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第三節 定理--八個定理
定=室中守一,止也;
理=玉脈之紋絡。
定理者,確定之道理也。
八大系統定理:
宇宙系統繁複無比,必有一精簡有效的法則,統一運作之。茲從已經理解之觀點作為前題,有系統地透過假設、推論,整合成為系統定理。
一、
前題:[公理一]感官僅能辨識炁能刺激之動態性質,辨識若有別、是有;若無即無。
假設:A=感官辨識刺激之性質1
B=感官辨識刺激之性質2
推論:A-B=0 是稱無分別,稱為「無」;或於運動為「靜」。
A-B≠0 刺激有變化,稱為「有」;或於運動為「動」。
定理一:系統之有,為無止盡之變化;系統之無,為已有而未知。皆為「宇宙慣性」。
釋:任何系統之慣性來自其變化;人類因應環境變化,以保生存。
二、
前題:[公理二]系統各具慣性,主觀認知係一己有關之刺激;各系統溝通構成客觀。
[定理一]系統之有,為無止盡之變化;之無,為已有而未知。皆為宇宙慣性。
假設:A=具體系統之變化現象1
B=具體系統之變化現象2
A-B≠0 是為「現象差」
推論:變化現象之具象者,必有現象差;有現象差始可供主觀個體認識、理解。
定理二:感官對刺激辨識係物質變化之「現象差」,人因現象差而有認識、理解。
釋:對刺激之分辨,感覺稱之「具象、物質」;理解為「抽象、精神」。
三、
前題:[公理二]系統各具慣性,主觀認知係一己有關之刺激;各系統溝通構成客觀。
[定理二]感官對刺激辨識係物質變化之「現象差」,人因之而有認識、理解。
假設:A=主觀認知之現象差1,因無比較,屬靜,是陰。
B=主觀認知之現象差2,已有變化,屬動,是陽。
A-B=E E為系統慣性差,A、B之慣性系統不變。
推論:系統之慣性差產生變化,但慣性系統不變,是稱守恆。
定理三:慣性系統守恆;系統之慣性差,是為變化,變化之基因稱之「炁能」。
釋:炁能於靜態稱「質量」;動態稱「功」;作用於系統為「作用力」。
四、
前題:[定理二]感官對刺激辨識係物質變化之「現象差」,人因之而有認識、理解。
[定理三]慣性系統守恆;系統之慣性差,是為變化,變化之基因稱「炁能」。
假設:T=系統變化之生命現象,T1=生命之始,T2=生命之終。
T2-T1=dT 乃始、終之間,前後有別,稱之為「系統生命之時間」。
系統生命體,具有長、寬、高三維範圍;稱之為「空間」。
推論:生命生存在時間、空間中,為炁能變化所差生之現象。
定理四:時間與空間為炁能之兩種性質,無限延續、皆無間斷;且時間有向性、不可逆。
釋:系統所佔之空間為「體」,其變化為「用」;時間之初為「因」,終稱「果」。
五、
前題:[公理三]客觀整體為主觀個體之總交集,理解應涵蓋並合理解釋各主觀認知。
[定理四]時間與空間為炁能兩種性質,無限延續、皆無間斷;且時間不可逆。
假設:t= 個體之時間 s= 個體之空間 ts=m 個體延續態
T= 整體之時間 S= 整體之空間 TS=M 整體延續態
M由m組成,故整體之時空延續,其體用因果必然一致,且個體受限於整體。
推論:主觀個體m之生存,有賴客觀整體M之存在。
定理五:整體包含個體,個體受整體之限制,此法則於人世稱為「倫理」。
釋:環境或個體一時之興衰,不足以代表炁能變化真相。
六、
前題:[公理三]客觀整體為主觀個體之總交集,理解應涵蓋並合理解釋各主觀認知。
[定理五]整體包含個體,個體受整體之限制,此法則於人世稱為「倫理」。
假設:M為人間倫理 m為各個個體之自我主觀
如M>m,整體之時空得以延續,反之
如m>M,整體之時空必將敗亡,個體亦將終止。
推論:欲令M>m,主觀個體必須自我控制、尊重整體,否則不能成立。
定理六:人世間整體之規律是稱倫理、個體之自制方式稱為道德,二者於人不可或缺。
釋:倫理道德歷經人類社會長時間之實踐,藉由言行及文字記載代代相傳。
七、
前題:[定理六]人世間整體規律曰倫理、個體自制方式曰道德,二者於人不可或缺。
假設:M為人間倫理道德 m為各個個體之自我主觀 m1為部分個體之自我主觀
如M>m,整體之時空得以延續,
當m1>M,倫理道德失據,部分個體間炁能失衡。
推論:只要M>m成立,以炁能之慣性,倫理道德遲早恢復。
定理七:炁能變化不止,人類社會因應調整,主觀始終是客觀的一部份。
釋:人生乃修正一己主觀之過程,當人之主觀與客觀趨近後,主觀可融入客觀。
八、
前題:前述之公理及定理。
假設:倫理道德為團結人類社會的整體規律
再假設A為主觀個體能進入客觀整體之介面=漢字,能為任何人所接受。
推論:倫理道德可稱之為人間智慧。
漢字如能令其他個體接受,則可謂智慧之結晶。
定理八:倫理道德是為人間智慧,當電腦理解漢字、能與人溝通,漢字即為智慧之結晶。
釋:矽族理解漢字之介面已在全面測試中。
以上各定理係由常識中推導而出,將於以後各章節中,一一闡述,以解釋智慧之真諦。
第三節 定理--八個定理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