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舊 28 留言者:網主 [1998-12-12]
告網友:
  二十多年前,老朽曾經為人,今已跳出三界,不入五常。體雖在世,心屬雲煙,是故終能摒除七情六慾,斷絕親朋好友。今行屍走肉、轉戰經年者,不過孽債待償,使命未竟,與得失成敗、功名利祿毫無關連也。
  老朽系出名門,家族人數眾多,兼以經歷冗雜,相識遍及天下。由於老朽避世遯居,網上常有親朋來函,責之大義,動以人情,老朽一概置之不理。有人曰:「君不知中國文化以家為本乎﹖」老朽答:「未知也,但悉中國文化陰陽相濟,家屬私,天下為公。唯天下安定,人心淨化,始有家庭之和樂康泰。人生之初,由無而有,自昧而知,老朽半生蹉跎,陰陽未濟,諸孽已作。今日覺悟,是見天下蒼生而不見家人也!」
舊 41 留言者:網主 [1998-12-12]
告網友:
  一、人生各有天地,如果懷疑老莊孔孟,道不同不相為謀,不必再談!
  二、歷史不可盡信,何以野史可信﹖誰要作明師,有誰要相信,都是自家事,本人不參加任何意見。
  三、不必學聰明人,也不要強迫自己聰明,安份守己做人最真實。
  四、本人一再聲明,曾研究人工智慧,而今悔過自新,僅為農民服務。
  五、漢字基因字典及智慧學九論放在日光下供驗檢,信否由之,如斯而已。
  六、實在抱歉,本人是做事的人,很笨,而且時間有限,今後恕不回答這類事情。
65 留言者:網主 [2001-03-24]
告網友:
  自老朽「發達」以來,要求捐錢、貸款者絡繹不絕,特此聲明如次﹕
  老朽早已「除籍人間」,不問「人情世故」,今生不置產(住公司宿舍)、不應酬。除「遺囑」已在網上聲明外,每月所得薪金(包括加給、加班、差旅費等,約每月港幣四萬五)全部捐做「文化基金」(待總數累積至一定額度,即可正式運作)。此外,本人所擁有之股票,代表對公司之信念,除非離職,絕不出售(售後亦將移作基金)。
  是以,老朽一貧如洗,囊中羞澀。奉獻時間,討論人生,是職責所在,義不容辭。三千大千世界金銀財寶,未之見也!
  朱邦復 啟2001年3月24日
76 留言者:網主 [2001-03-25]
告網友:
  各位想得太遠,希能一網打盡,自難見真相。要實事求是,「主題」已在字裡行間;「理論」必為支持主題者;唯第二問較難,係指「全書」之「呼應」「何在」。
  不明主題,故事只是故事,過目即忘;理論不知,記在腦中也不能舉一反三;此二者透澈了,自能領略第二問,且知全書意旨矣。
  今人讀書,不知「主題」、「綱領」,雖「資料滿腹」,思緒紊亂,何以致用﹖本書計約二百萬言,事件逾千,無一不在一明確之主題下發展。萬里之行始於足下,「導讀」也者,逐步而行也(此類題目將出到多數人熟練為止,唯獎品將另作考慮)。
  思之簡,聚其精,盡天下知識,不過一網收!
  日昨所問之內容如次(請勿超出此範圍)﹕
  有一則流傳在印度的故事,描述一位年輕的修行人,他從來沒有見過牛,也沒有喝過牛奶。一天,這位修行人問他的上師﹕「牛奶是什麼﹖」上師很仔細地對他講說牛奶的種種。最後,他終於瞭解了﹕牛奶是從牛身上擠出來的、白色的液體,這種液體很有價值,可以製做乾酪,也可以飲用。
  有一次修行人外出,經過一個村莊。他看到路邊有一隻動物,很像上師所說的牛,牠旁邊還有一桶液體,也確實是白色的。不過站在桶邊的人並沒有飲用,卻像在進行什麼儀式似的,蘸起那白色液體,不斷往牆上塗抹。
  修行人相信那樣有用的液體,一定就是牛奶了,只不知喝下去滋味如何﹖他向村人募化一碗,一口喝了下去。不料那液體味道非常奇特,令他覺得噁心反胃,連早餐都吐出來了。修行人回去後,便向上師稟明。
  「那白色的液體,是你自己從牛身上擠出來的嗎﹖」上師問。
  「不是。」
  「生平第一次的經驗,必須從頭到尾親自一一體認,怎能只看後果﹖」
99 留言者:網主 [2001-03-29]
告網友:
  主題=主要的題目,看不出主題,就不可能知道任何問題的關鍵所在。而人重要的能力,就是處理問題,若知問題之主題,經常能提綱挈領,料事於機先。否則,天下事皆亂如綿團,錯綜糾雜,不知從何下手,怎能解決問題﹖
  糟糕的是,看不出主題,就不能簡單扼要地把問題表達出來!當今之世,人人各謀己利,相互敷衍成習,有誰願意讓他人知道自己的目的﹖所以,「主題」有意無意被忽略了!因此,人與人無法明確地溝通,老師教課,是照本宣科,學子所得,只有分數!
  茲以前問為例,說明萃取主題之一種法門,斯為「累比法」。其法有如「代數」,將人事時地物情理法分別代入,其公式為﹕A=B+C+D……
    其中A=主題(唯事、情、理、法可作主題,人、時、地、物僅係背景)。
      B=a+b+c,C=d+e+f,D=g+h+i……
        abcdefghi等則為各小段之主題。
  a﹕由左非右向衣紅坦白開始,到述及苗族姑娘丁寧(任選,內容相近者)。
    主題萃取﹕時間2011年,立體動畫成熟,左非右參加工作,與丁寧相愛。
         (左非右眼看寒潭一段,僅供氣氛堆疊用,與主題無關。)
    主題  ﹕左非右幸運地愛上丁寧。
  b﹕左非右坦承年輕無知,到下蠱解毒。
    主題萃取﹕左非右不珍惜愛情,在藥物控制下,強暴了一個十二歲的小姑娘。
         又因說謊,致被下蠱。且不守諾言,偷偷求醫解蠱。
    主題  ﹕一時糊塗,犯了大錯。
  c﹕丁寧自殺。(其餘各段係營造哀傷之氣氛,在小說中,感情的客觀表達法)。
    主題  ﹕最愛的人因自己所犯的錯誤而死。
      B=愛情是幸福的,但因年輕不知珍惜,犯了錯誤而失去幸福。
  d﹕醫生以左非右做實驗至2025年。
    主題萃取﹕醫生用左非右實驗了十年,分析該醫生的動機目的。
         左非右在2025年醒來,已進入電腦紀元。
    主題  ﹕交待左非右之過去與新時代的交接關係。
  e﹕左非右在夢中美好的日子。
    主題  ﹕往事已矣,空留回憶。
  f﹕左非右夢醒後的痛苦。
    主題  ﹕失去了,才知道何謂痛苦。
      C=當幸福不再,人才知道何謂痛苦。
  g﹕遇逍遙子,後文已非所問之範圍。

  故A=B+C相當於﹕愛情是幸福的,但因年輕不知珍惜,犯了錯誤而失去幸福。當幸福不再,人才知道何謂痛苦。
  此段太長,根據提問者的要求,應濃縮成十字以內。
  人「為什麼」在幸福的當兒,不知珍惜呢﹖因為年輕,自命不凡。而年輕自命不凡,相當於人生的「迷途」。人得到了摯愛反而去追求肉慾,是「不知所求」為何也。
  因此,最後之主題可以是﹕「迷途時,人不知所求。」

  當然,換幾個字,人人可以歸納出不同的主題來。但若忽略了前述的「為什麼」,就沒有深度;內容陳述不全,則失去了廣度。
  所謂「深度」者,指該故事所揭櫫之「教訓」。一個故事再好,對後人沒有反思借鏡,那種「故事」只是過去的事。作者述之,不過賣弄筆墨,又有多少價值﹖
  而「廣度」是多多益善,很難濃縮。既談「主題」,就表示「廣度」並非「正主」。有很多小說,儘管篇幅多達幾百萬字,看完可以丟到一邊,必然沒有「主題」。
  因此,「主題」應是有意義、有價值的觀念結晶,能知主題者,必係高人。老朽敢說,古往今來,有此能力之人,屈指可數。學者知機,怎能小覷哉﹖(於此又有一破,有謂「高處不勝寒」,「高人」常是最寂寞之人,怕寂寞者,請勿登高!)
99 留言者:網主 [2001-03-29]
告網友:
  主題=主要的題目,看不出主題,就不可能知道任何問題的關鍵所在。而人重要的能力,就是處理問題,若知問題之主題,經常能提綱挈領,料事於機先。否則,天下事皆亂如綿團,錯綜糾雜,不知從何下手,怎能解決問題﹖
  糟糕的是,看不出主題,就不能簡單扼要地把問題表達出來!當今之世,人人各謀己利,相互敷衍成習,有誰願意讓他人知道自己的目的﹖所以,「主題」有意無意被忽略了!因此,人與人無法明確地溝通,老師教課,是照本宣科,學子所得,只有分數!
  茲以前問為例,說明萃取主題之一種法門,斯為「累比法」。其法有如「代數」,將人事時地物情理法分別代入,其公式為﹕A=B+C+D……
    其中A=主題(唯事、情、理、法可作主題,人、時、地、物僅係背景)。
      B=a+b+c,C=d+e+f,D=g+h+i……
        abcdefghi等則為各小段之主題。
  a﹕由左非右向衣紅坦白開始,到述及苗族姑娘丁寧(任選,內容相近者)。
    主題萃取﹕時間2011年,立體動畫成熟,左非右參加工作,與丁寧相愛。
         (左非右眼看寒潭一段,僅供氣氛堆疊用,與主題無關。)
    主題  ﹕左非右幸運地愛上丁寧。
  b﹕左非右坦承年輕無知,到下蠱解毒。
    主題萃取﹕左非右不珍惜愛情,在藥物控制下,強暴了一個十二歲的小姑娘。
         又因說謊,致被下蠱。且不守諾言,偷偷求醫解蠱。
    主題  ﹕一時糊塗,犯了大錯。
  c﹕丁寧自殺。(其餘各段係營造哀傷之氣氛,在小說中,感情的客觀表達法)。
    主題  ﹕最愛的人因自己所犯的錯誤而死。
      B=愛情是幸福的,但因年輕不知珍惜,犯了錯誤而失去幸福。
  d﹕醫生以左非右做實驗至2025年。
    主題萃取﹕醫生用左非右實驗了十年,分析該醫生的動機目的。
         左非右在2025年醒來,已進入電腦紀元。
    主題  ﹕交待左非右之過去與新時代的交接關係。
  e﹕左非右在夢中美好的日子。
    主題  ﹕往事已矣,空留回憶。
  f﹕左非右夢醒後的痛苦。
    主題  ﹕失去了,才知道何謂痛苦。
      C=當幸福不再,人才知道何謂痛苦。
  g﹕遇逍遙子,後文已非所問之範圍。

  故A=B+C相當於﹕愛情是幸福的,但因年輕不知珍惜,犯了錯誤而失去幸福。當幸福不再,人才知道何謂痛苦。
  此段太長,根據提問者的要求,應濃縮成十字以內。
  人「為什麼」在幸福的當兒,不知珍惜呢﹖因為年輕,自命不凡。而年輕自命不凡,相當於人生的「迷途」。人得到了摯愛反而去追求肉慾,是「不知所求」為何也。
  因此,最後之主題可以是﹕「迷途時,人不知所求。」

  當然,換幾個字,人人可以歸納出不同的主題來。但若忽略了前述的「為什麼」,就沒有深度;內容陳述不全,則失去了廣度。
  所謂「深度」者,指該故事所揭櫫之「教訓」。一個故事再好,對後人沒有反思借鏡,那種「故事」只是過去的事。作者述之,不過賣弄筆墨,又有多少價值﹖
  而「廣度」是多多益善,很難濃縮。既談「主題」,就表示「廣度」並非「正主」。有很多小說,儘管篇幅多達幾百萬字,看完可以丟到一邊,必然沒有「主題」。
  因此,「主題」應是有意義、有價值的觀念結晶,能知主題者,必係高人。老朽敢說,古往今來,有此能力之人,屈指可數。學者知機,怎能小覷哉﹖(於此又有一破,有謂「高處不勝寒」,「高人」常是最寂寞之人,怕寂寞者,請勿登高!)
106 留言者:網主 [2001-03-30]
告網友:
  第六回中,法慧禪師故事之主題為何﹖(限用十字表達之)
115 留言者:網主 [2001-03-31]
告網友:
  【問題五】﹕本書第六回,古嚕嚕博士的故事,其主題為何﹖

今日得閒,略覽各問,發現第98則所答有誤。因「此逍遙子非彼逍遙子」之說,誤以為指言者與本書中之「逍遙子道長」有別,故所答如述。但細究之,網上實有兩位逍遙子,口氣境界不同,魚目珍珠難辨。蓋立場不同,內容遂大異其趣。
  若以如何不囿於以往經驗而論,其法甚簡﹕「隨時否定自己」可也。漫長人生,若坐井觀天,自得其樂,無害於他人,誰曰不可﹖再若有人脫殼去繭,面對未知未來,晉升至另一境地,包袱當是越少越自在!

  又左非右故事主題﹕「迷途時,人不知所求」之理論頗多,可  「心為形役,人受孽俘。」或﹕「求新求變,永無已時。」或﹕「玩物喪志,得不償失。」或……
  理論之表達,常用「因果」,是因為所以也。只是重點必須點明,是何因,所得何果﹖如此始對讀者有所助益,而非老生常談。
  申論之﹕
  左非右年輕時,因時際會,捲入「多媒體(聲色世界)」領域。加上他自命不凡,招蜂引蝶,陷入溫柔鄉,勢所必然。
  此為「迷途之因」,有三﹕1,年輕,判斷力不足。2,聲色引誘,美女如雲。3,自命不凡,自制力缺如(再談深一層理論,則是感官與刺激的因果關係。須知「生命體」毫無自由,實乃「生存系統」的奴隸,感官則是執鞭持笞的小鬼)。
  而所謂「人生正途」者,在本書中,左非右自白﹕「看上了一位傣族姑娘丁寧……知道我們應該彼此相屬。」其結果,左非右走上了另外一途,是稱「迷途」。
  其後,說謊、解蠱,無非不知「所求為何」。蓋如知所求為與丁寧修好,放棄多媒體可也!去新疆做什麼﹖碰到一位哈薩克姑娘又如何﹖若是事業至上,怎麼又跑去治蠱、自願接受注射﹖為了什麼(若信心不足,愛亦褪色矣)﹖所求為何﹖
  這不僅是一個「故事」而已,把「多媒體」換成另一種工作,把苗疆改為其他地方,把病名講得時髦一點,世上誰又不是「左」非「右」﹖

  當然,如果把左非右遇到逍遙子以後也算進來,主題就起了化學變化,可謂「浴火鳳凰,絕處重生」,那就等於「作者的目的」了。
122 留言者:網主 [2001-04-02]
告網友:
  《宇宙浪子》一至十二集已經全部完成,其中內容略有調整,繁體版已交由本企業集團屬下、香港「環球出版社」印行,簡體版本將由北京「文娃公司」全權處理。網友若擬購買,請向「網管」登記,一律七折(出版時間未知)。
  此外,待電書量產上市後,《宇宙浪子》書卡將隨時修改、隨書贈送。
  如有必要,本導讀之問答可能另出單行本,以供讀者參考。

  本書共十二集,每集各有特色,「主題」不同,「結構」亦異,渾沌一體。
  以往五問,皆為簡明的故事,其「人事時地物情法」單純,故常以「人時地物」為「體」,「用」以解釋「事情理法」。
  但在一個結構複雜、人物眾多的故事中,常會以「事情理法」說明「人時地物」,如此就不能用前述方法了。比如說,某人的傳記,主題必是某人。如果該傳記「言之有物」,必有其「觀點」,主題則應為「某人的某些觀點」。
  同理,「時地物」皆可成為主題,如遊記等。總之,全部內容所歸納出的綱領,就是「主題」(老朽在談及前數問之主題時,為求大家易於萃取,刻意簡化了。《宇宙浪子》全書當然另有主題,但必須一步一步萃取,否則難有共識)。
  故此,在本書第一集中萃取「全集主題」,難度當然大些。前述之「累比法」可用,但須注意,其中「內容」相當於數學上的「單位」,萃取之主題等於「數字」,不可任意「累加」(如一塊加一斤),故特稱「累比」法。
  若主題近似,內容可以用同質性的觀念取代,則宜先合而為一,先將主題單一化。若無法合併,則很可能屬於「背景」(如左非右故事中,有刻意襯托情緒的情景),或者是「論理」(如古嚕嚕所說的),這些可能與主題有關,也可能只是裝飾。
  判斷之法﹕如果背景及理論不斷出現(為了不衝犯前文,常將細節略事修改,但性質一貫),一般會重複三次以上(重複加重複,稱為強調,強調又強調,讓人印象深刻),則應以之為主題,再用其他故事加以印證。
  若主題各各不同,無法合併,則可用「結構」定義之。舉例而言,第一集千頭萬緒,必須將各種緒端編織成線,即組成結構。故第一集之結構,可以說是「百川匯流」或是「搓絲成線」……,只要點出由多線發展到集中方向就對了。再看第二集,結構全然不同,故事完全繞著文祥發展,承先啟後,應是「一瀉千里」、「一氣呵成」。
  在這種情況下,「結構性主題」可以分成數條(老朽相當主觀,對結構的定義,絕不超過「天地人」三才,未知其他),分別陳述。
  
  第六問﹕第一集全書之主題為何﹖(限三十字)

  「寫作小說」不是「創造小說」,人實無「創造」能力,不過將己身經驗認知以主觀角度表達也。以本書為例,人物事件繁多,時間前後跨越千年,地域又廣達各大洲及月球、火星。欲將人事時地的關係理清,已是艱巨異常的工程。再加上其中述理分量極重,涉及當今所有的知識範疇,更多寓未來的預言,稍一脫節,就不可收拾。
  好在老朽有沈紅蓮幫忙,得無後顧之憂,寫來輕鬆愉快。此乃「天賜機緣」,「累世積德」所致,後學千萬不可小覷(沈補﹕個人校對、修辭、整理背景資料之經驗,均將放諸「人文系統」中)。
  本書寫作之初,僅有首尾之構想(最後一回是為明證),以及所欲表達之主題,並將之分配在十二集中。基於「道法自然」,一應人物故事,順理成章,水到渠成(老朽每日約寫十小時,平均得一萬字,從不勉強)。
  任何角色,先假定其背景、個性,則「化學作用」已然具足。再加上當前催化因素,取其符合「常識」(即最大可能性)之過程,一一展開。
  寫時心中空明瑩澈,放情於玄思(第六集小週天一段,老朽為「試瀑」,曾靜坐良久)。如遇文意已盡,或寫作都覺無趣之處,宜覓一「中性」之橋段,略作轉圜(但不能離開主題)。宛如乘興遊山,山路已盡,切不可堅持前行(即東坡所言「行於所當行,止於不可不止」)。
  是以,寫作之人,必係生活經驗豐富,心中塊壘高積,其勢難遏,始能一瀉千里。有意從事寫作者,茲建議多事觀察,待水庫滿載,再行「創作」可也。

  又﹕再答「行道之人何以自處」﹖
  人生之道可分成三段﹕習道、行道、成道。古人又云學道者有三個境界﹕「初,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既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最終山非山,水非水。」
  初者,習道也,要虛心,事事否定自己,專心學習(是三十而立之際,之前,無所謂山水,人只是感官的小玩偶而已)。
  十年寒窗(不是當今的惡補),到了不惑之年,信念具足,方向明確,可以行道矣!此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正值為人群服務,勇往直前也。
  既而十載功成,該知天命矣!歸隱山林,忘卻軟紅萬丈,不帶一絲塵埃!是山非山,水非水他!
  老朽許願過高,道行未了,責任纏身,耳順一關尚在掙扎中也(有人責難,不論善意惡意,正是自我砥礪之良機。恚怒不可,方寸不移,以免誤人誤己)。
141 留言者:網主 [2001-04-06]
告網友:
  人生若只為了衣食住行,那生活也太貧乏了。如果工作僅是等因奉此,人豈非奴隸一般﹖謀生維生連胎生,今天混過又明天,心中想、口中講,自由永遠是泡沫幻影。
  老朽自來工作認真,同儕忌之,有云﹕「如此努力,莫非想飛黃騰達」﹖答曰﹕「非有所求,是樂在其中也」!
  今日思之,「其中」為何﹖不外「動機、立場、目的」。「其中」「動機」是「好奇」,不論做什麼事,詳究其理,未知則先假設、後求證,以明其真。「立場」非己,蓋自幼環境艱困,早悟「觀身是苦」,恨不得把自己忘卻!
  其「目的」最初為「取悅他人」,及至發現人人目的恒異,要求各自不同。有人甫得好馬,不僅拴得牢牢,而且不供草料!有人一見他人能力高強,則多方排擠,以求自保。自後,老朽始知﹕「余,千里馬也!」已知己力,遂不再與人計較。待飽經世故後,發現天下蒼生多為俎上肉,「目的」遂變焉,決定為貧苦大眾謀。
  是以老朽工作迄今,累有小得,不外如此者。
  《宇宙浪子》一書,莫過假設有一小說,預言未來世界,其內容包羅萬有,其觀念高及天理,深入人性。若有萬人讀之,一人「得道」,於願足矣!老朽既不為己,何計毀譽﹖於百忙中,再加百忙,仍不過一「忙」!忙之已畢,再返塵世,卻見道上行人寥寥,唯股市擾攘,起落驚心。是知,千理萬理,不如浪遊宇宙去也。
  往者已矣,來者可追,「主題萃取」雖大不易,但人若能懷抱好奇心,暫忘主題能值多少,但求瞭悟人生,必能「自由自在」、「樂在其中也」!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