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3 留言者:迷途學生 [2003-11-14] |
主題:應用八卦於語音分析 之 觀念 朱老師, 你好: 學生剛剛聽完 "觀念論卷五之二" 的錄音。 其中提到 "小周" (老師的其中一個入室弟子)會講解怎樣應用八卦來做語音分析。 不知道 "小周" 的演講可不可以公開呢? 如果其技術涉及專利, 不能公開, 老師可否說說其觀念呢? 學生覺得“觀念論”這個系列的講課實在非常有用 (先謝謝老師),如果能夠聽到易經的應用,可謂錦上添花。 祝 安康。 |
回應﹕ 其實驗已失敗,且其內容無錄音。 老朽曾一再解釋,「易經」只供人領會「人外有天」,非供人「應用」者。 想想看,原子彈能量大否?DNA影響大否?若與「易經」比,小巫也!「易」乃大公,與私相反,故人若「稍有私心」,必不能通「易」之真髓,何談應用? 「觀念論」者,思維之入門也,大利之下必有大害,造孽不宜。當今世道人心敗壞如此,老朽不過略示指引,以接覺者。人既覺,當修行自悟,多說無益也。 |
#3602 留言者:迷途學生 [2003-12-13] |
主題:寵辱不驚 朱老師, 你好。 學生以“寵辱不驚”為座右銘。受寵時尚能勉強保持情緒平靜。可是,當受到辱(如被人批評)時,內心第一個反應往往是“很不好受,很不爽”,待過了一段時間後(幾分鐘至幾小時),方可以刻意用意識提醒自己寵辱勿驚,然後內心才會慢慢的恢復平靜。 請問老師,學生所用的方法(用意識提醒自己)是否正確?有沒有比較有效的方法呢?學生有此一問,是因為覺得要真正的做到“寵辱不驚”實在難比登天。 謝謝! |
回應﹕ 完全正確。 正是因為其難,克服了才有價值。但要注意,不驚之後不能不顧。外表不驚,行為不亂加上心中自省才是要旨。此係難中之難也,若人有了這種本領,那叫求敗更難! |
#5037 留言者:迷途學生 [2004-12-15] |
主題:回應老師的自白 朱老師: 學生很久沒有留言了。以往「欲言又止」,是因為覺得每留言一次,就耽誤了老師的寶貴時間,內心也就增多一份罪惡感。 是次留言,係想回應一下老師的自白。 老師說:"除滿身箭矢外,竟無人會「登臨意」焉!" 學生絕對不敢說自己「登臨意」,有時甚至對老師的教誨似懂非懂,但直覺感到老師在網上的留言(例如最近的「十八般武藝」留言)真的是字字珠磯、一字千金。不過,像這樣的讚美話若果說得太多,不但浪費了老師的時間,而且有阿諛奉承之嫌。何況老師早已聲明「客套話,不要說」。 其實學生只是想說一句話:「在老師的背後,是有很多網友、學生默默地支持你的。」 祝 安康。 迷途學生 上 註:《罟網雪泥》尚未能在著作欄中找到。 |
回應﹕ 果真迷途矣! 人間事莫不有憂、有喜,做人則力求不憂、不喜,但怎能只看憂、不看喜? 老朽文中說得清楚,前一則是喜,可喜者網友中龍象新苗已成,來日必成大器。憂者,憶及老友辛棄疾於《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說得心有戚戚: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難道不是嗎?六年來,「風雨無阻」,老朽(含本室弟子)拍遍欄杆,又有誰「會登臨」意了?雖然,支持老朽之網友多不勝數,然而,渾渾噩噩的更多!要不浪費老朽時間精力,快快練成十八般武藝、十九件文功,為我中華民族好好吐一口惡氣! 的確,《罟網雪泥》尚未上掛,蓋老朽一言,網管百忙也。近日因老朽找到素日稱道之《星星、原子、人》一書,為饗網友,特命照相成冊,公諸網上。請注意網上公告,待該書掛畢,「雪泥」即將「堂堂推出」也! |
#5202 留言者:迷途學生 [2005-01-15] |
主題:概念分類 朱老師: 在老師的不同著作中,找到不同版本的概念分類表。請問哪一個版本是最完整、最準確的呢?謝謝! (1)智慧之旅:金秋-七、概念 http://www.cbflabs.com/book/wisdom/ html/dhdf7.htm (2)層次論:附錄一、概念分類表 http://www.cbflabs.com/book/cengci/ cengci/cenci4.htm (3)漢字基因:第二節-漢字基因分類 http://www.cbflabs.com/academy/ han_dna/han-dna-topic.htm#sec02 |
回應﹕ 時有先後,數有順序,世事之必然也。孔雀開屏,其美何如?人所能效法者幾乎?夫雞鳴不斷於風雨,老朽之敢於先天下之知而言,非為彰己,乃為催眾以醒也! 有原則之人(若無可免談),人生唯原則不變;因原則而有方向,方向不可常變;方向每變,徇為細節、技術;變之適以全之,更接近原則也。 《智慧之旅》完成於1984年,書中曾云及來龍去脈。當時羈美,因決定返國「服務」,而「文化大革命」餘音嫋嫋,友人咸謂此去必將化身異物,對老朽之夙志有礙。然老朽一生不為己謀,斯乃原則也,故將所知所見,書之成冊,以留諸有緣。 1990年,老朽「全身而退」,返台後隱居都蘭山下,擬著書立說以明志焉。待再閱該概念分類,頗多舛誤。既已公佈,幸無人聞問,據而改寫,遂有《層次論》之「修正版」,並於1998年出版併入《智慧學九論》之中。 既來文傳,漢字奧秘仍如秦皇之墓,深埋地底。老朽見時機已至,著手整理,擬為「杏娃」謀。又於2001年重新規劃,是有本網所載「漢字基因」也。 此先後之變,自有此「概念」始,凡經三十餘年,老朽無日不語、無語不聲嘶力竭焉!曾以為大道得昌,賢者必絡繹於途,殊知空谷足音,行者自聞,空負青山綠水。 去年底沈紅蓮開始設計「中文自然語言」程式,為了實用,除了將字加全外,又作了部份調整。今分類項目依然,細節小有出入,唯已成為「產品」,將不可能再行公佈矣! 是以,若問:「哪一個版本是最完整、最準確」,答案是第三「漢字基因」。根據沈紅蓮實證結果(老朽理論派,若無沈先生,充其量可承襲老莊衣缽也),以之用於「電腦理解」,已綽綽有餘。奉勸有心人士,不妨捷足先登(於「易理講座」等錄音中,尚有若干線索)。 老朽兩袖清風,無功無德,但於漢字基因中,字字真言。待今年工作告一段落,古稀之物,行將掛網遠颺。有緣無緣在今朝,多得少得無非寶,有問速問,時機難再! |
#5258 留言者:迷途學生 [2005-01-24] |
主題:報名參加聚會 朱老師您好: 難得老師來港工幹,並撥冗跟香港網友見面。學生希望能參加聚會,在此報名登記。謝謝! |
回應﹕ 歡迎。 |
#7645 留言者:迷途學生 [2008-03-08] |
主題:「Danny Boy」:英譯中概要 朱老師您好: 很久没有上老師的留言板了。從《最新消息:網絡講堂-英譯中概要》才得悉老師最近教授翻譯技巧。 老師所譯的「Danny boy」,實在譯得傳神:又譯音,又譯韻,又譯意。 學生有以下問題想請教老師的: 一、 原文:But come ye back when summer's in the meadow 譯文:等 你 回 來 仲 夏 又 留連 悠遊 老師把 ”summer's in the meadow” 譯成「仲夏又留連悠遊」,是怎樣想出來的呢? 二、 原文:And I shall hear, though soft you tread above me 譯文:我 將 細 聆 哪 怕 是 如 風 輕 泣 老師把 ”though soft you tread above me” 譯成「哪怕是如風輕泣」,是怎樣想出來的呢? 三、 原文:For you shall bend and tell me that you love me 譯文:快 靠 近 我 告 訴 我 近況如意 老師把 ”tell me that you love me” 譯成「告訴我近況如意」,是怎樣想出來的呢? 謝謝! |
回應﹕ 由於老朽英文程度欠佳,「教授翻譯技巧」不確,只能說是「擦槍走火」。緣老朽原有意發揚「中文唱律」,恰好有丹尼一曲,情美意真,用原文唱來,常令人鼻酸眼濕。偏偏此曲失意於中文,唱來不倫不類,不知所云!因此,找來據云當今最佳之「大師譯文」,略作借鏡而已。 翻譯=「文字介面」,須精通所介之文字面;而歌詞翻譯又兼具詩詞與音樂的介面,故必須通曉音律。其難度極大,兼以「智慧財產權」當道,知者裹足,故有此成就者不多。老朽只因1968年曾在台視影片組工作,時主持「蘇利文劇場」,每劇必有歌,老朽逢歌必譯,略有經驗。 緣該劇係綜藝性,其中笑話最令人頭疼,蓋皆係美國社會趣聞或文字雙關語,根本無從下手。由於老朽英文能力不足(詳見《智慧之旅》),要想立足,絕不能示弱,不得不「拼命」以赴,連歌詞帶笑話,一字不缺。料不到,該片頗受歡迎,無數歌迷來信要求譯稿,尚須台視週刊連載代勞。 然而,也為了「強自出頭」,遭「既得利益」者之忌,「勒索恐嚇」,不一而足。自後,老朽避去巴西,開墾亞馬遜河林地,走上了人生不歸路。 老朽「淺層記憶力」衰如退潮,所幸「深層認知」清晰透明,舉凡近日諸事,宛如陌路。故無法答所問細節。但若「據理而論」,尚可掰搿如次: 1,於音樂上,係4/4節拍,每四拍為一小節、每四小節為一樂句。但其結構係4-6,4-8格式,即前兩小節固定為四個音符,後兩小節則為六至八個音符。這種「長短句」,形成一起一承的感受,是本曲的「曲性」,因此,對仗的詞句也必須字字呼應。 不懂「音律」之人,當然「不知其可」。而一旦忽略了這種「音律」的重要性,即會完全喪失「曲味、歌味」。就像老朽當兵時,一律是「大鍋菜」,不論吃什麼,一個味道! 2,詩詞亦然,我國文字係一字一音,傳統詩詞最重格律。待至五四白話運動後,引進了西方的「新詩」,詩人們雀躍歌頌,散文分段立成!咸認可大放異彩!百年後,「異彩」變成「透明水彩」,新詩幾乎消失了!為什麼?自由自在的結果,新詩人漫遊宇宙,已不知詩歸何處矣! 其實,以英文的「十四行詩」為例,其規律之嚴謹,幾與我國的律詩相符!丹尼之歌詞亦然,其中最關鍵的,是每句的前四字都是「子句」形式,如果譯成中文,千萬不能忽略這點特色。 3,語文各有特性,譯文絕不可「逐字附會」,要者,應把握文字背後想表達的「感受」。至少,老朽以有限的精力,譯得好壞並不重要,把該說的話說完了,夠了! 4,最終,先選定韻腳,再於文中找尋合用的句子。 又基於中文詩的習慣,老朽以七言取代了六、八言(非刻意為之,乃不自覺也)。 5,準此, 原文:But come ye back when summer's in the meadow 譯文:等 你 回 來, 仲 夏 又 留連 悠遊 答:when summer's in the meadow 中,when 即為留連悠遊的感覺。 原文:And I shall hear, though soft you tread above me 譯文:我 將 細 聆, 哪 怕 是 如 風 輕 泣 答:though即「哪」, soft you tread 則相當於如風輕泣。 原文:For you shall bend and tell me that you love me 譯文:快 靠 近 我, 告 訴 我 近況如意 答:you love me 是個魔咒,英文中無處不在,而中文一用就俗!「近況如意」確是掰出來的,但委婉含蓄,情真意切,絕對比「我愛你、你愛我」更像詩人寫的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