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4 留言者:網主 [2002-01-08] |
告網友: 漢字基因第十一講﹕漢字基因與理解之科學根據 一、科學立場 所謂「科學」,乃事物「分科之學術」。因自然界事物繁雜,如不分門別類,一一追究其所以然,人類將無從認知各種事物之真象,更無從加以利用。 分科處理有兩種方法,一為「歸納」,一為「分析」。 歸納是在一個原則下,根據事物的特性、同異的多少,有系統地納入一類。諸如物種之「界門綱目科屬種」,依各類物種的特性,歸屬容納,令人一目瞭然。 分析則是探索事物的「根本」,並一一證明之。在抽象之過程上,根本是稱「規律」;而在具體結構上,則為性質之「基因」。 當今能量界的一些「規律」(如古典力學或量子力學的物理定律)已獲公認;物質的「基因」(化學元素週期表)歷經考驗而成立;生命「基因」(DNA)也正逐步展開中;唯有人類思維、意識、理解則尚屬「唯心」階段,人言人殊。 在科學立場來看,任何事物的作用,都是其「基因」經固定的「規律」所形成者。對漢字而言,找尋其基因,驗證其規律,就是科學。換句話說,只要漢字有「基因與規律」,漢字就符合科學原理。 同時,漢字既為思維的載具,只要能證明漢字合乎科學,就可以根據科學方法,引證思維、意識、理解的客觀正確性。 二、介面 假定有一理想的「剛體」系統,如有能量作用其上,在一定的時間中,該剛體任何部位上之能量大小均等。再當能量由一個剛體傳導至另一剛體時,能量必須先經過一「介於兩者間之面」,是稱「介面」(任何系統之間,皆為介面)。此介面可假設為一個剛體或無數層剛體所組成,其層次愈少,效率愈高。 由於宇宙中並無真正的「剛體」,以致能量作用必有損耗。尤其是概念的形成與溝通,涉及許多「非剛體」之介面,諸如刺激大小、感官靈敏性、記憶力強弱、環境影響、主觀認知與意念等,在在形成干擾,以致理解效率極低。 僅以甲乙二人對話為例,設若甲之表達能力為80%(基於各種因素,100%是絕對沒有可能的),而乙之理解力亦為80%(一般人只得一半,40%),則信息的傳播效率只得64%(若甲乙皆為40%,結果是16%)。 人生最大的問題,是一己之「靈智」被禁錮在「肉體」之中,必須與他人溝通,以擴大經驗範圍。然而,基於每個人對語言、文字的介面認識不清,在層層損耗下,人與人之間,經常溝通不良,偏偏又固執成見,以致誤會頻生。 人類對外在刺激的基本介面是「感官」,原則上,各人之感官功能相若(所差者靈敏度而已),外在刺激的差異也可以忽略。但是,在刺激形成概念之間,介面層層(經過感官、神經原、大腦皮層,再經體內激素、行為反饋、利害認知等),各人之概念不僅相去甚大,而且變化不停,永無止境。 因此,任何人要發揮其最大的「能量」,必須先將其各層介面徹底理順,務必要「概念清楚」,層次分明,並且能統一在某客觀的體系下。否則,人連自己的思緒都不清楚,對他人的表達無法理解,充其量,只是一尊毫無效率、自以為是的肉結構而已。 三、機器理解 理解者,「以理解之」,「理」為一種方法,「解」為其過程,「以…之」則可謂之「介面」(「理」=玉+里﹕玉之量度,條紋。「解」=角+刀牛﹕刀剖牛角,先明其理,進而分之。「以…之」皆為語詞,指其對象)。 假設甲乙二人溝通,所使用者為文字,理解即指「二人對該文字」之認知作用。然而,甲對文字形成介面,乙亦然,如兩人之「介面」不盡相同,則必須以更接近之「介面」一一填補。當介面愈多,溝通損耗愈大,甲乙兩人之「相互理解」就更加困難。 假設前述之「乙」非人而是「電腦」,二進位為其根本之介面,故若能以二進位定義概念,電腦必可「理解」(利用匯流排直接解碼,進入體用之機器模組)。 事實上,中國的《易經》在數千年前就已使用二進位分類,且漢字受影響甚大(第二講之概念分類表即依易理分類而得。據傳,萊布尼茲發現二進位,亦得自易經靈感),故電腦理解漢字,是輕而易舉之事。 準此,將概念的分類基因與電腦硬體結合(相當於刺激訊號與大腦神經原直接交聯),即令用4Mz最廉價的控制中樞,其反應速度也可達到數十萬個概念/秒(絕不能用軟體,因阿貓阿狗都想插上一腳,是則天下大亂矣)! 作者研究漢字基因垂三十年,深知此中利害因果,漢字是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又是資訊時代的興衰關鍵。不將之發揚光大,「擁技自珍」固「懷壁其罪」,而將人類主權旁移,令電腦理解「人事」,更將為千夫所指也! 不論如何,漢字是人類思維之精華,用之於正舉世蒙利,若以之循私,則後患無窮。本人適逢其會,不敢擅專,特公之於眾(自然語言與中文結構以往已多有論述,請見《智慧之旅》第八集第八節「秋分」)。 |
#956 留言者:網主 [2002-01-09] |
告網友: 漢字基因第十二講﹕漢字基因的學習方法 人謂學習不能太重效率,那是不知學習尚有方法故,如果沒有方法,或是方法錯了,那麼學了不如未學。 古人的學習方法是「死背」,其效率之大小,與所背的資料量成反比(需要背的資料越多,越是難背)。事實上,即使到了今天,由一到十的數字要背,九九乘法表要背,字母順序也要背,重要的公式要背。只是學術科目太多,其餘已無從背起。 又有人謂電腦效率高,卻不知電腦從研究開發到設計生產,一律是「事先設定」!等於100%靠死背(至少目前如此)! 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當然有,就是「聯想」(在電腦工程中,可稱「索引」或「聯接結構」,不幸目前只做到用「關鍵字」或「窮舉比對」)。但是,其先決條件,是資料要多,索引要全,速度要快,才能保證效率。 要資料多可稱「廣識」,要索引全則謂「築基」(速度快是指機器而言),然後再加上學習的對象,是為「認知」。結合這三項,就是漢字基因學習方法(也是一般的學習方法,只是供兒童或初學者,另有不同的教法)。 一、築基 1,養成分類分析及綜合歸納的習慣 分類分析等於是「知其然」,綜合歸納則為「知所以然」。 一般人連「知與不知」都搞不清楚,充其量「自以為知」。每當彼此之間有 了爭執,誰是誰非就難有交集。這就是只「學會了」應用概念的「符號表象」, 而不知概念所代表的「然」、與「所以然」。 經常,兩個人在爭了半天,甚至於反目成仇之後,直到「知道了」所「爭之 然」後,原來兩個人所談,竟然完全相同! 所以,「茶杯」這個「概念」不等於「茶杯這兩個文字」,概念是含糊的、 靈活的,分析下去,「茶」是一種概念,代表很多不同的茶種及飲料;「杯」又 是另一種概念,代表一種形狀、材質、性能、習慣等等。但是作為兩個文字,則 可以指定為任何「事物」的代表,如同一條狗,也可以命名為茶杯! 僅僅分析而不知歸納,宇宙一切將分崩離析,由零到壹都毫不相關了!人最 有用能力,是能「納須彌於芥子(佛家謂將一座山放到一粒很小的種子中)」。 這種能力,要從青年期開始訓練,到了中年以後,所謂「融匯貫通」正是歸納的 應用,但沒有練好功夫,要想施展,也是力不從心的。 再以「茶杯」為例,前面分析的結果,反向還原,就是歸納。問題在,在無 窮的事件中,要找到能歸於一的相關性,就不是三言兩語可解的了。 2,思維整理 簡單與困難是一體的兩面,簡單的事,做不到就是困難無比。困難的事,如 果做到了,就是簡單異常。 思維整理亦然,其簡單處,只要能思能止,就100%達成;其困難處,一 般人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思想,不論想什麼,都是「腦不由己」。 所以,釋道儒三家都強調「戒、定、慧」。戒是指控制身心,使不受外物引 誘;定要做到離欲無念,自心恆常;慧則思慮空明,纖微畢見。 其實,只要朝這個方向去做,就有一得,多做多得。關鍵在於利用時間,要 在任何空閑的時機「離相思維」(也就是「抽象思維」),要能做到離相、抽象 ,不看實體,拋離形相(象),仍能保持思維的完整。 3,保持客觀 說來容易,人最難客觀,因為人的眼睛朝外,看不見自己內心! 如果不客觀,就不可能見到「真實」,因為「自信」只是「相信自己」,是 絕對主觀。而客觀是各個主觀之和,當一個人瞭解了其他人的主觀,且能「分析 歸納」,並與實際印證之,那麼這個人的認知才能稱為客觀。 千萬注意,人一陷入主觀(做夢就是純對主觀的明證),就變成魯迅筆下的 阿Q了!要避免此失,多與外界溝通,多檢討自己的錯誤,切勿「自導自演」, 再來個「自欣自賞」、「自頒自獎」、「自滿自足」! 二、廣識 廣識不等於多讀,「廣」是指範圍,「識」則指效應;「多」是數量,「讀」是行為。這其中分別極大,廣識者所知者廣及宇宙、其量未必多,但知之深、且必有用;多讀者只是讀了許多,可能在一個方寸三里之地,讀盡每一個人的生平、每一粒沙的足跡,但甫離開一尺,就不知所措。 如今知識爆炸,新知新識層出不窮,其中99%是人云亦云,或不知所云!可用的,可謂萬一,而真正有價值的,可謂百萬分之一。人若要多讀,只會越來越「莫明其妙」,只有先知「分類」,以知知識之廣;再行分析、歸納,以知所知之識。 具體明言,各種經典是廣識之基石,一些有內涵的文章(本人一再推薦《古文觀止》,即因其有內涵、文字簡練)是供廣識之印證。再若要知道知識的範疇,參考各大學分科即可知當前學術分類概要(千萬別查圖書分類,那是另一門「學術」)。 找書時,切記先看目錄,如果目錄寫得不切實際,其內容可知矣!再看作者自序(他序無非應酬文章或是拍屁遊戲),以知其然。 有些書讀來輕鬆愉快,那表示除了將時間「送出門外」,沒有其他的收穫。再如讀來需要用心思考者,其書若非「貨真價實」,就是「童叟皆欺」。 三、認知 認知者對象之體用也,體為漢字基因,用為人生事件。每學一基因,輒以生活細節應用之,每見一隅,以三隅反之。分類及字首基因不過各256個,快者三月,慢者三年,能用基因與認知相結合,是大腦必能靈活通變矣! 家財萬貫不如薄技一身,技術超群怎敵智能通玄﹖ 1,概念分類 這是學習漢字(或思維)基因的不二法門,重要的是二分的應用,以及分層 的方法,觀念弄清楚了,根本不需死背(本人至今尚背不全)。 前表所列僅有2560個字(且尚有若干錯誤,因原表隨時在更改調整中, 當寫作本文時,原檔資料已經混淆不明),特供學者自行練習用。練習時,心中 想到一個字,就要設法歸之一類。如果每次都能歸於一處,認知就已明確,至於 是否正確,其判斷標準(恕本人不提供答案)為﹕ a,各概念分配平均。 b,符合各層次的定義。 c,同一類中性質相近或恰恰相反。 2,基因字典 目前因各項工作忙碌(本人所從事之工作,可以用一個小國研究院來比較, 當然,其大小自由心證,此事且留待他日蓋棺論定,爭辯無益),本字典僅完成 第二稿(全部完成,預計要到第六稿),但已可供參考。 因本人工作過忙,時間有限,「漢字基因」僅整理至此,且全部登載完畢。 其餘尚有「漢字詞、句、段、章節之組合,表義與涵義(層次)的溝通」等,請學者自參,必有大用。 |
#958 留言者:網主 [2002-01-09] |
告網友: 勘誤 在漢字基因第二講中,第三項〔用例〕﹕簫字,其字身為肅,非聿也。 簫之原意,見《康熙字典》,「〔通卦驗註〕﹕簫管形,象鳥翼…〔釋名〕﹕簫,肅也,其聲肅肅而清也。」意為竹製樂器,其如管,有孔,其聲肅。 近因沈紅蓮眼疾,老朽為文無人校對,故有此失(不出錯才是奇蹟)。待她痊癒後,將全文校正一遍,再重載於「著作下載」欄﹕「網絡講堂」中「漢字基因十二講」。 「此錯」之因,係老朽粗心兼忙碌,抱歉之至。由此可知,《漢字基因字典》中錯誤必多,不幸目前僅沈紅蓮一人能以助我,奈何﹖ |
#962 留言者:網主 [2002-01-12] |
告網友: 來本網者,尚請尊重老朽之原則,否則天下甚大,時間有限,無必要彼此浪費。 老朽之原則曾一再聲明網上,但常有「孤鴻雪泥」,偶來駐足,特再聲明如次﹕ 老朽一介「野人」,不涉塵世,不知榮辱,親戚朋友概不往來(亦不承認)。老朽無情無義、不群不黨,不為人作嫁、不替人推薦、不資助私人、不從事不可告人之事! 常有電郵來求,將老朽視作「大善人」,非也,大錯特錯之極也!老朽只知無為而為,不知有善而為也!能懂老朽之言,雖長篇大論可!不懂者,到此為止! 網主人白 |
#966 留言者:網主 [2002-01-13] |
告網友: 於網絡講堂中,漢字基因之內容經過校正,略有訂正,請自行參考。 |
#981 留言者:網主 [2002-01-16] |
告網友: 老朽今日出差,後日回。 網主人白 |
#988 留言者:網主 [2002-01-19] |
告網友: 出差北京二日,漢字基因講畢,即召開「紅旗中文2000」公司董事會。 公司在總經理胡才勇領導之下,成效可嘉。此次與另外五家公司,在北京市政府競標中,將美國微軟公司摒諸門外,人心大振。此事報章早有各種報導,今細究其因,其事並非全屬我輩之功(但公司獲利不小),乃微軟自取其辱也(驕兵必敗之證)。 蓋北京競標一事,其意義深遠,乃我國未來資訊走向之「指標」。微軟知之,早擬定「戰略」,以展示其必得之心!自去年底,強迫國內聯想、長城、北大方正等公司,在國內大登廣告,一致公開「表態」,全力「效忠」支持微軟之「視窗XP」(可靠消息﹕軟微用以往各家盜用之軟件要脅之)。 前哨戰﹕去年上海七千多萬美金之軟件競標,微軟談笑用兵,大獲全勝。 軟微挾戰無不勝之威,大軍君臨北京,開出五年279億美金「納貢」之條件,迫我政府割「資訊地」賠「知識款」! 此戰我方政府已有對策(高手神龍不現而已),於開標前,開出先決條件,即投標廠商須簽署「保證」,其軟件沒有可資「洩密」之「後門」。微軟心中有「鬼」,堅決不簽,故被摒諸門外(因微軟是獨家,以致僅有LINUX系統得標)。 前數日,微軟第三號頭頭,急急自美飛京,要求晉見我國科技部長。其中細節且容保留,劇情不外微軟圖窮匕現,祭出知識財產權,迫我政府就範(放棄LINUX系統,全面採用微軟視窗),結果是「不歡而散」! 微軟不知中國人之剛硬,致有此失!我人應知,戰局伊始,勝敗尚在未定之天,今後中國是否會成為「資訊次殖民地」,端視我輩自覺之心矣!今中國已有「軟件市場」,且係LINUX系統,識者不必再迷信「微軟至上」也! 為此,老朽已浮一大白! 網主人白 |
#989 留言者:網主 [2002-01-19] |
告網友: 因工作忙碌,今日始驗收電書,竟然發現系統規劃紊亂,功能層次不明! 今已送出樣品數百冊,尚無一人直斥己非,在此,請先恕老朽監督不周之罪。同時,老朽對眾家好友亦有微詞焉,蓋老朽之錯在于一人,電書之錯,貽笑天下。老朽有錯,不告者是為鄉願也,若告之而不改,則老朽可謂行屍走肉矣! 老朽原意,電書不附手冊,令人開機即明,未達目的,是無能也!老朽此生,所作所為,無一為己,敬乞各界批評指正,至少希能將電書止於至善! 網主人頓首 |
#1017 留言者:網主 [2002-01-26] |
告網友: 日昨偶得一夢,思之頗能代表老朽之「靈魂」理論,特進而說之。 理論﹕ 靈魂不滅,如「我」能與靈魂合而為一,則「我」亦不滅。 夢境﹕ …(前情已不復記憶,且不重要) 老朽由一高峰向地面墮落,寒風撲面,驚恐萬狀。 旋悟﹕「生死皆命,有何懼焉﹖難得有機會領略一下粉身碎骨的感受!」 遂效法兀鷹狀,伸臂在雲中巡迴… 醒後,猶有所感,然「我」在床上,此「我」與夢中之「我」何異﹖ 問題﹕ 「我」是什麼﹖「靈魂」是什麼﹖ 定義﹕ 「我」=(人的肉體感覺+「本人」的過往經歷)於一剎之意識 無肉體、無過往經歷、無意識,「我」即不存(我思故我在) 「靈魂」=人(狹義)、物(廣義)之精神現象 「我」與「靈魂」合而為一=O=人之精神狀態 闡釋﹕ 時間能量由「過去」到「未來」,其間之交點是為「現在」。 「我」可謂在過去經歷到未來之際,感官在「現在」這一剎的「感知」。 時間由過去到未來,以兩向量交錯示之,乃為一「X」形。 X形上端為過去經歷,中間交錯「點」為現在之「我」,下端代表未來。 假設﹕ x1=夢中之「我」,o1=夢中「我」與靈魂合一 x2=醒後之「我」,o2=醒後「我」與靈魂合一 xn=無數他人之「我」,on=其他「我」與靈魂合一 X=x1+x2+……xn=「大我」 O=o1+o2+……on=「靈魂」 推論﹕ 夢已醒,x1已滅,x2未來可能消滅(xn亦然)。 但x1,x2,xn全滅之可能性不大,故X之「大我」不滅。 如「我」能與靈魂合而為一,則o=x,O=X。 X不滅,故O亦不滅,O中之「我」不滅。 印證﹕ x1不等於x2,前夢中之我,未必就是「我」。 雖x1主觀為真,但怎知此刻之x2不會如x1般,一夢而寤﹖ 若x1=x2=「我」,又怎知xn不等於x1﹖ 若x=o為精神態,隨時間分合,只要「大我」不滅,o1=on, o就可能分合於任何個體,因人之過去經歷而呈現現狀。 結論﹕ 宇宙之能量充斥,假設其作用於任一機體上之狀態名為「靈魂」。 在時間軸上,靈魂之作用於機體,係將過去、未來交匯在「現在」。 當此機體為人,對過往經歷之記憶而有「知覺」,是稱為「我」。 當人之感官不具作用時,「我」即不存。 故人之機體或有生死,但「我」之於靈魂,與人類同存。 同理,靈魂隨時交換於各人體中,集小我為大我。 |
#1027 留言者:網主 [2002-01-28] |
告網友: 老朽即日出差,下月8日始返。 網主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