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第六章 新生力量
      第一節 層次的必然性
      第二節 人類的立場
      第三節 未來社會

第六章 新生力量

當恐龍稱霸於中生代時,
人類的祖先還不知道在哪裏,
而羅馬國力鼎盛之始,
就已經種下了日後敗亡的因子。
--------------

  宇宙萬象,廣義説來,莫不具有「生命」,也無一不在盛衰循環中變化浮沈。當然,人類也不例外,不論從横切面的系列層次分析,或縱切面的進化層次判斷,必然會有在宇宙中消逝的一天。只是,人類意識的「自我」習慣了自居於宇宙的中心,難以相信這一天就會在不久的將來發生。
  許多人堅稱,人類已經渡過了無數危機,怎麼不能渡過這一個? 甚至下一個? 人類有過無數劃時代的發明,怎知不在下一秒又產生另一個? 更有許多專家們,僅僅站在職業的立場,就認定知識能戰勝一切,完全看不到整個人類社會及宇宙環境的問題。
  這個時代的罪魁禍首,就是一些「無知無識」的「知識份子」。因為知識的分工日趨精密,知識分化成了無數互不相關的「技術」。而「技術」範圍狹小,易學易用,經濟效益高.
  因為時代的教育制度太強調效率,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僅懂技術而缺乏常識的「速成專家」。他們立即成為工業社會的寵兒,落後國家的救星。他們是「科技」的發言人,是名與利的中心;他們只顧加速經濟的發展,僅重視技術的突破,急功近利,竭澤而漁,完全不顧人類未來的前途。
  技術的價值在於造福人類,而要造福人類,首先必需瞭解一切與人有關的因素。如果不具備這種人生「常識」,則其所作所為不可能有利於人類社會。因此,我認為凡自命為「知識份子」、而缺乏常識者,實際上等於「無知無識份子」。
  所謂「常識」,是人對其生存社會之倫理、道德、歷史、地理、宗教、信仰、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種事物等,應具備基本的認識。是為人處世之指導方針,也是人生幸福、社會安寧的共同法則。
  正如一位建築師,一味追求其作品的完美,便認定能造福人類社會。至於其作品與環境的調和,人心的需求,經濟的效益,社會的影響等,他是否能有足夠的認識? 此外,在工程的進行上,材料的耐力,施工的水準,以及各種天然、人為的因素,都涉及安全及後果,他是否能完全加以控制?
  這些都不是任何單一的技術可以解決的,同時,也不是把各種專家聚集一堂,就能達成共識,那麼,知識的分工義意何在?
  自從馬爾薩斯的人口論被綠色革命否定以後,人們便振振有詞地斷言人類是奇跡的製造者,而且認定奇跡之必然性,並據以反駁任何對人類前途提出警告的理論。
  這些見解,有兩個大前提,一是以人類作為宇宙進化終極目標,自認能解決任何臨頭的危機;其次是以自我為中心,只要大難不在自己有生之年發生,便不顧今日應負的責任。
  我個人認為,人類只是進化過程中的一種組合。在層次的立場,當人類有了意識,並將意識所認知的現象匯為知識時,表面上,是人在利用知識,剋服了大自然。實際上,卻是另一個層次的誕生,知識已經在利用人性的貪婪,藉著人類社會的集體結構,建立了「知識王國」。在目前,此一新生的力量,僅僅缺乏一個可以容納全部知識的「機體」,一旦有了機體,立刻隨風而長,一夕之間,人類的大權旁落,江山易勢矣!

第一節  層次的必然性

每個孩子都問過:先有蛋還是先有雞?
在某個角度是先有蛋!
因為在沒有雞以前,恐龍就是卵生的動物。
-------------------

  關於層次的分類,並非只有第三章所述的那一種可能。然而,分類的正確與否,要看是不是能夠解釋所有的現象。層次的衍生必然要有衍生因子,但基於各人觀點不一,對衍生因子之取樣即有所分別,從而得出完全不同的層次分類。在此,我不妨多方面選取衍生因子,以全面探討宇宙進化所可能發生的後果。

一、將「能」的應用作為衍生因素
  人類用火以乾草為始,次而用柴、木炭、煤,以至石油,到近代甚至用原子能。此一系列,在時間上,與前述知識演進相平行。據科學家研究,未來有利用氫的可能,甚至可能有威力更為強大的能源發現。我們知道,氫為生物組成的基本元素之一。如果説地球上貯量甚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實因人類對整個地球環境瞭解不足所致。如果計劃實現,由於水資源之結構,關係到整個地球生命,萬一有所改變,生命體勢將趨於滅亡。此外,更具威力之能源,必然更具破壞性,此皆為人類之不幸。

二、將「空時」距離之縮短視為衍生因素
  從歷史演進來看,征服空、時為人類的成就之一,人類對交通工具之應用,生產技術之改進,空間、時間已縮短到了前人不可置信的程度。而這種空、時急劇濃縮的演進過程,亦與知識層次平行。
  今天,人類可以在兩天內到達月球,一天就可環繞地球一周。未來,速度不斷增進,有可能彈指間就來往各洲大陸。問題在於,人類之生理結構,不大可能加以改變,那麼,如何配合技術的躍進呢? 此外,這樣無限制地追求速度效益,人的心理狀況也需要不斷的適應,是否可能呢?

三、將人類之居住環境作為衍生因素
  人類由棲身自然而遷入洞穴,再由洞穴而巢居,最後有了居室建築。在初,環境是自然界所提供的,適合生命之發展,後來人類挾著技術,恣意的加以改變。到今天,大都市擁塞不堪,環境污濁已極,人類早已與自然隔絶。建築向立體發展,都市則向原野擴散,甚至於,在破壞陸地之餘,人又開始向海洋進軍了。
  這種情勢惡化速度,也與知識的演進平行,不需要多久,地球環境將不適宜人類居住,未來除了移居其他星球,就完全遷徙到人造之地下城巿,完全脱離自然。且不論這種結果的優劣、好壞,但人類將成為自己所創造之環境的囚徒則是不庸置疑的。

四、人類之觀念作為衍生因素
  人有意識,由經驗中形成觀念。在初,觀念不外乎生存方式之適應,到了群居之社會形成後,人們認識到:順從團體,忠於領袖為最有利於生存之群體觀念,由此而產生了相互依賴、重視倫理道德之精神文明。
  另一方面,人類惑於大自然無可理解之力量,以及「自我」與大環境的依存關係,又產生了「超人」的崇拜,由此而有了宗教觀念。及至物質文明時代,功利觀念總其大成,物質之可佔有性,社會之價值觀,使得人們竭盡全力爭取物質主權,並視為存在的目的。
  進一步是自由、民主的本位觀念,由於本位觀念與傳統的群體觀念相衝突,為了爭取「自我利益」,人類的力量開始分化,正如同一個生命機體,在衰敗時,各器官組織為細菌所侵食,最後化為個別之生命機體,終於導致本體的死亡。
  這正是知識演進的基本環境,人的觀念形成知識,所以整個的演進趨勢,對人類的前途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五、將人類社會行為作為衍生因素
  如將整個人類視為單一的生命體,則從出生到成長、由稚弱而茁壯,最後趨向死亡,這是必然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人可視為全體人類的生命細胞,而社會、國家則為組織或器官,皆各有其獨特的功能。這些獨特的功能,與人類的「生存過程」,有著不可分的密切關係。我們僅以大腦之運作為例,用人類的社會行為作為衍生因素,來説明層次之衍生。
  大腦是一種分工極為明確的「機構」,意識中樞專司判斷並發號施令,必須有明晰的理智、足夠的控制力,且常保持清醒。然而,人所處身的環境,不斷地發生變化;而人體又有各種需求,經常送出強烈的訊號,以供大腦中樞參考、取捨,作為行為的根據。
  當意識中樞運作正常時,人能得到最大的利益,反之,則受害的是自己。
  影響意識運作的因素很多,理性不夠,知識不足,控制力缺乏,以及受到生理或心理的影響等,都是常見的原因。
  意識中樞相當於人類社會的領導階層,此領導階層,與人類社會的興盛、衰亡,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一個團體之中,當工作效率不高、專業技術未受到重視時,往往以具有經驗之年長者為首,依其行為模式,作為團體之指引。人類承習此傳統,視家長,族長為權力集中的領袖,形成一種和諧、平安效率低落的生存方式。
  及至社會型態日漸複雜,人口增多,由部落之酋長而成為一國之君王,建立了保守集權的封建制度。這時,社會上仍然是效率低落、專業知識尚未開發之際。到了物質文明時代,工作效率成為首要的生產課題,各種專業知識湧現。隨著生產所創造的物質價值,個人之財富及權力增加,中產階級興起。於是,封建制度被推翻了,民選政府成為新的權利控制中心.
  在此要討論的,並不是政體之實質問題,而是在物質文明社會、高度分工的「知識系統」下,控制權利的政府,如何處理關係人類生存的,重要的社會行為。
  我們由歷史上可以看到,領袖的能力高低往往決定一個群體的存亡,至於領袖究竟是禪讓、繼承、權力鬥爭、或是民選而產生,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這個領袖的能力高低、任用賢才的度量,是否符合全體的利益,來處理各種事務?
  大腦僅負責一個人的行為,尚有難保週全之虞,而領袖負責群體的安危,仍然依靠其個人的大腦中樞。不論什麼政府,都必須有一個領袖,或若干分層負責的領袖,以決定該政體轄下人民的前途。在工作效率的高低,專業知識的豐貧差別不大的時代,一個人與一群人的能力,相去有限,即使有所不足,釀成的禍害也極有限。
  問題在,當今的知識系統,使得每一位專家學者,多多少少都懂得一些他人所不懂的技術,兼以新生事物層出不窮,沒有任何人能夠全面地加以瞭解,甚至於各行各業間的溝通都沒有可能。
  進一步推論,在這時空壁壘已被粉碎的現代,人類可以視為一個群體或生命體,不管用任何方式,是否還有可能產生理想的領導、或領導群,以處理及導引全人類渡過種種危機,達到安和樂利的目的? 如果不可能,那麼,人類的命運顯然未卜可知。

  綜合上述各點,可以認定,人類已面臨一個重大的抉擇,前文説過,宇宙進化乃決定於或然率之組合,而其組合則因可能性而變化。既然任何一種組合因素,皆能決定人類未來的命運,人類當能自行選擇有利的途徑,以面對未來。只是,在這抉擇的十字路口,以當前的世道人心,想得到正面的答案,可以説是緣木求魚了。

第二節  人類之立場

登高眺遠,群峰若隱,山下人家,
人似螻蟻。既歸,見群峰插雲,山色蒼蒼,
道途行人來往,面目纖毫畢現。
-------------------

  到目前為止,人類似乎是孤孤零零地生存在宇宙中,據科學家們多方面的研究,認為宇宙中尚有大量的星球,都具有完全適合生命發展的環境。儘管各個星球之間,距離遙遠,但只要有了高度的技術文明,以人類的經驗,必然會設法與其他文明聯絡。
  可是,在科學家們的努力下,迄今這仍然是一個理論,還得不到任何佐証。有種猜想是:每當高度文明發展到高峰,必然會因為技術的失控,而導致該文明滅亡。
  這正是人類急於在廣漠的太空中,尋求與其他文明接觸的基本因素,唯有藉助先進文明的經驗,才有望認清人類的前途方向。
  其實人類文明發展至今,根據已往的經驗,一樣可以找到妥善的途徑而毌需外求,將各種禍害減少到最低的限度。在下文中,我們將試圖以人類的立場,來討論這個問題。

一、理性至上:
  針對當今及未來社會之特色,我們必須有一符合全人類利益的理性標準,以及處理人類事務的理性機構。其標準可由人類制定,並授權於該機構以執行之。這個理性機構,應具備下列條件:
  1,迅速而正確的判斷及處理事務的能力。
  2,廣泛而普及的收集情報並分析應用之。
  3,精簡而遍佈各處的組織結構。
  4,公正而可靠的執行方式。
  我們在尋求這個理性機構之前,必須瞭解基於層次演進的理論,衍生層次必然建立在前一層次之某種因素上。在知識層次中,其基本因素為物質文明。再於時間上推斷,公元廿世紀中葉,物質文明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顯然,下一個時代之來臨,必然建立在物質文明的因素上。
  概觀物質文明之科技成品中,在一九四五年研製成功之電子計算機,到了八十年代,已被稱為「電腦」,其性能很符合我們的設想。當然,這種電腦尚在初創期間,但已具有絶對精確可靠之記憶及判斷能力。我們有理由相信,假以時日,其性能將有更大的進展。
  若將電腦相聯接,組成一世界性之政經結構網路,在此我們稱之為「電腦中樞」,以統籌處理人類各種生活事務。
  由於電腦不存在「主觀利益」,且完全以理性為依歸,從任何角度來看,都遠較人類更為適合公眾事務的處理。
  只是,電腦需要「人」來設計,設計者的目的、心態,以及設計人的客觀環境,在在都會影響到電腦的「公正性」。只有這一點,才是真正的、人類文明存亡的隱憂。

二、實質問題:
  上述設備,在目前看來,似乎費而不惠,然而,在有計劃的發展下,電子工業的突飛猛進,以及社會上實際的需求,未來不僅可行,且為最經濟最有效率之方式。
  舉凡各種例行的繁複事務,不能中斷的持續性工作,講求效率及精確數據之資料,以及危險性高、信息量大、作業困難等工作,電腦都比人類更能勝任。
  這些項目,正是目前各國政府之官僚體系所面臨的瓶頸,也是人類社會無法順利運轉的癥結所在。一旦電腦全面執行,人類僅負責決策、規劃,必然更能發揮所長,為社會謀利。
  此外,人類社會的問題在於權利的分配不均,個人的機會不等,以及生產、運輸的效率不高。關於這些,電腦更是最理想的救星,只是,基於人性,既得利益者,不願輕易放棄其權利,而又唯有一些利益集團,才有能力實現這種計劃。
  不僅如此,時值經濟掛帥,技術人員當道之今日,電腦之發展操縱在少數專家之手中。同時電腦之產銷,完全是一種商品的模式,局外人無從得窺全貌,遑論作全盤的規劃?
  尤其是涉及這種有關「智能」性的電腦,不僅商業利益極高,在國防上更具有毀滅性的威力,因之各工業先進國家,無不全力以赴,希望在這場資訊時代的爭霸戰中,先拔頭籌,以取得經濟、軍事以及政治上決定性之勝利。
  相反的,還在存亡線上掙扎的落後國家,根本來不及看清這個時代的真實面目。一旦具有智能的電腦問世,由工業先進國家開發出來,其結果必然是弱肉強食,人類社會尚未蒙受其利,卻已飽受其害,以至萬劫不復。

三、可行因素:
  我認為,以自然語言為基礎,進而開發智能電腦,唯有在中文的傳統觀念上,才有實現的可能。同時,也唯有站在人類社會的立場,應用電腦作為服務的工具,才可能為人類謀取最大的福利。
  實際上,中國已經具備了必要的實現條件,至於技術及資金,反而不是重要的問題。因為,就「智能」而言,人類目前尚處在「知與不知」的階段,與資金、設備、人力毫不相干。所以,中國與各工業先進國可以説處於同等的地位。若以自然語言的優勢來衡量,則可以説中國約略領先。
  中國極需現代化,而且沒有既有的市場包袱,所以,當技術成熟後,就可以大量推廣實施,從而奠定資訊時代的基礎,在人類文明與知識文明之間,充當重要的橋樑。
  另一方面,以中國傳統的、以及目前的社會觀,中國人絶不致於急功近利,必然會很審慎地運用智慧,為人類謀取最大的福祉。

   第六章 新生力量
      第一節 層次的必然性
      第二節 人類的立場
      第三節 未來社會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