論到此為止)。

  歸根究抵,以漢字基因分析之,「意、必、固、我」皆係「我」之所「據」也!有我才有「意」;我有專擅乃「必」;我為自尊當「固」。人世間諸多紛擾,無非有「我」!然有我屬實,我該如何處之?對入世之人而言,修至空無不易、斬更難為,「毋」斯可矣!
  然而,說易行難,「我」宅居大內、腦壁為壘,僅靠五官兩宦與外界接觸。其中,視宦僅樂見外表,而聽宦不能受惡語,久而久之,官宦主政,昏君必我!蓋上系統遠遠超越下系統無數層次,苟人世之上系統欲對下系統作一考核,凡君昏必廢,無「我」是毋也!
  尤其是,人心無常,三天打漁、兩天晒網!前天的得失已隨逝水,昨天下定決心,今天又忘得光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感官才是主子,宦奴充當泡沫上的浮光掠影。說好聽一點,人們腳踩著過去的過去,堅認「我就是我」!但若被拆穿了,有誰不義正辭嚴地-意必固我!
10235 留言者:漁儿 [2011-10-17]
主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2)
  多謝先生!連同先生關於世界觀的指教(留言#10208),我還需要一些時間來體會。這裡,想向先生請教「毋」。
  
  于前則留言(#10229),我未分析「毋」,因覺得其字義明顯,可作「勿」、「不」、「無」解(來自一般文獻的解釋)。但先生說:對入世之人而言,修至空無不易、斬更難為,「毋」斯可矣!我又回頭讀先生關於漢字之「否定字」的闡釋(#10217),注意到「毋」未在其中。於是,查漢字基因,卻覺得「毋」之字義並非一目了然,所以,試著分析之:
  毋  :象穿物之形,穿物持之也。
  理解:「毋」,因瞭解、洞察(貫穿)事物之本質,而化有為「無」,自覺而「勿」、「不」。因此,「毋」屬靜態存在與否之「否定字」,其存在之有無為:主觀個體之意志決定客觀認知,即客觀現象因主觀而否定者。
  例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於10217及10229則,老朽未將毋字列入。蓋非當今常用字彙,若一一論之篇幅巨大;再若僅談毋字,則難免掛一漏萬。尤以最初之主題為「不越位(如央視喜用「xx不作為」)」,若再談「毋越位」則更多口舌矣!
  實則,漢魂幾亡,「一般文獻」可議之處甚多,「毋」絕非「勿、不、無」一般單純。正如汝之分析,毋具「瞭解、洞察(貫穿)」事物之本質,而化有為「無」者。是以,「毋」不僅有自覺而「勿、不」之意,且具有極深刻之反省、責難在焉。
  於斯:「對入世之人而言,修至空無不易、斬更難為,故毋斯可矣!」話說回頭,人已自責自省,何必非效出世人之修空、斬私不可?
10238 留言者:漁儿 [2011-10-19]
主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3)
  經先生的解釋,再讀10217則,感覺清晰許多。我當初是忽略了「不越位」之主題,僅注意「否定字」,此為「我」之「意」也!同時,對「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理解,也覺得清晰不少,我可不可以再總結一下?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從靜態存在和動態變化二方面,闡釋「我」之主觀認知:
  1,于靜態存在,「意、必、固、我」指「我」之存在形態,因皆係「我」之所「據」也!有我才有「意」;我有專擅乃「必」;我為自尊當「固」;
  2,于動態變化,「意、必、固、我」指「我」之形成,即「我」之主觀認知的形成:感覺-辨識-認識-認知。
  
  謝謝先生再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好極了!汝已領悟,「意、必、固、我」乃「自我」思維之「體用因果」也!「毋」係因夫子智達天人,透徹精微,為入世人所設之止損點也!惜後人愚昧,無不勿非,百代以下,大道蒙塵,遂目毋為無矣!
  汝已得漢字骨髓、漢學精華矣!由是可知,時賢(汝所謂一般文獻)漢汗難分、天地一白!皮毛已稀疏,猶髹洋西漆!老朽野且痼,羞與語之無!
10241 留言者:漁儿 [2011-10-22]
主題:和氏璧
  年輕時讀「和氏璧」的故事,雖不解其深意,卻仍然被故事洋溢的悲劇氣氛所觸動,不禁想:世上真有那樣的寶貝,讓人如和氏般「泣盡而繼之以血」,義無反顧,無怨無悔嗎?
  跟隨先生,從漢字出發,雖然只是解讀有限的幾段經文,但經文中蘊含的深刻的理性、恢宏的科學精神,已展露無遺,足已讓我感動不已!我明白,漢字、以漢字為載體的傳統文化就是那「和氏璧」,為承繼傳統文化嘔心瀝血工作的人們就是「和氏」!
  
  多謝先生的鼓勵!學生會繼續努力,在滾滾紅塵中,謹守夫子所設之「止損點」,盡一個中國知識分子在當代應盡的一份責任。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正確之至!汝已觸及人性之根本矣!人有兩種生命,肉體及精神是也。兩者相互依存、彼此支援,肉體提供能量以為生存之基,精神則由系統之認知向頂層趨近、直達「剛體」。雖人人皆然,但肉體通連神經末梢,食色佔九成需求;所餘百分之十,是謂「文化教養」。
  從古至今,由於生活方式有別,習慣成自然,人之精神累積恆異。素以狩獵維生者,要求快狠準,成敗得失一目定讞;而農牧依賴環境條件,人必須等待「適當」之時機,得於生活中反覆思維考量。於茲,千萬年來,多用常積,狩獵族偏重肉體享受,農牧人則傾向思維傳承。
  事實上,所謂之環境條件相當廣泛,諸如區域的範疇、氣候的變化、穩定的機率、堅持的群性等,在在都有待「適當」的判斷。亞洲的黃土高原非常獨特,由黃河沉積之細小粉沙粒形成,厚達三百公尺,是地球上最大最肥沃最適合農耕的唯一理想環境(現已過份開發)。
  數萬年來,先民在此聚養作息,人口孳生,成為人類最大最成功的群居地。人多了,人與人、人與事的茅盾衝突增加,社會的規律秩序呼之即出。三千年前,周王朝建立,周公制禮作樂,大力提倡倫理道德,一舉奠定了中華文化好群體重教育的基礎。
  由於國人對倫理道德的信守,精神成為個人生命的主宰,肉體則被視為扈從。所謂「和氏璧」者,實乃精神價值之濫觴,其感人之處,係精神力量之昇華也!漢字亦然,老朽寧葬身已成腐朽之漢文化堆中,雅不願高踞金殿玉堂、砌成肉身,供那狩獵族覬覦窺覷也!
10244 留言者:漁儿 [2011-10-24]
主題:大國崛起?(2)
  佛山小女孩事件,想必會讓我們問:「中國社會究竟出了什麼問題?」顯然,是在人性方面出了問題。
  但什麼是人性?如何認知這看似簡單卻複雜無比的問題?如果我們毋、無、勿不分,將祖先智達天人,透徹精微,為入世人所設之止損點,僅視作僵化的道德戒律,如何能理解他們對人性深刻的闡述?如何能理解他們悲天憫人的情懷?又如何能親近傳統文化?如果我們求知、求解不辯,存在之有無、存在之從無到有不分,如何能理解西方文化繁復的內容?如果我們不瞭解中西文化之別、之互補,如何能取捨?又如何在當今的世界立足?
  當然,作為普通人,我們會說忙于生存,沒有時間和精力做這樣深入的研究,但僅對中西文化做最基本的瞭解而言,普通的中國知識分子是可以做到的,因為我們識漢字、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了西方的科學技術,對比西方知識分子,我們更有能力認知中西文化,問題是我們有沒有這樣的自覺?我們又如何有這樣的自覺?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要問人性,人性如斯,古今中外,一直如此。人只是一種動物,為了維護一己生存,任何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因此,當人口繁多了,必須群居久處,基於經驗,人與人之間就會發展出約束的機制來。以往,在西方是宗教,中國是倫理道德;到如今,法律成為時髦的流行上櫃品。
  中國佛山只是一個小女孩、兩個司機及18名窩囊廢逃離現場的故事,震驚世界是因偶然被有心人看到了!返觀中東吧!格達費死有餘辜,但是多麼血腥?伊拉克亡得悽慘,卻被指為罪大惡極!歐美各強國,毀人家國、殘民滅族,為了石油及經濟利益,大力推銷其民主自由,予取予求!
  再看看二十世紀吧!世界大戰沒人敢打,但慘死在炮火下的人民更多!歐美為了一己之「國家利益」,動輒將其唯物價值觀強嫁別國之上!結果呢?除了拜工業先進之賜,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的歐洲各國,其國民對政治冷感外,其他被扶植的民主陣營,有誰不把民主選舉視作嘉年華會?

  那麼,是「中國社會出了什麼問題」嗎?如果站在西方立場,中國人是黃禍、是洪水猛獸!如同在拳擊場上,站起來就得立刻打倒!不幸,中國人硬是站起來了!而且是在群雄環伺、拳打腳踢下站起來的!當然是問題,不僅是,且滿身是傷!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經驗重於一切,該是中國人反省的時候了!
10244 留言者:漁儿 [2011-10-24]
主題:大國崛起?(2)
  佛山小女孩事件,想必會讓我們問:「中國社會究竟出了什麼問題?」顯然,是在人性方面出了問題。
  但什麼是人性?如何認知這看似簡單卻複雜無比的問題?如果我們毋、無、勿不分,將祖先智達天人,透徹精微,為入世人所設之止損點,僅視作僵化的道德戒律,如何能理解他們對人性深刻的闡述?如何能理解他們悲天憫人的情懷?又如何能親近傳統文化?如果我們求知、求解不辯,存在之有無、存在之從無到有不分,如何能理解西方文化繁復的內容?如果我們不瞭解中西文化之別、之互補,如何能取捨?又如何在當今的世界立足?
  當然,作為普通人,我們會說忙于生存,沒有時間和精力做這樣深入的研究,但僅對中西文化做最基本的瞭解而言,普通的中國知識分子是可以做到的,因為我們識漢字、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了西方的科學技術,對比西方知識分子,我們更有能力認知中西文化,問題是我們有沒有這樣的自覺?我們又如何有這樣的自覺?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要問人性,人性如斯,古今中外,一直如此。人只是一種動物,為了維護一己生存,任何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因此,當人口繁多了,必須群居久處,基於經驗,人與人之間就會發展出約束的機制來。以往,在西方是宗教,中國是倫理道德;到如今,法律成為時髦的流行上櫃品。
  中國佛山只是一個小女孩、兩個司機及18名窩囊廢逃離現場的故事,震驚世界是因偶然被有心人看到了!返觀中東吧!格達費死有餘辜,但是多麼血腥?伊拉克亡得悽慘,卻被指為罪大惡極!歐美各強國,毀人家國、殘民滅族,為了石油及經濟利益,大力推銷其民主自由,予取予求!
  再看看二十世紀吧!世界大戰沒人敢打,但慘死在炮火下的人民更多!歐美為了一己之「國家利益」,動輒將其唯物價值觀強嫁別國之上!結果呢?除了拜工業先進之賜,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的歐洲各國,其國民對政治冷感外,其他被扶植的民主陣營,有誰不把民主選舉視作嘉年華會?

  那麼,是「中國社會出了什麼問題」嗎?如果站在西方立場,中國人是黃禍、是洪水猛獸!如同在拳擊場上,站起來就得立刻打倒!不幸,中國人硬是站起來了!而且是在群雄環伺、拳打腳踢下站起來的!當然是問題,不僅是,且滿身是傷!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經驗重於一切,該是中國人反省的時候了!
10247 留言者:漁儿 [2011-10-27]
主題:存在(5)
  既然西哲的「存在論」在談「我」,夫子的「意、必、固、我」也在談「我」,那麼,由此我想再追究一下西哲的「存在」迷思:
  
  由「意、必、固、我」所闡述的「我」之形態和「我」之形成看,西哲之「我思故我在」、「我感知故我在」、「我言說故我在」、「存在與時間」等等,不過是從某個角度對「我」之論述,但以此斷定為「我」之全部、「存在」之定論,就犯了「盲人摸象」的錯誤,所以,先生稱之為「主觀的論見」。
  由此可見,中國思想與西方哲學的本質區別在于,建立在「易理」之上的中國思想具有系統觀,洋溢著恢宏的科學精神,而受限于「一神論」的西方哲學,缺乏系統思維,卻有精確的局部認知,由此發展出形式邏輯、自然科學。
  所以,先生說,今世,動之極,變化之竟矣,人智已超越全人類之和,新世代已在雲端矣!中華文化之普世化是現實的趨勢,國人的振作努力則是大家共同的希望。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主觀」者,即以「自己為主所觀察之結果」也!西哲之「我思故我在」、「我感知故我在」、「我言說故我在」、「存在與時間」等等,無一不是以「自己為主所觀察之結果」,故為「主觀的論見」,不祗是老朽認定如此,且可斷言絕非「老朽之主觀」!
  「易理」非出自任何「一個人之主觀(其中無一「自我」)」,數千年來,無數精英獻身於茲。當今天下烏鴉一片白,隨著經濟、軍事大權之移轉,不表示明天烏鴉不變黃。要知道:「人所知來自人所學」,當今學堂已被西人渲染,待西人窮了,東師上台,黃禍瀰天,新「老」思維必泛!
  中國曾領風騷數千年,偶而「公子落難」,也屬世事之常。西方挾著船堅炮利、霸取豪奪,神氣了五百載,除了將地球污染如此,老朽未見其昶!下一代究竟如何,由近年之分水嶺視之,老朽不談主觀,但客觀形勢可見,紅樓夢醒,「走路(黑社會逃命之謂)」在即也!
10255 留言者:漁儿 [2011-11-05]
主題:意識型態与意識形態
  對先生的教誨感激不盡!學生會繼續努力。
  
  這裡,想向先生請教「意識型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先生已多次提到文獻中將「意識型態」與「意識形態」混淆。我從漢字基因出發,試著做初步的理解:
  形=可見之外表,有邊緣效應者。
  型=下刀於土,使成一定形式。
  態=有能之心,見之人的行為和舉止,引申為事物的變化。
  
  於是,「意識形態」指意識所呈現的形式和狀態;「意識型態」指將意識的某些形態固化、模型化。
  人間事態悉出自人之「觀念」,那麼,是否可說:「意識型態」,指將某些觀念固化,形成各種「主義」、「學說」等,作為大眾共識的基礎,實際上,就是某些人、團體的「主觀的論見」;而「意識形態」則是指「觀念」?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非也!老朽不同意有「意識形態」一詞,正如沒有「意識滋味、意識色彩、意識身體」一般!蓋以常識而論,「意識」為一「抽象」觀念,無形、味、色、體。那麼,無形何來形態?無味何來滋味?無色何來色彩?無體何來身體?
  概念本係「約定俗成」,問題在當今愚民當道,火星為文,人們除了吃得腦滿腸肥,大腦已成真空!如此之約定,猶如「希臘民主」,千年前神話連連,到如今歐強搖身變為宙斯(Zeus),巴本德里歐(Papandreou),死皮賴臉只能唬唬老百姓了!
  老朽生為中古人,死作中今鬼,貶謫人間註定要陪伴美人魚(愚)!人類還有希望嗎?當然有,死路一條也!若非死,生何為?吃得飽飽的,讓後世燃燒石油?不幸老朽雖被貶,卻無意自謫,看不順眼的就講,不惜得罪諸方神聖,死不同意有「意識形態」!
10255 留言者:漁儿 [2011-11-05]
主題:意識型態与意識形態
  對先生的教誨感激不盡!學生會繼續努力。
  
  這裡,想向先生請教「意識型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先生已多次提到文獻中將「意識型態」與「意識形態」混淆。我從漢字基因出發,試著做初步的理解:
  形=可見之外表,有邊緣效應者。
  型=下刀於土,使成一定形式。
  態=有能之心,見之人的行為和舉止,引申為事物的變化。
  
  於是,「意識形態」指意識所呈現的形式和狀態;「意識型態」指將意識的某些形態固化、模型化。
  人間事態悉出自人之「觀念」,那麼,是否可說:「意識型態」,指將某些觀念固化,形成各種「主義」、「學說」等,作為大眾共識的基礎,實際上,就是某些人、團體的「主觀的論見」;而「意識形態」則是指「觀念」?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非也!老朽不同意有「意識形態」一詞,正如沒有「意識滋味、意識色彩、意識身體」一般!蓋以常識而論,「意識」為一「抽象」觀念,無形、味、色、體。那麼,無形何來形態?無味何來滋味?無色何來色彩?無體何來身體?
  概念本係「約定俗成」,問題在當今愚民當道,火星為文,人們除了吃得腦滿腸肥,大腦已成真空!如此之約定,猶如「希臘民主」,千年前神話連連,到如今歐強搖身變為宙斯(Zeus),巴本德里歐(Papandreou),死皮賴臉只能唬唬老百姓了!
  老朽生為中古人,死作中今鬼,貶謫人間註定要陪伴美人魚(愚)!人類還有希望嗎?當然有,死路一條也!若非死,生何為?吃得飽飽的,讓後世燃燒石油?不幸老朽雖被貶,卻無意自謫,看不順眼的就講,不惜得罪諸方神聖,死不同意有「意識形態」!
10257 留言者:漁儿 [2011-11-06]
主題:意識型態与意識形態(2)
  在寫上則留言(10255)時,就有些猶豫:形者,可見之外表,有邊緣效應者。「意識」指思維,如說「意識形態」,不就相當于說「思想是有形」的嗎?但轉念又想,「觀念」是「意識」的產物,「觀念」又有表達,對表達就可以說「形態」了,就好像說「數學公式」的「形式」一樣。所以,就主觀地認為,「意識形態」指觀念,確切地說,指觀念表達的形式。
  那麼,我這「意識形態」之說,是否混淆了「意識」與「意識的表達」的層次?
  
  謝謝先生再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所述『「觀念」是「意識」的產物』,正確,但正人不保証能生正子!『「觀念」有表達,對表達就可以說「形態」了』,錯!憑哪門子「表達可以說是形態(除非表達者)」?闢如表達「一非二」是什麼形態?難道不是意識的兒子了?產下了一個妖怪?
  又「數學公式有各種形式」是實,但卻不能據此引伸為「數學形態」。數學原本就是一種符號表達的形式,若談「數學形式」,所指者係符號表達所具有的:「序位、規律性、定義值」;不公平的是,庶出子「數學形態」則只能供藝術家忽悠了。
  數學係人類觀察大自然的客觀認知,由具體而抽象的主、客觀介面,是有「式(有求於規矩,規格方法)」。其中,「序位」有大小、先後、從屬,代表「天」;「規律性」有運算法、取代法、簡略式,代表地;「定義值」有數量、單位、內容,代表人。
  「形式」不同於「形態」,形式是抽象的,是人類整理出來的參考系統;形態是具象的,有可見之形、有可動之態,來自自然。「意識形式」不知所指;「數學形態」亦然。概念文字本為釐清主觀認知,以期溶入客觀世界,若一味張冠李戴,不如參加嘉年華會。
  老朽但知捍衛傳統文化,任事一扯到「個人主觀」,活的可以說是死的、死的當然也是活的,恕「老狗不理」!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