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714 留言者:工人 [2001-09-14]
主題:
  先生之哭,有心人亦淚下,此我輩『中』人之情也。正宜使世之不及情者見之。
回應﹕
  是也,但何時始得而笑焉?
718 留言者:工人 [2001-09-16]
主題:
  天下有心者甚眾。敝人,眾人也。眾人各有時,亦不出天時,腳步不同,方向則一。
回應﹕
  君言甚是,自然是道。
798 留言者:工人 [2001-10-21]
主題:
  先生曾提及音樂,喟然曰〔殘影綽約猶存〕.
  又謂美感為〔人心之私密〕.
  而先生”斬我”不遺餘力.
  請問先生﹕美〔術〕何用﹖其〔道〕何在﹖
回應﹕
  老朽夙有「痛風症」,「痛腳」不可踩,君踩之矣!
  人體係一「感官」之「領地」,五感雜陳,鐵騎蹂躪,直至五體「投地而後已」。然雪山冰凍,雨林霧翳,基於體質之結構、環境之同異,人生際遇,莫非自然契機。所謂「感性」,有聞音而知律,化繁響為利刃;有見形色而通意念,揭萬物之所宗;亦有駕神思之長風,盡玄秘之冥幽,窮宇宙之始終,極僻惘之奧源而返者。
  感與不感,人各有命焉!若略感即止,投地而「住」,其人可「匠」可「師」也。繼之,駕「鐵騎」以馳人世,有馨香氤氳,得絕色繽紛,豈不自陷「囹圄」哉﹖更上層樓方可及遠,得之不執,成之不居,有感不感乃「海闊天空」也!
  「感」者「咸心」,人既為人,與人同感,其咸至小。苟與天咸,其感也,無邊無際,扶搖而上者億萬里,再俯瞰人間,雖微塵亦不復見。

  老朽自囚地獄,心已屬理身仍從感,「心、身」兩地。偶聞妙音,心弦大慟,蓋「殘影綽約猶存」焉。又因從事多媒體工作,理當先有「小咸」,自不能迴避「美感」。有體必有用,「形色」乃「肉體」生存之「誘用」,人見之有感,心即「動」矣!然老朽「修練」經年,動而能止,僅於心中,略存渣滓,是謂「人心之私密」也。
  誠如所言,老朽「斬我」不遺餘力,斯乃「真道」,不礙取捨。「美術」之「體」,本係眾生,藉之為「用」,供作靈智淬鍊,不亦可乎﹖
807 留言者:工人 [2001-10-23]
主題:解行相應
  請問先生﹕
  多層次索引在「讀書」、【解】時極好用。
  但在【行】時可有用處﹖
  因為我總覺得解行必然是相應的。
  若果真相應,先生只需說一「是」,我再慢慢想。
  若不是,則懇請先生解惑。
回應﹕
  是。
810 留言者:工人 [2001-10-24]
主題:解行相應
  【解】為收,【行】為放﹖
回應﹕
  為省麻煩,麻煩更多;字句不全,惑上加惑。
831 留言者:工人 [2001-11-03]
主題:解行相應
  行者如庖丁解牛,是以二無差別。
  老子曰為道日損,又曰少則得多則惑。
  先生乃論﹕「為省麻煩,麻煩更多;字句不全,惑上加惑。」
  得無非先生智慧之旅﹖
回應﹕
  昔之禪者曰﹕「不立文字」,結果「公案」不絕,悉成文字。老朽力主為文「精簡」,然覶縷難盡,至今著述「垃圾」無數。即令庖丁解牛,「解」至代以全自動化機器,「行」者有牛肉可食,卻仍無「一牛得解」者,是「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也!
  查原問﹕「〔解〕為收,〔行〕為放」﹖其簡至極矣,若「不立文字」,其文已立!若謂「解行相應」,未知「前言」怎來「後語」﹖蓋該二字本非慣用之「對稱概念」,難以「直斷」,故曰「字句不全,惑上加惑」矣!
  以刀斬肉,須鋒刃及砧,若切豆腐,亦應刀刀到底。其「少」也,「行」者「及砧」之謂,其「得」則為「解」。若一刀未斷,再加一刀,則稱為「多」。多至亂刀如雨,其肉成末,豆腐則成豆漿,是「惑」也!
  職是之故,遂知一問尚有二問,二問又增多疑,故言﹕「為省麻煩,麻煩更多」矣!以《智慧之旅》而論,老朽面臨兩難焉!畫蛇添足,豈非蜥蜴乎﹖然該書未能為人增智慧,雖「金蛇」亦等同裝飾。改畫為龍,不亦「麻煩」乎﹖
  解之行之,其本為一,何奢言收放﹖收之放之,又增為多,斯乃「麻」(治麻之術,係取麻莖,腐之乾之)之「煩」(麻既乾,其纖維無數,糾纏盤繞)也!
833 留言者:工人 [2001-11-04]
主題:道歉
  鄙人不才,非敢月旦先生之書與思想也,蓋取於先生「智慧之旅」四字,以象鄙問。
  先生所答蘊義奧妙,塊壘雖非一時可消,已能亦有益鄙之為學,當再細思。
回應﹕
  「溝通之學」失傳久矣,「解為收,行為放」斯例,其中「收、放」為「對比詞」,「解、行」則難明其旨。聞人言,每每先思其言之「相關性」,歸納其「同」,以供「理解」。今既有「收放」之對比,依此類推,「解行」礙然不通。
  例如﹕「白為亮,黑為暗」,「白黑」對比,「亮暗」亦然,其中「異同」躍然而出,得「以理解之」。再若改為﹕「白為亮,陰為暗」,兩句皆可懂,但並列為「對比句」,其中找不到「白、陰」之相互關係(或曰共性),人思遂迷!
  今人重功利輕文字,寫者「自迷」,看者「人迷」,彼此「似懂非懂」之餘,誤會叢生。人際溝通若此,「人言」何來「互信」﹖近百年以降,知識大興,但因「文無定則」,致各說各話,舉國騷然(我國)。一言以蔽之,「人失其本遂以就竹(竹本=笨,蓋竹根成團,糾結難解)」也!
  傳統讀書人認為「文以載道」,文字始乃「經世濟民」之學(今日之經濟,只是數字,若非增長就將衰退),其理無他,人所學所知,無不源自「文字溝通」。一旦「文字隔閡」,彼此「互盲」,互盲猶可「避道」,半通不通則將「誤導歧途」。
  昔韓文公「文起八代之衰」,被尊為一代聖賢,良有以也!
834 留言者:工人 [2001-11-04]
主題:麻煩之旅
  1.如何求全﹕窮舉遍歷顯非智者﹖
  2.如何能斷﹕捕得北溟大魚無處著刀﹖
回應﹕
  古人十年寒窗,「萬一」能得狀元,俠士闖蕩天下,未必全身而返!難矣!難矣!宇宙至大,無人可以「求其全」,機緣各有,智者不過善其事而已矣!
  既得北溟之魚,何愁刀之不著﹖所慮者,在慎思「目的、用途」為何,對症下刀即「斷」。若一概不知,揮刀亂舞,則是暴殄天物也。
837 留言者:工人 [2001-11-06]
主題:麻煩之旅
  先生所言之理鄙人僅通其一。
  「解為收,行為放」,「解行」互為因果,收放為正負,正負亦互為因果矣,於此而住是為斷,
  若開展之,亦不知依於胡底,以是有求全能斷之問。
  鄙人嘗反觀己思曲徑通幽黑白顛倒層出而不窮。是以雖知人言為非亦不敢自以為是,
  於是困頓終日,解而不能行也。
回應﹕
  此正因層次混雜,思慮難清也。思慮一亂,學日益,知日損。兼以對文字理解不明,不知+未知+憶知,是曲徑通幽,黑白顛倒,不能「解」故不能「行」矣!
  以所言「解為收,行為放」為例,「解行互為因果」與「收放為正負」是兩種不同的認知,不可混為一談。「解行互為因果」一句,既無「前例」可資參考(諸如成語),又無從由「解、行」兩字表面推斷(「理解而後行」絕非「解而後行」更非「解行」)。

  根據《漢字基因字典》(一般字、辭典只是「窮舉」其用,難以歸納),「解(角+刀牛﹕舉刀向牛角,判其理,認知曉悟也;說也;除也;開也)」字是一種「狀態」,而「狀態」不能「獨立應用」,蓋極易混淆也!
  如﹕題解,肢解,見解,瞭解,鎔解,分解,消解,溶解,潮解,注解,熔解
    和解,求解,索解,支解,大解,費解,融解,電解,電解,不解,理解
    破解,瓦解,醉解,解開,解悶,解體,解脫,解禁,解析,解渴,解決
    解溲,解釋,解答,解救,解決,解凍,解惑,解囊,解事,解憂,解元
    解免,解除,解人,解任,解僱,解恨,解悟,解手,解毒,解嘲,解嚴
    解職,解頤,解散,解藥,解綬,解紛,解結,解約,解繩,解纜,解裝
    解圍,解顏,解衣,解說,解剖,解放,了解,排解,押解,勸解,甚解
    難解,經解,圖解,曲解,遞解,辯解,調解,誤解,詳解,講解,註解等

  「行(彳+亍﹕左腳、右腳向前跨出)」則是指一種行為(不必再舉例了),兩者「毫無交集」(如說「成為是,敗為非」,其「成敗互為因果」,與「是非可稱正負」,人人一看就懂,是因已有「成例」,不必解釋,或容易解釋也)。

  再以「數學」公式加以說明之﹕
    假設X,Y代表某事件,A,B代表對比之正負性質,~代表「為」﹕
  若「成為是敗為非」,此四者可歸類為﹕
    成敗為某事件之對比結果;是非為某判斷的對比結果。
    則﹕成=XA 敗=XB 是=YA 非=YB
    可寫為﹕(XA~YA)(XB~YB)
    相當於﹕A(X~Y)B(X~Y)
    或  ﹕AB(X~Y)
    如此,由AB及XY之交集共性,非常容易理解。

  若以「解為收行為放」為例,解為一種「狀態」,假設為X;行為一種「行為」,假設為Y,收放是結果,有共性為Z,加正負假設為ZA,ZB。
    可寫為﹕(X~Y)(ZA~ZB)
  此題無從精簡,必須逐字理解!

  所言不差,此題出得奇怪(文不通理不順),確係麻煩之旅也。
849 留言者:工人 [2001-11-12]
主題:體驗
  先生自傳名「智慧之旅」,意思是『人生事,需「親身體驗」』?
  不過欲求人生智慧常如火中取粟,譬如名利食色氣,當者鮮不披靡
  。而佛法傳戒,不論在家出家,許多都主動避開這樣的關卡;世事
  變遷,許多戒律已難行持,出世者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入世者并可
  為不可為亦不知矣。
  愚迷處此,敢問先生何以教?
回應﹕
  人到人世稱過客,過客過隙如雲煙;離世離心成仙藥,仙藥仙凡問聖賢。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