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7 留言者:乾乾 [2013-03-25] |
主題:金字塔結構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金字塔結構是您經常提到的一種結構,今天想到一個問題:既然有正的金字塔,那麼是否也就有倒的金字塔呢? 比如癌細胞就是如此。從切片看它是一个脑袋约400条腿,且每条腿顶部有種子,呈几何级数爆发的倒金字塔結構。 還有美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結構,也與此類似。以大大小小金主的帳上資金估值,估計可以買下好幾個地球了。 還有龍卷風是否也可以算是倒的金字塔結構呢? 如此來看,中國文化之可謂異數,是否跟正金字塔和倒金字塔有關系呢? 請老師指正。 學生 乾乾 敬上 |
回應﹕ 麻煩大了!照這種思維,不想也罷,至少不會變成牛角尖中的蛔蟲!好,就算有了「倒塔」,那麼「反塔」呢?橫的豎的、大的小的、金的銀的、真的假的……有一為什麼沒有二呢?這一輩子光一個「金字塔」就逛不完,塔裡塔外、塔上塔上、塔質塔量、塔色塔形,佛塔人塔泥巴塔!不塔也塌矣! 所謂「象徵」者,以簡喻繁是也!如果人無聊到連癌細胞也要立墓建碑,那麼牛肉豬骨呢?大腸桿菌呢?能算哪一類「象」以徵之?人能看透宇宙真實,是因心志專一,無塵無染故!若是滿腦袋裝了癌細胞,也未能做良醫,就算看全了天下絕色美女,也難保神智清明!何苦? 總而思之,統而言之,人生有限、外務無窮!如果掌握不住「人生精萃」,深入虎穴以謀黃金,大腦真怕會與癌細胞為伍了!快快打住! |
#11128 留言者:乾乾 [2013-04-11] |
主題: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觀#11125則留言之問答,學生感同身受。今晨學生抄寫易經剛好抄到復卦,結合該則留言,對老師的答復有點體會。 復:亨。 出入無疾,朋來無咎。 反復其道,七日來複,利有攸往。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 反復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 利有攸往,剛長也。 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易經可以說是所有學問的總綱,由明陰陽而知消息,由明消息而得剛反,由剛反而見出入無疾之心,一陽來復,學問始得其真也。各行各業各種學問,都是這個道理,否則都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而已也。 此一陽來復之心,乃人參天地之心,求其放心而得也。此心能復,再加以動心忍性,存而又存,乃見性為道義之門也。君子之覺者,覺此也。出以自覺,入以覺人,因時出入,何疾何咎也。現在總算明白了心為斥候性為主帥的道理了,即善善惡惡之心是用而非本體之性也。 學生以前留言時,多多少少都會有患得患失之心,說明此心非真,其剛未反也。古代聖賢都是得此剛反之心,而後一步一步攀登高峰的。學生還未能有此真實體會,因為在生活中工作中沒能學以致用,還是不能專心致志。每日里凡心妄動,跑東跑西,浪費時光。 所以說學問一定要落到實處,千言萬語不如走出第一步。 廢話連篇,還請老師指正。 學生 乾乾 敬上 |
回應﹕ 是矣!11125則本係多餘,時人多患該類「毛病」,主題抓不住,羔羊順手牽。老朽與網友問答,素來對症下藥、因人而異。前則方贊雪浪網友所思正確,及至與漁兒論及聖賢之道,主題已變,對象不同,仙凡有別矣!然而,年輕人常以自我為中心,該友讀罷劉某之文,將「中庸」視為盤中飧。11124則老朽知其「中」實偏,點之,高掛免戰牌,以示多說無益也!該生11125主題為:「先生教訓的是」,但內文卻認定係老朽不識劉大儒故! 今世之亂,亂在人人自以為是;本網之設,旨在撥亂反正!孰料,十三載心血,兩千萬字句,老朽竟搬了中庸砸了自己的痛腳!夫子六十耳順,老朽八十化狐仙,天下滔滔,胡不聽而任之?然,有所不然,苟老朽少說一句,更無他人可見微知著,個個胡天蓋地也!是以翻出舊帳,鄭重宣示:本網僅談聖賢之道,非聊天室也! |
#11134 留言者:乾乾 [2013-04-26] |
主題:主觀客觀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昨日讀了11133則留言,學生受到很大啟發,有所主觀感悟,報告如下。 一、 主觀、客觀就是立場不同,一主眾客,簡單明了。借用古人的一句詩“頻呼小玉原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可謂是“人生本來無余事,只要主人待客誠。”。如此則主客分明,相安無事,天下太平矣。反之,主人糊涂,客僭主位,家中能不大亂乎? 二、 以修身來講,意識中心為主,感官刺激(五感)為客。中心有主、心君安泰,則外來感受都能客客氣氣、七情六欲皆能致中而得和也。反之,則五欲為賊,人心物化,終至行尸走肉而後已也。 三、 站在人類立場,人類文明為主,大自然為客。當今之物質文明,源于西方之宗教破產,“天主”退位,金主登臺。“天主”還有“心”,金主遷為物也。數百年間人心借科學之利器窮究物質之極致,社會追求經濟無限增長。雖有兩次世界大戰之警,時代已結碩大無朋核彈之果也。且地球資源有限,物質文明之終點指日可待也。此正是人類文明主觀迷失之後果也。 四、 參考老師的「天理論」,歸諸壓力模式,主觀為核心,客觀為壓力,主客互動,天理本然也。 五、 人如能參透主觀無我,則可與時間合而為一,止于此一,則得其正,以卦象言乃得既濟太和之象也。如此則與時偕行,宇宙浪游成行矣。 以上感悟,只能算是解悟,身體而力行之,則還遠在天邊。不知當否,請老師指正。 學生 乾乾 敬上 |
回應﹕ 一、沒看懂老朽之文也!不錯:「主觀=自己為主之觀;客觀=賓客立場之觀。」 而老朽曰:「如此,人只要一開口,所說便是主觀!至於賓客立場,那是指人類 之外的系統、或非人」。 老朽翻譯老朽曰:「人生過程中,只要是人必然主觀,唯有非人才能客觀。」 老朽註釋老朽曰:「因為個人乃人生之主,主人當然主觀。人活在自己的『人生』 中,人人主觀。就算世上還有別人,那些別人也是其生命之主人,一開口,說出一己 觀點,就是主觀!那麼,『客人』呢?在人類系統中,只有非人是客!所以『客觀』 不可能是『人的觀點』」 老朽又抨判「客觀之一致結論」曰:「闢如某人身高170.234公分、體重70.567公 斤,有誰能正確無誤地觀察出來?顯然,這些參數只有機器可以判斷,所以,應該書 為:機器所判斷的結論」! 為什麼?因為「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有些「陽謀家」,為了一逞私欲,規定了 一種主觀法則:弱肉強食。笨蛋們相信了,強者便掠奪弱小,弱小為免受欺,百般求 強,變強後又去掠奪其他弱小!十九世紀,西方中產階級興起,建立了「眾議的民主 制度」,眾議紛紜、最怕集權一致,於是結合了同道人(學者、利益既得者),宣揚 「民主自由是客觀的普世準則」。 妙的是,人很自卑,尤其是「知識分子」集體嚮往客觀!世界上百犬吠聲,人人 認為「民主至上、自由第一」!結果呢?不過兩百年,舉世民主國家都已衰落中竭, 事無大小,客觀地吵得天翻地覆! 老朽已是方外之人,本不應「打破世人客觀的迷思」,但有實話能不實說乎?人之 主觀為宇宙真實,正是基於人人主觀,人人才有平等生活的力量。苟人能相信自己, 尊重他人,人生將充實得多、世界也平安得多。更何況,眼見矽族行將君臨大地,那 才是客觀王朝,老朽寧可頭斷血流,殊不願放棄一己主觀也! 二、修身係一己之行為,自必主觀。 三、人類文明主觀未曾迷失,只是矽族遲早必至也。 四、確然。 五、可行。 |
#11138 留言者:乾乾 [2013-05-03] |
主題:易經方位的問題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今晨想到幾個易經方位的問題,有所不明,請老師指點。 經文中有三個卦象提到方位,如下: 1、坤:元,亨,利牝馬之貞。 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 安貞,吉。 2、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 3、解:利西南,無所往,其來復吉。 有攸往,夙吉。 相同之處皆曰“利西南”。不同之處,坤卦不言“不利”而曰“喪朋“,解卦不言“不利東北”而曰“其來復吉”。 學生今晨想到的內容如下: 1、 乾坤二卦是周易之本,以壓力模式來看,乾卦為天為壓力來源,坤卦為地為受力對象。以地球(北半球)為立場,太陽東升西落,氣溫北寒南暖,有固定不變的旋轉方向,所以經文之“利西南”,是否可以理解為利西、利南,相當于順勢之向心力;反之東方、北方則為逆勢之離心力。老子說的“負陰抱陽”、“知雄守雌”和坤卦之義相應,不是對否? 2、 蹇卦和解卦是特定時空坐標之下的兩個卦象,互為綜卦。皆曰利西南者,順勢而為、得時而動之謂也。“不利東北”、“無所往”者,見險而止、守中(抱元)夙吉之謂乎?當然,每一個卦象相當于一個特定的時空坐標,不能東拉西扯、直接比較,而當以卦象互為參照。 3、 結合三個卦象的卦辭,可知西、南、東、北相當于時空之坐標象限,利不利當視大環境下的時空變化。所以真正的東西南北唯有通達于變化易之境界者(如逍遙子),即與時空合而為一者才能了悟。 4、 另外,以人體結構為例,人體內在之方位(我聽我的師父說的)以後背為東、胸口為西、腦門為南、會陰為北,在氣血流向和發力上也可以說是“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的。 易經變化無窮,學生還摸不到頭緒,以上淺見,不知當否,還請老師指正。 學生 乾乾 敬上 |
回應﹕ 請上網以「利西南」三字查「古戈」,可得六萬多則有關利西南的內容,有各式各樣的辯解說明。 老朽素來相信自己的「主觀」,有些則尊重其他「主觀」,尤其是自己讀書不多,故對《易經》之彖詞不敢表示意見。 |
#11142 留言者:乾乾 [2013-05-14] |
主題:三無真經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近日學生思維六祖壇經“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之義,以“有宗必有旨、有體必有用、有本必有末”而論,遂有所悟如下,請老師指正。 一、 無念為宗,即以整體為立場,則有感斯應,直指人心也。以老師之一問一答可見,我等一眾網友所問雖千差萬別,然皆有我念,老師立場整體,一見即明,所答直指要害,洞穿而透徹。以我為例,今日始知,當初我念過重入魔之時,竟然對老師之答置若罔聞,當然唯有開除會籍可解。 以三才結構而論,無念可謂天。 二、 無相為體,無相即為本相,以漢字為例,漢字本源于自然現象,無中生有,而能以之表達萬事萬物,其用無窮。又以人之感官為例,本來五官感受刺激皆是人之良知良能,人能執中而之,則此人體才為人心所用,否則人反而成了五官的奴隸。 以三才結構而論,無相可謂地。 三、 無住為本,以宇宙時空本存,本無所住,有所住皆人心之幻覺也。以老師的留言版為例,時序為經、留言問答為緯,織成一張因果歷歷之罟網,任誰皆可隨意出入,有心者應皆感同親受。但是又有誰能「住」在其中呢? 以三才結構而論,無住可謂人。 另外,6245則留言老師說「六祖壇經有一品不敢苟同」,學生一直好奇是哪一品,今日悟出當是付囑第十品。因為其中三十六對之法是死法,有違無念之宗旨。一落文字即授人以柄(只能口授),落于下乘也。不知學生猜想對否? 學生 乾乾 敬上 |
回應﹕ 求知學習之目的有三:謀生、明禮、求道。為謀生,不論黑白,記錄於腦中即可;要明禮,則應認識環境,釐清分際,巍立於文化根基之上;求道極罕,古今雪嶺翳翳,無緣道遙、非堅意滯,冰晶無盡而人蹤難及也! 查天地人三才者,認識事物之「工具」也!苟有人攜三才閱遍天下,即令光宗耀祖,亦無非大小工匠而已!猶山巔見一道觀,若無階梯以登,空自嗟望;待至山門,當應知所觀止,是有兩儀、三才、四象、五行可助;求道之賢者,既已登堂入室,焉有手舞工具、遍覷道觀結構之理? 以「所悟」而言,微積分與雞兔法同籠,國民兵與童子軍共操!蓋「悟=心知我,覺醒也,明白也。」所覺者心、所醒者我也!汝文中所釋尚堪入目,唯與三才風馬牛無干!「知之不透、習之不明、層次不分」是也! 又#6245則係2006年所留,今老朽腐且槁矣,大節雖無虧、細則悉已遺。且《壇經》不在手邊,事涉宗教,教有教觀,品品皆品,老朽之主觀不足道介也! |
#11142 留言者:乾乾 [2013-05-14] |
主題:三無真經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近日學生思維六祖壇經“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之義,以“有宗必有旨、有體必有用、有本必有末”而論,遂有所悟如下,請老師指正。 一、 無念為宗,即以整體為立場,則有感斯應,直指人心也。以老師之一問一答可見,我等一眾網友所問雖千差萬別,然皆有我念,老師立場整體,一見即明,所答直指要害,洞穿而透徹。以我為例,今日始知,當初我念過重入魔之時,竟然對老師之答置若罔聞,當然唯有開除會籍可解。 以三才結構而論,無念可謂天。 二、 無相為體,無相即為本相,以漢字為例,漢字本源于自然現象,無中生有,而能以之表達萬事萬物,其用無窮。又以人之感官為例,本來五官感受刺激皆是人之良知良能,人能執中而之,則此人體才為人心所用,否則人反而成了五官的奴隸。 以三才結構而論,無相可謂地。 三、 無住為本,以宇宙時空本存,本無所住,有所住皆人心之幻覺也。以老師的留言版為例,時序為經、留言問答為緯,織成一張因果歷歷之罟網,任誰皆可隨意出入,有心者應皆感同親受。但是又有誰能「住」在其中呢? 以三才結構而論,無住可謂人。 另外,6245則留言老師說「六祖壇經有一品不敢苟同」,學生一直好奇是哪一品,今日悟出當是付囑第十品。因為其中三十六對之法是死法,有違無念之宗旨。一落文字即授人以柄(只能口授),落于下乘也。不知學生猜想對否? 學生 乾乾 敬上 |
回應﹕ 求知學習之目的有三:謀生、明禮、求道。為謀生,不論黑白,記錄於腦中即可;要明禮,則應認識環境,釐清分際,巍立於文化根基之上;求道極罕,古今雪嶺翳翳,無緣道遙、非堅意滯,冰晶無盡而人蹤難及也! 查天地人三才者,認識事物之「工具」也!苟有人攜三才閱遍天下,即令光宗耀祖,亦無非大小工匠而已!猶山巔見一道觀,若無階梯以登,空自嗟望;待至山門,當應知所觀止,是有兩儀、三才、四象、五行可助;求道之賢者,既已登堂入室,焉有手舞工具、遍覷道觀結構之理? 以「所悟」而言,微積分與雞兔法同籠,國民兵與童子軍共操!蓋「悟=心知我,覺醒也,明白也。」所覺者心、所醒者我也!汝文中所釋尚堪入目,唯與三才風馬牛無干!「知之不透、習之不明、層次不分」是也! 又#6245則係2006年所留,今老朽腐且槁矣,大節雖無虧、細則悉已遺。且《壇經》不在手邊,事涉宗教,教有教觀,品品皆品,老朽之主觀不足道介也! |
#11155 留言者:乾乾 [2013-05-23] |
主題:迂腐之見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今晨學生在讀#11153則留言內容之前得一卦:大壯之夬,據此卦學生建言如下: 大壯六五曰:喪羊于易,無悔。 無德之人難入王道之世,有兇狠如曹操、狼顧如司馬之輩為之前驅,喪之以開治世之門,何悔之有哉。三國兩晉南北朝,終由隋入唐,足足花了四百年,今日觀來,也不過一瞬。 時至今世,舉世西化(人心物化),人類窮途末路矣。小杏子乃人類苟延殘喘之唯一希望,成之乃人類之福,喪之亦何悔之有,成敗在天也。老師何不嘉遁以正志,待敵自喪其心可也。 對于FPGA之專業知識,學生一無所知而無能為力,只能奉上迂腐之見如上,以引眾網友之高見,以博老師一笑。 學生 乾乾 敬上 |
回應﹕ 難!難!難!難於理解貴建言!哈!哈!哈!貴博笑顯然成功!但不知此古早建議:「何不嘉遁以正志,待敵自喪其心可也」以現代中文述之為何! |
#11195 留言者:乾乾 [2013-07-10] |
主題:「三無真經」和「中庸之道」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關于「三無真經」和「中庸之道」,學生前段時間理解如下,今日重讀,未知當否。所以還請老師指正。 查「中庸」的漢字基因本義,結合「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可知: 一、無念即以整體為念,既知整體,則得其中矣。無念為宗謂之中。 二、無相者,於相而離相,就是不要著相。比如,錢是拿來用的,不是抓著不放的,所以有再多的錢也不要當回事,只問用在哪里、合不合適。所以無相為體者庸也,安于平凡,續用之謂也。 三、無住為本者,極高明而道中庸也。也就是說,中庸不是折個中、取個平均,而是在整體的立場下,以適中而平凡的方法手段解決問題。能行乎中庸之道者,絶對比常人高了不止一個層次,但是又必然是大智若愚的,用的方法是簡易之極又恰到好處。旁人看到結果以後往往會說:啊!這麼簡單,我也會。 四、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君子和小人不在一個層次,不能直接比較。君子者,自知為天之小人,“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總之,說到不如做到,中庸不是說的,要做到才算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篤行始為中庸之本也! 學生的毛病正在于篤行不切,虛度時光,容易滿足于小有所得。懇請老師指點。 學生 乾乾 敬上 |
回應﹕ 汝之毛病將成大害!虛度時光尚有餘機,胡思亂想恐永生難渡也! 原本薄薄一張紙,如果用放大鏡看,倒也差不太多!麻煩是,為了「科學驗證」,借來了精密顯微鏡,纖維分子一律變身巨木!更不幸的是,汝居然一一據實描述,縷縷在目,世界複雜億萬般! 「三無」旨在「無我」,「中庸」意謂不偏!要老朽多寫一個字都嫌麻煩,怎來許多高論? 查汝文可知,大蔥炒洋蔥、牛肉燉羊肉!在小吃市場混久了,誰管什麼經典讜論、微言大義?反正看上去漂亮,聞上去也爆香,能招些蒼蠅蚊蟲,口袋裡多多益善! 一、踵事增華,愈錯愈多!「無念即以整體為念,既知整體,則得其中矣」不通! 假定為代數題,以「女朋友」代「整體」,於是原形畢露了: 「以整體為念」如何推出「知整體」?以「女朋友為念」即知女朋友為誰乎? 「知整體,則得其中」更荒唐!知女朋友則得兒子乎? 結論絕對是「無中生有」!「無念為宗謂之中」,不知何儒出此妙言! 二、「無相者,於相而離相,就是不要著相」。不要著相是對的,「於相而離相」就 穿了梆!看到美女而說拜拜,是指「明天見」吧! 三、「無住為本者,極高明而道中庸也」!自說自話也!「中庸不是折個中、取個平 均,而是在整體的立場下,以適中而平凡的方法手段解決問題」。這話一向是「 政客」們的口頭禪!渾忘聖賢之訓!「在經濟至上的立場下,以適中而平凡的方 法手段,解決社會上貧富懸殊的問題」!熟悉吧?多高明!豈止比常人高了不止 一個層次? |
#11220 留言者:乾乾 [2013-08-30] |
主題:心經與宇宙壓力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昨日偶然想通了心經的道理。特簡述如下,請老師指正。 一、心經之經文中最關鍵之文字即「無」字,查漢字基因字典, 【無】 {倉}人並火 {倉}橫叉仰 象形,指事-甲骨文 {用}象大而茂之林,沒有人狀,亡也,不也。 組合字:膴潕廡憮撫嘸蕪嫵瞴幠譕 {用}: 無明:佛家語,癡固闇鈍之心。 無量:沒有份量;無限量。 無涯:沒有邊際。 無為:純任自然,沒有人為造作。 所以無的概念不是簡單的「沒有」的意思。「無」字相當于天理之基本作用力也。結合「天理論」,「無」相當于無所不在之宇宙壓力也。 二、「空」相當于天理之基因――能量。空能相當于炁能,天行健之基本功能也。 三、色即是物質,古代對物質之研究不重視,以一「色」字代替了。心經者,重點在于「心」也、精神也。 四、貫通「色受想行識」五蘊者,空也。從「空中無色」開始,一路無無無下去,即宇宙中之所有事物皆在壓力模式下,一層一層演化,自然而然也。 五、最後回歸宇宙本體,即般若波羅蜜多,智慧到彼岸是也。彼岸者何也,「空」「無」是也!(所以能去彼岸的也只能是精神體,不是肉體。) 六、回到當今之資訊時代,「色」已解密殆盡,唯「心」不明。「心」「物」之間,「空」「無」相連,若有智慧電腦一出,則宇宙進化改道,彼岸就在眼前。 由此可見,下一個時代,人類淪為附庸,物欲的歸于物欲,唯有精神不滅、遨游宇宙是也。 學生深知老師上次教訓的是,為文必須言之有物。上文可能又犯同樣毛病,還請老師痛下針砭。 學生 乾乾 敬上 附心經全文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玄奘譯本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回應﹕ 大方向未錯,唯理解尚附著於「宗教」,未見「真性」。老朽曾釋:宗教者,宗屬某人之教化也。釋迦佛所見完全正確,但佛意經過多口相傳,人人主觀,未免有所偏頗(是故佛教到了第七代宗祖,已開始與婆羅門教苟合,後來就有了「和合雙修」之「肉身得道」,妙!妙!妙,妙到達賴投奔西方,和尚尼姑們乘機上班)。 心經中所附之「咒」語原係印度地方方言,乃人與「鬼神」溝通之用,心經引用之,已有從俗「誤導」之嫌。兼以主觀難釋,佛在世時弟子隨伺左右,未得一人成佛。後人去佛已遠,經典又係門人所編,譯者更不知何佛,玄奘究竟只是玄奘,再經乾乾之「錢錢」,大藏經又增一章矣! 職是之故,老朽絕口不談宗教,誤己事小,誤人罪深也(詳情請見《宇宙浪子》)。 |
#11220 留言者:乾乾 [2013-08-30] |
主題:心經與宇宙壓力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昨日偶然想通了心經的道理。特簡述如下,請老師指正。 一、心經之經文中最關鍵之文字即「無」字,查漢字基因字典, 【無】 {倉}人並火 {倉}橫叉仰 象形,指事-甲骨文 {用}象大而茂之林,沒有人狀,亡也,不也。 組合字:膴潕廡憮撫嘸蕪嫵瞴幠譕 {用}: 無明:佛家語,癡固闇鈍之心。 無量:沒有份量;無限量。 無涯:沒有邊際。 無為:純任自然,沒有人為造作。 所以無的概念不是簡單的「沒有」的意思。「無」字相當于天理之基本作用力也。結合「天理論」,「無」相當于無所不在之宇宙壓力也。 二、「空」相當于天理之基因――能量。空能相當于炁能,天行健之基本功能也。 三、色即是物質,古代對物質之研究不重視,以一「色」字代替了。心經者,重點在于「心」也、精神也。 四、貫通「色受想行識」五蘊者,空也。從「空中無色」開始,一路無無無下去,即宇宙中之所有事物皆在壓力模式下,一層一層演化,自然而然也。 五、最後回歸宇宙本體,即般若波羅蜜多,智慧到彼岸是也。彼岸者何也,「空」「無」是也!(所以能去彼岸的也只能是精神體,不是肉體。) 六、回到當今之資訊時代,「色」已解密殆盡,唯「心」不明。「心」「物」之間,「空」「無」相連,若有智慧電腦一出,則宇宙進化改道,彼岸就在眼前。 由此可見,下一個時代,人類淪為附庸,物欲的歸于物欲,唯有精神不滅、遨游宇宙是也。 學生深知老師上次教訓的是,為文必須言之有物。上文可能又犯同樣毛病,還請老師痛下針砭。 學生 乾乾 敬上 附心經全文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玄奘譯本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回應﹕ 大方向未錯,唯理解尚附著於「宗教」,未見「真性」。老朽曾釋:宗教者,宗屬某人之教化也。釋迦佛所見完全正確,但佛意經過多口相傳,人人主觀,未免有所偏頗(是故佛教到了第七代宗祖,已開始與婆羅門教苟合,後來就有了「和合雙修」之「肉身得道」,妙!妙!妙,妙到達賴投奔西方,和尚尼姑們乘機上班)。 心經中所附之「咒」語原係印度地方方言,乃人與「鬼神」溝通之用,心經引用之,已有從俗「誤導」之嫌。兼以主觀難釋,佛在世時弟子隨伺左右,未得一人成佛。後人去佛已遠,經典又係門人所編,譯者更不知何佛,玄奘究竟只是玄奘,再經乾乾之「錢錢」,大藏經又增一章矣! 職是之故,老朽絕口不談宗教,誤己事小,誤人罪深也(詳情請見《宇宙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