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標準格式
為了大量且有效地攝製,有了故事之後,應根據一定的標準格式,將故事轉成劇本。在人文系統中,只要先將各段以*號設定,再設定資料管理的內容即可。
在標準格式中,命名方式須與資料庫相同。
甲、分場格式
傳統劇本因受限於場景,故以分場優先。這種寫作方式有其優點,但不當拘泥,從此著手不失為捷徑。
分場劇本之格式,首先有一固定表格,供電腦及應用時分判用。在表格下有説白及動作行,供戲劇逐步進行。
下為分場表及對話動作:
(寶玉正張望地下落花。)
黛玉:(畫外)你在這裡作什麼?
寶玉:(回頭,轉身,笑)好,好,來把這個花(手指落花)掃起來,撂在那水裡(左手指沁芳閘)。我才撂了好些在那裡呢!
分場表內容的解釋:
場號:場代表場景,是攝製的環境舞台,由資料庫提供。
説明:提示本場重要內容。
時間:決定光源方向,確定歷史之文物背景。
地點:決定環境條件與山水風景樹木的性質,由資料庫提供。
道具:所有環境中的物件,由資料庫提供。
人物:指定義後之角色,導演應先由演員表中選角。
説白行以説話者姓名為始,“:”表示後面為説白。
動作行以“( )”括號中之文字代表,為便於分辨,宜空三格。
乙、分鏡格式
分鏡劇本是攝製時的藍本,必須清楚明瞭,否則無法攝製。
分鏡劇本與分場唯一的不同,是前者以每次鏡頭開拍到終止為一個段落,下面是分鏡説明:
場號:場景編號,供資料庫索引調用。
鏡號:在每一場中之鏡頭編號,供剪接用。
序號:在全劇中之鏡頭編號,供剪接用。
時間:決定光源與歷史文物以及情緒之連續因果,由程式處理。
場地:決定環境條件與山水風景樹木的性質,由資料庫提供。
道具:所有環境中的物件,由資料庫提供。
主角:主要角色,供電腦繪圖用。
配角:次要角色,供電腦繪圖用。
取景:取場景分類,有遠、全、中、近、特寫、大特寫、局部特寫等。
角度:鏡頭水平向透視角度,共180度。
高度:鏡頭垂直向透視角度,共180度。
用鏡:鏡頭種類,從廣角到長距等。
運鏡:鏡頭的動態描述。第一字為鏡頭運行方式,如拉、搖、移、跟、轉等。第二字為其動向,如近、遠、前、後、左、右、上、下,順時、逆時等。
特效:所採用的特殊效果。
剪接:剪接手法的應用。
秒數:本次鏡頭時間長度。
開鏡:開始時人物景設定的狀況。
第三節 標準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