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舊 470 留言者:賴政宏 [2000-09-11]
主題:
  老師您好!晚輩感動於您為華人努力的一切……!也非常希望華人走出去……!打敗微軟……!打造華人的新世界……!晚輩有一美術商業網站……位於台灣……!雖然同資訊相關略有不同……不過希望有機會當您的中文2000發行後……能讓我在站上推廣……因為我非常興奮……也迫切讓更多華人知道……我們最強……!I-PEN 美術生活坊 - http﹕//www.ipen.2u.com.tw/
回應﹕
  中文2000的發行屬於商務,恕老朽不能擅專。
先生之美術網頁,對「漢文化資訊聯盟」極具意義,希能共襄盛舉。
此外,老朽早有準備,尚有兩套中文操作系統可用,唯因尊重中科院,且已簽約,故特優先推出。目前測試不夠理想,若不能改進,當改弦易轍也。
舊 472 留言者:又跳票 [2000-09-11]
主題:
  ((中文2000尚有瘕疵,且太龐大,佔空間一億多字節。用一般的燒錄機,每片約需四十五分鐘。﹚﹚一億多字節是100Mbytes~200Mbytes,用現在最差的燒錄機,4X燒錄,需要五分多鐘,12X燒錄,只要兩分鐘.縱然使用1X已經消失在市場上的燒錄機,也不需要用到四十五分鐘。
回應﹕
  測試小組答﹕
有關中文2000網路平台之測試數據,請連結至中文2000網路平台測試報告一觀。
舊 474 留言者:閒人 [2000-09-11]
主題:
  中文2000 應該是佔用1G(朱先生手誤﹚以上。 燒錄成光碟至少兩片,4X燒錄至少四十五分鐘以上。他又不是賣麵的設備,兩三百片確實耗時耗力––就朱邦復工作室言。又中文2000為中科院所出品,先生不過掛名主事,最多只得個識人不明之罪,非關先生及其弟子能力。
回應﹕
  請不必介意,此乃老朽之魔障,亦為修身之寶。人有上欺下凌斯為昌,國無內憂外患恒必亡。有人抬舉老朽,只要言之有物,有過則改,適足自勵,何云不可﹖
茲因電腦故障,待人維修,得閒填《滿江紅》一首,以茲共勉。
夢覺天涯知何似,茫茫旅途。停問已,普天之下,異國文物。
今夕中文塵若土,來日資訊同與途,莫等西化了漢家魂,宗廟蕪。
欲奮起,必有阻,訴之眾,共甘苦。馭科技粉碎,崇洋媚胡。
眾志成城為文化,捐棄私見莫逐鹿,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祠先祖。
舊 475 留言者:請閒人再看清楚一點 [2000-09-11]
主題:
  ((中文2000尚有瘕疵,且太龐大,佔空間『一億多』字節。用一般的燒錄機,『每片』約需『四十五』分鐘。﹚﹚中文2000又干中科院出品何事!煩請查閱之前的問答!中文2000是文化傳信的產品!
回應﹕
  燒光碟事可見技術專欄,本欄係為網友們暢談人生所設,與俗事無關。
中文2000乃文傳委托「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所做,不信可去問個明白。
舊 478 留言者:閒人 [2000-09-12]
主題:
  中文2000確為中科院軟件所所主導煩請票據交換所諸先生詳查為荷!
回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也。
舊 479 留言者:yap [2000-09-13]
主題:
  所謂的”中文 C 語言”,如果是把
if (a﹚1﹚ {} else {}變成 如果 (甲 ﹚ 1﹚ {} 否則 {} 那我就覺得沒那個必要,C 語法那麼簡單,幾個保留字就算用硬記的也很快,和英文程度沒有多大關係,我承認中文單字含意很深,但一般人卻不容易寫出精確(甚至清楚﹚的中文來(一則是中文任意性很高、二則是年青一輩中文程度普遍低落﹚,中文做為電腦語言有先天性的困難,光是斷詞一項就令人非常頭痛,詞都斷不好,如何侈談語法檢查和語意分析﹖朱前輩的點子向來不同凡響,唯覺得”中文C”怪怪的,我怕是誤解了,特在此請教。
回應﹕
  C語言之中文化確無必要,當年老朽所提倡者,主要是「中文培基」及「中文商務」語言。但正如所言,老朽從事研究,重視觀念,不重細節,難以與蜩鳩共語。今觀念又變,正全力發展「中文自然語言」中,以往未做,是不願多淌渾水,既已開CPU,便只得下海了。是以「程式語言」並不重要,至於別人是否願意做,則無言矣。
舊 485 留言者:yap [2000-09-13]
主題:
  以往只知朱前輩閉關修練,擇徒甚嚴,自恨福薄,無緣親炙教侮,現在能和前輩在此互動,實在是稀有難得的因緣!
對於前輩近來大力提倡的電子書,末學除欣喜之外,更有一番特別的感受,原因是末學這五六年來工作內容(電子古籍﹚和電子書關係密切,對其中的種種困難(缺字,軟體環境,校勘﹚頗能體會,做好後又必需隨系統軟體的進步不斷地改進,建置成本高,維護成本更高,懂得利用的人又那麼少,看起來是吃力不討好,不過自覺有意義就值得了。閒話表過,末學有三個關於前輩製作的電子書之問題想請教﹕
  1.電子書採用的檔案可否在 PC 或 NC 上使用﹖或是 PC 上有模擬程式﹖因為末學感興趣的是”書本身”,而非電子書的硬件.
  2.如何為電子書創造更多的內容提供者﹖使用者付費是最簡單的做法,但我直覺地認為前輩必定不會以此為第一優先,前輩為廣大人民著想,一分一毛都要計較,問題是就算電子書的成本降得再低,如果沒有便宜的”軟體”,那吸引力就大打折扣,很難成為平民化的東西,便宜的硬件大概不是電子書成敗的關鍵,重點在於有沒有足夠吸引力的內容。電子書內容的製作,有沒有具體的規格﹖轉換現成資料檔的工具﹖(因為好像前輩自己弄一套內碼﹚﹖如何說服重要文字資料庫(辭書,字書,文學著作全集等﹚的加入﹖版權的問題如何克服﹖3.以現階段而論,個人覺得硬件的能力遠遠超越軟體能發揮的程度,目下會覺得Palm,Notebook對中國人民而言很貴,但以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來看,這都不是大問題,專注於降低硬件成本,似乎頗殄前輩之才,我覺得如果前輩能主導編製幾個優良的電子資料庫(國學選粹,學習方法,基礎學識等﹚只要掛上網路,放入光碟,不必籍電子書普及,立即可以嘉惠非常多的人. 在如此低落識字率的國家,國民教育尚在起跑,各種基建還未到位之際,推廣電子書,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
回應﹕
  先生已知中文資訊之問題所在,但尚未知其詳也。由於資訊發展的速度太快,工具尚未成形,文化人不能介入,致工匠當道,以為編幾個字碼,就可以效李斯而揚名天下。孰知中國係多種民族之組合,有漢滿蒙回藏等文字,問題繁多。
僅以漢字為例,在使用毛筆書寫之時,人人可自創文字,自由自在。但經過時間的考驗,如此「約定」,唯有能透過人心之同,始能「俗同」。問題在,若非文化界「特級大師」級人士(億萬人中,千年難得一見﹚,有誰能斷定何字「俗同」﹖
衍生之問題一,古今文獻中,各種「約定」之字,不下數十萬之多。其中較著者有甲骨、鐘鼎、大小篆、漢魏隸、楷行草及宋明刻版等字形。若僅以宋明之印刷版本為標準,其中就問題百出,蓋當年資訊不發達,所有刻本皆係出自「工匠」,正確性有待考證。遽而至今,一應刻本中之文字,已有近五萬之多,其中「變體、訛體」就令人莫衷一是,更何況「碑文」、「抄本」多表達「個性」,更難以計數(萬「壽」即為一例﹚。到底哪些字該保留,哪些字該剔除,又有誰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自封大師﹖
有學者孜孜不倦,專門收集古字,據老朽所知,武漢大學所收最多,已高達十餘萬,且已出書成冊,但無人加以考證。
台灣中央研究院的CCCII收字七萬餘,內政部戶政司收六萬多,且兩者間有很多無交集。繼而ISO國際標準協會介入,合中(台港﹚、日、韓、越等,編成SuperCJK字集,號稱八萬字。二月時,中國中文資訊協會委托老朽造字,經沈紅蓮一一比對,發現其中問題嚴重,且有一百多字重複,如此標準,豈非另一烏龍﹖
嚴重之一,是山頭林立,各國瓜分一區,一彎一扭之異皆以為字,其字無音無義,祇是聊備一格。其次,所謂標準,祇有編碼,宛如學子排隊,人各一號,然後對號入座。最莫明其妙的,是各國又分「常用、次常用、罕用、次罕用」等等,成了大雜燴。
這又有何不妥呢﹖先在此聲明,當今「工匠當道」,老朽渾水已淌了二十年,人間嘴臉見得太多,只期望在有生之年,完成「夢想」,無意再惹風波。一時有感,書之於此,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老朽率領諸弟子,自涉獨木橋可也。
舉例而言,假設有一億字的中文資料庫(老朽等所建者已超過百十倍矣﹚,欲查某字時,首先當輸入該字。該字必由「中文輸入」開始,進入電腦,再查「碼表」。
於是,第一個問題(不知者必謂﹕「不成問題」﹚就來了,要多少時間,能正確地將輸入碼換成電腦所貯存的「內碼」﹖對一般使用者,一秒鐘不算多,就算千分之一秒吧,上億個文字,如用輸入碼查表對照,就是十萬秒!
為什麼要千分之一秒呢﹖姑不論程式師的設計能力,標準碼本身就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文字功能,就是「排序」!如果沒有排序,一萬字就得從第一個字「類比」起,到找到為止!拼音文字唯一優於漢字的,就是效率,其效率是因「字母」的「序位關係」,故而可用「字母索引」進入字位「層次」,再做類比。
這些「標準編碼」多使用傳統的「部首、筆畫」,再加上分成若干常用、罕用區,每查一字,就要浪費不少時間。在這種機制下,漢字比拼音文字的應用速度,約慢一百倍!一百倍不算多,但是以大型資料庫而言,要得到與拼音文字同等的效率,等於要花上一百倍的人力、物力、時間成本!難道這是「國人之福」﹖
老朽全心全力致力發展「數碼網」、「電子書包」,就是效法「逍遙遊」,何苦與鳩蜩爭百尺之枝。在老朽「土法煉鋼」下,八萬字庫在CPU中,一億字的資料,數秒可得!
茲答所問於次﹕
1,電書是「後資訊時代」的一種反思,任何一種實用的技術,在發展之初,無可置
疑地,是諸子百家爭鳴,由無而有,由有而亂。然而,個人時間有限,資源有限
,兼以精力有限,到了煩不勝煩之際,必會有一波「整頓行情」。所謂整頓,就
是歸繁入簡,以簡馭繁。例如,照相機、手錶等,因為已成「日用品」,故「傻
爪式」盛行。
電腦也將進入「日用品」的階段,化繁為簡自有其必要。首先,網絡造就了「資源共享」的利基,將大型機設置在網站上,各種軟件齊備。使用者只須自備下載工具,用網絡溝通,就可以百分之一百取代PC矣!
2,電書之推廣在於「有利與否」,老朽早已自絕於「名利」,在今年三月舉辦「漢
文化聯盟」之際,已聲明採「系統公開」原則,願者得之。但「電子書包」則不
然,其功能有限,係供大陸學子讀書之用。須知大陸有學生二億五千萬,每年印
書經費龐大,因之而砍伐的樹木,又導致山林濫墾、水土流失,後害無窮。再加
上莘莘學子們,書包重約五公斤,對身心的損害,更是難以估計。
是故老朽銳身己任,責無旁貸,已將「電子書包」之成本壓到每本五十元美金以下(在三月,尚以為需一百美金﹚,真正令人感動的是天下有心人甚多(無心人當然難免﹚,有位李姓大師級的人物,手中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雙穩態液晶」(老朽最初書為「生化液晶」,其實所有液晶皆與生化有關,特此更正﹚,其利無限。李大師見老朽發展「電子書包」,電召老朽赴美洽商(事見「資料下載欄」之「數碼時代」劇本﹚。認為此中意義重大,明言要與老朽合作,協力發展此一千秋大業(雙穩態液晶電量不到一般的百分之一,且不閃爍,生產工序較少,故成本低效率高﹚。
此外,電書之內容已有「漢文化聯盟」成員之支持,無虞匱乏。兼以本公司在北京之文化資料庫將以古典文籍為主,率無版權之虞。以老朽之觀點,古書更具推廣之價值,目前已聘有國內十餘位文化界「大師」為顧問(國內資訊技術容或落後,但文化素養遠遠超過海外各地﹚,未來將全力發展「漢文化資料中心」。
3,老朽所作所為,一以貫之,無非「文化溝通」範疇。從「數碼網絡」起,先提供
全世界人民入門之網站;再統籌資訊內容,如大中華文化資料庫及漢文化資料聯
盟;設計應用介面,如中文2000,文昌2000,中文CPU及電書交換碼
(32000字,包括Big5BG,港澳用字,ISO10646第一字級﹚
;雙穩態液晶;電書、電子書包等。雖分屬不同技術,但合之成為一條龍(又,
老朽已請得「龍的傳人」侯德健負責漢語系統分析,將先從普通話入手﹚,推廣
則為全面之文化溝通事業。
4,多謝提供網頁功能之協助,此事將有主事之工作人員與先生聯絡。
舊 489 留言者:yap [2000-09-14]
主題:
  關於電子書包能減少樹木的砍伐之說,末學暫持保留態度,事實證明,全球紙張的耗用量,隨資訊性產品的普及,反而越來越大,原因是列印太方便,以前要寫滿一張A4紙張談何容易。為環保著想,前輩的電子書也許得要限制列印功能。﹕﹚
  書包太重,正課外的參考資料要負很大責任,無良書商為牟利益,罔顧學生健康,不過禍首還是升學主義,書包重量只是課業負荷的具像化,不從教育制度下手,縱然改用電子書包,學生的心理壓力一樣甚至更重,我想大部份的學生都會同意﹕心理壓力對於心靈和創意的傷害,遠遠烈於生理上的傷害。
  現前編碼法﹕BIG5/GB/Unicode CJK, 一字一碼的做法,只照顧特定字形,沒有考慮字義和文字的內在關聯性,顯然是行不通的,必定會面對不收新字不足以應付需求(事實上是收不勝收﹚,收太多又增加系統負荷的兩難局面。末來中文編碼必定要走向組合式的做法﹕定義一組有限的字根(中文字母﹚,再利用這組字根組出所有的字。
  前輩的做法是以倉頡字母為基,試圖令每一個中文字對應成一串五字元以下的”字串”,甚至更極端地,以之為內碼,取代現行的編碼,我想請教的是,前輩如何克服編碼的武斷性﹖對於一些奇怪的字形(如避諱,人名﹚,是不是每個人直覺編出的倉頡碼趨向一致﹖還是必需依賴您這裡統一編碼﹖
  還有,對於前輩9/14日的回覆,”查一字千分之一秒,查一憶億字要十萬秒”的說明,不太能理解,如果有一億字的資料,假設以Big5/GB或Unicode 來存,搜尋時輸入碼必定是先轉成資料庫內碼,再進行比對,以順序比對而論(暴力檢索法Sequencial search ﹚所需時間和英文是一樣快的,如果英文要考慮詞性變化(大小寫,前後綴,不規則變形tell–﹚told 等等﹚,則中文會快很多。如果是有建索引的情況,則檔案大小就沒有太大關係,末學有這方面的經驗,五千萬字的資料庫,平均都可以在一秒之內檢出任意字串,如果索引檔在cache,那麼就很少超過十分之一秒。而英文和其他拼音文字,絕對沒有中文的比對來得快和直接。
  我們關心的使用者操作此一資料庫的時間,如果查表動作只發生在資料庫的製作過程,而非user runtime,時間不是太大問題,好比動畫的3D 著色就算要用一百台電腦算三個月,對觀看者而言,他們只在乎看起來流不流暢。
  最後,前輩所言,”一億字的資料,數秒可得!”,是就任種搜尋技巧而論﹖如果資料不在主記憶體,用順序比對,以當前最好的硬碟,一秒最多也只能讀五百萬字左右,一億字就要近二十秒,還末計比對時間呢!如果是用建inverted index 的做法,那以前輩的功力,又是用組合語言(末學只懂C ﹚,在當前當PC上不必耗數秒,應立即可得,數秒之說,是不是因為受限於”電子書包”的運算能力﹖前輩卓而不群,(或者說因為眾人皆不足法,否則我想前輩也樂意從善如流﹚,不辭辛苦搞出一套套可睨群小的系統,我等凡夫俗子響往之餘,當然希望可以使用這些系統,但囿於還要在現行環境下討生活,無法置主流系統於不顧,希望前輩要多多考慮到我們這些夾在灰色地帶(不滿於現行系統卻無法拋棄﹚的人才好!
回應﹕
  資訊時代已到,紙張之濫印是果,PC之不能隨意攜帶是因。正是如此,如不解決「電紙」的困境,未來紙張之浪費更多矣!「電書」是當前的稱謂,「電紙」才是真正的目標(本公司正申請專利中,申請之目的,乃為避免他人先得專利以之勒索﹚。由於老朽看得太遠,一般技工早已視余為「瘋子」,不必再驚世駭俗。
  升學主義是社會現象,不能只看表面,在此不擬多談。
  編碼才是嚴肅的問題,「主觀」認知是以「自我需求」為原則,「客觀」則依現實環境而定。老朽之主觀再好,以當前之世態,頗不適宜。必也,待老朽「陣亡」後,將有「華夏之旗蓋棺」,再經若干年,有後人由棺中取經,揚名於世,便成「客觀」矣!
  至時,老朽之「漢字基因」必成「聖典」,人類文明另立碑階,人機同慶!
  然人本「思想之絕緣體」,阻值極高,需要時間,才能形成力量。故欲成大業,必先能忍,循人之性,逐步漸進。老朽之倉頡內碼,恒取之於傳統之「形音義」,無一自創,不過賦一碼位而已。以老朽之漢字字庫而論,僅128KB,其文字之排列組合幾近千萬,再加上各種字形字體,各種大小,變化無窮(不久即可公開﹚。然鵬飛萬里,須待人類移民太空,始有其用武之地。今日為遷就大眾,特設一「內碼表」般「牢籠」,阻之攔之,僅此「違章建築」,其空間即已超過字庫本身,然如之奈何﹖
  至於是否「武斷、極端」,其定義委諸後世、後人可也。
  老朽之資料庫,恒為「倉頡內碼」,前數日在本欄中曾將之設計成「算盤基因CPU」之技術,可往一閱。因該技術,每字從資料建檔到文字檢索,皆以硬體為之,目前規劃,祇須百餘邏輯閘,一個時鐘脈沖一字,再加軟體延誤,故約數秒可成。
  八年前,人告發明「全文檢索」,老朽立判,僅係「內碼位址比對」。此法以「空間交換時間」,除了可查出有無該字及使用頻率外,與「全文」完全無關!嘩眾可取寵,欲實用須知「資料性質、原文出處、承前啟後、相關因素」,僅一字位何用之有﹖
  先生所謂五千萬字之檢索只須十分之一秒,所得之結果為何﹖是否包括原出處位址﹖試問僅僅建立該五千萬字之「全文索引」表需時若干﹖需轉換檔若干﹖系統空間佔若干﹖又若以數十億字計之資料、各種內碼(文化資料大五碼夠用嗎﹖﹚、各種系統,再若考慮大量資料處理時,平行輸入之每字轉換空間、時間,又應如何解決﹖
  把戲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老朽因為看「劍仙小說」(受還珠樓主之誤﹚太多,今生所求乃「修百萬善功」,專事扶弱鋤強,故擬將專家系統回歸大眾。待多媒體CPU問世(今不設時程,以免害人心慌﹚,劇本一到,畫面立得,又是一個神話也(任事有一得就有一失,老朽腦中全是神話,故只會從事神話工作﹚。
  請恕老朽狂言,人各有志,老朽無意生產產品,難得有一值得終生鑽研之藝術品,至少五六年之內,這些「自以為是之寶」,尚要把玩些時,不致影響當今的市場。但是,老朽預測PC即將式微,多半集中在網站上共用,電書之發展,才是值得關心的。
  請放心,目前的主流市場,不過是少數人的專業,而最需要資訊工具的「真命天子」(文化人及普通百姓﹚尚未介入。就算電書成功了,電紙問世了,專家們的地位依然,只是角色變了,未來的大量資訊處理,仍舊是要依賴專家的!

  2007年後記:如今舉世之「搜索引擎」皆係用「空間換取時間」之技術,成就了龐大的企業!本人一向對「營商」興趣缺缺,故而對前文之「全文索引」不屑一顧!斯乃本人之特色,終生一貫也!
舊 495 留言者:陳先生 [2000-09-16]
主題:
  聯交所資料顯示,先生近日增持文傳股票,以往也有同樣行動。雖樂見先生增持,但本人一直不明白先生怎會有那麼多錢﹖在未出山之前,兩袖清風。在先生之著作中也提及過往的負債情況。但現在卻是兩樣。
回應﹕
  一針見血!老朽確是兩袖清風,來文傳時,曾與資方約定,老朽主持公司發展方向、與技術科研。大家知道,一個上市公司,就像水生植物,永遠逐波而定。
老朽之理想甚高,要成就如此事業,資金必須充足,投資人要保證全力支持,否則僅利用老朽之名,行炒作股票之實,斯乃投機,老朽何必淌這種渾水﹖
經過溝通,才發現投資人不僅有實力、有財技,且有非凡的「戰略思想」(還包括有「神通」﹚,正好補足老朽之缺。這次找老朽來,彼等已下了三年的功夫,將一應細節調查得巨細無遺(欺人一時難持久,是因果不爽之證﹚。基於信念相同,投資人答允給予老朽「無上限信用貸款」,以保障老朽在文傳所持股份最多,便於行使決策權。
目前,老朽陣營中兵精馬壯(除弟子群外,尚有大批三山五嶽義軍好漢﹚,糧草充足(公司已有上億美金現款可隨時動用﹚,正在厲兵秣馬,待鳴鼓而動。士為知己者死,人生難得有如此良機,故此老朽賣命演出,好戲連台。
軍不厭詐,商場正是今日之戰場,而老朽為本計劃之掌舵人,必須維持誠信,否則難以服眾。本網是一明證,一應計劃全部公開,但不提「訣竅」,軍機未洩。
外界不知之人,以文傳崛起不過年餘,而所推計劃龐大,難以置信。夫小信之人,居井池之間,得不過蟲豸,視不逾方圓,不足道介也。
故此老朽之《宇宙浪子》暫時停筆,待戰事底定,再道其詳也。
舊 498 留言者:閒人 [2000-09-16]
主題:
  yap 兄與朱先生一問一答,發疑解惑,實為難得。可惜yap 兄虎頭蛇尾,末了作兒女態無怪朱先先生英雄氣結也。敝人管見續貂也來敲敲邊鼓。
  朱先生舉中文輸入之難為中文處理之瓶頸,確是令人費解。不過輸入不只有鍵盤,語音筆跡皆可為輸入。有輸入必有輸出,所謂輸出非僅指列印,舉凡檢索語音皆是。若能人機互動更是理想之輸入輸出。
  倉頡法從輸入儲存處理輸出,一體成形,豈非理所當然﹖若不如此是自討苦吃也。
  倉頡輸入及字庫已是產品可見,處理尚待先生自然語言功竣方見全貌。吾等有力出力無力則敲邊鼓。子曰「德不孤必有鄰」是也!
回應﹕
  YAP先生乃行家也,唯限於過去之中文系統不夠健全,又山頭林立,黨同伐異。其結果是是非不分,真相不明,難為其後應用之人。於今思之,責在老朽,未能據理力爭。但設若當年「根留台灣」,負隅頑抗,於今亦未必能有理想之「全盤解決方案」也。
  世事得失互見,若一旦老朽之系統有成,「因自信而自信」,尊己排他,又何嘗不是另一個「一方之霸」﹖一種作業系統、一件產品、一種制度、甚至一個政府,皆無非暫時的立足之地。然而文化影響千秋萬世,尤其是當今世界千孔百瘡,自己國家又積弱不振,身為人類的一分子,能作繭自縛嗎﹖
  為此,老朽歸隱山林,讀書八載,本擬與草木同朽。不料去年初,蒙文化傳信徵召,適「漢字基因」字典第一稿已經完工,知是其時,該「臨老入華叢也」。
  今生計不愁,資金充分,且得同道聲援,高人雲集,良機不再。唯驕者必敗,暴虎難成。必也,目標、理論、計劃、策略、步驟、產品、市場、服務等等,都應一條龍,點點到位。老朽雖謂成敗不計,但僅能代表一己。眾人齊心,全力以赴,絕無失敗之理。
  為此,中華文化的應用才是最終目的,老朽堅信「第三次人類文明的大整合」(請見資料下載欄﹚,其契機即在於中華文化的發揚光大。是以正在設計一「人文系統」,其中包括文字、語音、圖形、影像等多媒體。至於漢字,其一字一文、一語一句的「出處、定義、應用」等等,都應隨手可得(翻譯事留待後人﹚。
  以「出處」而言,有原文、典故、考據、釋疑各種交叉索引等大量工作。
  「定義」係以老朽之「漢字基因」出發,有「字序、字碼、字辨、字形、字音、字義」之機能,以及「體、用、因、果」之常識庫。
  「應用」則打算在系統完成後,開放測試版本,供各界提供意見,再行設計。
  如此浩大工程,已全部規劃完畢,正設計「多媒體CPU」中。理想是有一大量生產之硬體,能對文化有全面「理解」,始能提供週全之服務也。《宇宙浪子》即為此一幻想之藍圖(唯機器思考不擬開放﹚,觀念不破不立,未來世界絕非今日可比也。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