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舊 504 留言者:少帥 [2000-09-17]
主題:
  cghb言﹕「現在國際的流行看法是中華文字是從中東傳來的,大陸的學者也隨聲附和,我覺得這很可笑,因為只要認真研究一下中華文字就可發現其與先秦哲學的關聯。」
這話真夠嗆的了!不過,還有呢﹖比如說大陸有些學者更說「商周時代的車戰戰術其實是由西方傳來的」,不用多言,其意也就在說諸如《六韜》、《孫子兵法》等中國兵法受西方的影響。只是這也很好笑,最簡單的推理是,如果中國兵法「源自」西方,則何以西方古時竟無所謂「兵法」存在,照西方的標準,連西羅多德的《歷史》與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都算兵法,如果以這樣的標準來衡量中國古籍的話,那中國先秦諸子個個都成兵家了,《周易》、《周禮》、《逸周書》、《左傳》、《國語》、《戰國策》、《竹書紀年》等等亦不例外(幸好沒人說畫八卦的伏犧其實是西方人,不過倒是有人說八卦不是伏犧畫的。這兩種「策略」,大陸學者很「常用」,當然也受西方「影響」。又比如說,最近市上有人竟說其實《道德經》是古埃圾人傳來中國的,這是後一種策略;又有說甲骨文跟《聖經》是有關的,這是前一種策略。除此外是漢字要改它來個「拼音化」,其前奏就是「簡化漢字」。不信!我相信熟悉簡體字的人都知道,有些簡體字只留其「音」,不留其「形」。不完全是草書的緣故。﹚。所以我的推斷是,有人在搞「心理戰」,其目的在於撤底毀滅中華文化(因為無中華文化,則無中國人矣。現在若要來個「種族淨化」,在國際上是「很不人道」的作法。所以陰謀家便改弦易轍,來個「釜底抽薪」之計。﹚,至於是誰﹖大家還妨仔細推敲推敲!正因如此,所以華人更應警惕啊!「警勝殆,柔勝剛」。
回應﹕
  文化衰微,必有妖孽!今之妖孽數典忘祖,媚外崇洋,積之又極也。君不信,總有一天,有人會引經據典,謂中國老祖先原係埃及的奴隸,是「摩東」帶過來的!
中華文化不興,這種邪說不止。其實,文化本一大熔爐,有價值的保留之,無意義的淘汰之,誰要回到幾千年前去證明什麼﹖所謂正本清源也者,無非根據「原始文本」,若言「漢字」來自外太空,「漢字」仍為漢字,中華文化還是中華文化。
為這些邪說勞神,不值也!
舊 513 留言者:少帥 [2000-09-20]
主題:
  給reptile ﹕「是否可經由某種公式,將倉頡碼化為其他各種輸入法的碼(如﹕行列,無蝦米等﹚」這只是小技術而已。簡言之「蒼頡碼」對映「漢字」,「注音碼」對映「漢字」,因此「漢字」本身就是其介面,轉換輸入碼只是建表的小工作而已,與是否便可改良其它輸入法無關。也與「輸入法製造器」無關。所謂「輸入法製造器」是指能自行製造出適合個人使用習慣與頻率的輸入法;而所謂「輸入法」,是指「依一定規則」「取碼」便可在輸出端輸出漢字的一種「方法(軟體﹚」,所謂「一定規則」便是一種「取碼邏輯」,至於此「邏輯」型式的「設計」則應以中華文化為主,如此才能縮短「學習、適應」的過程。如注音輸入法本身的優點便在只要學過注音的人便會使用,這也是一種文化,只是沒有多大「內涵」(但本人反對廢除注音改用國際拼音,因為注音中還隱藏了一種即為有用的素材﹚而注音輸入法的缺點為重碼率太高。此外的輸入法若要以「字」為最高輸出單位,便不可能再使用「取音」的方式。所以其它的輸入法若要能「廣為流傳、有口皆碑」,便須以「中華文化」的內涵為設計取碼邏輯的基礎,蒼頡在這方面已做的不錯,但還未登峰造極,自然語言將是最終歸宿(此須配合醫學科技的進步,否則自然語言仍得具備其它「辨識」功能,如「手語輸入」便須依賴高度精準的辨識力,否則就得依賴醫學的進步將「聾、啞、盲、缺手」等等殘障人士「治好」。否則就是在蔑視這些人的存在,並「褫奪」這些人運用資訊科技的權力。﹚。
要製造「輸入法製造器」有幾個必備條件,一.有一個能對所有漢字的組成規律進行統計與分析的軟體。二.有一個能對使用者的個人習性分析的軟體,否則不須「輸入法製造器」,因為前一個條件已足以找出「幾種」最有效率(此是指取碼而已,若非築基於中華文化,則依這種方式造(找﹚出來的輸入法,僅管「有可能達到」「取碼時」最有效率的程度,也不一定能達到「學習、理解(取碼邏輯﹚、適應」最有效率的境界。﹚的輸入法(事實上,這種取碼時最有效率的軟體不一定具備了容易理解的取碼邏輯,更有甚者,可能是根本無「法」可尋。﹚。因此若非能與使用者本身結合,則這種軟體沒有「前途」可言。三.有一個能將兩者整合的軟體,而這已牽涉到人工智能的範圍。因此與其如此,到不如去發展自然語言(這變向而言,已算是一種「趨異於同」的輸入法。因每個人說話的腔調之不同,就如每一個人的使用習慣之不同一樣。﹚。
審查世面上所有的「非注音」輸入法,以蒼頡為最有內涵,也與中華文化最為相關(兩個最是比較得來﹚。但本人使用的卻是注音。這與本人的個性有關,道理很簡單,注音輸入法一出來便已注定這種最高取碼為字的輸入法(因此是撇除一些以詞彙為最高取碼的「輸入法」。而事實上這種輸入法一定不會固定,所以也會一版二版三版等等問題存在,每過一版要重新適應,乃有這種閒功夫。﹚只能發展一代(除非有人敢冒大不諱的將已習用多年的「注音編碼」進行「調整」〔而這將導致此輸入法「絕滅」〕。不過這也並非不可能,如國家又決定多放幾萬個漢字當成標準就有可能。﹚,因此只須「學習、適應」一次即可。而蒼頡發展到現在已至「五代」,連老名都給了,且從朱先生放棄專利以來,世上的「倉頡」其實已是紛亂異常,「百家爭鳴」(只是不明白何以這些人個個會自以為可以或已經「青出於藍,更勝於藍」。﹚,若所用非本尊,則無「特定取碼邏輯」可言,而本人並非「閒人」,因此沒空去進行看似無止境的「學習、適應、『修正觀念』」的過程,因為說到底輸入法只是一種「輸入漢字」的「工具」而矣,而使用輸入法輸入漢字也僅是其中一種途徑而矣(舉個與本人剛好相反的例子,如比爾蓋茲想在電腦上輸入漢字,因其有財有勢,且遵循其祖宗的作法,如此則他會專聘一群翻譯人才來進行翻譯的工作,並請幾個專責輸入的人員負責輸入。因此比爾只須「口述」便可達在電腦中「輸入漢字」的功效,是乃「間接之自然語言」也。一笑!﹚何況還有其它選擇!且與其去「無止境」的「陷溺」在一種「不穩定」的輸入工具中,本人倒寧願去自行設計一套!來個乾靜利落!至於第一種條件,事實上朱先生的「中文大字庫」已是一種反向的產品,但也沒見朱先生去設計一套「新穎」的輸入法並放棄原有的倉頡,道理不在於朱先生是個念舊的人(有情人也﹚,而在「中文大字庫」本身已具備發展「自然語言」的「基礎要件」。
至於「我們沒有權力強迫每個人使用某種特定的輸入法」,本人極表贊同,因此本人極不贊同在電書中僅有一種輸入法。蓋此乃「人為」而非「自然」也,如果蒼頡是最完美的「鍵盤」輸入法,那經過一段時間「自然」會「取代」其它輸入法,又何須去人為限制呢﹖(其它如本人已習用注音者,恐怕要避而遠之了,如此於文化的發展是利是害,恐怕不需多言吧!﹚此不僅是自絕財路(企業以營利為目的,此指文傳,非此朱先生﹚,且恐失人心也。以力服人,霸道耳;莫如以德服人之王道也。人為者,主觀也,假也;自然者,客觀也,真也。
回應﹕
  震聾醒聵也!
「手語輸入」正發展中。個人語腔「分辨」亦已進行(前已言及,係請侯德健先生,透過希馬拉雅基金會資助者﹚。老朽發展之「電子書包」,目前僅取代「書籍」,功能簡單,成本低廉,無輸入設備。至於「文昌二號」之「電書」,則一律開放給各家廠商分別設計生產,老朽僅提供「中文CPU」及「雙穩態液晶顯示器」。
各家如採用蒼頡,在本系統上當然是一切功能一貫,水到渠成。但若要利用「老朽的系統」,以達到其特定的需求,老朽也不反對。問題在設計者對「文化」有無「功力」﹖僅憑「建轉換表」「魚目混珠」,則應三思(普通電書尚可﹚。老朽之「理解功能」,「眼小不容細砂」,不可能接受「外碼」。理由很明顯,「理解」是要負「責任」的,如果有人用轉碼法把「殺」字對照成為「愛」字;改「是」為「非」;將「黑」漂「白」,以欺騙「蒼頡」,果真能送進系統,其責任誰負﹖
愚人易騙,智者難惑,理解與否正是「愚」、「智」之分!老朽要為千秋萬世謀,既得明珠,絕不會「違章搭載」!至於生意,小事一椿,文傳投資不多,早已大發利市。電書只為「文化大業」,不是賺錢工具!故無關輸入法也!
至於主觀客觀,非今人所能定論,且各憑良知,擇善固執,俟之來日可也。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