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4900 留言者:阿勇 [2004-11-16]
主題:「聽言」及決策問題
  初來貴網,有事相詢

轉貼自天策府
http://www.agent-m.net/

〈六韜.龍韜.軍勢〉
  武王問太公曰:「攻伐之道奈何?」太公曰:「勢因『於』(-)敵『家』(-)之動,變生『于』(於)兩陣之間,奇正發『于』(於)無窮之源。故至事不語,用兵不言。且事之至者,其言不足聽也;兵之用者,其狀不定見也。『??』(倏)而往,『??』(忽)而來,能獨專而不制者,兵也。聞則議,見則圖,知則困,辨則危。故善戰者,不待張軍;善除患者,理『于』(於)未生;『-』(善)勝敵者,勝於無形。上戰無與戰,故爭勝於白刃之前者,非良將也;設備於已失之後者,非上聖也。智與眾同,非國師也;技與眾同,非國工也。
  事莫大『于』(於)必克,用莫大於玄默,動莫大於不意,謀莫大於不識。
  夫先勝者,先見弱於敵而後戰者也,故『士』(事)半而功倍也。聖人徵『于』(於)天地之動,孰知其紀?循陰陽之道,而從其候;當天地盈縮,因以為常。物有『死生』(生死),因天地之形。故曰:未見形而戰,雖眾必敗。
  善戰者,居之不撓,見勝則起,不勝則止。故曰:無恐懼,無猶豫。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莫過狐疑。
  善戰者,見利不失,遇時不疑。失利後時,反受其殃。故智者,從之而不『失』(釋);巧者,一決而不猶豫。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赴之若驚,用之若狂;當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禦之?
  夫將:有所不言而守者,神也;有所不見而視者,明也。故知神明之道者,野無橫敵,對無立國。」武王曰:「善哉。」

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後我想問的是
此文謂將領應有快速決斷、貫徹實行的能力,有時應不語、不言、不聽、不見。
所以說「謀莫大於不識」、「有所不言而守者,神也;有所不見而視者,明也」,
但戰爭除講求決策果斷之外,情報不是也很重要的嗎?那又應如何決定哪種情報要聽、要搜集,哪種應予遠離、斷絕呢?
縱不論戰爭,在日常生活(如私人公司)也可能常常遇到決策時的問題
那時的情況可能不及打仗需要如此急速的決定事情,但弄清楚這篇的話,對生活真是受用無窮
我對做人處事仍有許多不熟之處
希望朱先生在「聽言」方面指點指點,謝謝
回應﹕
  夫「情報」者,乃「未明情況前之報」也;此文所指,則係為將「素質」之要領也。
  若將領無「自知之明」,縱有情報又將如何判斷?諸如布希,誤判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武器,今日又陷鏖戰泥淖,已經拖垮了美國政經實力、民心士氣!是以情報之重要,端視主事者有無「有所不見而視之明」,不明,「未見形而戰,雖眾必敗」是也。
  老朽訓練學生,首要「淨心」,再則「定念」,終得「客觀判斷」(學生若未立志,則僅僅諄諄善誘而已)。以此,面對人生萬象,無恐無懼,坦然前行,是善戰者也。
  蓋人生之難,難在「心猿意馬」、「諸念雜陳」,凡此,悉皆「主觀干擾」也。譬如汽油,能量甚足,但若不加以「密閉實封」,則不久將揮發殆盡;再若燃之以火,未以活塞「方向限制」,其能量四射,必釀巨災!人心亦有能量,必也:控制!控制!控制!
  此太公之《六韜》,方向控制也,與情報無干!
4910 留言者:阿勇 [2004-11-17]
主題:Re:「聽言」及決策問題
  既然如此,則先生認為必先減少雜念
然後才能集中精神思考判斷發揮最大效果
那麼「雜念」為何?看多種書所引起的思慮算不算?
學回來的知識發生衝突,尚未整理好所導致的矛盾又算不算?
我又想大膽請教除念(抑或化解雜念),致心境穩定下來,得到「客觀判斷」的過程及其實際做法如何?

有很多問題的煩學生上
回應﹕
  雜念就是不該有的念頭,瓜田長稻禾、稻田長瓜苗,都是雜草。如果為解決矛盾而想矛盾,當然是因種草而得草,不然大腦該想什麼?
  第二個問題太空泛,千萬不要問自己所未經歷的,一步一步來吧。就算爬草山,也要從第一步開始。問題很多不可怕,怕的是「貪多嚼不爛」,跨步太大,最後摔回平地!
4939 留言者:阿勇 [2004-11-24]
主題:存在心中已久的問題
  在4921篇中,你曾言『科學本成之經驗,然我國先有常識,已知「玩物喪志」,是刻意壓抑「科學」,以求人類「長治久安、永續經營」。』,我看書很多時都見到這類言詞,即例如「古人早己知道xx,故才作xxxx之事,實質有所深意也」,我不知這類言詞有什麼根據,可以代替古人說話,連他們沒有說過的亦知道,還是只是一時快意文章所為,我絕不是來找蹅的,只是想深討一下這類書寫現象罷了,不知朱先生對這類猜度古人的行為有何見解?

咬文嚼字,問題多多的學生上
回應﹕
  根據全在古文及歷史中,無需猜度。
  在宋代,我國科技領先全世界,且馬哥孛羅西返,帶走大量資訊,此皆事實也。
  (沈補)可參考《中國科技史》(此類書很多公司出版)。「玩物喪志」便是古人所言,「重農業、抑工商」便是古人所行,何須猜度?
4942 留言者:阿勇 [2004-11-24]
主題:回楊許慶及朱先生
  多謝兩位不厭其煩回答我的問題
現在開始有點明白了
其實我也有看一點四書五經,亦早知南懷瑾的著述有這類導讀解釋
我個人亦有想過應先看其注釋還是自己看一次不明白再翻查較好的問題
我自己較傾向先看一次原文,遇到疑難再去參考別人的看法
這樣起碼能作比較和不太容易全盤接收其他人的看法致有先入為主的觀念,
亦可幫助吸收,不過現在看書時間越來越少,不知何年何日能夠看完吸收,更別說應用了
回應﹕
  木。
5243 留言者:阿勇 [2005-01-22]
主題:登記參加網聚「環保與人生」
  剛在看「智慧之旅」第一部,見到第一部第八章、冬至一文內最尾一句的詩記為王維所寫,實質乃同是唐代田園山水詩人孟浩然所寫,故上來希望網主在日後會修正。豈料剛好見到朱先生擬舉辦網聚,小子雖對此題目並無甚麼獨特創見,亦打算借身住香港之緣參與網聚,一來觀察此題目對住在香港這一物質享受豐裕地方的人有多少吸引力,二來亦很想聽聽有心之人的意見。
回應﹕
  謝謝指正,將改之。
  歡迎參加。
7936 留言者:阿勇 [2008-11-01]
主題:造句練習
  1.媽媽睡著了。
  2.媽媽睡著了,不要吵。
  3.媽媽睡著了,不要吵,不然我去跟爸爸說。
  4.媽媽睡著了,不要吵,不然我去跟爸爸說,你就得挨一頓打的了。
  5.媽媽睡著了,不要吵,不然我去跟爸爸說,你就得挨一頓打的了,那可是會皮肉開花的!
回應﹕
  很好,正確。
8034 留言者:阿勇 [2008-11-09]
主題:主題粹取練習
  1,認知界:老和尚不承認和尚們的境界。
  2,理解界:學會幾招絕活並不能提升境界,表演絕活也不能表現境界。
  3,剖析界:老和尚認為技術高低無關境界,唯內在修為有關。和尚們只懂技術,未學佛理,故無任何境界。
回應﹕
  1,正確。
  2,不確。於本文不確。
  3,不確。
8050 留言者:阿勇 [2008-11-10]
主題:主題粹取練習
  1,認知界:老貢生到廟裡請教老和尚讀書問題。
  2,理解界:體:老貢生;用:讀書。
        讀書沒有早晚,即使到了晚年,還是可以讀書。
  3,剖析界:因:老貢生讀書為明理。果:明白道理。
        讀書為的是明白道理,早晚沒有關係。
回應﹕
  1,正確。
  2,正確。
  3,半確。蠟燭呢?燒光了?
8058 留言者:阿勇 [2008-11-11]
主題:主題粹取練習
  1,認知界:胡子赴大陸得識大戶,互相難以溝通。
  2,理解界:體:已西化之胡子;用:洋文。
        大戶不能與其溝通,遂不能接納胡子。
  3,剖析界:因:昔日胡氏不顧恩義。果:胡子落難無人照顧。
        胡氏見利忘義,教育子女洋化,致使胡子落難時投奔無門。
回應﹕
  1,不確。胡子何人?孫大聖乎?
  2,不確。
  3,不確。胡子本係洋人!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