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舊 135 留言者:少帥 [2000-05-16]
主題:
  先生在智慧學九論中對許多字的定義實大有問題,如天與為.且既然先生知"用"之古文為"片刀"而易經中又已明言"天"乃一種刑法即"剃光頭"。則何以又依許慎之解將"天"解作"人上有一"。又既言"用"之古文,則何以不知"為"之甲骨文正作"人牽象服役之形".既與中科院合作,則似否仍無人對此諸字之定義提出疑問﹖餘字之定義亦有許多問題,唯我時間有限,雜事讒身,故僅簡言一二!言中若有得罪之處,還請海涵!
回應﹕
  先生所言極是,前已言之,漢字係「約定俗成」,其本意為「由主觀而始,因客觀而成」者。今漢文化面臨衝擊,若無一理想之機制,若無一批犧牲奉獻的傻子,賢者一味抱殘守缺,食古不化,漢字勢將進入「未來的博物館」中,供人憑弔矣!
百年來,廟堂上的御用學者們,精於「私情」,忙於「時事」,竟未見一傻子!今本人以殘邁之齡,跨專業之鴻溝,丟人現眼,不過為求拋磚而已。若論定義之「正誤」,本人無非「引經據典」。至於誰之約定﹖何以俗成﹖止之於無爭可也。設若有更佳之詮釋,本書既已公開在網站上,歡迎更之改之,印之賣之,本人樂見其成。
此外,本人正著手設計漢字理解系統中,將漢字「科學化」(只是以科學方法整理﹚勢須有所取捨。若此系統可行,「正誤」已明,但亦無礙他人用自己的智慧,另外設計一套理解系統。文化乃眾人之事,能容眾異,始可證明漢字「容易」,非一言堂也。
舊 250 留言者:少帥 [2000-07-11]
主題:
  能用硬體實現的技術,應該也能用軟體為之,不知複數系的概念是否也能化為程式﹖
回應﹕
  可,而且人們一直在做,只是沒有體認這個觀念而已,老朽用組合語言設計模組,即是為此,所謂「物件導向」亦同(只是數系=數學+系統,因無數學模組,為了運算,CPU浪費了極大資源﹚。宇間事物無窮,各人主觀又林林總總,長此以往,「數系」勢將分裂為兆億,且永無止境。更麻煩的是,「數學」屬一種高深的「專業」,非人人可為(老朽一向交白卷﹚,而數學專家又自成一「局」,各「子」「氣不相通」。
  技術是分析型的,觀念則應屬歸納態,硬體以技術掛帥,軟體則為觀念領先。兩者的分工(可視為「量變」﹚是必然的過程,而兩者的合作(是為「質變」﹚,才能形成「進化」。有了硬體邏輯閘控制數學運算,人們可將各「數系」(稱模組亦可﹚組合成能夠理解的「語言」。電腦接受了「語言」,自由運用,人才能隨意馳騁其想像力。
  以多媒體為例﹕
  一、基本數系(目前都是利用軟體模組設計的,但非常複雜﹚語言數系模組﹕「他走過來。」(由記憶體中取出﹚方向數系模組﹕「他」的當前角度及最終角度(人位置容許值﹚距離數系模組﹕「過來」的起始值,到每一畫面的變化值。圖形數系模組﹕「他」的資料,一系列圖形數系,極省空間。運動數系模組﹕「走」的運動條件及參數數系,幾不佔空間。
  二、執行(目前要用浮點運算,應用難,成本高,速度慢,空間大。﹚硬體直接將前述資料轉換為屏幕上的圖形值(較一一運算快約千倍以上﹚。
  當然,目前這只是老朽的猜想,可是絕對可行!至少老朽自己也可以動手設計了。
  切勿小覷前言戔戔數條,書之於此,是為免有心人先申請「方法專利」。因為此技術涉及千億美元的大生意,送「觀念」老朽毫不吝惜(如金剛經所云,以四句偈佈施﹚,若人來要錢,是有腦不用,「無恥」(不用耳不用心之輩﹚之極,休想得到一分!
舊 250 留言者:少帥 [2000-07-11]
主題:
  能用硬體實現的技術,應該也能用軟體為之,不知複數系的概念是否也能化為程式﹖
回應﹕
  可,而且人們一直在做,只是沒有體認這個觀念而已,老朽用組合語言設計模組,即是為此,所謂「物件導向」亦同(只是數系=數學+系統,因無數學模組,為了運算,CPU浪費了極大資源﹚。宇間事物無窮,各人主觀又林林總總,長此以往,「數系」勢將分裂為兆億,且永無止境。更麻煩的是,「數學」屬一種高深的「專業」,非人人可為(老朽一向交白卷﹚,而數學專家又自成一「局」,各「子」「氣不相通」。
  技術是分析型的,觀念則應屬歸納態,硬體以技術掛帥,軟體則為觀念領先。兩者的分工(可視為「量變」﹚是必然的過程,而兩者的合作(是為「質變」﹚,才能形成「進化」。有了硬體邏輯閘控制數學運算,人們可將各「數系」(稱模組亦可﹚組合成能夠理解的「語言」。電腦接受了「語言」,自由運用,人才能隨意馳騁其想像力。
  以多媒體為例﹕
  一、基本數系(目前都是利用軟體模組設計的,但非常複雜﹚語言數系模組﹕「他走過來。」(由記憶體中取出﹚方向數系模組﹕「他」的當前角度及最終角度(人位置容許值﹚距離數系模組﹕「過來」的起始值,到每一畫面的變化值。圖形數系模組﹕「他」的資料,一系列圖形數系,極省空間。運動數系模組﹕「走」的運動條件及參數數系,幾不佔空間。
  二、執行(目前要用浮點運算,應用難,成本高,速度慢,空間大。﹚硬體直接將前述資料轉換為屏幕上的圖形值(較一一運算快約千倍以上﹚。
  當然,目前這只是老朽的猜想,可是絕對可行!至少老朽自己也可以動手設計了。
  切勿小覷前言戔戔數條,書之於此,是為免有心人先申請「方法專利」。因為此技術涉及千億美元的大生意,送「觀念」老朽毫不吝惜(如金剛經所云,以四句偈佈施﹚,若人來要錢,是有腦不用,「無恥」(不用耳不用心之輩﹚之極,休想得到一分!
舊 274 留言者:少帥 [2000-07-25]
主題:
  請問朱先生﹕在組合語言中乘除的指令所耗的時間週期遠過於加減數十百倍之多,若真要"吹毛求疵"的提昇速度往往要改東改西,至引響整個程式架構,雖獲得速度卻也往往也因此喪失了程式的易讀性.植基於算盤基因理論而開發的中文cpu是否有解決之道﹖又或者想承襲並改良中國古數學家所發明的"乘除捷算法"(即化乘除為加減法)﹖如分數約分可採用"九章算術"方田章的化簡法﹖(輾轉相減再加一判斷旗標即可﹚又是否此法可取代浮點運算﹖還是複數系或算盤基因理論本身就足以解決此問題(﹖)﹖
回應﹕
  「x」正是利用這些中國古算法,才能用最快的速度,勝過傳統CPU的(據悉,以同樣的時鐘脈衝,其浮點運算快約近百倍﹚。此外,他的「多堆棧,廣積糧」(即多重處理Muti-task ,相當於硬體的「物件導向」﹚觀念,也來自孫子兵法。更重要的是「超長指令」,應用多層次的「概念」結構,讓軟體工程師可以自由地設計「自己」的語法、語意,最宜於「多媒體」、「自然語言」。這些在在都是「資訊革命」,本CPU之價值奇高,可以取代傳統之CPU(老朽全力推薦﹚。如此一來,未來數年內,資訊界必將「大搬風」,軟硬體觀念丕變,國人自應捷足先登,希望各位不要錯過。
  在老朽完全印證其理論後(約需個把月,老朽尚在「努力」學習及設計應用環境,蓋其CPU已成,然無理想之應用環境,他人無從下手﹚,將在本網詳述其技術,有志者(不需任何「電腦經驗」,只要頭腦靈活即可﹚敬請期待(本公司將提供環境﹚。
  若欲事先「惡補」,建議在「概念」理解及表達上,痛下功夫!

2007年註:不幸微軟勢大,吾輩革命不成.
舊 284 留言者:少帥 [2000-07-27]
主題:
  正所謂"有高世之才者,必見非於世;有獨知之慮者,必見傲於民." "只是沒有人把中國數學研究作成網站而已,何必在那裡大驚小怪,華文網站相較之下本來就非常少",在這個資訊如此普及,網站滿山遍野的世界上,國人如此之"多",而華文網站如此"非常之少",且無國人把中國數學研究作成網站,則這豈能算是"而已",照先生這種邏輯去推,則中國人目前使用電腦的人數少也是不值"大驚小怪"的事了?中文不過是世上數千種語言中的一種,其被人稱為無效率也是不值"大驚小怪"了?難到這些現象還不足以讓國人生出"警惕"嗎?先生看事只看表面,自然要認為少某是在"大驚小怪"了!悲哉!
回應﹕
  君子勿「爭(=爪+手﹕手爪相較上下﹚」,兩位所見全同,僅立場有別也。「爭」者「氣(=气+米﹕米穀雜糧所生之餘﹚」之反,容「異」則平。
  相傳「昊天上帝」見時機成熟,責命「太清」太上老君、「上清」元始天尊、「玉清」玉皇大帝(道典各家所述不同,即因各自「爭氣」的果,姑妄言之,姑且聽之,網友慎勿悉心「考據」﹚倣「天庭」以建立「人世」,三仙辛苦數甲子,精誠合作,大功已將告成。最後一步是煉製「混元一氣丹」,用以調和人之心性。
  時上清與玉清分坐鼎側,為了火候問題,雙方「爭執」不下。結果,一爐仙丹,水火未濟,化為一條飛龍而去。
  太清老子長嘆曰﹕「仙家尚分你我,人間何來太平﹖」
  正因如此,人見異多於同,人生分多於合,「常使人間淚滿襟」也。
PS﹕上述之混元一氣丹,因BIG-5無「旡火」字,故以”氣”代之。
舊 337 留言者:少帥 [2000-08-04]
主題:
  冰封三尺,豈是一日之寒!諸鼠輩潛伏已久,此次恰有"隙"可覓耳,便如此囂張.自有中國此名以來,是代代有漢人,亦是代代有漢賊也。所謂漢賊者亦不過是一些既得利益者耳!可笑!(何以知此必是同文同種之人所為﹖有一個最簡單的理由﹕外人能懂這許多漢字者,必是學者之流,蓋若無實用之處,有誰會來”眷顧”這個被人稱為”沒效率””難學難懂”之漢字(且還是繁體的)哉!而若是學者,又有幾人會來此網聽”訓”,”自貶身價又或外國間諜"乎﹖)
回應﹕
  「間諜」未必口出穢言﹖只是小「腿子」而已。
舊 448 留言者:少帥 [2000-08-28]
主題:
  先生曾云﹕「決定自行設計以『漢字基因』為基礎之『多媒體CPU』。」,又云﹕「文昌二號多媒體CPU之設計,採用MISC技術」、「其理論正確,但產品水準卻難以恭維。」,那MISC目前狀況為何﹖是否先生的『多媒體CPU』會採用該理論去進行設計其硬體﹖又多思方面的情況為何﹖
回應﹕
  MISC事,已報導如前。若僅「三維座標轉換」一項功能已然超過十萬邏輯閘,而此功能僅為多媒體十分之一。再者,一般之小型計算器,有三角函數者,亦不過幾千個邏輯閘,故云其「技術」尚未過關。
在老朽立場,本應全力扶植國人的IC產業,但藉文傳則力量有限,且多思公司所開出之價錢,幾近一億人民幣。老朽赴訪若干基金會,惜皆婉拒,不得已,故擬自行動手。目前評估,買一套模擬軟體約十萬美金,預估全部功能五萬邏輯閘即可。但開發時間則無法控制,可能須三到五年才有成果。
舊 453 留言者:少帥 [2000-08-31]
主題:
  請問「古典文庫資料中心」的資料服務是免費的嗎﹖如搜尋、下載等!因敝國中研院的漢籍資料索引是要收費的,故有此一問﹖又「已完成先秦至晚清之各種「經史『字』集」建檔」,其中的「字」是否為「子」之誤,還是指「經史」「之」「字集」!又其「最有價值之工作,是原始資料之『全面考證』」,考證是否有出校文﹖考證的單位為何﹖因依我多年所見,有太多的學者以「考證」為手段去鄙薄故有文化的純粹性(如ㄨㄨ偽書綜考、雜考、全集,之類的著作,其內容之不負責任與可笑(有些連引文都錯了,要不就是以「某個字」最早「應」該出現在那個時代的謬論去「考證」那本有幾萬個字的古書其實是「偽書」〔且不管其邏輯錯誤之可笑,難道古籍在流傳的過程中,都是一字不損、一字不易的保純著原貌的嗎!且這種「考證」之法,往往以後來乙本書中有某字去考證這本原「原傳」為在乙本作者之前的作者所為的甲書的某字不應該出現,卻從不曾想到這個字有可能「最早」是出現是出現在甲書的。總之,云其沒腦袋可也!〕。要不就「信口開河」「毫無任何憑證」「純憑想像」的說﹕這本書應是當時某位「山林隱士」所為。也就令人難以想象。﹚以建立自己在學術上的狗屁「專家」地位,太多了,恕難以盡舉!
  只是希望目前的工作,不要在走向這個愚蠢的深淵,終至害人害己!疑古並非不可,只是要講「理」。兩岸目前的多數學者都已同意某些「銀樣蠟槍頭」的偽書謬,令人心寒,希望這不是另一個「意識型態」的戰場,而考證不是另一個鬥爭手段!
回應﹕
  1,由於工作量大,責任攸關,「古典文庫」全部完成後,經過各界專家辯詰認證,
    始能公開。其資料服務必須收費,否則難以為繼。
  2,下載及用字,此文庫中,古字甚多,尚在整理,擬收在未來之「大字集」中。
    較SuperCJK之八萬字集多出近萬字,下一顆CPU將以四字節碼為主
    ,一般「電書」容量有限,故專供學者研究用。但將提供檢索、查證等服務,
    目前尚在研究中。
  3,確係「子」字之誤。謝謝。
  4,考證是一項嚴肅且認真的枯燥工作,本工作之主持人,係原中國社科院電腦中
    心主任欒貴明先生,執行人田奕小姐(欒先生係故院長錢鍾書先生之嫡傳,田
    奕小姐是錢先生之夫人楊絳之弟子﹚。此外,楊絳先生(稱先生為示尊敬﹚為
    本系統之顧問,另有十多位國內大師級之顧問(名單將於十月宣佈﹚。陣容之
    堅強,誠為一時之選。

  欒先生與老朽結緣於1989年,時欒先生正在社會科學院主持一項資料庫的計劃,老朽赴京發表「聚珍字庫」,知其工作重要無比,中華文化命脈懸於一線。時國內僅有簡體字集,且無理想之軟體,特贈送「聚珍系統」,以示支持之意。
  不料欒先生放在心上,後因故被謫,靠借貸渡日,與田奕率學生數十人,艱苦奮鬥,規模始具。去年老朽赴京發表「漢字基因」,又與欒先生相遇。欒先生展示其成果,意欲「贈送」給老朽。此乃大事,老朽義不容辭,遂決定傾力與欒先生合作,並開始策劃「漢文化資訊聯盟」,以迄於今。
  欒先生為當今國內少數僅存的文獻大師,學界盡知,又精通電腦軟件,舉凡對資料收集,版本篩選,命題考量,論證方法,極為嚴謹。本計劃猶待全部(能力所及﹚資料整頓完成後,將先建考證準則,書不論正偽,唯以史實參照,列明各種源流。再作時代、地緣、人物、事件之表列,最後細查內容,以定出處。

  5,此計劃係為千秋萬世之謀,老朽不過因時際會,所知不多,故未多言。若網友有
    興趣,可代為介紹。
舊 458 留言者:少帥 [2000-09-01]
主題:
  多謝回答!沒想到欒先生也是苦難中人。嚴肅是訓詁者必具的態度,但目前的訓詁學界僅有極少數的學者將它「放在心上」。至於「枯燥」卻不然,是否枯燥得看所訓詁的書籍是哪一種類別,及訓詁者的動機何在(目的何在﹚而定。就我而言,我只感到有趣之極,因為我的動機在探索智慧,我的目的在復原古籍(這看似必然,但承我昨日所言,則不必然矣。﹚而我所訓詁的正是中國書籍中蘊含智慧最多的一門,而因為它特殊的性質以致它同時也是一種最沒人訓詁的一個類別(人棄我取﹚,包括清代的訓詁「神人」高郵二王(王念孫、王引之父子﹚亦避而不談。所以這既是一種對自己智慧的挑戰,同時也是一種對自己智慧的磨練。
  在我的印象中,目前使用電腦去進行訓詁的人少之又少(指訓詁的過程全用電腦軟件進行,沒適用的軟件再自己寫。當然,後面這一項一般人不須具備。﹚。因此欒先生竟「精通」電腦軟件一事,倒令我頗感訝異。不過轉念一想到「中國社會科學院」這個桂冠,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前不久曾有言及先生《智慧學九論》中文字定義的問題,先生回答不能成一家之言,這個當然。只是自從許慎的《說文解字》成書之後,能不受其影響的人少之又少,因此《康熙字典》雖然很有價值,但很多的字義仍只有「許慎的那一種解法」。又如前言的「為」字,我當時言甲骨文是「人牽象服役」之形而非如許慎所說如「母猴之爪」,蓋其時係以「象」為助耕之牲畜(因此當時從「象」「文」的「字」很多,正如後來「牛」取代了「象」的地位以後,從「牛」「文」的「字」就多了起來的現象一樣,蓋農為民生之本也。而此皆「客觀」「過往」之「現象」。﹚,因此「牽象」正象徵「有所作為」也,而「牽象」必為「耕種」,因此是有「目的」也。所以文言中「為」有兩義(目前讀二聲與四聲﹚,其意皆在於此。此是否一家之言,恕我不知!但「母猴之爪」,何以必是「母猴」!何以必是「爪」!何以如「為」字這麼「常用與重要」的字卻跟對「民生」沒有太大助益的「母猴」搭上了線,那就令人「難以想象」了。既難以想象,又怎麼讓一般群眾由形知意呢﹖許慎當時因未見甲骨文(因此這又牽涉到文字流傳訛變的課題。﹚故有此「誤」(主觀看法﹚,今人豈能再「執迷不悔」(還是主觀看法﹚。
  而這就是我考證字義的方式。因此,我是從先秦諸子古籍及近百年出土的古文中去探索字義,而非是從《康熙字典》、《說文解字》(但這卻是必備常識﹚等堪稱「完備」字書(因此是自找麻煩也﹚!我所研究的正是前人如何用字的問題,至於概念分類我亦是從中汲取營養,當然比起先生的分類表,我的算是小巫了(暫無系統﹚。不過因為我埋進訓詁學的時間並不算長(三年左右﹚,因此到二年前才知道清儒阮元有一本《經籍纂詁》已做了類似的工作,不知先生的《新易》是否有參考過此書﹖
  原本,成為一個「優良」的訓詁學者的首要條件是「博學多聞」(如顏之推所言﹕「讀天下書未遍,不敢妄下雌黃也。」﹚,其次「明白事理」。今人有幸,拜電腦之賜,「博學多聞」與「明白事理」已然易位。因此可以說,若要再造成另一個訓詁盛世(其用乃釐清故有文意,此工作甚難,我自認欠缺必備智慧。﹚,邏輯(理則﹚已成為必修課程。因此訓詁最難的不再是「尋找資料」的問題(僅管仍然很重要﹚,而是你是否想得到「要找些什麼資料」及如何「安排資料」的問題﹖因此如何將「考證文章」寫得有「智慧」(絕不枯燥﹚,才是難題所在!(另一難題為少得罪人,因為今日的訓詁學者,鮮見有智慧者。大底人成一言,自立門戶,卻又愚昧可笑!而欲「正本清源」,則必得罪此等既得利益之「專家、權威」也。因此「人性論」,又成訓詁學者必修課程之一,以免死不得其所也。哈。﹚
  我自出生以來,不喜與人言,早已孤癖成性,亦過慣了「曳尾於塗中」的生活,且喜「閉門造車」去成「一家之言」,因此只能祝欒先生等早日竟功,實無參與意願,再加上「即將」得罪之人恐怕有幾卡車之多,更不願給人添麻煩!
回應﹕
  欒貴明先生之專長為「文獻」,與「訓詁」有區別。據老朽所知,訓詁學分兩派,一主「窮源究始」,一主「博徵旁引」。有清一代,以後者居多,但因資訊工具不發達,收集及保存資料不易,以致各家爭鳴,難有交集。
  今值資訊時代,知識爆炸,文物山積。前人所為固不足以訓,但取材參考,尚無法逾越既有之軌跡。尤有甚者,野史裨言,多成一家之言,欲一一究之,果若讀天下之書已盡,人不成白骨,亦難以在字縫中著墨矣。
  老朽知陋聞寡,一無所長,故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於返樸歸零中,從「易理」下手,另起爐灶。「漢字基因」無非先有「基因理念」,依人性認知釐定分類,後求證於經典,「得其主旨,杜撰其餘」。所恃者為「電腦理解」,以「體」求「因」,以「用」得「果」,舉凡「概念認知」,以電腦能「實證」者為度。
  既知其「因、果、體、用」,則「象」與「母猴」實等價,遂得跳脫窠臼矣。至若「新易」,謂之「智慧學」亦可,「一瓢已飲千江水」。蓋宇宙有其目的,人類文化僅係精神演進之過程,而人類則係物質、生命之結晶。當「小我」幻滅、萬相俱寂之際,宇宙之間「大我」猶存,精華既聚,何必介意爐鼎﹖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