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36 留言者:妙音迦樓羅 [2002-09-04] |
| 主題:關於朱老師您的告網友書 我是覺得現在有一個問題。我們台灣人似乎是”短利”之所趨,如果一個產品無法由市場證明說其是有賣向的,我們台灣人似乎就很短視,不會正看一眼。我是覺得這是很糟糕的。我想商場如戰場,先一步搶攻市場成功,就贏了,當然也被證明有”市場”,但是這市場絕對不會給老二以後的有多大的空間。 我們台灣人就是要眼界狹窄到只想屈居老二。我覺得朱老師,既然你被取笑了,我想那是那與會人員的損失,小弟有買過朱老師您開發的電書對你的市場嗅覺還有開發能力實在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只是提到文芯,我覺得在跟文芯打交道過幾次的經驗,覺得文芯公司的行銷以及通路能力感覺起來不太好。 小弟是有點擔心有電書這樣好的產品,無法推銷出去也是枉然。希望合併以後能有更好的表現。 |
| 回應﹕ 物有本末,事有因果,近利短視本屬人之常情,非任何人之過失。老朽平素批評之意,旨在激勵國人,其實無心褒貶也。 美國人難道不是人嗎﹖難道就不「短利」嗎﹖難道他們就能長盛久安嗎﹖可是,為什麼他們會有今天的強盛呢﹖理由很簡單,在百年前,他們由世界各地移居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那裡原是洪荒一片,如果不努力拼搏,不能生存,枉談今天﹖ 中國人說過﹕「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赤手起家,富不逾孫」。自從工業革命以來,歐洲成為世界重心,約領風騷兩百年。到了上個世紀,因小人當道,局勢動蕩,優秀人材眼明手快,他們聞風即遁,大量向美國集中。 待兩次世界大戰,美國人居地利之便,不僅未遭兵燹,且得漁翁之利,一舉成為超級強國至今。待赤手起家,得登上世界之巔,難免氣驕態狂,表面看來是不可一世,其實可謂「色厲內荏」。待老本耗光了,也就和「大英帝國」同一末路了。 只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再過十數年,當知端的。美人之「短利」,是短短的一、兩百年,如果從「肉體生命」而言,兩三代足可享受榮華富貴了。但是從「文化生命」來看,實在是短得可憐,問題在「非文化人」又怎能看得出來﹖ 台灣「種樹的前人」有的還在世上,但後人「乘涼」之餘,已經在「過河拆橋」了,還有誰願意為「忘恩負義」之輩拼搏呢﹖「有骨氣」的人早就聞風而溜了,「有實力」的人也耐不住,不得不「孟母三遷」!至於小老百姓,在心驚膽戰之下,唯有寄望於「財多」,搶購彩卷,瘋捧股票,以求自保。如果還有人堅持把「香港腳」全部趕走,到最後,「老二」會變成「老三、老四」,榮景還沒過一代,豈非「其利更短」! 老朽長於思維,短於算帳,既然國人都「不敢為天下先」,老朽何妨野人獻曝﹖開發「電書」,只是為了「種樹」,笑罵由人,自己樂在其中。繼而本著倉頡輸入法的精神,電書開發完成了,生產技術全部公告,銷售市場自由開放。 乘涼的人如果也能本著「一分耕耘」的態度,當然會有「一分收獲」。只是市場還待「炒作」,否則相當於一盤沒有芥末醬的「生魚片」,難以下嚥也。 文芯的「階段性任務」只是早期的開發,馬上可以打天下,卻不能治天下。老朽嚴命,禁止文芯有任何「商業行為」,為什麼﹖因為老朽於開發電書之前,早有聲明在先,天下為公,文芯絕不介入市場!否則球員兼裁判,勝之不公,敗之不美。 只是前數月很多廠家反映,如果老朽袖手旁觀,電書之推廣一定停滯不前。為此,臨時將數百本試用品當作「紀念品」用作試銷,以供「氣候探測」之風球。大致說來,一般反應尚屬「正性」,且收集了一些寶貴的資料,正在改進電書中。 文芯不是營業機構,這次與長於經營正崴公司合作,改名為芯強,相信必有所成。此外,大陸的人民教育出社、新華書店等等單位,亦在密鑼緊鼓準備中。大家知道,PDA是1989年上市的,但是直到1995年才廣為人知,萬事急不得也。 老朽有自知之明﹕「做生意,不在行,研究發展不輸將.山高霧深乏人至,稱孤道寡,自尊自強」。沒有人競爭的天地,水是清的,花是香的,連思想都是透明的! 閣下放心,老朽既把技術公開了,人人平等,電書界不可能有「老二」!成功了是老大!失敗了則是老么! |
| #2299 留言者:妙音迦樓羅 [2002-10-16] |
| 主題:陰陽正負跟人性 hi朱老師好,好久不見,之前我是作配樂的小soho,現在已經轉行為人僱用撰寫手機上的java遊戲了。我的個人網站搬到這裡來了http﹕//nmb.musizworms.org/(含有自製音樂和奇怪的程式^^) 日前有看到有網友討論到陰陽的問題,小弟也想略書一己的淺見^^ 小弟認為其實陰陽 好壞 大小 正負 對錯 。...etc這並非大自然特性,而是人性,大自然本無陰陽 好壞 大小 正負 對錯等之分,是因為人接觸了大自然,對大自然的所有事物加以評斷,所以才產生了陰陽 好壞 大小 正負 對錯。而這些概念指存在於我們的主觀人心之中,大自然萬物還是按照他們的本來面目存在著並無二元對立之分。 而這樣人性的本質是什麼呢﹖是為了求生存維持生命的延續!為了求生存,所以要對事物區分出有利於自己以及不利於自己的東西,我想陰陽的概念其實很簡單是來自於人性,並非源於大自然的諸多事物本身。小弟一點淺見^^ 辭窮還請朱老師見諒/_\ |
| 回應﹕ 討論形上問題時,「定義」要求很嚴格。「人性」=「人之性質」,不可「自我認知」,否則討論問題「永無交集」,不如不談。(人性何來陰陽、好壞、大小、正負、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