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第二節 公理--三個公理
公=分私,背私;
理=玉之紋絡。
公理者,已經公認成立、無需再加證明之原理。

  下文討論中,假設人類認知之宇宙為一炁能系統,係由相對之兩子系統所認知者。

主觀系統:由一核心為主之個體,其用由內向外,因應炁能變化。

客觀系統:各主觀系統之總交集④,其用由外向內,符合炁能變化。

  人類之「理解能力」,源於其主觀系統具有對炁能「感覺、辨識、認知」三個步驟。

感覺=感官對炁能刺激有無之傳導辨識
辨識=神經對電流訊號強弱之比較認知
認知=利害經驗儲於腦以供生存之判斷

  此三者有一即時之交集中心,是稱「意識」,意識源自個體之主觀,故又稱「主觀意識」。人對環境並非生而知之者,必須根據經驗所成之主觀意識,不斷印證、修正於客觀環境之現實。最後,人類在共同的認知下,意識歸納出對環境認識之條理,形成潛意識⑤之見解,是稱「理解」。
  潛意識係西方用語,指意識底層之認知,是生存之主宰,在動物界稱之為「本能」。人類在長時期進化後,漸漸形成了一個「反省機構」,即在刺激與行為間,多了一層反饋,稱為「意識」。人的能力來自潛意識,判斷則基於意識。由於環境多變,若意識領導潛意識,是稱「明智」,反之是為「糊塗」。
  千百萬年來,由理解獲得之任何信息,通過行為、語言、文字之傳衍,匯為常識、知識。常識為日常生活所識,作為一個人,如缺乏常識,其人無從生存、生活;知識則為處理某類事物所需、屬於專有之常識,如果缺乏,則無法從事該類事物之行為。
  近世紀以降,物質文明盛興,舉世但重知識而輕常識,不問蒼生生計但求高產獲利。以至於經濟發達、生態蕩然,人類貪得無厭,填海焚山,窮究原子、核子、微中子,導致知識爆炸。至今知識已如秋毫之末(中國行業統計,已有千餘種專門行業),無任何人所知略同,而面對社會,也人人各執一端,謀己循私,演為洪流。
  於今省思,睹葉落枝枯應知秋至,見雲翻風飛可測天候!人類居生命進化之尖端、理解層次之頂峰,如視生命為一完整系統,進化必係「共生共存模式」。子系統相互調整中,生命個體有生有滅,無不以系統整體之最佳情况為依歸。
  達爾文站在西方英雄主義立場,主張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近世紀在强者優先的偏見下,人失其睦、世遷其寧,時至今日,地球生態是否已瀕臨危機、絕境?頗值識者深思。

  本書有系統地由「理解」出發,期望能明確且清晰地定義一應人們所習知之「主觀概念」,逐步抵達人類存身之宇宙的客觀認知。

  理解之三大公理:

公理一、感官僅能辨識炁能刺激之動態性質,辨識若有分別、謂之有;若無即無。

公理二、系統各具慣性,主觀認知係一己有關之刺激;各系統間之溝通構成客觀。

公理三、客觀整體為主觀個體之總交集,理解應涵蓋並能合理解釋各個主觀認知。


  由前述公理,推衍出「八大系統定理」,如下節。
  第二節 公理--三個公理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