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9 留言者:漁儿 [2011-06-03] |
主題:介面与关系 謝謝先生耐心的指教,學生受益匪淺! 我想繼續請教「介面」與「關係」,結合學習先生的「智慧學九論」和「智慧學」的相關章節,我試著理解如下: 介=人在兩者間;面=人臉形,引申為可觀察的外表。 介面者,居於兩個系統間之系統,具有兩系統相交連之關係者。 關-系統控制,時間終態,空間集中封閉態;係-繫人,繼也,相關聯。 關係者,系統之繫繼相聯也。 如是,「介面」與「關係」為體用關係,介面為體,關係為用。比如,時間和空間為系統間介面,用于表達系統間的時間關係和空間關係。又如,「朱先生」是「漁兒」 的「老師」,「老師」為介面,表達了「傳道、授業、解惑」文化傳承的時間關係;「肥皂」洗手上「油垢」,再以「水」沖之,「肥皂」為介面,表達了「肥皂洗手」靜態的空間關係。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很好,如此由觀念下手,一一釐清,有助於正確理解。惜老朽一直沒有時間來作系統整理,遇題解題不成問題,但是很可能問題一多、各題之間無法「合龍」。由於「概念網絡」是個大工程,漢字基因不過單獨的網點,連結成網須在其體用因果上一一作「系統定義」。老朽是個莽夫,開山闢路頗為在行,建屋開店差到難行。沈子本是最佳人選,但她現今擔下圖文系統大任,早已忙得被髮跣足,日夜不分了(小杏子在崑崙山放牛)。 汝果真有興趣,可準備一個大表,每領略了一個觀念(在老朽的定義中,概念=一個漢字,觀念=概念+概念),則找尋其因、果、體、用(上、下、左、右)系統。麻煩的是,如果有「立體交集」,此表即面臨進退失據的現象。蓋,人類的觀念非常複雜,遠非「哲學、科學」可以表達於萬一。只因中華文化面臨浩劫,而國人只會拼鈔票,老朽急得命懸一絲,連「字易、詞易、文易」都無緣赴約,此「觀念系統」只好後事看後人了! 「關係」乃一封閉系統中,各系統相互之聯繫。也就是在概念網絡中,各觀念與觀念合理的聯結。這項工程,相當於常識結構,也等於是人類思維的結晶,其難度大得不可思議。如果融匯貫通了,能將天理、物理、生理、事理全部納入,一種嶄新的「真理思維」即將問世,乃人類文明一道曙光也。 以所云二者為例,除了汝來文所說的關係外,關係為體、介面為用也能成立。以前例說明之:如時空關係可用為能量介面;師徒關係可用來文化傳承介面;肥皂、油污之間可用作溶解介面。 此外尚有因果關係,若「介面」是「關係」之因,此介面必產生在先,反之先有關係始有介面。以時空視之,時空介面產生了物質的實存關係;師生介面產生了觀念傳承關係;肥皂油污產生了理化關係。若「關係」是「介面」之因,則於關係下建立介面:時空產生了能量介面;師生產生了思維介面;肥皂油污產生了位移介面。 總之,這也是種思維訓練,遠比西方邏輯有效,望各各努力,發揚光大之。 |
#10139 留言者:漁儿 [2011-06-03] |
主題:介面与关系 謝謝先生耐心的指教,學生受益匪淺! 我想繼續請教「介面」與「關係」,結合學習先生的「智慧學九論」和「智慧學」的相關章節,我試著理解如下: 介=人在兩者間;面=人臉形,引申為可觀察的外表。 介面者,居於兩個系統間之系統,具有兩系統相交連之關係者。 關-系統控制,時間終態,空間集中封閉態;係-繫人,繼也,相關聯。 關係者,系統之繫繼相聯也。 如是,「介面」與「關係」為體用關係,介面為體,關係為用。比如,時間和空間為系統間介面,用于表達系統間的時間關係和空間關係。又如,「朱先生」是「漁兒」 的「老師」,「老師」為介面,表達了「傳道、授業、解惑」文化傳承的時間關係;「肥皂」洗手上「油垢」,再以「水」沖之,「肥皂」為介面,表達了「肥皂洗手」靜態的空間關係。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很好,如此由觀念下手,一一釐清,有助於正確理解。惜老朽一直沒有時間來作系統整理,遇題解題不成問題,但是很可能問題一多、各題之間無法「合龍」。由於「概念網絡」是個大工程,漢字基因不過單獨的網點,連結成網須在其體用因果上一一作「系統定義」。老朽是個莽夫,開山闢路頗為在行,建屋開店差到難行。沈子本是最佳人選,但她現今擔下圖文系統大任,早已忙得被髮跣足,日夜不分了(小杏子在崑崙山放牛)。 汝果真有興趣,可準備一個大表,每領略了一個觀念(在老朽的定義中,概念=一個漢字,觀念=概念+概念),則找尋其因、果、體、用(上、下、左、右)系統。麻煩的是,如果有「立體交集」,此表即面臨進退失據的現象。蓋,人類的觀念非常複雜,遠非「哲學、科學」可以表達於萬一。只因中華文化面臨浩劫,而國人只會拼鈔票,老朽急得命懸一絲,連「字易、詞易、文易」都無緣赴約,此「觀念系統」只好後事看後人了! 「關係」乃一封閉系統中,各系統相互之聯繫。也就是在概念網絡中,各觀念與觀念合理的聯結。這項工程,相當於常識結構,也等於是人類思維的結晶,其難度大得不可思議。如果融匯貫通了,能將天理、物理、生理、事理全部納入,一種嶄新的「真理思維」即將問世,乃人類文明一道曙光也。 以所云二者為例,除了汝來文所說的關係外,關係為體、介面為用也能成立。以前例說明之:如時空關係可用為能量介面;師徒關係可用來文化傳承介面;肥皂、油污之間可用作溶解介面。 此外尚有因果關係,若「介面」是「關係」之因,此介面必產生在先,反之先有關係始有介面。以時空視之,時空介面產生了物質的實存關係;師生介面產生了觀念傳承關係;肥皂油污產生了理化關係。若「關係」是「介面」之因,則於關係下建立介面:時空產生了能量介面;師生產生了思維介面;肥皂油污產生了位移介面。 總之,這也是種思維訓練,遠比西方邏輯有效,望各各努力,發揚光大之。 |
#10145 留言者:漁儿 [2011-06-11] |
主題:介面与关系(2) 謝謝先生的指教!我的想法是:以「智慧學九論」的導讀和「智慧學」的相關章節為依據,結合自己的實踐體會,試著理解關於系統的基本觀念。我以為,如能對這些觀念做初步的釐清,將有助于理解其他領域的觀念。但學生愚笨,不知此想法是否可行? 為了便于理解先生關於介面與關係的指點(留言#10139),我想對「洗手」例子(見「智慧學」第二章 觀念前導,第一節 系統,三、介面),從問題求解的系統觀出發,再做分析: 1,問題求解的系統觀 問題求解 = 人 + 方法 + 問題 釋:人(a)欲解決問題(b),以方法(c)為介面解決之。 2,一般方法 一般問題:有一系統a,意欲將之與系統b結合,其介面為何? 一般方法 = 系統a + 系統c + 系統b 釋:尋求一系統c、具有系統a必要之特性者。再求系統c同時具有系統b必要之特性者。三系統合併為一即可。 3,具體方法 具體問題「洗手」:欲用水(a)洗滌手上油垢(b),其介面為何? 具體方法 = 水(a)+ 肥皂(c)+ 油垢(b) 釋:用肥皂洗手上的油垢,再以水沖之,得淨手與汙水。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不僅可行,而且大有奇效。不過,「智慧學」須採用新改之五月版本,蓋老朽手頭上已無原本,難以對照。 解法極佳,切中要害! 2,一般方法中又有「一般方法」,層次易混淆! 3,具體方法中,所釋略嫌不足。最好以理、法解釋何以肥皂可「洗手上油垢」,因為真正的介面,實乃事物之原理及處理的方法,既談具體,理應列明。例:油垢溶於肥皂、肥皂溶於水成為汙水,手上油汙之汙水洗淨後,即為淨手。 注意:原陳述〔具體方法=水(a)+肥皂(c)+「油垢(b)」〕,與命題有違。 因為:〔具體問題「洗手」:欲用水(a)洗滌手上油垢(b),其介面為何?〕 而:陳述之「具體方法」缺乏「洗滌手上」之要素,因「油垢(b)」與「手上油垢(b)」有別。 由於:一般對概念只要求「能懂」其陳述,而於「具體方法」中,則要能令人懂其「理」。 一句話中,多一概念少一概念常衍生額外枝節,不可不防。 如此以往,漢字生命無限矣! |
#10145 留言者:漁儿 [2011-06-11] |
主題:介面与关系(2) 謝謝先生的指教!我的想法是:以「智慧學九論」的導讀和「智慧學」的相關章節為依據,結合自己的實踐體會,試著理解關於系統的基本觀念。我以為,如能對這些觀念做初步的釐清,將有助于理解其他領域的觀念。但學生愚笨,不知此想法是否可行? 為了便于理解先生關於介面與關係的指點(留言#10139),我想對「洗手」例子(見「智慧學」第二章 觀念前導,第一節 系統,三、介面),從問題求解的系統觀出發,再做分析: 1,問題求解的系統觀 問題求解 = 人 + 方法 + 問題 釋:人(a)欲解決問題(b),以方法(c)為介面解決之。 2,一般方法 一般問題:有一系統a,意欲將之與系統b結合,其介面為何? 一般方法 = 系統a + 系統c + 系統b 釋:尋求一系統c、具有系統a必要之特性者。再求系統c同時具有系統b必要之特性者。三系統合併為一即可。 3,具體方法 具體問題「洗手」:欲用水(a)洗滌手上油垢(b),其介面為何? 具體方法 = 水(a)+ 肥皂(c)+ 油垢(b) 釋:用肥皂洗手上的油垢,再以水沖之,得淨手與汙水。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不僅可行,而且大有奇效。不過,「智慧學」須採用新改之五月版本,蓋老朽手頭上已無原本,難以對照。 解法極佳,切中要害! 2,一般方法中又有「一般方法」,層次易混淆! 3,具體方法中,所釋略嫌不足。最好以理、法解釋何以肥皂可「洗手上油垢」,因為真正的介面,實乃事物之原理及處理的方法,既談具體,理應列明。例:油垢溶於肥皂、肥皂溶於水成為汙水,手上油汙之汙水洗淨後,即為淨手。 注意:原陳述〔具體方法=水(a)+肥皂(c)+「油垢(b)」〕,與命題有違。 因為:〔具體問題「洗手」:欲用水(a)洗滌手上油垢(b),其介面為何?〕 而:陳述之「具體方法」缺乏「洗滌手上」之要素,因「油垢(b)」與「手上油垢(b)」有別。 由於:一般對概念只要求「能懂」其陳述,而於「具體方法」中,則要能令人懂其「理」。 一句話中,多一概念少一概念常衍生額外枝節,不可不防。 如此以往,漢字生命無限矣! |
#10151 留言者:漁儿 [2011-06-16] |
主題:「肖飛事件」有感 我想就「肖飛事件」談點感想。 如今無論在中國還是西方國家,青年學子心理失常已不是個別現象了。因學業、工作、生活受挫,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一些青年學子遂退到「傳統文化」中尋找安慰。問題是,他們既沒能潛心學習「傳統文化」,又沒能認真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到頭來,「傳統文化」只是虛擬的擋將牌。比如,肖飛曾來先生的網站,受教于先生,說明他對「傳統文化」感興趣。但由他信中所述,「從小不喜歡科技」,把先生對西方文化深刻的理性批判、以漢字為基礎系統整理傳統文化的工作,淺薄地認為是:對西方資本主義的痛恨 = 傳統文化,完全誤解了「傳統文化」! 那麼,究竟什麼是「傳統文化」?它的深刻含義是什麼?文化者,文字化育、人文化成,任何現代化都是傳統的現代化。那麼,就可認為:傳統文化的深刻含義,是人性的認知、自覺和教化,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學問和實踐。 「肖飛事件」,對個人,是悲劇、令人痛心;于社會,卻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時代之過」也。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正是!不幸人類進程已屆霞光灩灩的晚景,青年學子相當於失群的孤雁。奈何老朽僅餘一隻腳在岸,行前能不辱使命已屬天佑,哪能再去搬石頭?只緣人若不具備理性,態度偏頗,不論從事何種工作,很容易就步入歧途。而人是否具備理性,舉手投足、留言寫字就會露出真相,行家當知端倪也! 所謂傳統文化,絕非讀幾本經典論著,攻幾頂博士大帽可資領會者。實則,在於大環境的趨向也!數千年來,國人遵循「道法自然」,而今,大自然已被人類的貪婪愚昧破壞無遺,站在中華傳統文化的立場:「道不成,乘桴浮於海」!是以老朽隱遁山林(不幸地球上連安靜的荒山都變成觀光流了),在罟網上自擺測字攤! 同理,老朽對所從事的工作,永遠抱著盡力在己、奉獻為人,成敗不計、寵辱無聞的心態。好在網上鴨可通鴨語、犬可作犬吠,十年來,老朽頗接引了不少同道之人,任務已達矣!至於無緣者,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反正各自生活在各自的主觀世界中,各人法各人的自然可也! |
#10151 留言者:漁儿 [2011-06-16] |
主題:「肖飛事件」有感 我想就「肖飛事件」談點感想。 如今無論在中國還是西方國家,青年學子心理失常已不是個別現象了。因學業、工作、生活受挫,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一些青年學子遂退到「傳統文化」中尋找安慰。問題是,他們既沒能潛心學習「傳統文化」,又沒能認真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到頭來,「傳統文化」只是虛擬的擋將牌。比如,肖飛曾來先生的網站,受教于先生,說明他對「傳統文化」感興趣。但由他信中所述,「從小不喜歡科技」,把先生對西方文化深刻的理性批判、以漢字為基礎系統整理傳統文化的工作,淺薄地認為是:對西方資本主義的痛恨 = 傳統文化,完全誤解了「傳統文化」! 那麼,究竟什麼是「傳統文化」?它的深刻含義是什麼?文化者,文字化育、人文化成,任何現代化都是傳統的現代化。那麼,就可認為:傳統文化的深刻含義,是人性的認知、自覺和教化,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學問和實踐。 「肖飛事件」,對個人,是悲劇、令人痛心;于社會,卻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時代之過」也。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正是!不幸人類進程已屆霞光灩灩的晚景,青年學子相當於失群的孤雁。奈何老朽僅餘一隻腳在岸,行前能不辱使命已屬天佑,哪能再去搬石頭?只緣人若不具備理性,態度偏頗,不論從事何種工作,很容易就步入歧途。而人是否具備理性,舉手投足、留言寫字就會露出真相,行家當知端倪也! 所謂傳統文化,絕非讀幾本經典論著,攻幾頂博士大帽可資領會者。實則,在於大環境的趨向也!數千年來,國人遵循「道法自然」,而今,大自然已被人類的貪婪愚昧破壞無遺,站在中華傳統文化的立場:「道不成,乘桴浮於海」!是以老朽隱遁山林(不幸地球上連安靜的荒山都變成觀光流了),在罟網上自擺測字攤! 同理,老朽對所從事的工作,永遠抱著盡力在己、奉獻為人,成敗不計、寵辱無聞的心態。好在網上鴨可通鴨語、犬可作犬吠,十年來,老朽頗接引了不少同道之人,任務已達矣!至於無緣者,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反正各自生活在各自的主觀世界中,各人法各人的自然可也! |
#10153 留言者:漁儿 [2011-06-17] |
主題:介面与关系(3) 多謝先生的鼓勵和指教!學生會「安步當車」,盡力而為。 我把介面與關係(2)更正如下: 一,釋、理、法字源 釋 = 辨別引出,意指事物之闡釋。 理 = 玉脈密實,紋路規律,意指事物之原理。 法 = 水之去,依循一定方式、規律、準則也,意指處理事物之方法。 在本文中,「釋」指一般方法的闡釋;「理」指具體方法的原理;「法」指具體方法的執行過程。 二,問題求解 1,問題求解的系統觀 問題求解 = 人 + 方法 + 問題 釋:人(a)欲解決問題(b),以方法(c)為介面解決之。 2,一般問題求解 問題:有一系統a,意欲將之與系統b結合,其介面c為何? 方法 = 系統a + 系統c + 系統b 釋:尋求一系統c、具有系統a必要之特性者。再求系統c同時具有系統b必要之特性者。三系統合併為一即可。 3,具體問題求解 問題「洗手」:欲用水(a)洗滌手上油垢(b),其介面(c)為何? 方法 = 水(a)+ 肥皂(c)+ 手上油垢(b) 理:肥皂能溶油垢,肥皂也能溶於水,故可用肥皂洗手。 法:用肥皂洗手上的油垢,再以水沖之,得淨手與汙水。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很好,但第3,具體問題求解仍有不妥處: 蓋:問題「洗手」:欲用水(a)洗滌手上油垢(b),其介面(c)為何? 方法中缺少「洗滌」二字,於斯,很可能理解為:「把手上油汙化成肥皂水」; 也可能「手上油汙洗了肥皂水」!a,b,c應視為化學符號,省略不得也! 此外,淨手、汙水未定義,應加以說明。 今人很喜歡利用概念的模糊性爭掰法理,既要「科學化」,就得如同「法文」一般,一板一眼也!(抱歉!適才查了原文,因書上係以概念描述,不可能精確,而汝用科學公式,則不能馬虎!) |
#10153 留言者:漁儿 [2011-06-17] |
主題:介面与关系(3) 多謝先生的鼓勵和指教!學生會「安步當車」,盡力而為。 我把介面與關係(2)更正如下: 一,釋、理、法字源 釋 = 辨別引出,意指事物之闡釋。 理 = 玉脈密實,紋路規律,意指事物之原理。 法 = 水之去,依循一定方式、規律、準則也,意指處理事物之方法。 在本文中,「釋」指一般方法的闡釋;「理」指具體方法的原理;「法」指具體方法的執行過程。 二,問題求解 1,問題求解的系統觀 問題求解 = 人 + 方法 + 問題 釋:人(a)欲解決問題(b),以方法(c)為介面解決之。 2,一般問題求解 問題:有一系統a,意欲將之與系統b結合,其介面c為何? 方法 = 系統a + 系統c + 系統b 釋:尋求一系統c、具有系統a必要之特性者。再求系統c同時具有系統b必要之特性者。三系統合併為一即可。 3,具體問題求解 問題「洗手」:欲用水(a)洗滌手上油垢(b),其介面(c)為何? 方法 = 水(a)+ 肥皂(c)+ 手上油垢(b) 理:肥皂能溶油垢,肥皂也能溶於水,故可用肥皂洗手。 法:用肥皂洗手上的油垢,再以水沖之,得淨手與汙水。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很好,但第3,具體問題求解仍有不妥處: 蓋:問題「洗手」:欲用水(a)洗滌手上油垢(b),其介面(c)為何? 方法中缺少「洗滌」二字,於斯,很可能理解為:「把手上油汙化成肥皂水」; 也可能「手上油汙洗了肥皂水」!a,b,c應視為化學符號,省略不得也! 此外,淨手、汙水未定義,應加以說明。 今人很喜歡利用概念的模糊性爭掰法理,既要「科學化」,就得如同「法文」一般,一板一眼也!(抱歉!適才查了原文,因書上係以概念描述,不可能精確,而汝用科學公式,則不能馬虎!) |
#10159 留言者:漁儿 [2011-07-01] |
主題:問題求解 為了能用具體例子、幫助理解關於系統的基本觀念,我從系統觀出發,把「洗手」例子表達為「問題求解」的形式,雖然先生作了指正(留言#10145,#10153),可我覺得「問題求解」的表達中還有不順之處:是不是「解」這個重要觀念,沒有明確表達出來?且與「方法」混淆了?我試著再更正如下: 一,問題求解 1,問題求解的系統觀 問題求解 = 人 + 方法 + 問題 釋:人(a)欲解決問題(b),以方法(c)為介面解決之。 2,一般問題求解 問題:有一系統a,意欲將之與系統b結合,其介面c為何? 解 = 系統a + 系統c + 系統b 方法:尋求一系統c、具有系統a必要之特性者。再求系統c同時具有系統b必要之特性者。三系統合併為一即可。 3,具體問題求解 問題「洗手」:欲用水(a)洗滌手上油垢(b),其介面(c)為何? 解 = 水(a)+ 肥皂(c)+ 手上油垢(b) 方法:用肥皂洗手上的油垢,再以水沖之,得淨手與汙水。 如是,「解」與「方法」為「問題求解」的一體二面:「解」為靜態結構,「方法」為動態過程。比如,解 = 水+肥+手上油垢,指「解」由水、肥皂、手上油垢組成,肥皂為介面;「方法」則指此解的生成過程。 又及,為簡化陳述,我也暫時限定在概念描述,且把「理」暫時放過。 謝謝先生再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是精益求精,如此甚佳! 但若求解之外,還要「明理」,則可於「方法」後,加一「析理」如: 3,具體問題求解 問題「洗手」:欲用水(a)洗滌手上油垢(b),其介面(c)為何? 解 = 水(a)+ 肥皂(c)+ 手上油垢(b) 方法:用肥皂洗手上的油垢,再以水沖之,得淨手與汙水。 析理:手上之油垢可溶於肥皂水,含油垢之肥皂水可被水沖而除淨,故得淨手。 當然,「析理」與「理解系統之觀念」無關,蓋一般人能依樣畫葫蘆已足!且進一深入研究,尚可得「推論」及「展望」等觀念(相當於創造發明)。似此步步化解、逐層以究,由物理、事理,以及天理、天道,將無不歷歷在目也! |
#10161 留言者:漁儿 [2011-07-03] |
主題:問題求解(2) 多謝先生!現在感覺「問題求解」的表達順暢許多!先生關於「析理」及「推論」和「展望」的引申,極具啟發性,我會仔細去思考。 我還想進一步理解「問題求解」。以「洗手」為例,人們可能會這樣問:能否用水洗滌手上油垢?將此問題記為「洗手」(2),前問題記為「洗手」(1),我試著分析如下: 一,「洗手」(1)與「洗手」(2) 問題「洗手」(1):欲用水(a)洗滌手上油垢(b),其介面(c)為何? 問題「洗手」(2):欲用水(a)洗滌手上油垢(b),是否有介面(c)? 可見,「洗手」(1)是尋找一具體的洗滌物;而「洗手」(2)是想知道是否有這樣的洗滌物存在,並不需要找到它。 二,「洗手」(2)問題求解表達 對「洗手」(2),當我想做與「洗手」(1)類似的問題求解表達時,卻遇到了困難。因為「洗手」(2)中,不知介面(c)是否存在,所以,類似解 = 水(a)+ 肥皂(c)+ 手上油垢(b),無法表達。 那麼,這裡「洗手」(2)問題求解表達的困難,是否是因為「洗手」(1)與「洗手」(2)處于不同的層次?謝謝先生解惑!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是的,這兩個問題表面上相同,但實際上可謂「南轅北轍」。蓋在文字概念上只是「能否」與「有無」之別,但在系統上,問(1)屬求「解」、而問(2)係求「知」,「知」淺於「解」,層次有別也。汝能思及此,足證細心及慎密。世人泛泛,求知者已是鳳毛麟角,求解則空山飛絕,再若求「境」,更若古道夕陽矣! 人生看似簡單,不過生生死死,但若自宇宙洪荒一路觀察,則與所述之問題(1、2…n)相若。蓋無知者,以能知死後一了百了為知足,不得不醉生縱慾焉!逐理者,以宇宙能量不滅故,人思之存,與實俱在,逐之可究其極!再若細觀世態,微言可通大義、一葉盡顯秋風,上焉者乃三千大千,其下則恒河沙積,良有以也。 人思有限,境界無窮,汝能致一以究,可嘉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