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1303 留言者:李佐明 [2002-04-22]
主題:如何是修煉法門﹖
  拜讀先生<智慧之旅>大作,幾次淚如雨下,痛感自己私心我執之重,只是不知如何才能克服這顆私心,望先生明教。謝謝!
回應﹕
  沈  朱老師尚未回澳,我先提供個人二十年的修鍊經驗,等他回來了,再做修正。去私的願心是高尚的,唯需養成習慣,我是這樣練習的﹕
  1.獨處時,若無事可做或無法做事,則靜坐去思,練習一念不起,或凝神觀察,充實資料庫。在做事時,則全部心思專注在工作本身,不論小如掃地、洗碗、吃飯,大到寫程式、看書、思考問題,都是百分之百的投入。
  2.與人相處時,放棄個人主觀立場,全心全意站在對方立場,體會他人的問題和煩惱(亦不外乎私心作祟)。只要肯做一個專心的聽眾,就等於幫助別人消除了他一半的煩惱。等有了能力,在替他人解惑之時,自然又變成一項全心投入的工作了。
  由上述的方法可以推出,去私的第一步就在收心,能夠收其放心,其餘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如此這般,一天下來,也只剩下睡覺的時間了。
  還要補充一點,每個人的秉性、機遇不同,修鍊也有頓、漸之別。朱老師本是粗大的水管,剛好有人(非人也,天也)倒了滿滿一車垃圾讓他堵住了,只要清除一次就能竟功,這種機遇不多。我天生是細小的水管,儘管每次垃圾不多,卻常常要鬧堵塞,直到練了十年,把管子練粗了,淤塞的次數方始漸漸減少。

老朽補  上為實踐之法,再加認知3即可.
  3,將心比心,推己及人,道法自然,勿逞強能.
2588 留言者:李佐明 [2003-01-19]
主題:什么是真正的客觀呢﹖
  老師,近日愁苦不堪、甚為困惑于”客觀”二字,實乃鄙人自成長以來即有志于追求人生真實即客觀存在,但前賢及先生都說眼、耳、鼻、舌、身、意是六賊,眼前所見、所聞、所感、所思皆是虛妄,都是主觀,那什麼才是真正的客觀呢﹖今天駕車在高速路上時想,如果眼睛經大腦的判斷有誤,必車毀人亡矣,說明感官也是可以信賴的而且失誤率非常低(從事故次數及駕車次數比率來看)。如果眼中所見的客觀非真正的客觀,那麼什麼是真正的客觀呢﹖如果我們在行為上不依賴于主觀,比如說在駕車時,那還有什麼可以信賴的呢﹖
回應﹕
  問得好,在哲學(討論思想觀念的術語)上,實在無法釐定「客觀真實」,只能假定﹕「客觀=全部所認知的主觀之和」。
  即令主觀也限於個人概念形成的環境、以及溝通技巧的應用(故不可問道於盲),「主觀之和」也有著極大的差異,故而人人認知各各不同。
  因此,要探討人生真實,必須先具備相當充足的「知識」,而且要心智敏銳,不能執著於一己的成見,不斷地追求、思考。至於能否達到目的,則端視各人的「機緣」,在適當的條件下,「主觀」會與環境產生「共鳴」,那一剎那的感受,稱之「悟」。
  「悟=吾心」就是人生弔詭所在﹕有人會自以為是,「住念止心」,力求永遠停留在那一刻;也有人孜孜不倦,繼續從實踐中驗證所「悟」。前者可謂陷入主觀深淵,但只要其人真正自以為是,外人難以置喙。後者深入虎穴,有泡沫破滅的危險,但也可能「主客交融」,盡悉週遭環境現象的「本態」,那才是「思想上的客觀真實」。
  「主觀之和」需要實踐,因實踐而印證,謂之「修行」。老朽至今尚不能說「得道」,其實,得失毫不重要,能走在道上,也就心安理得了。
  「智慧」正是檢驗主、客觀的法門,人若果具有智慧,主觀上能一心不亂,對各種邪門外道應付裕如(張網自暴是絕妙的鍛練法門);在客觀上要能克服萬難,做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矣!
  走到這個境界,主觀全等於客觀(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人便有了「天眼通」,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行為絕對「正確」(完全符合自然本象)。人進入這個境界,心無所懼、行無所恐,舉手投足,一一與道相符,其非天乎﹖
  是以老朽常說,《智慧學》要在自己「從心所欲,不逾矩」之後(目前沒有做到,還在努力中),才能落筆成章,以饗眾生。苟如老朽知行不能合一,自欺事小,誤人事大。正因如此,本網所言,包括一應是是非非,俱都留待後人考驗也(老朽修行數十年來,一向損者在己、得之予人,故常有人以老朽為凱子,「損之又損,金玉始現」。但若干留言已刪,因其只能證明人性惡濁低劣,刪之以免後人拍案驚奇,拍至皮開肉綻也)。
  閣下所說,行為依賴主觀是正確的,但是必須有一個清晰明徹的「主觀體」。當人開車時,如果喝醉了酒,感官已然麻痺;再若滿腔憤懣,內心煎熬,神智必為邪魔所侵;有人力求表現,把一己成見當作真知;更有人程度低劣,是非黑白難分,是皆不可信也。
  眼耳鼻舌是介面,受想行識為過程,在主觀個體,初期無從分辨。蓋人生之初,無知無識,日漸成長,主觀始隨教育隨時修正之。所修正者,即為與客觀之謀和無間。時賢最大的錯誤,係將教育視作謀生策略,是本末倒置也。
  一般人只是求生,無災無難可謂幸福。然而求道者所求乃「真實」,必須有所取捨(學道人不可有「主觀分辨心」,而非「客觀真實之分辨」),當以虛心博學為志(要通達,切忌半調子)。今時今世,客觀世界朝夕變幻,人若不能宏觀萬有、與日俱進,立刻陷入主觀意識的繭殼之中,成為昨日黃花。
  所以,人生最大的考驗,就是如何擺脫主觀成見,與客觀一致。但應注意者,求道者千萬不可降低水準,與稚兒和同(稚兒無理性,水尚渾沌也)。為此,老朽對跟隨之弟子要求甚嚴,待心志純一,始能傳道,因一旦汙染,再回頭已是百年身矣!
  最後奉勸有心人士(僅對覺者而言,非吾族類,不屑與語),大道永無止境,戒慎戒懼。若人急功近利,希望一步登天,其道非道,乃梯也!
3099 留言者:李佐明 [2003-06-18]
主題:具體如何做人做事?
  老師:

學生最近在具體如何做人做事上存在一些疑惑,比如說幫人,要消耗精力、時間、金錢,有時做得很勉強,後來反省認為是"雪中送炭"就幫,"錦上添花"就不幫,不知這樣的認識對否?
先生平日對弟子的日常生活起居、工作到言行舉止有何要求?學生也想從老師的言傳身教中學習。

學生敬上
回應﹕
  做人做事應由立場、目的、方法上著手。立場要「正」,止於一,一者大公。目的要利眾,利人為上,利己其次。方法應靈活,不可拘泥。
  「雪中送炭就幫,錦上添花就不幫」,是“花”是“炭”,概屬「主觀定義」,未必符合客觀真實。「精力、時間、金錢」的消耗屬實,但「消耗」未必與「負面」等價。諸如老朽張網,「消耗」不菲,相信對某些網友頗有助益,然則收穫最大的,還是自己!
  因為在個人主觀中,很容易認為一切都是「對的」(諸如夢中),唯有當網友來問,老朽始知:「原來如此」!進而深究其詳,將思路重新整理,觀念理解更為清晰。此外,他山之石可以錯,一個行道之人,必須永遠行於道中,有網友為耳目可以無過矣!
  老朽對弟子們只有一項要求,就是「收心」,而且以五年為期。一個人不論本性如何,能收心五年,其心必純。心純則空,空始能容物,進而習技,是稱「能力」。當人有了能力,自制、行事、助人,無所不宜,斯可矣!
3106 留言者:李佐明 [2003-06-19]
主題:收心
  前文提到訓練弟子收心五年,請問如何訓練
回應﹕
  「心」乃內感之源,血液中之化學物質,經過心臟,遂有所感。
  人本靠感官與外界溝通,所捎之信息已與「真相」有異,再經「心」之詮釋,更是扭曲不堪。「收心」者,將心之「成見」去除殆盡,使知物之真實也。
  收心之法極為簡單,總之要「逆水上行」,但應視人而定:
  1,幼年:
    1–1:純淨者–強迫背書即可(宗教則教人唸經)。
    1–2:已污者–先純淨污染源。
            若源頭無法純淨–無藥可救。
  2,少年:
    2–1:聰敏者–嚴格管理(勿使意馬心猿)。
    2–2:愚笨者–諄諄善誘(勿使接近聲色場所)。
    2–3:善良者–知性訓練。
    2–4:惡劣者–德行控制。
  3,青年:
    五年內,力求(今日社會大不易)足不出戶,每日從事單一的工作。
  4,中年以上:
    已成唯心唯物之族矣,無解。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