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1058 留言者:交換生 [2002-02-13]
主題:作何準備
  本人是大學本科生, 攻讀電腦工程, 現身在University of Waterloo 作交換生, 八月將回香港大學繼續學業。
  大部份的科目, 我都能取得中上的成績, 可惜目前還沒有十分鍾愛的科目, 現在讀書, 只為萬一將來遇上自己鍾愛的事物時, 能夠有資格/能力去承擔/接受。
  本人心中也曾升起一點火花, 希望能為祖國做點有意義的事, 不為什麼, 只是單純想各人的生活能好一點而已。 可惜這個動力還不夠大(這是一個大問題!).
  在餘下的大學生涯裡, 我還可以選讀至少十二個科目。 敢問先生, 你覺得某些科目(或電腦範疇內的知識)是比較重要的﹖ 是一定要好好掌握的﹖
  或者, 退一步來說, 當什麼科目都讀得不錯, 但又沒有什麼特別喜歡時, 如何再讀下去﹖ 我不想渾渾噩噩地畢業。
  請問你哪一本著作可讓我參考﹖
  請大方指教! 不必客氣!
回應﹕
  電腦是一種科技,至今尚未成熟,要掌握的是「新觀念」,而非現有科目。換句話說,如果電腦是未來的主人翁,則唯有掌握未來才有意義。
  建議看《宇宙浪子》,本書有一半陳述將在未來成為事實,請參考之。
1061 留言者:交換生 [2002-02-14]
主題:謝謝指點
  昨晚即開始閱讀宇宙浪子, 茲將書中觀點與個人看法互相印證﹕
  1) 學科的發展
  個人認為﹕ 整個歷史裡, 學科的發展如下﹕ 哲學 -> 數學 -> 物理 -> 化學 -> 生物 -> X
  一個學科的發展, 會促發另一學科的發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展       |例子
  哲學 -> 數學   |柏拉圖, 亞理士多德
  數學 -> 物理   |萬有引力(微積分的應用)
  物理 -> 化學   |分子結構(根據量子物理)
  化學 -> 生物   |DN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只是概述, 當然化學, 生物也需要數學輔助, 餘例相同)
  生物科發展到最後, 定必能使人長生不老, 無病無痛, 這樣會促使什麼學科的發展呢﹖
  正如書中所說, 人心墮落, 所以X 必然是與精神有關的學科。
  2) 非學科的發展
  文字(表意和表音), 電力 ,電腦, 網絡。
  文字提供了溝通力, 電力提供了生產力, 電腦提供了計算力。 網絡提供了無限資訊。
  能”生產”, 便想”快”, 接著便想”多”, ”多”之後的, 個人推想應是”精”.
  (這一段概念很雜亂, 我是從事物的”quality” 出發推想, 例﹕ 多快精真善美等...)
  3) 熱力效應
  中學時學Thermocouple 便曾想過, 利用溫差產生電力, 可惜老師說要很大的溫差才能產生幾個微伏特的電壓。 直到最近, 有一屆的少年科學家大賽, 有人用類似原理建立恒溫室, (想想, 利用冷氣機製造室內和室外的溫差, 再用這溫差去推動冷氣機, 電費可以省很多!).
  4) 政治
  由於本留言版不談政治立場, 所以只從體制上去討論。
  民主是一個手段, 能讓政權不留血地轉移。 (至少不用十次革命)
  但是民意是可以用傳媒來控制的, 戰場只是從城池堡壘, 轉移到傳媒界, 野心家還是可以利用較迂迴的手法, 控制傳媒再控制民意, 再操控政權。 這樣做完全合法, 真是無可奈何。
  書中說幾個中央集權的國家能依然屹立, 是基於有”明君”的假設, 要知道, 一個昏庸君主做成的破壞, 可能十個賢明君主也不能彌補的。 看看我們中國的例子...十年文革...唉。
  以上是個人意見。 如覺有不妥, 請不吝指正。
  謝謝!
回應﹕
  尚有見地,但流於「學院化」,思想受限於規範,難以開展。
  《宇宙浪子》為《智慧學九論》之「通俗版」,是以小說形式,摻雜了「預言」及「寓言」,將各種理論藏密於顯,令讀者觸類旁通,接引至智慧之林也。
  判斷事物不宜過於「主觀」,大自然的設計必優於人類,一時之風雨,有其必然因果,個人若妄加褒貶,必將淪於「無知」之境!
  政治因量變而質變,與傳統、環境息息相關,人工移植適為「亂源」也。個人事尚未知,何以評論眾人事﹖豈非椽木求魚乎﹖有興趣可觀亞里士多德對「民主」之論斷。
  世局猶棋,高手始知究竟,且拭目以觀,老朽預言將驗矣(本書成於1998年,所預言之千禧股災已成事實)!當民智未開,「中央集權」(非個人獨裁)為唯一可行制度(天下無不是之家長,當然美派學者不同意,蓋美國無聖人也)。若論「大躍進」、「文革」,國人雖痛苦於一時,卻正為二十一世紀領先世界之動力!鳳凰浴火,匪此難成!
  昨日之美國財大氣粗;今則色厲內荏;明日每下愈況,待經濟衰疲,樹一倒,猢猻散矣。當社會一亂,民主自由將成暴力溫床,老朽不才,預言在此。
1062 留言者:交換生 [2002-02-14]
主題:補充
  曾經拜讀智慧學九論首四章, 似懂非懂的看過去了。 看來有必要再第二或第三次。 不過基本印象是﹕
  正當現在資訊爆炸之際, 人人正愁資訊或知識太多, 卻無法妥善運用。 先生提出重新認識概念, 加以聯想。 而且更系統地闡述九種方法, 有緣得見, 真是三生有幸。
  之前, 已有很多人提出”聯想”一途能增進記憶力, 卻未想到與”智力”有關。 李敖先生也鼓勵學生多作聯想, 但怎麼一個聯想法, 卻鮮有人具體說明。 有人甚至提出要聯想一些風馬牛不及的事物, 實在只能使人更添迷惘。 (但鼓吹者謂此乃”創作力”云云, 這使我想到李天命先生說﹕”胡亂思索問題,彷佛用蛛網去捕捉風的顏貌一樣,終是毫無所得的。”)
  而先生此套理論, 更能應用在中文之上, 將表意文字的潛力發放出來, 真是大慰人心。 中國文字, 字太多, 音義也雖強記, 比起表音文字略遜一籌。 如無其他實際好處, 實在不敢說是一種”好語言”.
  愛因斯坦說過在他後期的研究中, 大部份思考都擺脫了文字, 而以圖像形式進行, 看來此套理論如能成立兼普行, 中國有可能也出一位愛因斯坦。 (當然還需有專門人材從事翻譯西方著作的工作)
  但在語言優劣上, 有人提出思考和概念, 是在字聲的基礎上發展開來的, 先生看法如何﹖ (本人不大同意, 難道聾人不能思考﹖)
回應﹕
  《智慧學九論》是以《智慧學》(正寫作中,可望年底發表)為「體」,「用」於九種不同的論述上(九為數目之極,實用之千萬皆宜),故稱智慧學九論。
  首章「導讀」即相當於「智慧學」濃縮的格式(公式),首從「系統」的立場,究及「介面」,以知範疇;次由「基因」,查其「結構」,以明「性質」,即知用矣。宇宙中萬事萬物,莫非如此,知一可知千、萬,是稱「智慧」。
  老朽不學無術,雖一事無成,但心明性透,迄今尚不曾為任何事所難倒過。老朽所本者,「無私無己」;而所恃者,「智慧學」也。世人皆欲得智慧,但若其私心不去,思不出一己,行不離方寸,如流螢之耀於幽冥,自以為明也。
  漢字有意義者僅八千餘,英文見《牛津大字典》,於1987版,已有二十九萬多字(每年增加0.5%)。何種語言為佳,多言無益,二十年後當知高下也!
  愛氏所云「圖象思維」不確,蓋人腦海中並無「圖象」,僅係各種感知,以「概念」作索引也。有謂以「字聲」思考者,是「主觀習慣」使然,誤以為是。實際上,在神經原的網絡結構導通之際,即以「概念索引」為代表,其所聯通者為各種「感受」也。有人能利用「抽象思維」,片時能知天下事,語音每秒十字已屬極限,可能嗎﹖
1078 留言者:交換生 [2002-02-18]
主題:請教私心與學習的關係.
  (接1061, 1062)
  1) 先生幾次提到要去除私心(或近似意思), 例如﹕
  ”思想受限於規範,難以開展。”
  ”判斷事物不宜過於「主觀」”
  ”世人皆欲得智慧,但若其私心不去,思不出一己,行不離方寸,如流螢之耀於幽冥,自以為明也。 ”
  我想先生意思是要叫我放開眼界, 摒棄私念, 但究道我自己的眼界有幾遠﹖ 受限於麼規範﹖ 被什麼束縛住﹖ 我自己全無所覺。 就如叫一個生活在二維平面世界的人, 去想像三維立體世界為何。
  要如何發現什麼規限自己的思考﹖
  2) 繼電腦能”快”, 網絡能”多”之後, 我想到的是”精”, 先生想到的是”科學將較為次要, 智慧學將變為主流”, (我暫理解智慧學為系統地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 敝人真是感嘆自己眼光不夠。 遂再翻”智慧學九論”一書, 但實又太過浩瀚艱深(本人只能”知道”有上系統下系統體用等等概念, 但卻不能”心領神會”), 有入手為艱之感。 敝人所知不如先生之廣博, 如欲循序漸進, 想必最好能從較”學院化”(一笑)的角度開始, 請問先生有否一些較簡單易明的例子去闡釋智慧學的基本格式(上下系統體用等等概念). 由小而大, 據此敝人相信自己可以再延伸開去, 處理更龐大的系統。
  3) 敝人小時即有一妄想﹕究意有否一個完美(或近乎完美)的系統去解決所有的問題﹖
  智慧學似乎是一個答案。 而且, 感覺上, 若只用於任一學科之內也已效用無窮。
  真的感謝先生無私之心。
回應﹕
  「智慧學」是人類追求宇宙真實的介面,由認知到理解,由了悟到實踐。萬千年來,人類智慧逐漸圓熟,雖不等於「圓」的完成,但卻突飛猛進。個人如今所知未必就是「真理」,但方向卻正確無誤,有待於後繼的精英,群策群力,不斷努力。
  宇宙能量的作用,有個體與整體兩大基因,時間與空間兩大變素。說穿了,個體與時間是「陽」、整體與空間屬「陰」,交互變易以迄無盡。人行走道上,不到「陰陽和合」,其私難去,不能謂之「大公」。
  在人類早期,智慧的應用是在對萬事萬物的「認知」上,可稱之為「哲學」(西方如泰利斯的宇宙元素論,東方則有易經的抽象結構論)。當民智漸開,哲學遇到了一般民眾,為了避免被排斥,便去菁存蕪,簡化到只有一個基本的信念,於是有了宗教。
  道上行人有快有慢,中國一直到漢代還沒有發展出「成熟」的宗教,那是先有了《易經》的緣故。西方則被宗教繫縛著,十六世紀「文藝復興」運動,科學才開始抬頭。而中國被《易經》綑得更緊,近世紀雖然落後了,卻能立即把最原始的「易理認知」直接灌注在科學架構上,因而返璞歸真,開啟了「智慧」之源。
  老朽不能回答「智慧學」是否「完美」的問題,如爾所言﹕「要如何發現什麼規限自己的思考」﹖難也難也,有誰不是被己身束縛在自己的主觀中﹖唯一的答案,是要不斷地探索,永無止境!真要發現自己的主觀局限,就要心胸開闊,避免成見。
  閣下年事尚輕,只要方向正確,追求執著,未來康莊必在眼前。每一個能登高望遠的人,沒有一個不是「站立在前人的肩膀上」,這才是「宇宙的生命」!
1080 留言者:交換生 [2002-02-18]
主題:再請教: 體用關係 和 三才
  1) 體用關係
  何謂 ”此甲系統為乙系統的本體”, ”丙系統為乙系統之效用”﹖
  本體是什麼意思﹖ 效用指的是什麼﹖
  就智慧學九論--導論中的例子, 以人際關係為探討立場, 何以”個人”的前系統為”親戚”, 後系統為”朋友, 同事”﹖
  2) 三才
  三才是否等於 ”兩種相對現象  一個觀察立場”﹖ 如”觀察立場”是自己, 便是”主觀結構”. 那何謂”客觀結構”﹖
  就智慧學九論--導論中的例子, ” 再如物體的「功能」來自「形體」及「性質」,是以功能、形體及性質三者,則為物體之「客觀結構」。” 功能, 形體和性質三者之間, 哪兩者相對﹖ 何者為客觀之立場﹖
  (我是以導論中--結構的”若取相對兩端,再折其中以為客觀之立場,三者共成系統,則為【客觀結構】。” 為思考根據)
回應﹕
  欲了解老朽所用「語彙」,務請先看各種專著、或以往留言,否則每人問一句,老朽新瓶裝舊酒,就變成生意人了!
  人際關係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除了與己身骨血有關之親戚外,便只有後天所接觸的朋友。骨血為先天,在前;朋友為後天,在後(上、下系統係以時間先後作為判斷準則)。
  既然「三才等於 "兩種相對現象+一個觀察立場”」,且立場是「主觀」,那麼從更大的立場來看,則此結構豈非「客觀」(主、客觀原就以相對立場的大小所釐定)﹖
  道理來自自然,其邏輯本存。所謂「學院派」,就是被一些「學者」的「主觀定義」所霸佔的領域。他們除了「夫子之言」,其他一概排斥!當某人桃李滿天下之時,「一言堂」於焉問世!以致日深月久,人人只知一言,而渾忘了世上曲徑處處!
  以所問之「功能」為例,什麼叫做「功能」﹖學院的解釋會把人變成「專家」,而每位專家都不可能理解另外一個行業「專家」的意見。好的一面,是「專家」各有所長,且非「門外人」所能略窺端倪!壞的結果,是人變成某種「工具」,社會支離破碎!最後沒有一個人知道,他的生存有什麼「意義」(因為沒有這種專家)!
  其實,不論哪一行,也不論抽象或具象,事物的「功能(用)」無不來自該事物的「形體及性質(體)」。舉例說,刀有功能、光有功能、火山爆發也有功能,這三種各不相同的事物(刀為物、光為現象、火山爆發為一事件),如何統一釐定其「功能」﹖
  簡單!如果說功能來自「形體及性質」,由形體及性質,再查「常識(人無常識必係白癡)」,則完全不需要任何「專家」,由推理可知(學者請自試之)﹕
  刀之形,有把、有刃,性質堅硬。 其功能為﹕手可握,施力可使物破。
  光無形,有熱能,性質可視使明。其功能為﹕眼可視,神可明。
  火山形常變,性質為廣袤、高溫、危險。其功能為﹕改變地貌。
  要知道,幾百萬年來,人就是這樣理解事物的!只是專家各分一塊領域,劃地自畛,今天知識爆炸,人迷失在一些專有名詞中,反而變成劫灰了!
  智慧學九論就是設法讓人用常識重新認識本存的世界,讓人活得更有尊嚴!
1085 留言者:交換生 [2002-02-20]
主題:不明白 1084 之回答
  精神病人活於自己的世界, 脫離了現實世界, 可見意識並不全取決於環境對感官的刺激。
  再進一步說, 如一個不幸的嬰兒一生下來, 便不能看, 不能聽, 不能嗅, 兼且沒有觸覺, 那是否又真的會沒有意識呢﹖
  如果以上感覺都沒有了, 這個嬰兒只會有”大小便”, ”饑餓”等身體內在的感覺。 那是否他的意識就只有這些呢﹖
  又再進一步說, 如果人一生下來便完全沒有**任何感覺**, 那就沒有意識﹖ 永遠是一張白紙﹖ 無欲無求, 豈非他一生下來便是聖人﹖
  (問得可能極端一點, 但經驗告訴我, 越極端的問題越能清楚見到答案, 疾風知勁草也!)
回應﹕
  怎麼會有「精神病人脫離了現實世界」,就「可見意識並不全取決於環境對感官刺激」的結論﹖
  人如全無感覺,無從與人溝通,如何證明係有「意識」(石頭有意識否)﹖
  生下來如一張白紙怎會等於「聖人」(無欲無求並不等於聖人)﹖不懂!
  這些是哲學、心理學問題,請勿以為有專業知識就能知之者!
1086 留言者:交換生 [2002-02-20]
主題:續1085
  查先生對意識之解﹕ ﹕「意=音+心,音在心上。此刻心有所感也。」「識=言+音戈,言及聲(音)形(戈),知其現象也。」 意識﹕某一主體因動心而能得知各種現象之謂。
  既然是因主體”動心”, 而得知各種現象。 可見”心”(我理解為主體的態度,心理陰影等)亦有其影響力。
  就如精神病人看見洋娃娃卻當作是真人一樣。
  我是不贊成先生所說之”有何種環境,人就有何種意識”.
  如見到一杯水, 同一個人, 樂觀時會想”我還有一杯水。”, 悲觀時會想”我只得一杯水”.
  至於”如果人一生下來便完全沒有**任何感覺**, 那就沒有意識﹖ ” 請先生容我再將問題問得極端一點, 如下﹕
  如果人一生下來便完全沒有**任何感覺**, 但十年後, 醫生做手術醫好了他, 那他的意識是否才從那一刻開始﹖ 他會否意識到有十年時間”空白”了﹖
  如有錯漏, 請不吝指正。
回應﹕
  文字之理解乃人「智能」之基石。閣下所引﹕「某一主體因動心而能得知各種現象」,正是指﹕「有何種環境,人就有何種意識」!若無法理解,棄之可也!
  有興趣,請看「西洋哲學史」等專著,言此需有物!
  請恕老朽太忙,此類回鍋油條,信不信由人也!
1101 留言者:交換生 [2002-02-24]
主題:不恥再下問
  前輩的專著論述, 晚生已開始閱讀, 但仍有一問需即行請教。
  ”「某一主體因動心而能得知各種現象」,正是指﹕「有何種環境,人就有何種意識」!若無法理解,棄之可也!”
  以上一句, 晚生還是不太明白。 此是”X 因Y 而Z” 的句子結構, 晚生怎也想不出為何會等於”有何種Z, X 便會有何種Y” 之意思。 為何會倒果為因﹖
  小弟曾請教讀心理學的同學, 結論是”意識由很多因素決定, 朱先生這樣說只是想突顯他認為環境對意識很重要”
  知一而知萬, 前輩若能解釋此句意思, 晚生閱讀前輩著作時定能事半功倍。 否則, 連此等句子也不理解, 恐有誤入歧途之慮。 此一解, 眾讀者/網友也能因此大有得益。
  另, 對於先生苟同“幼稚園程度的人,怎麼向他解釋微積分,都是白費力氣”的主張, 晚生甚為失望, 那不是鼓勵人劃地自限嗎﹖ 那個懂微積分的人不是從幼稚園學起﹖ 如果知道自己所追求的是什麼, 管自己是什麼程度, 也應勇往直前, 才不負少年頭。 豈可輕言”棄之可也”﹖
  又另, 如今中國文盲多於知識分子, 內陸又比沿海城巿落後, 此種”幼稚園”的論調實令人擔心。
回應﹕
  「不恥再下問」之意=不恥於再次向比閣下「等而下之」的人發問。
  如懷疑此說,也不必再問他人矣!老朽本未「聞達」,程度既「差」,何必再來浪費時間﹖(今後來文請網管刪之)。
  若有人中文程度如此,有溝不通,雞鴨實難同調!恕老朽無法「高攀」!
1103 留言者:交換生 [2002-02-24]
主題:多有冒犯, 實非有意(如網管要刪文, 也請轉閱給朱先生看, 澄清本意), 謝謝!
  查不恥下問之本意, 實如先生所言。
  但晚生原意是指﹕ 虛心向別人求教。 多有冒犯, 實非有意。
  多謝先生連日來的解答。 已令晚生看見一條新道路。 我現在走的道路, 是前人留下來的, 只是人多走了, 習以為然。 應要擺脫六識所限, 回歸真實, 直達本質, 才是真知。
  畢竟晚生不是在先, 然大錯已鑄成, 只能在此向先生認真道歉。
  祝先生能大業早成!
回應﹕
  不必道歉,此事無關對錯,領會文意就好。老朽自知輕重,不願再回答者,係因程度相去太遠,無法溝通也。今之「大學生」,多是「工匠」,不識「語文」的價值。以致於別人說的聽不懂,自己講的不知所云,充其量做個「高薪工人」!
  建議多充實語文,請恕老朽實無時間「陪公子讀書」也!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