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5512 留言者:水火 [2005-04-27]
主題:判斷
  老師:您說人是主觀個體,怎能作正確的客觀判斷?
  謝謝作答.
回應﹕
  問得好,足證用心。但應注意:「客觀判斷」無所謂「正確與否」,蓋宇宙中「無人敢於自稱具有絕對客觀」。是以,客觀判斷只有「接近或偏離」之程度、以及參考某一時段之情況而已。然而,今世西學當道,諸說雜陳,人人皆有多個立場、無一定目的,以致各說各話。
  因此,在「特定立場及目的」下,「強者」硬性規定了所謂的「正確答案」,弱者只好「打臉充強」。比如說,近日連戰訪問大陸,在一個「真正的民主社會」,本是「常態」,台灣為此流血動盪,是知「反常之極」矣!且舉世之人,各執一立場,各有所斷:
  泛藍過半數「得意連連」。
  泛綠失半數「尷尬扁扁」。
  台聯全數「跳牆李李」。
  日本左派「笑笑」;中間「茫茫」;右派「叫叫」。
  自認是中國人者「高高興興」。
  自認不是中國人者「悲悲哀哀」。
  只有老天是客觀者,老天的客觀判斷是:「好漢順時勢,時勢造英雄」!

  主觀個人有理性及感性之分,人在判斷時,如不知「自我之立場」,即不知當時是理性、感性、或某種混合比例,所謂的「判斷」並不成立,充其量可視作故思亂想。
  因判斷需「一刀兩斷」,對同一件事,在不同的時空下,所「判」相同。這種情形,只有在「理性」立場才行得通,因為「理」者,玉石之紋也,玉極堅,其紋永遠不變。而所謂「感性」者,隨時隨地因感而變,因變而感,故謂感性。
  瞭解了前述兩個前提,還要知道一項「現實條件」,才能考慮「判斷」。因為任何個體基於自身生理、心理、環境條件等等,而有「上智、中實、下愚」之別。人若不識人之智愚,喊喊叫叫,與雞鳴犬吠有何不同?而欲雞犬溝通,唯一之道,乃口胃腸肛也!

  判斷立場:理性(地)。
  判斷目的:力求接近客觀(天)。
  判斷者:「上智、中實、下愚」(人)。
  判斷課題:怎樣作客觀判斷。
  判斷最偏離者:一己之認知。
  判斷最接近者:古今中外所有人類之見解。
         欲具備此一條件,該人必須讀遍各種言論著述,顯然,無此可能。
         可行之策,為對各種學說集思廣益,擇其重點概括之。
         所以人需上進,努力充實自己,以求與客觀同在。
  結論:力求對課題瞭解更多、排除自我參與。
5514 留言者:水火 [2005-04-29]
主題:正人正己
  老師:學生對正人易正己難想了很久,不是很懂.能不能請解釋一下?
回應﹕
  此乃命題之謬誤也!豈有連「正」字標記俱無,就來「整」人之理?這話在某些情況下,可翻譯成白話文:「你連自己都管不了,還來管別人?!」所以,為人者對壞習慣要畏而遠之,休等習慣成自然,不知不覺中得罪了人,到最後吃了大虧,還不知道因緣何來!
  「正」者,「止於一」也!問題在這個「一」,橫寫是一、直寫也是一!但二直為刀,三直是川,只有「一」簡單,但卻很難明瞭!不信?問問自己,在荒野中發現一百萬元,拿是不拿(行為是一,但決定行為之判斷原則卻是無窮無盡)?保證可以列舉一千個不同的原則,人思就在這些原則中選擇一個七歪八倒的「一」!
  政客(正人之客)們「正」是如此,心中備妥「一些原則」,但卻振振有詞地堅持「其中之一」!等到形勢不利了,立刻換上一個,仍然是「一」!,只是一時藍、二時綠、三時紅、五顏六色,千變萬化!這種既未「止」,又非「唯一的一」,還可以談「正」乎?
  以人性而論,一切功能設計都是為了「生存」,只是「橫直」不同,有「小我與大我」的生存之異。由眼睛看到多少,由「我」的境界大小,生存的範圍就有多少「一」。如此,人在自己沒看到之前,誰又能「正誰」?誰又願意「被人正」?
  人由經驗中得知,「人多為勝」,為了一己利益為「一」,常迫人以從,謂之曰「正」。若其人之利唯私,則於眾為「歪」;若歪力勝,人基於生存,暫時不得不從焉!但歪者不正,難以平衡、遲早瓦解,斯時,一又化為萬矣!結論:「無人能被人正」!
  但「正己」則是另一回事,只要一己遵從「某一原則」,生死一貫,是「一」也!既為一,止於生死之間,是為「正」。然,一己之正,豈外人得以知之乎?若欲外人知之,其原則已非一矣!結論:「正己者唯死後方明」!
  以老朽為例,幸因早年已明世事,且得天獨厚,而立後又領天命。此生唯以「正己」為志,不敢「正人」(本網亦然),是甘於隱居山林,無為而為。今承問及「難、易」,可以告者:「勿以大易而出頭,勿以小難而縮手!」盲從不可,明理至上!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