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第四章 漢字基因結構
 第一節 八大要素
第四章 漢字基因結構

第一節 八大要素

  基因係事物之基礎,漢字為一籠統之稱謂,當將漢字系統化後,基於各系統功能不同,遂有不同之名稱。漢字基因之結構有八,是稱八大要素,各為:字碼、字序、字體、字形、字音、字義、字辨、字用。
茲以其功能性質,分述如下:

一、輸入:文字輸入-倉頡字碼。
  1978年,作者率先發表「倉頡輸入法」,以供中文電腦文字輸入之用。當時「漢字基因」觀念已經成形,唯個人力有未逮,不得不逐步推出。
    倉頡二十四個字母即「字母因子」。


二、輸出:文字輸出-倉頡字形。
  電腦乃一資訊處理工具,所處理之結果,必當有以示人。故以「向量組字技術」,利用字形因子,以程序將「碼」釋為字形輸出。
  各字之筆形,供字庫造字用,故為「字形因子」。

三、查尋:文字排序-倉頡字母。
  過去因無電腦,文字序列全靠記憶,其效能不彰。今於大量資料(比如億兆筆)處理時,查尋不僅要快速,且應與人之習慣相符(拼音文字唯一優點,即其「字母」之排序,觀「字典」即可知之),故而釐定「倉頡字母」。
  「字序因子」相當於拼音文字的字母順序,供大量資料查尋用。

四、語音:形聲法則-倉頡字身。
  漢字百分之九十來自「形聲」,聲符多為字身,有一千三百多個。本系統僅取其「本音」(如:詣取旨音,曇取雲音),以求系統完整(此乃革命也,有「學問」的「利益既得者」必將反對,但不作此圖,漢字將永遭詬病)。
  「語音因子」即各種音標符號。

五、辨識:文字掃瞄-倉頡字碼。
  辨識與輸入之對象相同、處理相反。故掃瞄之形可轉成向量,再由向量得出倉頡字碼。既由字形得到字碼,即稱辨識。
  「字辨因子」乃倉頡字母及其輔助字形。

六、意義:概念基因-概念分類及倉頡字首字身定義(請見第一節)。
  概念分類為人類思維基因,再加上倉頡字首、字身之常識基因,以及文字之體用因果、性質關係,即為文字對人之意義。
  當概念基因之觀念發揚光大後,漢字將如同「科學」一般,易學易用。至時,中華文化勢將為舉世所接受,以為人類造福。
  「字義因子」即為「概念基因」。

  漢字基因是人類思維的精華,是資訊系統整合之基石,是中華文化優秀的明證。它具有強大無匹的機能,經過分門別類、歸納整理後,提煉出「形音義」之「因子」,設計成「碼」,是稱「倉(蒼)頡系統」(以紀念造字之前賢蒼頡)。
「碼」係中性符號(相當於代數中之「變數」),可在「基因」之統一結構下,根據不同之應用,發揮不同之功能。

第四章 漢字基因結構
 第一節 八大要素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