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15 留言者:小兆 [2012-09-30] |
主題:觀#10911則留言有感 朱老師您好: 您於#10911則留言中,斷定「行易」來日在社會必可大展拳腳。學生想請教,基於何種因果關係,使得「行易」於來日社會必可大展拳腳? 祝您中秋佳節愉快! |
回應﹕ 問得好,遇事用心,必有所獲。 注意,老朽所謂「社會」,係指上下交征功利、忽視倫理道德、文化水平低落之當今畸世。蓋人間本無絕對之好壞是非,凡事有利必有害、有害利必隨,端視個人之立場、目的而定。然而,世事雖無是非,但根據宇宙運作法則,「能量不滅、因果永續」。社會既已習入膏肓,以「行易」此子之行逕,頗合時代需求,「大展拳腳」實乃運命因循也! 所謂出人頭地,係指勇於爭取之輩的表現,國人謙讓成習,樂居二三(奧運冠軍係「舉國體制」之功,單項易行、大球難堪),遠不及此子好勝;辦事本須工作能力,然而工業社會分工精密,各人相去無幾,合作至上(此子文字水準甚佳,思路敏捷,處事能力無礙);最重要是隨機應變,由彼留言可知,天上地下,毫不拘泥,靈活之極。 任何人沈溺電玩十餘載,苟非神經失常,亦必智力遲鈍,一旦重返人間,必然難以適應。此子不然,竟如浴火重生!來去皆是緣,數則網友關心亦緣,此緣必非偶然也!其文字通暢,述理明確,惜頭腦失怙,目標渙散,所缺者磨鍊也。罟網十載以降,首見察顏觀色如彼者,雖交淺言深、逢迎阿諛不可取,但世人無不喜好此道,斯乃成功之基石也。 察言審行,以謀舟楫!其人心性已成,最終之成佛成魔,天意係之也! |
#10915 留言者:小兆 [2012-09-30] |
主題:觀#10911則留言有感 朱老師您好: 您於#10911則留言中,斷定「行易」來日在社會必可大展拳腳。學生想請教,基於何種因果關係,使得「行易」於來日社會必可大展拳腳? 祝您中秋佳節愉快! |
回應﹕ 問得好,遇事用心,必有所獲。 注意,老朽所謂「社會」,係指上下交征功利、忽視倫理道德、文化水平低落之當今畸世。蓋人間本無絕對之好壞是非,凡事有利必有害、有害利必隨,端視個人之立場、目的而定。然而,世事雖無是非,但根據宇宙運作法則,「能量不滅、因果永續」。社會既已習入膏肓,以「行易」此子之行逕,頗合時代需求,「大展拳腳」實乃運命因循也! 所謂出人頭地,係指勇於爭取之輩的表現,國人謙讓成習,樂居二三(奧運冠軍係「舉國體制」之功,單項易行、大球難堪),遠不及此子好勝;辦事本須工作能力,然而工業社會分工精密,各人相去無幾,合作至上(此子文字水準甚佳,思路敏捷,處事能力無礙);最重要是隨機應變,由彼留言可知,天上地下,毫不拘泥,靈活之極。 任何人沈溺電玩十餘載,苟非神經失常,亦必智力遲鈍,一旦重返人間,必然難以適應。此子不然,竟如浴火重生!來去皆是緣,數則網友關心亦緣,此緣必非偶然也!其文字通暢,述理明確,惜頭腦失怙,目標渙散,所缺者磨鍊也。罟網十載以降,首見察顏觀色如彼者,雖交淺言深、逢迎阿諛不可取,但世人無不喜好此道,斯乃成功之基石也。 察言審行,以謀舟楫!其人心性已成,最終之成佛成魔,天意係之也! |
#10927 留言者:小兆 [2012-10-04] |
主題:續問#10915則留言 朱老師您好: 想再向您請教幾個問題: 1、處於當今社會,推行任何事務時,在秉持良知的前提下,是否應該學習其人之交際手腕? 2、假使其人最終成魔,作孽於社會。昊天是否也早有安排,在其人為惡太過時,將給予制衡? 感謝老師! |
回應﹕ 標準的「沒有立場、目的之問話」!老朽常說:「做人需立場、行事看目的」,斯乃察知真相之照妖鏡! 光看問題就知道此次沒有用心!所以汝掛網八載,至今還不知道該怎樣跨出第一步!難怪當今世態,政客各說各話、人民自由自主!人人只顧一己,聽話無言只見舌頭,開口便成去「开」了! 1,立場為公,不論什麼社會,行止唯一!若立場為自己,安知汝係何人?目的是要發財出名或是安家養子?開口就問很簡單,張口便答更是不負任!「道理」須有道、有理,道是路,陸路水路、山路大路有別,理更因人因事因情因法而異,如果人人把自己的立場、目的搞清楚了,便可謂之「明心見性」,否則成天阿彌陀佛何去誰來? 2,立場為兒童,可告以此人不懂事,不聽父母的話,現在走投無路、已後悔不及!設立場為政客,告以政策律法有誤,以致年輕人易受奸商之誘,浪費了大好青春!若是出家人,管它?世事因因果果,因果不斷,能修得果出已大是不易,若問「正果」?正果又是什麼?至於老朽立場(沒教好,師之惰),套句巴西人沙爾索的話:「你問我、我問誰去?」 請教問題只二個,「幾」何在? |
#10927 留言者:小兆 [2012-10-04] |
主題:續問#10915則留言 朱老師您好: 想再向您請教幾個問題: 1、處於當今社會,推行任何事務時,在秉持良知的前提下,是否應該學習其人之交際手腕? 2、假使其人最終成魔,作孽於社會。昊天是否也早有安排,在其人為惡太過時,將給予制衡? 感謝老師! |
回應﹕ 標準的「沒有立場、目的之問話」!老朽常說:「做人需立場、行事看目的」,斯乃察知真相之照妖鏡! 光看問題就知道此次沒有用心!所以汝掛網八載,至今還不知道該怎樣跨出第一步!難怪當今世態,政客各說各話、人民自由自主!人人只顧一己,聽話無言只見舌頭,開口便成去「开」了! 1,立場為公,不論什麼社會,行止唯一!若立場為自己,安知汝係何人?目的是要發財出名或是安家養子?開口就問很簡單,張口便答更是不負任!「道理」須有道、有理,道是路,陸路水路、山路大路有別,理更因人因事因情因法而異,如果人人把自己的立場、目的搞清楚了,便可謂之「明心見性」,否則成天阿彌陀佛何去誰來? 2,立場為兒童,可告以此人不懂事,不聽父母的話,現在走投無路、已後悔不及!設立場為政客,告以政策律法有誤,以致年輕人易受奸商之誘,浪費了大好青春!若是出家人,管它?世事因因果果,因果不斷,能修得果出已大是不易,若問「正果」?正果又是什麼?至於老朽立場(沒教好,師之惰),套句巴西人沙爾索的話:「你問我、我問誰去?」 請教問題只二個,「幾」何在? |
#10964 留言者:小兆 [2012-11-03] |
主題:晶與燃之概念分類 朱老師您好: 學生試著將漢字分類至「概念分類表」時,越是覺得自己的不足,概念和觀念的不清。能否請您舉個例子說明:為何「晶」字分類至,抽象族、定義類、現象屬;而「燃」字分類至,認識族、狀態類、化態屬。 感謝老師! |
回應﹕ 欲得驪珠,首要騎術;研究概念分類,當應對概念及分類有深刻之理解。正常情況下,世人僅應用概念、無需清晰瞭解,因生存不過應付環境變化,而自然環境中不可能有概念刺激也!然而,大自然另有宏旨,即在進化過程中,人類肩負著「經驗傳承」的責任。即令這種責任,也不是普羅大眾所應有,而係極極少數「覺者」、極極極有限之「修行人」之苦差使也! 雖然當今教育普及、科技發達,那也只屬「現代叢林之生存工具」,用過即丟,與人類經驗扯不上關係!再說,一個人能生活多久?八十年?一百廿年?沒患老人癡呆症已是天佑,還能傳承什麼?又傳給誰?另一個等死者?老朽保證,除了老朽與沈子倆超級奴隸,不論死活,再也沒人理解此「概念分類表」(此非自耀而係自咒,蓋三十多年來,吾輩懷壁其罪,東避西藏。因知責任重大,工作從未暫停,所遇艱困不足以告)!其實,無此必要!為什麼?不怕死、不畏艱苦、永不休息的小杏子全包了也! 「晶」字為何分類於「抽象族、定義類、現象屬」?「燃」字分類至「認識族、狀態類、化態屬」?話須從頭說起! 「晶」是什麼?若查字典,得:「水晶的簡稱、透明有光輝的樣子」,然後有一大堆如晶瑩、晶晶、晶化、晶群等等詞組。相信汝在學期間,絕未求教師長,這些代表什麼?因為自上世紀「五四運凍」以來,人人欣喜瘋狂,咸謂:「科學民主自由至上」!如果學子連這樣「清楚明白的解釋都看不懂」,必係超級笨蛋,只能去好萊塢演超級大爛片! 不幸在古人造字之初,尚無「水晶」的概念,既無概念,當無該字。更不幸中國不像美國,由於老祖先太「超級厲害」,令得後代子孫們低頭彎腰,一直抬不起頭來!現在美國佬來了,只要鈔票不要底子、只認新的揚棄舊的,小青年們一見大喜過望,立刻將頭髮染了、皮膚漂了,能飄洋過海的改名換姓、上不了飛機的也可以照樣隆胸搖臀,氦害亥駭! 事實上,老祖先早已將各種概念定義妥當,老朽不厭其煩,也照抄於《字易》的說明當中(見同類組合之金字塔排列)。因為老祖先(當然不是一個人,而是幾千年來、數以億億計的有心人)知道:人間並非一簡單平面,概念也應有層次,故於「同類組合」時,一棵樹是樹,兩棵就應升級為「林=若干樹」,三棵呢?一片林?那算是小林或大林? 總見過狗這種動物吧?狗用鼻子東聞西聞,大約可分辨萬餘種氣味,如果有「狗概念」,怎可只用「香、臭」代表?當人能認知億億種事物時,也不可能發明億億種概念!那怎麼辦?分門別類!不足,再分層架構之!當然,智力有高低、需求有多少,高低多少與時空成正立方比!中國幾千年歷史,人多事繁;小美立國二百年,只知吃喝玩樂,沒得比! 所以,一棵樹算是一個層次;兩棵是較高層次,數字不過是象徵,象徵「很多樹長在一處」;到了三棵,可不是「很多很多」樹了,那怎麼辦?更上層樓,風景焉能依舊?不妨想想,如果上面有樹,左右都是樹,人在樹中間,哪還有什麼「樹」?既然不是樹,莫非狐狸修成仙了?是的,對有意識的人,那叫「氛圍」,也就是人在青翠的樹林中、耳聞鳥鳴蟲唧、呼吸著無所不在的「負離子」、那種膚感、意覺的一切一切! 同理但不同道,一個「日」指太陽,當仁不讓;兩個「日」不可能謂之「很多太陽」,因為從古至今,除了后羿老兄見過九個太陽外,地球人只見到一個!那怎麼辦?又要用腦筋想了!一個太陽已經令人消受不了,假如有兩個,不妨讓它上升一層,當作日的氛圍,又大又亮又強又盛之「昌」可也!那麼三個呢?是不是人活在核子火爐中? 事實上,老祖先早在天文學發韌之初,就已經知道天上那些全自動發光的「東西」相當於一個一個的小太陽!所以在甲骨文中,「星」是三個小光仔,掛在架子上,意謂:「很多亮亮的小傢伙(架子代表空間)」!後來概念需求漸增,為了簡化,便將之寫成三個「日」。但人盡皆知(不包括今人),那只是自然界的傑作,代表閃亮的那些「小傢伙」! 到了老朽手上,又該怎樣「分類」呢?至少,老朽知道那不是「東西」,而係有形無質(概念上,質的定義是「可觸可佔有」),所以是「抽象族」;既然稱之為「晶」,當然是因觀得念,係指定的客觀定義,故為「客觀類」;最後,閃閃發光只能說是種「表現的影象」,是為「現象屬」! 再說「燃」字,「燃=火然,燒也」。火然,如火之狀。火有什麼「狀」?要講明白,那得寫一本「動能學」,遠較量子力學複雜,相信汝無此興趣、老朽也無此精力!但是,火就是火,在八十萬年前人類就已開始利用,換句話說,八十萬年以來,人類還無法說清楚什麼是「火」!但是人人每天每事都少不了它,怎麼辦?人人主觀有別,曷不各自認識之? 於是,老朽將之分於「認識族」中,認識族有:感知,狀態,悉為人類被動所接受者。 「感知」為因覺而知,由接收刺激到產生印象,如:刺激、感覺、心緒、認知,此乃初級,屬於五官之功能。當外界「刺激」傳至感官;再由感官產生「感覺」、貯在大腦記憶體中;感覺係一連串神經脈衝,通過人體神經與末梢相連,因應訊息性質、狀況,生理上產生各種「激素」,由血液傳至心臟,待心有所感是有「心緒」;意識中樞再將之轉換成印象貯存,斯乃「認知」。 「狀態」則為初級「認知」之果,經過大量的交叉處理(人有自動機能控制,不用費心,做夢就是自然之應用工具之一),最後能辨知各種變化的狀態(人各有別,是有能力高下強弱)。此族全屬大腦的旄下,係官能(指五官及意識,雖然意識不屬五官,但在分類時為了兼顧合理與精簡,特歸諸同族)「化態」指系統從初態至次態之變化而言;「動態」則指系統運動之狀態;「界態」指系統之分界狀態;「知態」則指各狀態之認知狀態。 為此,將「燃」視作系統,初態係能量低、光度小、系統空間密度大、系統基質作用少;而次級狀態能量增加、光度變強、空間密度膨脹、系統基質作用充分。職是之故,本概念完全符合系統定義。 註:不瞭解下面表列說明者,絕無可能略窺概念分類道徑!反正得失是緣,且再重述一遍! 1、立場有「二觀」: 概念為供傳達信息之載具,載具必有一立場,於立場中傳達特定之信息。 其靜態者指客觀事物,是立場之體。(以英文論,係名詞等。) 動態則為主觀變化,是立場之用。 (以英文論,係動、形容詞等) 2、現象有「四族」: 體有抽象、具象,用有認識、行為,皆可於靜態下分辨、觀察。 抽象有「象、數、性、徵、關係、意義、條件、利害」等因子。 具象有「形、色、性、質、數、量、位、能」等因子,可供辨識、應用。 認識有「刺激、分辨、狀態、感受、程度、印象、情緒、希冀」等。 (認識多為形容詞) 行為(或反應)有「能力、意念、目標、動作、功效、判斷」等。 (多為動詞或副詞) 3、認知有「八類」,類下有「32屬」,屬下有「256種」: 抽象者分:定義,應用。此類無體、無形、無色。 定義者多供辨知,係人為假設者。 如:符號、語法、根源、現象。 應用者多係對象,係現實環境之代稱。 如:規範、人際、資訊、意義。 具象者分:本存,人造。此類有體、有形、有色。 本存者多為「自然形」,無特定機能。 如:本體、肢體、植物、動物。 人造者多為「幾何形」,有特定機能。 如:食衣、住行、起居、工作。 認識者分:感知,狀態。此類為人被動接受者。 感知者為因覺而知,由接收刺激到產生印象。 如:刺激、感覺、心緒、認知。 狀態則為所知之果,辨知各種變化的狀態。 如:化態、動態、界態、知態。 行為者分:能力、經驗。此類為人主動發生者。 能力指生命本具者,由官能進至智能。 如:官能、體能、技能、智能。 經驗則需要學習,包括做事待人等行為。 如:生活、溝通、行事、控制。 |
#10964 留言者:小兆 [2012-11-03] |
主題:晶與燃之概念分類 朱老師您好: 學生試著將漢字分類至「概念分類表」時,越是覺得自己的不足,概念和觀念的不清。能否請您舉個例子說明:為何「晶」字分類至,抽象族、定義類、現象屬;而「燃」字分類至,認識族、狀態類、化態屬。 感謝老師! |
回應﹕ 欲得驪珠,首要騎術;研究概念分類,當應對概念及分類有深刻之理解。正常情況下,世人僅應用概念、無需清晰瞭解,因生存不過應付環境變化,而自然環境中不可能有概念刺激也!然而,大自然另有宏旨,即在進化過程中,人類肩負著「經驗傳承」的責任。即令這種責任,也不是普羅大眾所應有,而係極極少數「覺者」、極極極有限之「修行人」之苦差使也! 雖然當今教育普及、科技發達,那也只屬「現代叢林之生存工具」,用過即丟,與人類經驗扯不上關係!再說,一個人能生活多久?八十年?一百廿年?沒患老人癡呆症已是天佑,還能傳承什麼?又傳給誰?另一個等死者?老朽保證,除了老朽與沈子倆超級奴隸,不論死活,再也沒人理解此「概念分類表」(此非自耀而係自咒,蓋三十多年來,吾輩懷壁其罪,東避西藏。因知責任重大,工作從未暫停,所遇艱困不足以告)!其實,無此必要!為什麼?不怕死、不畏艱苦、永不休息的小杏子全包了也! 「晶」字為何分類於「抽象族、定義類、現象屬」?「燃」字分類至「認識族、狀態類、化態屬」?話須從頭說起! 「晶」是什麼?若查字典,得:「水晶的簡稱、透明有光輝的樣子」,然後有一大堆如晶瑩、晶晶、晶化、晶群等等詞組。相信汝在學期間,絕未求教師長,這些代表什麼?因為自上世紀「五四運凍」以來,人人欣喜瘋狂,咸謂:「科學民主自由至上」!如果學子連這樣「清楚明白的解釋都看不懂」,必係超級笨蛋,只能去好萊塢演超級大爛片! 不幸在古人造字之初,尚無「水晶」的概念,既無概念,當無該字。更不幸中國不像美國,由於老祖先太「超級厲害」,令得後代子孫們低頭彎腰,一直抬不起頭來!現在美國佬來了,只要鈔票不要底子、只認新的揚棄舊的,小青年們一見大喜過望,立刻將頭髮染了、皮膚漂了,能飄洋過海的改名換姓、上不了飛機的也可以照樣隆胸搖臀,氦害亥駭! 事實上,老祖先早已將各種概念定義妥當,老朽不厭其煩,也照抄於《字易》的說明當中(見同類組合之金字塔排列)。因為老祖先(當然不是一個人,而是幾千年來、數以億億計的有心人)知道:人間並非一簡單平面,概念也應有層次,故於「同類組合」時,一棵樹是樹,兩棵就應升級為「林=若干樹」,三棵呢?一片林?那算是小林或大林? 總見過狗這種動物吧?狗用鼻子東聞西聞,大約可分辨萬餘種氣味,如果有「狗概念」,怎可只用「香、臭」代表?當人能認知億億種事物時,也不可能發明億億種概念!那怎麼辦?分門別類!不足,再分層架構之!當然,智力有高低、需求有多少,高低多少與時空成正立方比!中國幾千年歷史,人多事繁;小美立國二百年,只知吃喝玩樂,沒得比! 所以,一棵樹算是一個層次;兩棵是較高層次,數字不過是象徵,象徵「很多樹長在一處」;到了三棵,可不是「很多很多」樹了,那怎麼辦?更上層樓,風景焉能依舊?不妨想想,如果上面有樹,左右都是樹,人在樹中間,哪還有什麼「樹」?既然不是樹,莫非狐狸修成仙了?是的,對有意識的人,那叫「氛圍」,也就是人在青翠的樹林中、耳聞鳥鳴蟲唧、呼吸著無所不在的「負離子」、那種膚感、意覺的一切一切! 同理但不同道,一個「日」指太陽,當仁不讓;兩個「日」不可能謂之「很多太陽」,因為從古至今,除了后羿老兄見過九個太陽外,地球人只見到一個!那怎麼辦?又要用腦筋想了!一個太陽已經令人消受不了,假如有兩個,不妨讓它上升一層,當作日的氛圍,又大又亮又強又盛之「昌」可也!那麼三個呢?是不是人活在核子火爐中? 事實上,老祖先早在天文學發韌之初,就已經知道天上那些全自動發光的「東西」相當於一個一個的小太陽!所以在甲骨文中,「星」是三個小光仔,掛在架子上,意謂:「很多亮亮的小傢伙(架子代表空間)」!後來概念需求漸增,為了簡化,便將之寫成三個「日」。但人盡皆知(不包括今人),那只是自然界的傑作,代表閃亮的那些「小傢伙」! 到了老朽手上,又該怎樣「分類」呢?至少,老朽知道那不是「東西」,而係有形無質(概念上,質的定義是「可觸可佔有」),所以是「抽象族」;既然稱之為「晶」,當然是因觀得念,係指定的客觀定義,故為「客觀類」;最後,閃閃發光只能說是種「表現的影象」,是為「現象屬」! 再說「燃」字,「燃=火然,燒也」。火然,如火之狀。火有什麼「狀」?要講明白,那得寫一本「動能學」,遠較量子力學複雜,相信汝無此興趣、老朽也無此精力!但是,火就是火,在八十萬年前人類就已開始利用,換句話說,八十萬年以來,人類還無法說清楚什麼是「火」!但是人人每天每事都少不了它,怎麼辦?人人主觀有別,曷不各自認識之? 於是,老朽將之分於「認識族」中,認識族有:感知,狀態,悉為人類被動所接受者。 「感知」為因覺而知,由接收刺激到產生印象,如:刺激、感覺、心緒、認知,此乃初級,屬於五官之功能。當外界「刺激」傳至感官;再由感官產生「感覺」、貯在大腦記憶體中;感覺係一連串神經脈衝,通過人體神經與末梢相連,因應訊息性質、狀況,生理上產生各種「激素」,由血液傳至心臟,待心有所感是有「心緒」;意識中樞再將之轉換成印象貯存,斯乃「認知」。 「狀態」則為初級「認知」之果,經過大量的交叉處理(人有自動機能控制,不用費心,做夢就是自然之應用工具之一),最後能辨知各種變化的狀態(人各有別,是有能力高下強弱)。此族全屬大腦的旄下,係官能(指五官及意識,雖然意識不屬五官,但在分類時為了兼顧合理與精簡,特歸諸同族)「化態」指系統從初態至次態之變化而言;「動態」則指系統運動之狀態;「界態」指系統之分界狀態;「知態」則指各狀態之認知狀態。 為此,將「燃」視作系統,初態係能量低、光度小、系統空間密度大、系統基質作用少;而次級狀態能量增加、光度變強、空間密度膨脹、系統基質作用充分。職是之故,本概念完全符合系統定義。 註:不瞭解下面表列說明者,絕無可能略窺概念分類道徑!反正得失是緣,且再重述一遍! 1、立場有「二觀」: 概念為供傳達信息之載具,載具必有一立場,於立場中傳達特定之信息。 其靜態者指客觀事物,是立場之體。(以英文論,係名詞等。) 動態則為主觀變化,是立場之用。 (以英文論,係動、形容詞等) 2、現象有「四族」: 體有抽象、具象,用有認識、行為,皆可於靜態下分辨、觀察。 抽象有「象、數、性、徵、關係、意義、條件、利害」等因子。 具象有「形、色、性、質、數、量、位、能」等因子,可供辨識、應用。 認識有「刺激、分辨、狀態、感受、程度、印象、情緒、希冀」等。 (認識多為形容詞) 行為(或反應)有「能力、意念、目標、動作、功效、判斷」等。 (多為動詞或副詞) 3、認知有「八類」,類下有「32屬」,屬下有「256種」: 抽象者分:定義,應用。此類無體、無形、無色。 定義者多供辨知,係人為假設者。 如:符號、語法、根源、現象。 應用者多係對象,係現實環境之代稱。 如:規範、人際、資訊、意義。 具象者分:本存,人造。此類有體、有形、有色。 本存者多為「自然形」,無特定機能。 如:本體、肢體、植物、動物。 人造者多為「幾何形」,有特定機能。 如:食衣、住行、起居、工作。 認識者分:感知,狀態。此類為人被動接受者。 感知者為因覺而知,由接收刺激到產生印象。 如:刺激、感覺、心緒、認知。 狀態則為所知之果,辨知各種變化的狀態。 如:化態、動態、界態、知態。 行為者分:能力、經驗。此類為人主動發生者。 能力指生命本具者,由官能進至智能。 如:官能、體能、技能、智能。 經驗則需要學習,包括做事待人等行為。 如:生活、溝通、行事、控制。 |
#10980 留言者:小兆 [2012-11-15] |
主題:認識與觀念 朱老師您好: 因為想了解何謂認識,所以閱讀智慧學九論的內容。 想請教老師,如果某人說:「我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這句話是否有任何錯誤?還是說,要依據上下文的內容才能判斷是否正確。又「我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跟「我有了一個新的觀念」,這兩句話不同在哪? 謝謝老師! |
回應﹕ 「我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這句話並無錯誤,但是前題是一定要有「舊的認識在先」。同理,「我有了一個新的觀念」也要先有舊觀念。這兩句話不同之處在於:「認識」是意識對某系統理解的結果,貯存在記憶體中成為一種「能力」,是動名詞,可說「我認識它」或「我對它有認識」;「觀念」是認識後、對該系統的綜合信息,是「名詞」不能作「動詞」用,只能說「我有觀念」。 |
#10989 留言者:小兆 [2012-11-24] |
主題:認識與觀念 朱老師您好: 昨天學生在閱讀「智慧學九論」時,看到「認識論」是屬於人之地(以客觀立場,天理為天),而「觀念論」是屬於天之人。學生忽然有一想法:所謂「認識某系統」,是指了解個人跟某系統之間的關係;「對某系統有觀念」,是理解某系統跟整個大環境之間的關係。 若上述無誤。「我想認識某系統」和「我想觀察某系統」這兩句話,其分別是否在於:前者表示想了解系統與個人的關係,而後者是想了解系統跟整個大環境的關係。 學生這些想法,不知是否正確,所以想請老師指導。 謝謝老師! |
回應﹕ 對「我想認識某系統」和「我想觀察某系統」不要想太多,用文字的直觀反而容易理解。「我想」當然指「我在思考」,分別在於「認識」和「觀察」,兩者之意義,查基因字典自知。 「認識」是先「認」後「識」或「不識」。問題在於:漢字之詞組有一前題,即「前一概念成立才能理解後一概念」。「認識」有沒有「不認、未認」?若有,既然不認當然不識。因此,關鍵所在是「識」或「不識」。 「識」指「言及現象,是體會也。」換句話說,「我想認識某系統」意謂:「我想體會某系統」。那麼,什麼叫做「體會」呢?「體」者,五感官之總稱;「會」者合也!,令所有感官對某系統之所「得」,作一總匯是也! 「觀」指「見雚,仔細察看,看到的場面。」「察」為「在室中祭祀,祭祀必質明明察也,象徵細看且分辨之。」顯然,看到之後必須「明察」。「觀察」是說「看清楚無誤」!「我想觀察某系統」,將某系統看個清楚明白!如此而已! 至於其系統是否與個人、環境等等細節,則要看整段、全文所示,不能用兩句話「加油添醋」「概括承受」也!人的毛病很多,最多的就是囫圇海吞,吞下去了沒有消化,然後把囫圇的囫圇囫圇到一塊,變成一個大渾沌,自以為理解! |
#11168 留言者:小兆 [2013-06-04] |
主題:漢字的意義與其分類 朱老師您好: 學生在試著了解概念分類表之中的漢字時,遇到一些疑惑。學生先自問自答得思索一下,但不敢確定所想是否合適。所以學生想向您請教以下的問題。 1、「聲」與「音」有何不同? 聲,泛指一切能被耳朵所偵測到的刺激;音,指一特定人為系統所發出之聲。 2、為何兩個「夕」字組合成「多」? 夕為夜晚之意,夜晚使人難以辨物。夕上加夕,已超過人所能承擔、所需求,因此定義為「多」。 3、「分」為何能被歸類在本源與物源(學生對這疑問實在沒有頭緒,所以想向老師請教)? 謝謝老師! |
回應﹕ 1,凡物相碰皆得「聲(以殳擊物,耳朵所接收的刺激)」。 「音(象管樂器形;發聲)」為特定之聲,能令人有所「立」,成為某種認知者。 2,兩個「夕」,重夕累積,增加數量上限,故為「多」。 3,「分」為客觀、抽象、定義、根源,乃基本概念,可知之總綱領類,如無頭緒, 「多多」思考,可正其義、或略近山門。 |
#11186 留言者:小兆 [2013-06-23] |
主題:漢字學習 朱老師您好: 關於「分」為何歸類在物源及本源,學生還是沒能清楚明白。不過,學生現在的思考方向在於,是否先把「分」的字意、字理、字義想清楚後,就能大略得知,為何「分」歸納於物源以及本源? 另外請問老師,若學生學漢字之目的,是希望能夠寫出好文章,進而能夠寫出好故事;學生的所謂寫出好文章,是指用字精準(例如:明白何時該用「聲」,何時該用「音」,去形容事物比較貼切。)、標點符號正確。單就能寫出好文章來說,是不是先將老師已經公佈的漢字分類內容,牢牢記住,就能用於寫文章時的應用?至於老師為何如此分類,就要自己努力吸取各方面知識,並且用心體驗,才能慢慢明白為何老師如此分類? 最後能否再請教老師,「多」字的意義。多,兩個「夕」,重夕累積,增加數量上限,故為「多」。之前學生的疑問為,為何兩個「夕」為「多」,為什麼不是兩個土、兩個金,為「多」? 上次自己偷懶,沒有去查「夕」字的意義。夕,象月之半,夜晚也。兩個「夕」稱為多,是不是跟組成一個圓有關係呢? 感謝老師! |
回應﹕ 這正是今人蒙昧不明之處,國人以為百年教育下來,「文盲」絕跡。其實,大謬不然,文盲不僅還在,而且更多了,多到四處趴趴走!想想看吧!兩隻腳同樣穿鞋子,甲有通天達地之能,乙卻把扁擔用來挑豆漿,他們差在哪裡?都是學漢字,知道「微言」就不錯了!難道是微積分、微分方程嗎? 不要以為漢字只是幾個符號,更不要以為上了幾年學,讀了些去去去去書,就可以做狀元候選人了!汝自2005年來到本網,留言多達84則,不能謂不好學矣!老朽盡心盡力,按才施教,但於文中亦多次「暗示」,汝領悟力不足,尤其不懂「義理」,曾於8946則建議如下: 「看懂古書唯一的方法,是多讀多看,建議先由《古文觀止》開始,由淺入深。來日老朽將推出「古文萃華(正在備戰中)」,相信必有助益(只是老朽先變黃牛了)。」 觀最近幾則留言,汝已「走火入魔」,文章義理未見提及,專問虛無飄渺的「魔教、玄門」!又於9574則,汝問曰:「末學欲學通漢字,於是想將老師以往教授的內容,好好研讀一番。今日讀字易一書,有些觀念仍是難以弄懂,不知能否向老師請教下列問題: 1、書中提及的字首,其內容是否為當今一般字典所收錄的部首?或是經過您整理後,其內容更加豐富? 2、字首絕大部份,是否不能再分為兩個有意義的字? 3、一個字要如何判斷其為獨體字?列如:秋、吉二字,為何是獨體字? 學生自知心猿意馬、慾望纏身,但於閒暇時候,會看些古籍。雖然領略有限,卻也明白古籍所載,比之現今一些電視名人所談,高明許多!所以心中希望能將漢字學好,若是有偏差,還盼老師指正。謝謝!」 想把漢字學好,未經十年寒窗,只與老朽聊上幾句能知多少(老朽五十年來旦夕不懈,從來未有過片刻之嬉遊)?老朽見汝肯學,特告以:「欲進學,不愁早晚但憂無恒,待下足了功夫,猿心必颺、馬意必專,至於慾望,除了百尺竿頭上更進一尺外,其餘不過花花草草而已。」 罟網說得最多的,便是驅猿散馬、除慾淨身之法,但是,光是嘴上說說,不見得就有毛髭!人之為人,千萬別只顧一己,光把小指頭放在眼前就比天還大!汝且去將此84則留言看通了、多背一些古書,待能領略老朽微言再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