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8015 留言者:修行人 [2008-11-08]
主題:練習所答
  請老師指正:
  1,認知界:小沙彌告訴老和尚,成佛之道即是在殿上讓人禮拜。
  2,理解界:小沙彌真佛、假佛不分。
  3,剖析界:佛像只是象徵智慧、慈悲,人被當成偶像來禮拜,只是沐猴而冠,豈能成佛。
回應﹕
  1,正確。
  2,不確。兒語。
  3,不確。本則乃「負面教材」,道理正係點明何謂「自以為是」。
8035 留言者:修行人 [2008-11-09]
主題:練習主題粹取
  請老師指正:
  1、認識界:老和尚與和尚們討論境界。
  2、理解界:老和尚的職責是應證和尚們所學,並給予指導。
  3、剖析界:老和尚境界不足,不能給予和尚們指導,所以只能否定和尚們。
回應﹕
  1,正確。
  2,不確。
  3,不確。
8047 留言者:修行人 [2008-11-10]
主題:練習主題粹取
  請老師指正:
  1,認知界:老貢生與老和尚討論讀書目的。
  2,理解界:體:讀書目的;用:求功名或求明理。
        讀書求功名易,求明理難。
  3,剖析界:因:老貢生讀書求功名在前;果:老貢生讀書求明理在後。
        老貢生讀書求功名,轉為求明理。老和尚點明老貢生,讀書為求明理,
        重點不在早晚,而在持續。
回應﹕
  1,正確。
  2,半確。詮釋錯。
  3,不確。
8061 留言者:修行人 [2008-11-11]
主題:主題粹取練習
  請老師指正:
  1,認知界:時代動亂下,某大戶之大老婆胡氏移居海外。後來,胡氏與洋人再婚所生之子赴大陸謀生,胡子雖遇親人,也都因文字語言不同,而無法與人溝通。
  2,理解界:體:文字語言;用:溝通。
    胡子雖有漢人血統,但所用文字語言不同,而無法與人溝通。
  3,剖析界:因:人忽視自己的語言文化;果:後代無根失依,難以與人溝通。
    語言文化不同,則人的生活方式、思想模式有異,相互間難以溝通。
回應﹕
  1,太長。等於一篇文章。
  2,正確。
  3,正確。
8062 留言者:修行人 [2008-11-11]
主題:罟網鴻爪搜索有誤
  朱老師您好:
  老師於﹟8055留言中有言:『主題萃取;在罟網鴻爪第23頁,﹟7928則起,依序整理在彼。』
  學生進入查找,但”罟網鴻爪-觀念文化”第23頁的開頭是”﹟ 3077”;
          ”罟網鴻爪-漢字精華”第23頁的開頭是”﹟ 6132”;
          ”罟網鴻爪-浪子心得”第23頁的開頭是”﹟ 4140”。
  不知老師是否筆誤?
回應﹕
  因曾留言將文題萃取納於「浪子心得」中,蓋其中已有《宇宙浪子》之心得分析,因之合併。因恐網友不知何在,故再加一頁次,於23頁向下找,至﹟7928則即是。
8085 留言者:修行人 [2008-11-12]
主題:主題粹取練習
  請老師指正:
  1,認知界:山上起火,消防隊員趕來救火,但有兩個大漢卻在旁袖手旁觀。
  2,理解界:體:自私自利;用:事不關己、己不操心。
    自私之人只看自己損益,不管事之輕重緩急。
  3,剖析界:因:自私之人;果:難與人溝通。
    自私之人立場偏頗,與人難以溝通。
  另外,學生因留言﹟8062又犯了散漫與自以為是的惡習,再勞老師重答,心中甚感羞愧,在此向老師致歉。
回應﹕
  1,正確。
  2,不確。與自私自利無干。
  3,不確。與自私自利無干。

  散漫乃今人常態,注意改正即可。
8104 留言者:修行人 [2008-11-14]
主題:主題粹取練習
  請老師指正:
  1,認知界:某黑社會老大言行相背,但假話說多了,傻瓜蛋也逐漸相信他。
  2,理解界:體:虛言假語;用:隱藏真相。
    真假不分之人必然愚昧無知。 
  3,剖析界:因:愚人缺判斷力;果:跟風起哄。
    愚人真假不分,只能跟風起哄。
回應﹕
  1,正確。
  2,正確。
  3,正確。
8116 留言者:修行人 [2008-11-14]
主題:主題粹取練習
  請老師指正:
  1,認知界:無知之人不求進步,只想博取同情,獲得好處。
  2,理解界:體:無知之人只重表相;用:令人同情、用以得利。
    無知者只重物質表相,為得利益,自甘墮落。
  3,剖析界:因:無知者因得利而自滿;果:最落後的民族。
    無知者因得利而自滿,不求進步,民族因而原始、落後。
回應﹕
  1,正確。
  2,不確。
  3,正確。
8142 留言者:修行人 [2008-11-15]
主題:主題粹取練習
  請老師指正:
  1,認知界:善人只相信自己所見、所知,而不能珍惜良機。
  2,理解界:體:人自以為是;用:只相信自己所知、所見。
    自以為是者只相信自己所知、所見的事物。
  3,剖析界:因:佛有神通;果:濟世。
        因:人求神通;果:滿足私欲。
    人想成仙佛、修神通,乃為私欲,非為濟眾。
回應﹕
  1,正確。
  2,正確。體用不通
  3,正確。
8164 留言者:修行人 [2008-11-16]
主題:主題粹取練習
  請老師指正:
  1,認知界:人有債需償,只想躲債,則痛苦相隨。
  2,理解界:體:神仙;用:破迷津。
    人只知趨利避害,仙佛難渡。
  3,剖析界:因:人為一事,即種一因;果:人償一債,即還一果。
    種因得果,事之必然,非人力可免。
回應﹕
  1,正確。
  2,正確。
  3,正確。

  格式請見﹟8165則。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