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第三章 三維繪圖
  第一節 藝術

  三維繪圖是最有效的圖形控制方式,本人早在初次接觸電腦時,就確定了發展三維繪圖的方向,不幸數學欠佳,無從下手。及至一九八九年,在深圳發展「聚珍整合系統」時,就把三維繪圖作為主力,只惜後來也因人手不足而功虧一簣。
  一九九五年九月,在《智慧之旅》付梓後,少了一椿心事。正打算再效愚公,重學數學,以便寫繪圖程式。不料我這個蟄伏多年的井底蛙,居然一睜眼,就看到三維動畫的軟體,已經成為市場主流。
  買了好幾套回來一試,發覺與我期望的相差太大。用這些軟體來畫漫畫、卡通是綽綽有餘,然而,我志不在此,作為參考則可,作為發展工具?差得太遠!
  我的要求無他,所有的資料都必須能控制修改。這點不難,但卻發現又碰到美式瓶頸,因為美國的程式師只顧他們寫程式方便,完全不顧資料結構的效率性。他們追求效率唯一的方法,便是不斷購買最高級的硬體,而且日新又新!
  再就是他們的遊戲心理,在所有的功能中,作怪容易,正經作畫則難如登天。等到進一步的應用,我才發覺原來他們大腦不用,卻依賴光點掃瞄,直接在人體關節上安置感光器,再記錄在電腦中,作為控制處理的基準。
  這種方法看似容易,且可傳真。同樣地,這又是另外一個「速食」的版本!
  我反對速食,雖然也偶一食之。然而在這種重要的技術上,正有太多的技術及觀念有待學習,匆匆吃完就走,能學到的恐怕有限。
  就以生產效率來説,如果每個鏡頭都要先以真人拍攝,這樣不僅成本高、手續繁,而且應用起來太費周章,不如就拍真人電影算了!
  我的做法不同,我認為人身上的關節不過幾百個,表情肌肉也僅十幾組。如果把人體的規格固定,只要徹底分析出各種動態的變化方式,得到變化結果,我相信就可以把人的動作全部表現出來。
  還不僅如此,人的外型變化雖無窮無盡,然而人的基本骨骼及肌肉結構,幾乎完全相同。那麼,是什麼使之產生了變化呢?我認為那只是一些參數,只要把各種參數找出來,組合成碼,用代碼來控制,就可以一勞永逸,畫出各種不同的人形來。
  這種觀念就是我在二十多年前發明「倉頡輸入法」的根本。時至今日,儘管人人都自認可以發明更容易的中文輸入法,但在沒有人做出來以前,卻無人相信有此可能。更不要説字形及辨識都能利用「碼」的觀念,設計成為一種系統。
  我用這種理念設計了倉頡碼、中文字庫和文字辨識。過去有人認為,如果漢字是美國人使用的文字,中文電腦早就被發明了!這種假設性的問題,不妨換個方式來問,圖形是全世界人人都要用的,為什麼美國人還沒有發明出一套高效率的圖形系統呢?
  我把前述的表情、動作等編成「碼」,用代碼控制畫出的人體圖形。結果,在螢光幕上,人就「隨碼而動」!既然表情可以編碼,人體、人形、萬事、萬物……,有什麼不能編碼?有了圖形碼,就可以用碼控制圖形系統!
  圖形碼又是什麼呢?説穿了不值錢,居然就是文字概念!而且是漢字!因為我在編倉頡碼時,早就把漢字的特色牢記在心。後來研究自然語言,找到了漢字概念與人類思維之間的介面,於是就有了圖形碼的構想。
  全部的細節尚請參閱拙著《智慧學九論》概念論。在此,我僅能就與三維繪圖有關的部分,略作介紹。


第一節 藝術

  有些人認為寫文章、作畫屬於藝術範疇,不應該有所限制。假如藝術不該有所限制,那麼藝術的價值憑什麼來衡量?不錯,當今是商業掛帥的社會,只要有錢人決定收藏,拍賣會上就可以把價錢抬得天高。這種藝術是有「金錢價值」!可是骨子裏,這是什麼藝術呢?應該歸類到商業去吧!
  本書不擬討論商業藝術,也不討論欺騙的藝術。所以,如果不訂出一個價值標準,立刻就會陷入藝術的烏托邦,連個方向都找不到!

甲、藝術的定義

  我對藝術的定義是:人類對精神境界追求的極致。
  任何人能竭盡心力,對任何工作,全力追求至善的精神,就是主觀的藝術。而任何人從事的工作,如能達到人類最高的境界,就是客觀的藝術。
  對主觀的藝術家而言,不論是否能達到客觀的最高境界,其精神是絶對值得讚揚的。
  每一個人的能力與環境遭遇各有不同,就是這些殊異條件,人類文明才得以逐漸成長。
  我們不能要求人人一樣,當然更不應該要求人人達到最高的境界。
  當一個人在現實環境中,突然受到某種精神的感召,進而從事一種未必能滿足一己生存的工作,這就是一種可貴的情操。然而我不能不坦白地指出,在這些人中,有一部分根本不瞭解自己的目的是什麼,也沒有判斷方向的立場。
  當然,世上有幾個人真知道生存的意義與目的呢?絶大多數的人只是一天一天地活著,就算功成名就了,也經常是糊裡糊塗地,連自己的真面目都忘掉了。
  所以,有人能勇敢地拒絶生存的誘惑,也正是文化的源頭。
  問題只在一點,人生苦短,短短數十年,有多少能蹉跎?所謂的蹉跎,指的是歲月流逝的結果,人仍是一無所知、一無所得。反過來説,只要略有所獲,知道自己對了,錯了!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也就大有斬獲了。
  這正是所有偉大的藝術家前輩,篳路藍縷的心路歷程。但當西方的工業革命開創了物質文明以後,新興的中產階級在還沒有提升其精神素養之前,就以其雄厚的資金,附庸風雅,開始向藝術界大撒鈔票。以致人人在物誘之下,但見利之所在,而渾忘藝術是何物了。

乙、商業污染

  當藝術成為貨品,生意人便君臨市場了。不幸天才成自於天,真正具有創作能力的人太少了,而市場需求太大,往往供不應求。於是生意人便聲稱,藝術就是藝術,追求自由是最崇高的藝術。
  這種觀念不需要宣傳及推廣,因為這一來一舉解決了所有商業上的難題,只是犧牲了藝術的殿堂而已。反正那些真正的藝術大師都已作古,整個地球被各種腦滿腸肥、名利兼蓄、不知人類精神為何物之輩爬得密密麻麻的,還有誰會抗議?
  本書談的是劇本,戲劇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地球上無時無地不充斥著無盡的電磁波,滿載各式各樣的戲劇,無休無止地填充著無數寂寞空虛的心靈。可是,究竟有幾部是戲劇作者嘔心瀝血的藝術作品?又有幾個人在這些戲劇中獲得了他所追求的安慰?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這能算藝術嗎?
  本書的目的,只是想嚴正地告知讀者,藝術是神聖的,藝術已經被污蔑數百年了!
  當我們耳聆貝多芬的音樂,目睹達文西的繪畫,手觸米開朗基羅的雕塑,或是衣冠楚楚地坐在劇院中欣賞莎士比亞、普西尼的傑作之餘,有些人的心靈卻是空乏的!身上穿戴的光鮮至極,腦海中卻是花花綠綠的鈔票!
  我們能這樣繼續下去嗎?人生只是物質的奴隸嗎?奉告少數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時機到了!我們現在有選擇的自由了!當生意人再也變不出花樣的時候,被欺騙已久的中產階級就不甘緘默了。雖然鈔票塞滿了口袋,畢竟填補不了人心的空虛!
  如果不能全心全意地奉獻,主觀的藝術境界就已經可望而不可及,更何況客觀的境界?如果浪費人生的光陰,去從事明知不可企及的幻想,那豈不是自欺欺人,愚不可赦?

丙、專心志致

  專心一意,力求把手頭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就是藝術的不二法門。
  有人會説:「這個工作我沒有興趣,所以不能投入」!在從事藝術工作的立場,我認為這種人沒有自我控制的能力,絶不適合藝術的追求。
  為什麼這樣説?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先有興趣而後能專心的!要知道,這就是人性!因為人甫生之時,什麼事都不知道,又怎能對事物發生興趣呢?等到漸漸成長,在環境影響下,人所知道的,其實都是環境所提供的訊息。
  其中最重要的訊息,是人與環境的互動與需求,人為了生存,不得不捲入其中。直到真正捲入了,在所從事的工作中,有了一些小小的成就。這裡所謂的「成就」,指的是多方面可能的利益。為了這些利益,人願意多付出一些,以爭取更多的好處。在心理上,如果某個目標能夠一再地達成,就能提高個人付出的意願,所以稱之為「興」(指興奮)「趣」(指趨向於)。
  這是説,興趣是指先行付出而獲得利益後,人心理的一種趨向。如果人把有興趣當作付出的前提,那就完全違反了興趣的原則,永遠不可能對任何事物先行付出。
  至於那些天才呢?由於天才成之於天,在還沒有瞭解人間事物之前,心志就能專注於某些事物,從而表現出與眾(即不能專注者)不同的能力。及後,因為這種與超軼絶塵的能力,天才便獲得了他人的驚佩欣賞,有了成就感,進一步產生了興趣。

丁、無需天才

  世界上又有幾個天才呢?天才只是那些令人意料不到的彗星,偶而劃過長空,給人間帶來豐富的期望與指引,如此而已。
  也許我們的身邊沒有天才,但是天才的光輝卻已照亮了晴空,我們只要知所師法,隨著那些大師的步履前進,就可以通達同一境界!
  那麼,怎樣令一個平凡的人,步上天才的台階呢?説來非常簡單,就是要先養成一種只有天才才有的習慣,就是專心志致!既然要專心,就不能要求先有興趣!這個道理很明顯,天才是能專心一意的人,因為專心才有了成就,進而產生興趣。平凡人不容易專心,所以需要訓練,要訓練就不能有所選擇,直到能夠專心為止。
  人能夠專心還不夠,還要能持之以恆,三天兩天的專心,那只能説是短時間的忍耐。
  真正的專心是要不間斷地,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直到心物合一。
  人只有到了心物合一的境界,才是主觀藝術存在的明證。人能騙過別人,卻不容易欺瞞自己。只有在心物合一時,人心中除了所專致的事物之外,一點渣滓都沒大。在這種境界裡,沒有煩惱,沒有痛苦,沒有名利,沒有欣喜,一切都是透明的!
  人在思考時,往往有如墮入五里迷霧中。因為思想看不見、摸不著,不知道往哪個方向找,更不知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甚至連想到什麼或沒想到什麼都不知道!
  所謂透明是指看得見了,看見什麼呢?第一是方向,知道什麼是對是錯;其次是方法,知道如何面對問題,應該從哪裡下手;最後是看清楚自己所在的方位,那就是「我」,是每個人一生中最難認清的對象。

戊、立場客觀

  這時,客觀的藝術便出現了。但凡客觀的藝術,所指必然是人類共同的感受。人的結構是相同的,人的感官也完全一樣,人類又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面對著人人都深刻感受到的一切。人的生老病死、貧富得失,在在都激起內心無垠的狂濤。
  同樣是追求藝術境界,只看得見自己的人,永遠停駐於主觀藝術。只有那些已經忘我的心靈,才能真正觸摸到人性的脈動。這是同情,又是悲憫;是奮發,偏又充滿無奈。再進一步,繼續探索,不斷挖掘,直到把人與環境中那些微妙無比的牽動關係,赤裸裸地呈現在工作的內涵中為止。
  這才是藝術!是只屬少數偉大心靈的光輝,人類文明因他們而源遠流長,人類社會也得以在茫茫中看到指引的燈塔。至於那些靠燈塔謀生、不知藝術為何物的寄生蟲,在他們尸位素餐之餘,竟然竊據藝術的寶座!我只能説,這何嘗不是給那些真正具有藝術性靈的人們,一點既是警惕、又帶挑戰,圍繞著真理的礁石呢?
  説了半天,心靈究竟是什麼?
  人有兩種生命,一為物質,一為精神。物質的生命是肉體,依存在空間能量中,其生命現象由血肉、神經相承,當一個週期終了,必須有另一代繼承下去。精神生命則相反,是心靈,也是思想。心靈是抽象的,靠時間累積,永遠在個體與個體之間暢流。
  物質生命是可見可知的,人的肉體走出了一條世俗的道路,擾擾攘攘,舖設在功名利祿的紅地毯上。人的七情六欲被勾引著,聲色犬馬,無處不閃耀著眩目的光環。
  精神生命是隱秘的,只有一條似有若無的小徑,把心靈與時空世界聯繫成一體。心靈孤寂無助,像是飄流在外太空的隕石,面對著無垠無盡的時空,不得不默默地搜尋著,什麼是什麼?什麼又不是什麼?
  經過世世代代的努力探索,人類終於知道了,宇宙中有種基礎的能量,能量與能量相互作用,變化不滅不止。生命體與其生存的環境,正是能量作用的結果,生命體與環境的變化也是互動的,由感官與行動形成變化。
  然而,當變化時過境遷,所有的過程都隱沒於虛無之中,結果便是現實。形成現實的因與果呢?果然能量不滅,環境的變化不斷,生命的變化亦然,然而其中似乎缺少了什麼。值得安慰的是,當人們開始體認到這一點時,顯然這一點並沒有完全消失。
  人又發現,人有記憶的能力,所記憶的正是形成現實的因果。但是,在記憶的洗禮下,這些因果似乎相當遙遠,與現實大不相同。人體中偏偏有種器官,每當記憶發生時,會產生一些感受,能夠重複一些已屬過去的現實情景。

己、心靈境界

  這個器官就是心,宛似一個神秘的通道,一個奇異點,永遠只有「現在」這一刹。
  每當我們想到這一刹時,它已成為過去。於是人又形成了時間的觀念,認為時間在變動,現在成為過去,過去離我們越來越遠。現在不能停留,而現在又來自何方呢?
  心就是為追究這些虛無的觀念而產生的,人又由經驗得知,人人都有心,但基於文化傳統或環境認知,並非人人都想追究那些虛無的現象。有人把這種現象視之為靈,但凡被靈吸引的心,皆稱之為心靈。
  雖然很多人有心無靈,心的活動卻不曾稍減。當有靈的心徜徉在時空迷離的世界時,無靈的心則被感官的刺激佔滿。在初曾是生存的利器,一旦生存問題解決了,心仍然警覺地、無休無止地追尋著刺激。
  在生存力量驅使下,世俗的道路成為主流,人人集中心力,與天爭、與人爭、與物爭,終於塑造了一個人謀的社會。當競爭的過程休止、生存無虞之時,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不確定感,便成為心靈的課題。
  世俗的路看似平坦,實則利害相沖,得失相輔。人往往掙扎浮沉其中,直到紅樓夢醒,日落西山,才領悟到個體生命已到了盡頭。縱令有人始終意興風發,亢龍無悔,也不免痛惜時光之無情,妄求長生之靈藥。
  人必須先覺,覺得人生除了感官刺激之外,尚有更理想的途徑。這時靈才會與心相合,心靈之燈始能燃起。於是奇異點擴大了,過去、現在、未來融為一境,這時人所見所識,只有他所執著追求的念頭,這就是藝術!
第三章 三維繪圖
  第一節 藝術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