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11009 留言者:乾乾 [2012-12-11]
主題:系統定義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今日學習完#11008則留言,末尾有系統之定義為:「統一在某主題下、可觀察認知之體用、因果」。由此學生聯想到#10936則留言之末尾有言:「舉凡易理所示,無非「上系統」之啟迪,上系統係一剛體,無時空體用,豈凡輩五官之能知?」 。
  當時學生第一印象即認為:是否應為「無非時空體用,豈凡輩五官之能知?」?後來又有點糊涂了,也沒敢再問。不過一直放在心里,今日聯系上下文,不知老師當時是否筆誤?
  
  另外,學生前段時間讀到一本小說「大日壇城」,乃是以吳清源先生為原型的傳奇故事。書中有一話頭「人間即是佛境」,學生一直存疑,今日得悟如下,請先生指正。
  佛境係一剛體,人間雖為五濁惡世,整體亦為一剛體,所以人間即是佛境。當然如果人人成就為一一之主觀客體(即為剛體),則天下大同矣。
  學生 乾乾 敬上
回應﹕
  非筆誤,宇宙之上系統當已超越宇宙系統,其理甚明。宇係空間、宙指時間,其上之系統若「無非時空體用」,汝欲「拾級而登天」乎?正因所屬有所不同,是有互異之系統,否則上下系統間時空互通、因果直達,豈非疊床架屋,自詅其大?
  於宇宙之上系統,體用因果恒一、時空精神不分,於客觀始可謂之剛體。但若有子系統其中,於子系統之主觀當是另一番境界,即令可以體用因果象徵之,亦非吾族類,不可一概而論。再說,吾人之五官六感,係本系統時空之屬,僅可感知處身環境之「微觀」變化而已。意識縱能覺查「其象之徵」,而具此「意」之「識」者,苟非聖賢,常窮終生之困而常惑,焉得踰越系統之極限耶?

  「人間即是佛境」當是某佛子所書,人人皆為主觀個體,各有所見理所當然。佛陀釋迦矣尼乃宇宙系統中一大智者,雖其睿智無垠、觀照須彌,但主觀仍是「主觀」,唯較吾輩之芥子有別而已。以老朽「主觀」所知,佛陀觀照系統之「心(能)」、老子觀及宇宙之「體(各種界面)」、儒家則觀「用(人際關係)」,三者各有所長。是則,站在宇宙系統立場,儒道釋傾一必偏,去「剛體」遠矣!

  後註:觀汝之文,知尚停留在一般「知識分子」之迷思中,對「系統」毫無觀念也。蓋系統係一完整而獨立之對象,即令同一宇宙中都無完全相同之子系統,何況另一獨立系統?
  蓋宇宙乃一獨立之系統,宇宙之上系統為另一獨立系統;宇宙中以時空為基礎,上系統必然沒有。否則,時與時接、空與空通,此二系統怎稱上下獨立?再說,在同一系統中有若干「子系統」,子系統間可以具有「類似」之性質,但若視作系統來討論,則其「類似之性質」也必須定為「相異之名稱」。就算是「人」,人人必須各具其名,否則,如何分辨?
  因此,在宇宙之上,不論稱為天堂、極樂世界、鬼域或是第十三維,只要把「人的現成經驗」帶上去,保證是成人童話,就像希臘諸神一般!要瞭解宇宙之上的這種玄妙的觀念,首先要釐清傳統桎梏,找到真相的根源!尤其是汝熟衷占卜,卻不求甚解,很容易認為「天上」採用甲子計時,在玩著摩斯碼的遊戲!果如此,人生良機頓失矣!
11010 留言者:乾乾 [2012-12-11]
主題:釋道儒與易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今日得閑,上午學習完#11009則留言,小惑得解(大惑還未發生),感謝老師。
  本來不敢繼續留言,轉念一想,老師面前何必虛偽。
  
  承接#10936則留言,站在易道之立場,則釋、道、儒三家可否以易經之乾、坤、屯(統括後面的六十二卦)三卦當之。釋家乃大哉乾元之恒動心能,君子以自強不息;道家乃順承自然之無成有終,君子以厚德載物;而儒家乃動乎險中之中流砥柱,君子以经纶「文化」。
  如是六十四卦則演化成為一個個無窮無盡、生生不息之恒動子系統,合而觀之可「見」上系統之「真容」。
  返觀可知三家歷代祖師聖賢各各「主觀」背後之「客觀」真實,學生應能不會再有故弄玄虛之迷思迷信了。如是亦能理解老師所言:「易」理為宇宙系統中的「唯一真實」,是「真玄」而非「虛偽」。
  得之則心定止一,平日里平平常常做人做事,臨終時坦坦蕩蕩面對生死,永易不易,當下即是也。
  
  剛剛讀完老師寫的後注,據此可得照妖鏡:「天上」者,無無之無也。易無體而神無方,非言語耳目之所能到,說得有鼻子有眼的多半是妖魔鬼怪。
  
  如是理解,不知對否?請老師指正。
  學生 乾乾 敬上
回應﹕
  欲討論問題,首先應有明確的立場及格局,否則用小菜碟盛湯麵,一塌糊塗!比如說,談到牛肉麵,一般人都能津津樂道,何處的好吃、何地的便宜!其實,一碗牛肉麵涉及環境、社會、民生、經濟、習俗、愛好、口味、營養、衛生、方法、技術…,不一而足!難道「易理」尚不及牛肉麵乎?豈是乾坤屯三碗即飽乎?汝格局如斯乎?
  以老朽所知,「易理」可以三才類之,乃帝王易、生民易、變化易是也!苟無此認識,或執其一端,黨同伐異,自是牛肉麵大碗吃,無礙自食自言!
  曩時,君主當道,天下悉為當權所有。帝王易恒為主流,以之服務王權,斯乃規律。當時研易者率多為士大夫,重視「義理」,專注各卦之名稱與爻辭,以詮釋社會上下應有趨避之道。汝若早生清明,讜論可以載諸史冊,官拜天師,光宗耀祖焉!
  生民易係以占卜、命相、風水、堪輿等為手段,以為升斗小民服務,告知吉凶。《易經》能由上古傳衍至今,乃生民之功也!今帝王易已隨君權西逝,而生民易卻歷經西化大風潮、文化大革命,迄今屹立不墜,蓋人心依然、有用斯立也!
  變化易是超出「象、數」專事研究「易理」者,最初,係源自若干修道之人,因憬於象數之奇、從而細究其理者。此輩多能出入化境,常遠避人世,與眾無涉。常人苟非殊緣,難以得悉焉。

  知汝大惑未生,小惑遍地,唯常自以為是也!今帝王易雖沒落,但來日尚有餘風;生民易雖無大用,但卻能安身立命。只變化易離俗世太遠,須上登九九天梯、下溺萬丈深淵,無緣無門!汝雖好此道,但迷途山腰,切記應慎選足下。
11020 留言者:乾乾 [2012-12-17]
主題:三人行必有我師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上周日我在公園里跟著師父學習太極拳,剛好下著大雨。一開始就我們師徒二人,討論到關於佛學的一些問題,結論當然以師父的意見為準。
  這時又來了另外一個人,他在旁邊聽了一會,就忍不住插話。先是說某處觀點是師父說的對,接著又說某處是我說的對。我在當下不覺一省,這不就是損卦所示:「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嗎?難怪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只要有三人就必然產生二種意見,進而必損其一。所以引申到為人處事上,確實沒必要多說話。君子敏于行而訥于言,擇善而固執之,終能致百慮于一定也。
  另外,師還有爭戰之義,三人以上的場合就不便教訓人。要人心服口服,二人私下切磋最好。
  以上小小體會,請老師不吝指正。
  學生 乾乾 敬上
回應﹕
  可以這樣「體會」,但不能如此「理解」。蓋體會屬於一己,自已身體所意會者,公婆各有所見,並無絕對的是非。然而,理解建立在道理上,道理屬公議,必須面面俱到,否則有損。
  損卦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是指損卦第三爻的因果。蓋六十四卦皆經天地風雷山澤水火八卦之「錯綜交互」而得,泰卦上地下天,損卦上山下澤,泰之九三、上六變遂有損。「三人行,則損一人」意為:「第三爻由陽變陰--三人(陽)去一陽」;「一人行,則得其友」意為:「第六爻由陰變陽-一人(陰)變與陽相同」。
  為什麼這樣寫?雖然是在討論天下的陰陽之道,但保證不是青春兒女的煩惱詩章也!緣易理就是變易之理,宇宙中事物變易不止,要用有限的爻詞解釋無限的觀念,必須有極大的想像力;若要靠想像,唯一的方法是「象徵」,而最籠統的象徵就是爻變。以上「六三」之爻辭,所述正是由「泰」而「損」的根本變化。
  再用大家能「懂」的文字述說之:「泰卦下三爻皆陽,同性相斥,三人必去一人!是損」;另一段指:「上三爻皆陰,得一男為友可也」!「繫辭」引孔子的話注解這一爻:子曰:「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即此。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高速公路可以去邯鄲,但到不了魯邑!別的任何文章怎麼寫都可以,反正誤不了事。但一扯到易理,若不合大義,老朽便無法「狗同」!
11020 留言者:乾乾 [2012-12-17]
主題:三人行必有我師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上周日我在公園里跟著師父學習太極拳,剛好下著大雨。一開始就我們師徒二人,討論到關於佛學的一些問題,結論當然以師父的意見為準。
  這時又來了另外一個人,他在旁邊聽了一會,就忍不住插話。先是說某處觀點是師父說的對,接著又說某處是我說的對。我在當下不覺一省,這不就是損卦所示:「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嗎?難怪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只要有三人就必然產生二種意見,進而必損其一。所以引申到為人處事上,確實沒必要多說話。君子敏于行而訥于言,擇善而固執之,終能致百慮于一定也。
  另外,師還有爭戰之義,三人以上的場合就不便教訓人。要人心服口服,二人私下切磋最好。
  以上小小體會,請老師不吝指正。
  學生 乾乾 敬上
回應﹕
  可以這樣「體會」,但不能如此「理解」。蓋體會屬於一己,自已身體所意會者,公婆各有所見,並無絕對的是非。然而,理解建立在道理上,道理屬公議,必須面面俱到,否則有損。
  損卦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是指損卦第三爻的因果。蓋六十四卦皆經天地風雷山澤水火八卦之「錯綜交互」而得,泰卦上地下天,損卦上山下澤,泰之九三、上六變遂有損。「三人行,則損一人」意為:「第三爻由陽變陰--三人(陽)去一陽」;「一人行,則得其友」意為:「第六爻由陰變陽-一人(陰)變與陽相同」。
  為什麼這樣寫?雖然是在討論天下的陰陽之道,但保證不是青春兒女的煩惱詩章也!緣易理就是變易之理,宇宙中事物變易不止,要用有限的爻詞解釋無限的觀念,必須有極大的想像力;若要靠想像,唯一的方法是「象徵」,而最籠統的象徵就是爻變。以上「六三」之爻辭,所述正是由「泰」而「損」的根本變化。
  再用大家能「懂」的文字述說之:「泰卦下三爻皆陽,同性相斥,三人必去一人!是損」;另一段指:「上三爻皆陰,得一男為友可也」!「繫辭」引孔子的話注解這一爻:子曰:「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即此。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高速公路可以去邯鄲,但到不了魯邑!別的任何文章怎麼寫都可以,反正誤不了事。但一扯到易理,若不合大義,老朽便無法「狗同」!
11026 留言者:乾乾 [2012-12-23]
主題:思維問題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冬至剛剛過去,末日「剝落」,一阳复起矣。提前祝老師、沈老師和工作室同仁們新年吉祥如意。
  今晨學生對去年著魔之事才总算了悟明白,心中大定。反過來才知道自己功力尚淺,還遠未入門。
  學生了悟的內容如下:
  思維之道,也可分為二途。即農耕方式和狩獵方式。以農耕方式言:思為心在田上耕耘,維為貫通支持。人心當收止于田,一如農人,春天里開墾田地、播下種子,夏天里辛苦勞作、拔除雜草,秋天里周全安排、收獲果實,冬天里善藏良種、以備來春。心田人人本具,不假外求;自性本乎天理,當下可見。所謂明心見性,無非體用因果而已。
  而狩獵方式則不然:心乃肉團,刺激是求;性乃人欲,解放為上。遂致人心向外,逐利而思、逞欲而維,思維假借科學以為利器,窮究原子粒子太空外太空,而人心荒廢、冬至無糧也。且狩獵族人最擅長拿來主義和巧取豪奪,什么無上大道、智慧結晶,不過是些名利果實,我照單全收、通通歸我。結果就是當今這般人人有理、個個上帝的末日景象。
  學生去年也是滿口先天大道、天天感悟不斷,實則潛受狩獵族影響(今日學堂即是),心魔作祟而迷失邪道也。幸好老師痛下殺手,打得我暈頭轉向,未敢出腳而入歧路。
  
  另外學生天天抄寫楞嚴經快半年了,接近收尾的內容為五十陰魔(色受想行識各有十種),想請教老師:何謂陰魔?如何避免著魔?
  學生 乾乾 敬上
回應﹕
  汝之失,失於自我之貢高心、好表現,正是所問佛教「陰魔」徵兆。老朽對「五十陰魔」所知不多,佛書僅讀過《金剛經》《六祖壇經》,自性已明。由看還珠小說得知,「陰魔」者,修道人心中最深處之「自魔」也。外魔可見可降伏,而內魔等於是自己的「本尊」,如影隨形、永不分離。因人之心性、行為,悉皆為意識所主宰,一旦意識被陰魔佔據,等於是已被伐髓洗腦矣。(《宇宙浪子》第二集,文娃被魔爾潛入意識區,即係借用此陰魔故事也)。
  老朽之尊重佛教,全因前述二經,其他大藏諸經一概無法入目。蓋老朽素來不重細節,光看看《楞嚴經》中眾菩薩之名單,就避之唯恐不及!菩薩何人也?余何人也?能明心見性,三千大千一涅槃!問題在,人若看了《金剛經》,「我相」還不識,免談!讀經、抄經、吃經之餘,甚至把自己變成經書,那個「我」會更高更大:「天上地下、陰魔獨尊」!
  先別妄想去除陰魔,唯一的法門是去「我相、人相、壽者相、眾生相」,迨修至「我心不起」,陰魔無從依附,其魔自滅!
11026 留言者:乾乾 [2012-12-23]
主題:思維問題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冬至剛剛過去,末日「剝落」,一阳复起矣。提前祝老師、沈老師和工作室同仁們新年吉祥如意。
  今晨學生對去年著魔之事才总算了悟明白,心中大定。反過來才知道自己功力尚淺,還遠未入門。
  學生了悟的內容如下:
  思維之道,也可分為二途。即農耕方式和狩獵方式。以農耕方式言:思為心在田上耕耘,維為貫通支持。人心當收止于田,一如農人,春天里開墾田地、播下種子,夏天里辛苦勞作、拔除雜草,秋天里周全安排、收獲果實,冬天里善藏良種、以備來春。心田人人本具,不假外求;自性本乎天理,當下可見。所謂明心見性,無非體用因果而已。
  而狩獵方式則不然:心乃肉團,刺激是求;性乃人欲,解放為上。遂致人心向外,逐利而思、逞欲而維,思維假借科學以為利器,窮究原子粒子太空外太空,而人心荒廢、冬至無糧也。且狩獵族人最擅長拿來主義和巧取豪奪,什么無上大道、智慧結晶,不過是些名利果實,我照單全收、通通歸我。結果就是當今這般人人有理、個個上帝的末日景象。
  學生去年也是滿口先天大道、天天感悟不斷,實則潛受狩獵族影響(今日學堂即是),心魔作祟而迷失邪道也。幸好老師痛下殺手,打得我暈頭轉向,未敢出腳而入歧路。
  
  另外學生天天抄寫楞嚴經快半年了,接近收尾的內容為五十陰魔(色受想行識各有十種),想請教老師:何謂陰魔?如何避免著魔?
  學生 乾乾 敬上
回應﹕
  汝之失,失於自我之貢高心、好表現,正是所問佛教「陰魔」徵兆。老朽對「五十陰魔」所知不多,佛書僅讀過《金剛經》《六祖壇經》,自性已明。由看還珠小說得知,「陰魔」者,修道人心中最深處之「自魔」也。外魔可見可降伏,而內魔等於是自己的「本尊」,如影隨形、永不分離。因人之心性、行為,悉皆為意識所主宰,一旦意識被陰魔佔據,等於是已被伐髓洗腦矣。(《宇宙浪子》第二集,文娃被魔爾潛入意識區,即係借用此陰魔故事也)。
  老朽之尊重佛教,全因前述二經,其他大藏諸經一概無法入目。蓋老朽素來不重細節,光看看《楞嚴經》中眾菩薩之名單,就避之唯恐不及!菩薩何人也?余何人也?能明心見性,三千大千一涅槃!問題在,人若看了《金剛經》,「我相」還不識,免談!讀經、抄經、吃經之餘,甚至把自己變成經書,那個「我」會更高更大:「天上地下、陰魔獨尊」!
  先別妄想去除陰魔,唯一的法門是去「我相、人相、壽者相、眾生相」,迨修至「我心不起」,陰魔無從依附,其魔自滅!
11040 留言者:乾乾 [2013-01-21]
主題:武士會
  朱老師:
  您好!
  昨日買到一本新書「武士會」,今日讀到一小半了。書中講述了清末民初背景下中國人之道統即中華正脈之抗掙與消亡過程。中華正脈不是亡于洋鬼子,實亡于自家之不肖子孫也。
  讀之不覺神往,中國人原有的世俗社會原來是半神半人之狀態,本有很多中國人身在人間,而神居天趣也。
  時至今日,百年恍如一夢,夢醒後中華大地處處黃皮白心矣。
  老師要去做道童,我們學生輩該如何自處呢?是望山與嘆還是默默爬山?其實就個人而言,我好比是個不足周歲的嬰孩。要能走路爬山,還得過好多年呢。
  不過,我堅信,十年後,山上架起天線、大路直通山巔,應該可以和老師再見一面的。
  學生 乾乾 敬上
回應﹕
  人生到處知何似,正如冰山浮水時;半人半神半旅途,待至冰融自能知。
11072 留言者:乾乾 [2013-01-28]
主題:為老師壯行
  尊師在上:
  受學生一拜。
  老師此去,使命大矣哉!學生試論之如下:
  中華文化不離陰陽五行,以現實之大環境為例,內憂為官鬼太盛(從工務員報考之火熱程度可見),制官鬼者子孫也。當今之世,子孫之氣無力也矣。
  每個五行皆有陰陽之區分,子孫之陰者可視為普羅大眾(其用為俠客之除暴安良),子孫之陽者則為神聖仙佛也(其用為因果報應之絲毫不爽)。古來皇帝作為官鬼之首,名為天子,見了神聖仙佛也是要跪下來磕頭的,以示有所敬畏之意。
  當今三十多年改革開放以來,西風勁吹,財富暴發,催生官鬼大行,衣冠禽獸處處,無良心之商販多有,而苦無對策、已入絕境矣。
  其實觀五行之生克制化,對策一目了然也。
  簡單以五行模型示意如下:
          天理、律法(火)
  
  
  官、鬼(木)  人間世(土)   子孫、仙佛(金)
  
  
         財富、文明(水)
  所以老師此去,壯矣哉大丈夫之行也!大壯也,利貞也,正大而復眾生以見天地之情也哉!
  學生 乾乾 拜上
回應﹕
  汝自05年二月來本網,翼展翅張,表現之心日甚,已至走火入魔地步矣!凡習易者皆知,易經六十四卦中,唯「地山謙」卦有百利而無一害,何也?「山」原本高明於「地」,今屈而低之,是言之兼,自甘於沒也!素聞,知百以道十,含光睦眾,人恒敬之。夫雄雉不鳴於雀群,鴻鵠難棲在枝頭,真知者焉有不時之秀哉?
  老朽此去,未設立場、不知休咎,不過因緣隨機,何來「大丈夫之行」哉?此類思維悉皆糟粕!速棄之!
11087 留言者:乾乾 [2013-02-09]
主題:給老師叩頭拜年了
  尊師在上:
  請受學生一拜。
  今天是大年三十了,初夕之晨,寅時出門活動身子。雪後空氣沁人心脾,真乃老天的恩賜也。練完回家睡個回籠覺,覺中忽有所悟。
  根據老師的宇宙壓力觀念,人在地球上站立,身受無數條力線作用,都是兩兩相對的。簡而言之即前後左右上下是也。左右易分、前後易明,唯上下難知也。因為人不能如鳥一樣能飛起來。
  推想到中西文化的區別上,就可以知道中華文化可貴在于對上下尊卑最有心得(西方只有天堂地獄之說,簡則簡矣,層次不明也。)。比如中國功夫都有五層、七層或九層之說,我聽師父說世間的功夫大周天功夫之下都能廣傳,大周天功夫之上就只有口傳心授了。由此可知中國人對上下層次研究之深了。
  打個比方,攀登珠峰,可知有山上山下之別。登頂之後,更向上去,無階可循也。然此天人之際,更可知謙卦之意。人在天地之間,何其渺小也。學生終身謹受師訓,唯謙卦是行也。現在看到山了,就老老實實一步一階往上爬吧。
  老師是登頂之人也,學生再拜!
  同時也給所有網友、同道、前輩們叩首頂禮!祝大家新年吉祥如意、美夢成真!
  學生 乾乾 拜上
回應﹕
  蛇年大家吉祥如意。
  宇宙壓力非上下難知,係汝誤解其意。因人間須籍一系統以資依附,斯乃地球。人在地上,下方之力線為地所阻(吸收),故有「地心引力」將所有物質體壓在地上也。
  老朽以往所登之頂為虛榮浮華,臨老始入道門,當從學徒做起,如今尚在「考」耐功,以俾申請門籍也。
11115 留言者:乾乾 [2013-03-18]
主題:三字經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最近有感于三字經的偉大。自古作為兒童開蒙的教材,實在是精妙無比。因為漢字一字一義,三字相連,就成結構,就能代表萬事萬物了。一如形意拳的三體式,是所有功夫的根本。  
  「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
    ......古今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
  短短三百余字,就把五千年中國歷史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惜我們小時候沒背過三字經,花了好大功夫才記住一點歷史的皮毛。
  
  現在的中國人,開口閉口各種知識技術、國家大事,講的人費勁,聽的人更是吃力。說到底,就是文字的基本功不足。不知何時小學從新開始教授三字經,那才是中華文化之福啊。
  以老師上一篇文章為例,學生為了記憶方便,也為了練習一下三字經的格式,整理如下:
  
  團隊管理學
  一,好團隊,須人才,人才備,認知同,能容忍,團隊成。
    1,團隊者,首系統,人所聚,達效率,顧需求。
     1-1,人之需,存求物,活在神。
         物用足,人即惰,恰好難。
         精神者,人人異,痛苦除,無上樂。
     1-2,目標明,先溝通,認知同,形諸文,以備案。
     1-3,人事者,基分工,層次別,配人才。
         堆棧式、分配式、分組式,視事定。
         高層領,中層能,低層從。
    2,次人性,人有命,為生存,不得已,始工作。
     2-1,個性異,組團隊,須慎重。
         不合群,或自閉、或放蕩、或貪逸、或固執、或喜鬥、或嗜非,各有因。
         性反覆,精神顛,自視高,判斷低,習慣殊,各有異。
     2-2,團隊立,成功否,在于德。
         品德者,抑個性,教養成。識人品,德者居,組織者,基本功。
     2-3,工作者,有特性,合生理、配心理。
    3,組建者,最為重。能識人、能識事、能識任,有遠見、有魄力、有耐心。
    4,大環境,是背景。
      工商業,遷無常,其產品,三十年,全變易。
  二,領團隊,主事者:要正直、當果斷、有權威、能包容。
  三,領導者,與管理,有何別?
    領導人,管理事。解人性,及習性;各種事,達因果。事理明,即智慧。
  
  學生 乾乾 敬上
回應﹕
  很好,學以致用,其道大矣。只是用字重覆太多,且未押韻腳,不符「三字經」之規律。此外,這篇內容太簡陋,老朽前文,不過臨時交差,價值不高。此類練習極具意義,再若慎選佳文、注意尾字之音韻即可。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