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0 留言者:後學 [2003-01-24] |
主題:內外德 朱老師您好 請朱老師解說內德溫良恭儉讓,與外德恭寬信敏惠 謝謝 |
回應﹕ 內、外即指主觀自我與客觀社會,德指人應具備的條件(直心待人)。 溫=平和,不急不躁。 良=求善,不惡不害。 恭=敬謹,不違不怨。 儉=節物,不奢不費。 讓=捨己,不沾不染。 恭=尊重,不冒不犯。 寬=容忍,不忌不苛。 信=合群,不迷不疑。 敏=機靈,不縱不忽。 惠=仁愛,不恨不棄。 |
#2612 留言者:後學 [2003-01-27] |
主題:解構主義 解構主義是一種將走入政治和社會的概念結構。解構建築,是要從政治,文化, 哲學,實體上錯位,而非僅僅在材料結構意義上。 老師!想要請教您對解構一詞之解,與中國文化上是否有相同的名稱及思想﹖ |
回應﹕ 老朽讀書不多,尤對近代西方思維所知有限,恕無從回答。 |
#2613 留言者:後學 [2003-01-27] |
主題:#2610留言再問 朱老師您好 再請問﹕ 1直心待人與誠心待人有何不同﹖ 2內德是個人應具備的條件,外德是社會應具備的條件;或是內德是對內,對自我應具備的條件,外德是對外,對他人應具備的條件﹖ 謝謝 |
回應﹕ 1,兩者只是用字的分別,本義一致。 但若細究,直心無做作,道佛家常用;誠心較認真,是儒家的特色。 2,正確。 |
#2691 留言者:後學 [2003-02-17] |
主題:反戰 美國即將對伊拉克進行武力制裁,引起全球性的「反戰」聲浪,又是歷史上強國欺壓的反版由此看來,戰爭已難以在現今社會生存,如同老師說過的將進入一場「文化戰爭」的領域後學!對於「是非」一直存有即定的看法,從小到大一向如此,雖無太礙,但仍有一事不解為什麼!明明知道戰爭不好卻又好戰!有時明知對方錯了也不想責備,總覺得他的時機未到,總有一天會有所領悟,可是進日朋友說我這是自私的行為,應該告知而未加告知,可是後學相信任何事情一定要親身經歷,才能換得真正的知識、智慧,在拿捏的尺度上,老師有何建議。 |
回應﹕ 誰說戰爭不好﹖對「不喜」這一幫石油與軍火大亨來說,愈打愈發!他們早計算好了,若是市場上古井無波,人人平等,有何油水可資發達﹖打!他們賺一座金山;戰前根據「己意」先把期貨定了調,打完仗(指如打勝),石油必然價格滑落,軍火卻反而飛漲,供他們再撈一洋銀海! 捧個民主的總統為了什麼﹖國計民生﹖早有商業大亨承包到戶了!一幫子政客不趁機會撈,不掀起濤天巨浪,反正遲早下台,以後吃喝靠什麼﹖ 老朽說過無數遍,人生是個考場,應試百年,若過不了關,來生重考!現在考場中有大戲上演,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故此建議多觀察、多思考、多修行,努力在己,只要不求報償,不計榮辱,就已立於不敗之地了。 |
#3376 留言者:後學 [2003-09-29] |
主題:關心 老師: 「關心」,關心是指將心關住後才能關心別人嗎? 將自我的主觀意識關住,忘卻自我,然後才能用同理心去關心別人吧! |
回應﹕ 是的,漢字之妙,在於將形象轉化為意義也。 當人能「將自我的主觀意識關住」,也就是說「令心不再漫天飛舞」,如斯才能「用同理心」去考慮別人的問題。但是「忘卻自我」與否,倒未必「有關」。 |
#3406 留言者:後學 [2003-10-10] |
主題:關於一部電影 先生您好: 不曉得先生是否曾經看過台灣侯孝賢導演的電影「悲情城市」? 先生對這部片是否還有印象? 個人很冒昧想請教先生對於「悲情城市」這部電影有何評價? 謝謝! 回應: 昔寅叟販柴於市,有客曰:「此殘枝也,猶可售乎?」 對曰:「取之自然,還諸自然,得免一饑,足矣。」 「吾鄰有材,粗且壯,引火三尺,一室皆暖。汝知之乎?」 「未知也。」 「曷不轉赴後山,有木高三丈,伐之即得。」 「吾所居之山,雲霧環繞,巨杉林立,未見三丈之木也。細木可伐,伐之則難成樹,無樹何以成林?今老朽俯拾枯枝,仰瞻林表,非為三尺之室火謀也!」 老師的回應,後學踩文可知。然而,是乎和所問的問題有所出入。叨擾老師再次回應。 懇謝! |
回應﹕ 本網堅持用文言文,講解古文觀止,即為求提高「本網門檻」,以資結合孤老遺民,深化中華「文化水平」。閣下既懂前文,應知義理,否則所懂為何?古文言簡意賅,是助人用腦之最佳工具。既云有出入,就是不懂,待老朽破例,以白話文說之: 我老頭兒一個人,躲到山裡頭來,是因為怕三件事情:第一件,我說的話兒,是地方俚語,鄉音太重了,外面的人不容易明瞭。第二件,我看過的海,太深了;看過的山,太高了,說出來,只是把大家嚇得跳了一跳,沒有必要。第三件,我的時間很有限,口沫水也不夠多,人家大人在辦家家酒兒(兒童玩玩大人遊戲),我老頭兒有什麼好多嘴的呢? |
#3610 留言者:後學 [2003-12-20] |
主題:數學問題 三個人去投宿 服務生說要300元 每個人就各出了100元,湊成300元 後來老闆說今天特價只要250元 是叫服務生把退的50元拿去還給他們 服務生想說自己暗藏20元起來, 於是就把剩下的30元還給他們 那三個人每人拿回10元,100-10 =90 ,每個人只出了90元投宿 90*3+服務生的20元=290 那剩下的10元呢???? 紐西蘭提供這個題目後,受到廣大的迴響! 你認為呢? 實在是想不出來,叨擾老師一下。 |
回應﹕ 此非數學,乃野球也!老朽在跑馬拉松,無時間打野。你三棒揮空,還有別的打者! |
#4031 留言者:後學 [2004-04-01] |
主題:「正」義 老師在2999留言中 「外」指待人處世;「王」指「天地人」一貫,大公也。 「內」指自我要求;「聖」指「善聽善言」,無私之標準。 「王」字拆解,第一畫(上)為「天」、第二畫{中}為「人」、第三畫(下)為「地」。中間(1)連結,上氣下通。 天、地、人三才備,可稱「王」也。 後學另思一詞,「正」義。心有所思,尚且不提,以亂公堂。 望老師開解。 |
回應﹕ 「王」尚有一解,土上一人:統御斯土者,亦王也(前言指義,此解指表象)。 「正」者止於一也,一之為正,餘皆屬非。因不知主題為何,僅以代言。 |
#4255 留言者:後學 [2004-06-01] |
主題:文字發明前 老師 學生曾在電視上看過這樣的影片,內容指涉,人類在文字尚未發明以前是用另一種方式溝通。 如甲君觸摸了一塊石頭,就此在石頭上留在某種溝通的方式(電流、能量、第六感),當乙君觸摸同一塊石頭時,兩人即得到溝通。 尚記,老師在過往留言中提及,人類的感官系統是利用電流傳輸到大腦,形成記憶之類的事物。 (下文截錄於http://www.dajiyuan.com/b5/3/10/16/c15123.htm) 台灣大學的李嗣涔教授,從1993年就一直研究用手識字的功能。他透過朋友介紹,認識當時十一歲的小女孩高橋舞,這位小女孩從小就聽得懂動物說話,她到李嗣涔的實驗室做手指識字實驗,李教授把寫了字的紙條放在黑布套裏,讓她李教授說,這種功能的存在說明瞭大腦在某種狀態下,可以不通過視神經、觸覺神經而直接和外面的物質產生交互作用。而和李教授合作進行特異功能研究的物理學家陳建德教授說,佛家有所謂“開天眼”的說法,天眼的位置正對著人腦中目前被認為沒有實際功用的松果體。他認為用手識字的功能,可能就是這只“天眼”,也就是修煉界說的第三隻眼起的作用。用手指隔著布套去觸摸,結果她不但看得到字,連顏色也知道,好像真的用眼睛看到一樣。 懇問老師,可有一說。 |
回應﹕ 此說曾見報載,「真、假」有不同之定義,信者不妨信之,不信亦可疑之。只是在老朽立場,「神通」不能濟眾,究之無益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