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2004 留言者:悠風 [2002-07-29]
主題:說明
  看了先生的《宇宙浪子》后深為折服,有相見恨晚之感!又惊悉此站將于2004年底關閉,請問,网站關閉后有沒有其他的方式可与先生聯系,交流﹖
回應﹕
  老朽,野人也,自幼努力迄今,未曾一日或閑。野人最大心願,誠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幸今舉世擾擾,全面西化,大有耗盡能源,焚山而獵之勢。故此老朽下得山來,釜底抽薪,略盡人職,事畢即返,不擬另生枝節也。
  於文化傳信公司之責任,為完成漢字資訊系統,九億農民網等軟硬體工程。若一切順利,可望於2003至2004年竣工。至時,老朽必須摒卻諸緣,專心一志,完成「小杏子」之設計。由於此事上遭天忌,下干人利,為者必有大害,故不得不然也。
  《宇宙浪子》已成書,以今日視之,風格獨創。但中國將興,人才輩出,後人後事,不可以限量也。尚有兩年之機,以每日千言計,近百萬廢話,焉得不煩膩也哉﹖
2130 留言者:悠風 [2002-08-30]
主題:感想
  昨晚看完了《智慧之旅》!在我看來,它是一本對命運和玄理不斷進行探究並把探究過程展示出來的書。
  今天又看了霍金所做的“膜的新奇世界”的演講,隱隱覺得他的宇宙觀念與先生在書中的宇宙觀念有相通之處!
  不知先生有否看他的演講﹖如果有的話請為迷糊的晚生比較一下好嗎﹖
回應﹕
  霍金與老朽最大的不同,是他受到西方「創造論」的支配,以探索時間的初始為主。老朽則受東方影響,認為時間只是一個事件的度量。
  此外,他出發於「科學」,一切於「微觀」下手。他有著深厚的數學基礎,處處引用其數學公式來證明問題。老朽則鑽研思維,一切從「宏觀」下手,利用概念認知,以求說明人與自然、人與人性的關係。
2176 留言者:悠風 [2002-09-15]
主題:
  戰爭是什麼﹖是政治的外延﹖那政治又是什麼﹖
回應﹕
  戰﹕字首〔戈〕﹕兵器,即「平頭戟」。
    字身〔單〕﹕大也。
    象形,會意–甲骨文
    持大戈,供攻擊、對抗用。引申恐懼、發抖狀。
  爭﹕字首〔爪〕﹕手足的指甲。
    字身〔手〕﹕人的上肢。
    會意,指事–甲骨文
    手爪相鬥,互不相讓,競也。
  自古以來,人沒有兵器用手鬥,一人可戰,二手得爭,未涉及政治也。

  政﹕字首〔〕﹕小擊也。
    字身〔正〕﹕直也,定則也。
    會意,形聲–金文
    擊打使之正,管理眾人,使取正也。
  治﹕字首〔水〕﹕液體。
    字身〔台〕﹕私口,我也。
    會意,形聲–金文
    水之於我,極為重要,需妥善處理之、者。
  單方面治理,導使入正,是稱「政治」。原意並非「治理眾人之事」,今則從之。

  上文皆見諸《漢基因字典》。
2186 留言者:悠風 [2002-09-17]
主題:解惑
  後學在研究《智慧學九論》的導讀時,遇到死結﹕
  
  “人對事物的認知,源於刺激的相對變化,此相對變化的張力是稱「兩儀」。人居兩儀之間,感知其相對性質,形成另一系統,是稱【主觀結構】。若取相對兩端,再折其中以為客觀之立場,三者共成系統,則為【客觀結構】。
  三才結構即為兩儀的結構化,一主觀個體,加上其所觀察到的兩種相對現象,其數為三,缺一不可。站在客觀立場可知,假定「天、地」為兩種相對現象,其間是無盡的連續區域,「人」居其中以觀察之,是為三才,代表宇宙之全部真實。”
  
  後學自知資質不高,昨晚用了近四個小時將導讀抄寫一面,今天再反復研讀,其他勉強通曉大意,惟此處百思不解,望先生指點!
回應﹕
  人有感官,感官的作用,在於接受刺激。
  刺激有各種變化,任一變化都不外乎能量的性質、強弱等等。
  以「刺激強弱」為例,強–弱(陽-陰兩儀)之間,其變化無窮。感官所能偵測者,僅為前後刺激的比值,而此比值僅對接受刺激之「主觀個體」有效。
  「強–弱」兩儀之間,如有一「主觀個體」觀察比較強、弱,則其數為三。人所居之宇宙是「三維結構(空間有長、寬、高,時間有過去、現在、未來)」,因此「觀察主體、強刺激、弱刺激」三者,是名「主觀結構」。
  從此主觀結構之外來觀察,三才如一三角形,其中兩點相連成一直線。「主觀個體」觀察兩端於線上(只能見線之兩端),是成三點。將三點相連,使成三角形,遂成一面。故當人觀察時,應跳出「主觀立場」,方能看清全面,故稱「客觀結構」。
  宇宙萬事萬物,以人性認知而言,不外一種結構。結構有「體」,體必有各種「性質」,人可利用其性質,故而有「用」。自漢代以來,體用因果即是讀書人瞭解事物之基礎,以今日術語而謂,「體用」等於物理、哲理,「因果」則為利害關係與動態流程。
  將前述結構假設一「中性符號」代表之(若符號具有概念,易因概念之本義而困擾),如A,B,C,或甲,乙,丙等,則可據以推衍、瞭解萬事萬物。
  我國傳統文化對此頗有研究,認為符號應有「屬性」。在各種屬性中,有三種可以涵蓋一切,且缺一不可。這三種屬性一為理論,一為現實,一為變化。「理論」可稱為「天」,抽象而無限,包羅萬有;「現實」是「地」,具體而實在,承載一切;「變化」乃「人」,活動於天地之間(天地人合稱「三才」)。

  這是中華文化中的「歸納法則」,納須彌於芥子,將繁複的事物,抽絲剝繭,理出一套「數系分類」。這種方法,正是「易經理論」的基礎,老朽不過反覆應用而已。
2195 留言者:悠風 [2002-09-19]
主題: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回應﹕
  穆﹖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