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5407 留言者:心一 [2005-02-28]
主題:请问是否给我寄了巴片DVD
  看到各位網有都已收到巴片DVD,我想知道是否也給我寄了,盼望能夠欣賞。謝謝!
回應﹕
  據悉,內地寄送光碟不易,必須得到各地文化局之許可。而以本室而言,乃不可能之任務也。此事擬從長計議,待有了可行方案,再行奉上為荷。
5630 留言者:心一 [2005-06-22]
主題:DVD 收到!
  前天收到先生從上海寄來的DVD,頗感驚喜和感動。前天和昨天晚上觀看,畫面優美,配音效果有的地方欠佳。但達此效果,實屬不易。有關巴西狂歡節的故事情節,雖已見于先生的《智慧之旅》,今已動畫形式表現出來,仍感新意。故事中的先生如同一個思考者,調查、分析、思考社會的各類現象。非常感謝!
回應﹕
  見前則國內網友留言,尚以為係「漏網之魚」,又見本則焉。據查始悉,月前寄光碟時,國內不能受理,主事者特將光碟帶交上海同仁處理,是有此一波之光碟風矣!
  此劇為一系列試驗之首,先測分鏡技術;次則「拜年」,以驗群體模組理論;繼而「桃花源記」,測試國畫風格(皆在網上);進一步重拍「新黛玉葬花」,以試造景能力;最後將以「西周自絕」,試拍大規模之禮儀、戰爭、行軍、與盟等。待一一就緒,且劇本也將略具雛型,即將大舉矣!
  至時,錄音室、配音員、攝影棚俱將平地起,萬里之行,始於足下,是無懼粗陋也!
5749 留言者:心一 [2005-09-18]
主題:请教朱老师
  《陰符經》中“故天有五賊,見之者昌......”,敢問朱老師這裡的“五賊”是什麼意思。余讀數遍,不得其意。是否可理解成自然界中存在的“大道”?還是“天機”?謝謝!
  今天正值中秋佳節,敬祝老師和您的同事中秋節快樂!
回應﹕
  老朽讀書不多,請恕不知此經內容。
5822 留言者:心一 [2005-11-11]
主題:遗憾!
  一直關注老師北京之行,讀完后,甚撼!可能我過于樂觀,總認為如此利國利民之事會被接受,也許我是高估當局了。由此可見,傳統文化教育缺失之悲哀!沒有“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理念,何以承擔造福天下之重任?益感十年文化之浩劫對國民經濟的影響,遠比對國民思想文化的影響小得多。如我受西方科技思想的影響太大,一直視中國傳統文化為“封建迷信”而不去接觸,若不是前幾年,偶然的機緣,有幸窺到傳統文化之一斑,也許將與之錯過終生。
回應﹕
  所言甚是,以往老朽之過,即明知其情、而昧於其理。今世人人只以「自我成就」為最高準則,是故博士專家大行其道,萬民如蒸,天道蕩然!
  老朽欲力挽狂瀾,是自不量力也!蓋天欲絕人,必先泯人智,人智既絕,等同洪水猛獸矣!中國經濟必可超英趕美,老朽所憂者,若不重視傳統文化,另一中華帝國崛起,其囂張乖戾將無與倫比!
  奈何?奈何!如之奈何?
  努力?努力!繼續努力!
7835 留言者:心一 [2008-08-01]
主題:拜求老师墨宝
  老師的工作室是我精神之港灣,時時來此汲取營??,卻無以回報師恩,甚感慚愧。很想求得老師墨寶以自勉,但又恐使老師受累。猶豫再三,還是忍不住使先生受累。懇請老師增字如下:
  抬頭:心一
  內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回應﹕
  老朽有責於傳統文化,恨時間不足,否則贈字結緣斯乃本職。尤以計劃中近日以練字目的,練畢廢紙成堆,若有網友需索,善加利用,功德也!
7871 留言者:心一 [2008-08-27]
主題:墨宝收到!
  已收到老师之墨宝,感謝之至。將學习且践行之。
回應﹕
  不必客氣。
7994 留言者:心一 [2008-11-07]
主題:尝试练习
  1. 認識界:一河南和其父屋頂挖洞,期望成為上海人,未果。
  2. 理解界:小伙自以為知道上海繁榮之因,實不知。
  3. 剖析界:不深入思考,將事物某一表象當根源而模倣之,無疑于捨本逐末。
回應﹕
  1,不確。期望成為上海人是「反諷」,不能視為小伙子的本意。
  2,正確。
  3,正確。
8012 留言者:心一 [2008-11-08]
主題:尝试练习
  1.人世界:小沙弥自以為知道如何立地成佛。
  2.理解界:小沙弥认為如佛像那样坐在大殿之上,接受礼拜,就是佛。其实他根本不知道佛的本质。
  3.剖析界:人常將事物之表像當作事物本身而仿效之,结果只能是徒劳。
回應﹕
  1,正確。
  2,正確。
  3,不確。本則乃「負面教材」,道理正係點明何謂「自以為是」。
8031 留言者:心一 [2008-11-09]
主題:练习
  學生沒有讀過佛經,不能準確理解佛經中“境界”的內涵。我把它理解成“對人生修行不同階段的體味和感悟”。 “執著”是一種境界,“放下”是另一種境界。個人認為眾和尚表達的是一種“執著”的境界。
  1. 認識界:老和尚給講經時,眾和尚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境界”,均不被師父認可。
  2. 理解界:老和尚認為認別人的“境界”就是表示自己和他們一樣。
  3. 剖析界:用否認普通和尚的“境界”的方式來體現自己的“境界”,實為自欺欺人。
回應﹕
  1,正確。
  2,不確。
  3,不確。

  境界非佛經所創,罟網討論甚多,恆指一「環境之界域」。
  學佛之境界,最高:佛境--涅槃;次菩薩:--慈悲;再次羅漢--修行。
  讀書人境界,最高:聖賢--天人合一;次入仕--利眾;次士人--傳道授業。
  今人之境界,最高:當官--名利滿載;次從商--發財;次擺爛--能撈就撈。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