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11250 留言者:乾乾 [2013-11-25]
主題:心之能所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好久沒有留言,但是每天必來瀏覽網頁。前幾天還在網上買了一套「宇宙浪子」呢。
  今晨寅時打完拳後,時間尚早,就翻書看。翻到「金剛經」之「六祖口訣」有雲:心有能所,即是凡夫;心無能所,即非凡夫。
  由此聯想到「我思故我在」之句,「我思」無非「我能思」與「我所思」,凡夫貪著能、所之思而得一「我在」之相。小至個人,大至人類整體,不離此「我在」之相也。然則「我」真的「在」嗎?
  由此生出幾個問題:
  一、 能、所是否等同於陽、陰,或者說等同於漁兒同學一直在講的觀察者、被觀察者?
  二、 能、所由心動念而起,既已動念,則必然符合壓力模式,能、所是否也等同於離心力、向心力?
  三、 心無能所之境界,學生後來想了半天,實在無法想像出來,是否可以天理論之上系統象之,即人類認知之極限,突破了就「非凡夫」了?
  四、 我等凡夫之人,據此經文,平日里遇事起心動念,時時觀照,莫執著於能、所,慢慢把心量放大、再放大,有朝一日可能會達此「心無能所」之境界乎?
  以上四個糊塗問題,懇請老師指正。
  學生乾乾 敬上
回應﹕
  很好,能問及所,凡夫去几矣,唯剩一點(、)在,多多修持,無能所可達焉。

  注意!「我思故我在」是西方哲學家迪卡兒研究「我」之本質時,發現「自我之存在係因『我思』之故」。這句話正是西方「唯心學派」經典定義,表示「我」不是物質,認為宇間除了物質尚有精神存在。佛家則視「自我」為宇宙之表象,我有能、所,等於是我有精神態、物質體,當然可稱陽、陰,更可視為立場的觀察者、被觀察者、離心力、向心力。只是哲學與宗教不可混為一談,前者只是談談罷了,後者必須以生命繫之。
  很多學者搞不清楚學術與宗教的分野,為了爭取知名度,經常嘩眾邀寵,謬論百出。妙的是一些教眾不明究裡,自己信仰不堅,也恨不得撈些廟堂餘穢,以壯聲色。於是乎,但見天下各種旗幟飄飄揚揚,風吹神動!遂得熱熱鬧鬧一鍋粥,口裡吃的桶裡拉的絡繹不絕,但是能所燭天,心中信的卻越來越少!
  假設「我思故我在」是真,那麼,我只要想想佛祖,「佛思佛在,我思佛故成佛」了。事實上,今人手捻一柱香,人人自認為佛。但成了佛又如何?能天天吃喝玩樂、所瓊樓瑤居嗎?不能?那「佛有什麼用」?除了政客騙騙選票、住持多撈些賓士,想得發瘋之輩,還在動心忍性,想著佛能關照關心關看好處在哪裡!
  
  「心無能所」之境界就是「無心」,無心就無念,無念就無痛苦煩惱!就這麼簡單!然而凡人迷於凡間,色聲香味充斥心際,就是摸不到真實!若問無念無住,能三兩分鐘勉強,所則釘原地未動!有人說:「無我無心活著幹嗎」?此話不假,人人想要「活」得如水般自由自在,只是忘了自問一句:「憑什麼」?
  人之生也,啼哭示意,何也?嬰兒習慣於母親無憂無慮之宮久矣!今遽而離,室溫、體壓大變,生後苦老病死如影隨形,斯無而後止也!夫嬰猶哭之,人豈無動於衷?佛言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念無常,觀法無我,是為四觀,觀之至此,人焉能不面對斯所,以求自贖乎?
  唯人各有緣,修行法門不一,成就自理。由於老朽早年曾發地藏王菩薩願,誓不成佛,今已入道門,猶競競業業,於塵圂中專責清掃焉。所幸,我心已斬,雜念不興,隨時隨地出入餘垢中。如今又成書數冊,悉涉來世,將靜俟閻召,行後再發也。
11270 留言者:乾乾 [2014-01-16]
主題:石油危機何時爆發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今日和同事聊天,談到了石油危機。因為我們公司是化工企業,去年一年我到全國各地出差跑了個遍,化工行業到處是建設方酣。特別是重慶地區天然氣開發正是當紅,到處打氣井,大力發展下游化工行業。人人認為石油、天然氣還是取之不竭用之有余的。
  我記得我們小時候讀書,還經常能夠看到一些文章提到石油危機。十幾年過去了,中國對石油的胃口以幾何級數倍增,反而沒人出來說什么石油危機了。
  宇宙浪子中預言2018年全球封井,現在如果講給朋友聽,必然被當成白癡。我想問問老師:為什么危機已經近在眼前了,人們反而麻木不仁了?
  
  我不由心動拿卦得賁之否,若以卦中亥、子之財來論石油、天然氣,則內泄外克,枯竭在即也。變卦為否,否者,不通也,窮途末路也。卦中唯一的希望在變卦五爻之申金,可能2016丙申年會有革命性的變革,幫助人類擺脫對石油的依賴。
  乙未年(官鬼成局)、戊戌年(化父爻空亡)都是危機之時間節點也。未年爆發危機,戌年則全球封井乎?(參考「宇宙浪子」之未來五十年)
  學生乾乾 敬上
回應﹕
  小說也者有三,混世、媚世、警世是也!混者,不知所混,多世魔王!至於媚世,誘以利,媚不迷人人自迷!警者不多,蓋有災是禍、無災而警是狼來之謂也!浪子之說,乃「寓言於預」也,緣「敘述性預言」必然不準,為何?人果能看懂,逢禍不避乃渾球、遇福難攫是笨蛋!職是之故,若預言為真,必須出以「謎語雙關」,「讖諱」是也!
  老朽寫「未來」小說,係因無「正業」可務也!為求言之有「物」,當必先「借鏡」焉。否則開船無憑,難以入港。故曾占卦五十,取其「趨勢」、忽諸「現實」,僅著力於「生命進化之意義」。且言未來,其時不能「太久」,若與當前無關,科幻一如玄想;苟能有助時賢,其長不可超越一代,得悟者得識其境、能覺者能取其徵、泛泛者泛泛泛泛可也!
  人得而預見未來乎?若是,其人已非人,可朽諸深山、埋之地底!因利聚必揚!有權有勢者囂狂逐利,待得知其人先知,必組一敢死特攻隊,綁而架之,可盡攬天下之優績!老朽據網而瞑,目小鬚稀,近不能自保,遠難堪風欺,苟有所見,無非蟲豸瀰天、眼矇沙粒也!果然,是是非非非非是,非非是是是是非,無非是非!
  是非既成,釜底不過碳灰,若究其灰之實,寄不及寓,十載百年濃縮月日,味鮮香馝!再若屎糞糟粕之屬,粉以膏漿、裹以糖衣,雖白癡亦為座上客也!至於石油危機,年年大氣溫度頻創紀錄,壺中水滾,魚蝦湯熟矣!石油幻化為碳,充斥于宇間,金鈔榮登皇曦,人心竭盡瘋狂!其災,災之極也!人心之惑,惑之肓矣!
  果如此,焉用易占,蓋棺斯宜!

  後註:老朽曾「以為行將就木」,擬公開氣候之占。孰料雹落棒擊,聞迅雷:俗務未了,思逃焉?果不其然,近日山門已閉,老朽不得不八出七山也!
11271 留言者:乾乾 [2014-01-16]
主題:如何不惑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人之惑在于中心無主或者心有所住,自覺或者不自覺地陷入某種漩渦而不能自拔也。不管是世間之名利,還是出世之佛道。
  前篇留言,學生惑矣。通篇文章粉以危機之名,裹以易卦之象,幾陷「宇宙浪子」為惑世之書也。學生錯在無事生非,不務實事。今後再也不敢前來打野了。
  回到學生本來該有之立場,請問老師如何可達不惑之境?如何是為不惑之徵?
  
  老師您老當益壯,必能九出七山、十出七山也。學生天天黙譸之。
  
  新春將至,衷心祝愿老師和所有工作室同仁平安吉祥、馬年更上一層樓!
  學生乾乾 敬上
回應﹕
  人之惑在於人、或在心上也!此乃年輕的特色,無可厚非!但惑多必亂、亂多難成,人生道艱,不可不慎!
  欲達不惑之境,首應有惑,否則無咸無感,無感則麻木,麻木之老必癡呆!然而,有惑當解,解法不外去或為必,必者,「有分界,絕對肯定,唯一」之心也!如易之言,知有常易、多易、不易,苟能於常易之理得諸不易之實,是必矣!
  以老朽為例,圖文系統已移交中國動漫(2012年2月簽約),奈何易之又易焉!該公司適逢易員,董事長已去職,迄今猶在斟酌中!機兆於易,老朽久待之餘,在山麓完成「易芯」邏輯閘之設計(含眼耳身意約十萬門)。若再易,勢將趑趄山徑矣!此易芯,全部採用傳統中華五術技術(見罟網新五術),西人(公司顧問)見之,不可思議之極,易之其易也!
  能設計僅證明「可行」,是否「成行」,另有易數在。老朽道法自然,寵辱不驚,能成,中華文化之功;不成,老朽心寧氣平!當晚霞浸天,雖犬吠正夯而眠雞止鳴,燭已成灰有待風吹,人生如斯乃不易之易也!
11284 留言者:乾乾 [2014-02-11]
主題:剝卦上爻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今日稍稍讀懂了剝卦上爻的意思,請老師指正。
  原文:剝卦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
     象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 小人剝廬,終不可用也。
  我的理解如下:
  一、碩果=物質生命,小人之性命所系也。
    不食者=精神生命,君子之性命所系也。
  食或不食,正是人生一輩子靈肉之戰爭也。人性之升降、元性之喪存,皆在此剝復之際的考驗也。站在天的立場,剝極而復,自然而然。而人能否通過考驗,則有天塹難關也。
  所以君子者,可以寧死不食那個碩果,以傳乾元之種,以存三才之理。雖死猶生,得民之愛戴也。小人者反是,唯碩果是求,自剝自食,以至于賣祖產、拆房梁,人死燈滅而後已。唯物無神之故也。
  二、以此爻象觀諸歷朝歷代,開國君主往往大殺功臣,有其必然之道理。因為開國之前必是剝極之亂世,建國之初,金字塔頂碩果僅存,怎容小人剝而食之哉。唯有大公無私、通過考驗的真功臣,才能九死一生、雖死猶生也。
  三、整個人類發展到今日物質文明之極致,剝象已成,碩果在前,君子小人各取所系乎?天道自然剝極自復,只是不知人類復生于何世界也?
  學生乾乾 敬上
回應﹕
  很好,略得其旨,但所見與彖辭所解有異,乃乾道非易道。不過,易道廣大,各人所見未必全同,無礙。
  蓋上九者,乃得其位(九為陽)而凌其下(六五之君,統率群陰,難成氣候)之人,是得意忘形之類。若以世事論,「過乎盛、無以為繼,是有所剝」,苟若恐龍之族不絕,地球豈非成為一龍盤踞?再若秦朝不亡,焉有漢家天下?是謂,果其熟矣,「碩果不食」必落,果中之核得以再生,斯乃剝後必復;故凡君子得展所長,小人則無能為力也。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