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3391 留言者:不才之人 [2003-10-04]
主題:漢文史資料庫與人文系統
  看到#3382則有關公司未來資訊產品的發展, 實令人振奮, 學生希望此狂風暴雨快點到來; 於文末所提及的"「漢文史資料庫」已進入實用階段", 是否意味著此資料庫已經與人文系統整合在一起了? 因為當水壩及管線都鋪設好時, 我們還需要水及自來水加工廠, 如此用戶才能一開水龍頭(電書或網絡電腦), 資訊就手到擒來, 希望於明年啟用時能軟硬具全, 如此才是真正的狂風暴雨。
回應﹕
  「倉頡系統」與「人文系統」是兩種不同的產品,前者可開放給各界使用,但不支援目前的PC硬體。尚待本公司的NC完成後,唯eTown會員,始能應用。人文系統所不同者,具有一「圖文轉換平台」,一旦公開,將「流毒」不盡也(以當今社會風習,人人唯利是圖,若有人以此系統,將色情暴力化為動畫,老朽罪過大矣哉)。
  「漢文史資料庫」可與倉頡系統配合,但因涉及全文檢索,唯有使用倉頡輸入法,系統才能處理,是以名之(其他輸入法概不接受)。本庫最大之特色,在於「資料之正確性」,目前已與中央電視台及多家報社配合,提供查詢服務。舉凡字、詞、句、段、節、章、篇、集,不論多重交集,其出處、原書頁碼、相關註解等,敲鍵即得,方便異常。
  因國家機構,其聲望代表國家,萬一引用原文乖舛,便成笑談。經過多次實驗,本系統效果極佳,原來要無數專家,細閱各卷,耗時月日者,本系統不過一瞬即得。又以往治學者,為查資料,往往浸淫圖書館中,白髮皓首,未必得一字之確證,今悉成歷史矣。
  漢文史資料庫可謂「文史照妖鏡」也,當今學者遍天下,常援文引註,無人知其出處。即令以白為黑、或誤黑為白,其是非顛倒,導致文史界莫衷一詞,口沫橫飛!而在本系統下,正本清源,令文史還諸文史,「想當然」仍為想當然耳!(如#3385則:「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係出自《周易》上經,一查即得。但請網友同情老朽責任繁重,萬勿委令老朽為書蠹焉!)
  本系統在欒貴明教授與田奕先生率領若干學者,十多年辛勤耕耘,收古今善本,將經、史、子、集,徹底作有系統之整理(原係錢鍾書教授所交付之任務)。再由本實驗室,設計成「動態資料」型式,反覆詰究,將文化生命貫注於歷史精神長河中。曩日老朽嘗夸夸自談,敢以發揚中華文化為己任,所恃者此資料庫也!
  能否於明年啟用,尚言之過早。蓋明年九月,將於北京舉辦「第三屆漢文史資料庫實用會議」(前兩屆分別在港澳舉行,資料咸在網上)。時擬遍請海內外專家學者,共同論證,務期不疏不漏,不偏不倚。此乃千秋大業,明有《永樂大典》,清有《四庫全書》,今日唯有文化傳信公司,敢於大開大闔,成此「漢文史資料庫」,萬里之行,不急於一時也!
  至時,有此一庫,等同「文史博士」億萬在手。或謂老朽「自私」,排斥「其他中文輸入」法,實則此非圖「私」,其他輸入法僅能用字萬餘,且不具備「六書」及「漢字基因」之功能。本庫文以載道,非同小可,豈得任由不識之無之輩,任意踐踏哉?
 
2011年7月註:因文史資料庫之工作近尾聲,而老朽工作忙碌,2007年,董事長改由張偉東擔任。
3503 留言者:不才之人 [2003-11-11]
主題:諸葛亮給子書
  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
就傳達出精簡而具體的學習與做人的道理。
長篇大論,容易令人生厭,精簡溝通更具效果,
由此可看出漢字精簡的力量。

-- 諸葛亮給子書 --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回應﹕
  先賢高風亮節,可見一斑也。
3612 留言者:不才之人 [2003-12-20]
主題:才情?
  請問老師,有才(即一般的水準)的人和有才情(才能超過一般人的)的人究竟是差別在哪裡?就像有的人文章寫的好,但卻寫不出像紅樓夢和金庸的武俠小說那般的水準,是不是再努力也無法突破呢?
回應﹕
  文章好壞與有才、無才的關係不太大,倒是與努力多少成正比。
  寫出何種「水準」的小說,也與文章好壞無關,而是與身世遭遇的複雜度成正比。
  古人說:「文窮而後工」,人要窮,唱不起卡拉OK,玩不起股票,而且非寫不可,才會整天想、整天寫。遭遇複雜者顛沛流離,看盡人間冷暖,各種點子都要用到,才有生存的機會。再加上想時用心,寫時拼命,還有一點點機運,有希望了。
5411 留言者:不才之人 [2005-02-28]
主題:感謝
  感謝老師所寄的光碟,中華文化復興在望,相信幾年後此計劃必能在教育上起到最大功效,青年學子將能再度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恢復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心。
  學生能夠見證此計劃由無到有之過程實在是三生有幸,謝謝老師!
回應﹕
  但願如此,教育為國家民族深長之大計,老朽必將全力以赴。至少,古文合乎漢字基因規範,由漢字基因轉換成圖形,幾乎不費功夫。未來將不會有自己程度不夠的「白癡迷」,為了割斷血緣臍帶,強要學子「漂白化文」!
  由於人少事繁,且工程浩大無比,去年進度一再落後,幾乎「賀年片」無法完工。今年外務較少,只要全自動系統完成,詩詞歌賦皆能入鏡,不愁文化不興也!
5700 留言者:不才之人 [2005-08-17]
主題:反省
  看到#5694則老師的回應,心中有所感慨,台灣正是如此,台灣有好山好水只是我們不珍惜,功利教育讓我們利慾薰心,忘記好好的愛護這塊土地,台灣目前其實並不需要經濟奇蹟,再多幾個經濟奇蹟台灣就不能住人了,台灣最需要的應該是「道德奇蹟」才對。
回應﹕
  有此感觸,就是良知。
  沉痾不難看出病癥,但若不知病源,奇蹟更需要奇蹟!人獸原本同流,及因有了思維,清濁遂分。中國老祖先在三千年前就已發現,人若不「自制」、不肯犧牲「小我」、社會遲早必亂,因之「禮教」遂萌。而今國人「洋化」,隨阿哥哥陶醉,百年來數典忘祖,「道德」早已成了「倒得」!
  如果要講求「民主自由」,絕大部份的無知愚民寧願天天「花天酒地、肉林慾池」、而罔顧眼前的「民族劫難、生態危機」!放縱多好?誰還願意受拘束?只要昧著良心,滿口虛言妄語,騙過了愚民,就可玩權弄勢,幾個狐群狗黨沆瀣一氣,把「笨蛋」炒成「混蛋」,加上洋大人「助興」,人人變成糊塗蛋!
  那倒得呢?恰反其道抗其德!這一代人早已西化成癖,盡成白雪公主裙下之小矮子!若談「道德」,先不說《紅樓夢》中大觀園門前的石獅子,這些小矮子連漢字已皆「詞組化」,遑論老祖先「微言大義」?公帑為私、上下其手,更別談台灣政壇有幾個人清白!除了口頭上討好選票的「倒得」,有誰「夠資格談『道德』」?
  老朽對台灣是剪不斷理還亂,畢竟生活過十多年的「恩地」,多番力求報答,都被視為劇毒。國民黨是老字號,民進黨是新販場,統統唯私利是圖!老官僚把老朽當作「共產黨」!新官僚則直斥為「外地狼」!兩面不是人!世事本然,物生蟲必已腐,既腐,唯有期之下一代矣!
  話說回頭,豈止台灣如此?舉世在「美僚」支配之下,哪裡不需要「道德奇蹟」?但奇蹟從何來?上帝已釘在科學十字架上!失速的賽車,還剎得住嗎?老朽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冀圖以中華傳統文化,在教育、娛樂、資訊天地中,為人類保留一點「生機」,這何嘗不需要奇蹟?
5815 留言者:不才之人 [2005-11-02]
主題:中共的十一五規劃
  http://www.cw.com.tw/article/recommend/
pre_index.jsp
  天下雜誌刊出一則「什麼是中共的十一五規劃?」的報導,文中提到「十一五規劃」的主要目標,是要以「科學的發展觀」,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機制,達到「和諧社會」的建立。

  看到本文中所提到的,全力解決「三農問題」(農業、農村、農民)增加農民收入以及在產業發展方面,「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均是文化傳信的強項,相信未來文傳必能在這五年經濟規劃中大展手腳。
回應﹕
  老朽貶謫海角,瞬即賦歸,廟堂拴繫,怎堪閒雲野鶴?百姓蒼生,農民農村,難題源自伏羲女媧!文化傳信,力小體弱,傳信文化有餘,間或擂鼓敲鑼。
  篤行即是報國,身為人子,自然不過,豈是秦皇荊珂?古往今來,仁人志士,開創宗法張良蕭何!休問廉頗,但能食飯,科學規劃人多,無需妄伸手腳。
5841 留言者:不才之人 [2005-11-23]
主題:光學式瞳位追蹤器
  逢甲大學自動控制工程系開發出「光學式瞳位追蹤器」協助漸凍人用眼睛打字,提供網址給老師參考。
  http://cslin.auto.fcu.edu.tw/nowsci/
pupil/index.html
  http://www.techvantage.com.tw/content/
054/054178.asp
回應﹕
  謝謝!
  已查明此追蹤器供平面位移可,但景深不足。
6109 留言者:不才之人 [2006-05-12]
主題:領字
  學生不才想認領工作屬數字

   客觀、具象、人造、工作屬
文具:聿尺
工具:斗曹
農具:彔
武器:干戉匕戈刀盾矛殳弓矢

  謝謝老師!
回應﹕
  謝謝,已登錄。
6152 留言者:不才之人 [2006-05-15]
主題:提交工作屬部分,望老師指正
  聿   象形,會意-甲骨文
    象手執直形之筆,引申為規律。
    述也,遂也。
    與「水」組合為「津」
      水路之規律,必然的渡口;口中的水。
    與「土」組合為「垏」
      土變更形狀,土坑,土埂子。
    與「竹」組合為「筆」
      竹製的聿,寫字、畫圖的文具。
    與「豸」組合為「貄」
      野貍。
    與「啟」組合為「肇」
      開始用筆,開創。
    與「彳」組合為「律」
      行為有所循,法則。
    與「玉」組合為「珒」
      玉名。
    與「歹」組合為「肂」
      不好的規律,暫時埋葬於路旁。
    與「石」組合為「硉」
      石之規律,突出、不平的樣子。
    與「??」組合為「建」
      長久之規律,興造,設立;又提供。
    與「匕矢」組合為「肄」
      比較事物而闡述,學習也。
    與「長」組合為「肆」
      遂意增長,極力。

尺   指事-小篆文
    體之辨也,手腕至動脈處為寸,十寸為尺。量詞。
    與「人」組合為「伬」
      古代工尺譜的記音符號。
    與「口」組合為「呎」
      英美度量單位。
    與「虫」組合為「蚇」
      動物名,尺蠖也。

斗   象形-甲骨文
    象大升之形,容量名,酒器。
    與「金」組合為「鈄」
      金屬製的一種容器,酒器也。
    與「木」組合為「枓」
      木製的一種容器,勺也。
    與「火」組合為「炓」
      火聚升狀,火光貌。
    與「手」組合為「抖」
      手如斗盛物之聚升狀,顫動而舉也。
    與「米」組合為「料」
      以斗計米,量、度計、處理也,又象徵可加工之素材。
    與「禾」組合為「科」
      禾以斗量,象徵事物的衡量分類。
    與「鬼」組合為「魁」
      首也,宇態為高大,宙態為力強,序態為第一。
    與「臾」組合為「斞」
      露天的穀堆或穀倉,古代的容量單位。
    與「戶」組合為「戽」
      通過門戶之如斗器具。
    與「虫」組合為「蚪」
      蛙的幼體。
    與「角」組合為「斛」
      古代容量單位,十斗也。
    與「余」組合為「斜」
      斗之舒緩聚升時,一邊高一邊低。
    與「冓」組合為「斠」
      對交之形,使與斗斛平齊。
    與「黃」組合為「斢」
      黃色也。
    與「甚」組合為「斟」
      非常小心地倒酒,考慮。
    與「糸」組合為「紏」
      絲織品如穀物的顏色,絲黃色也。

曹   象形,會意-甲骨文
    象釀酒之槽;又指東方治事者之言,辦事之人也。
    與「木」組合為「槽」
      古官員分列兩側,故以木中間凹入為槽,貯存液體的容器。
    與「水」組合為「漕」
      如槽般的水路。
    與「人」組合為「傮」
      人群,人多吵雜之貌。
    與「心」組合為「慒」
      心群,心情雜亂之貌。
    與「口」組合為「嘈」
      口群,聲也,不清靜也。
    與「山」組合為「嶆」
      如槽般的山勢,山深空貌。
    與「辵」組合為「遭」
      遇到,四周,次數。
    與「米」組合為「糟」
      釀酒或釀醋析出精華後,所剩下同輩的渣滓,引申為敗壞。
    與「舟」組合為「艚」
      漕運所用的船,小船也。
    與「虫」組合為「螬」
      昆蟲名,金龜子的幼蟲。
    與「魚」組合為「鰽」
      扁而大鱗的海魚。
    與「足」組合為「蹧」
      足糟,無用也。

彔   象形-衍文
    象井架之轆轤,取水狀,刻木為架,本也。
    與「金」組合為「錄」
      記載保留。
    與「水」組合為「淥」
      水清澈也。
    與「艸」組合為「菉」
      草名。
    與「辵」組合為「逯」
      本然地來往,無目的。
    與「目」組合為「睩」
      注視的樣子。
    與「示」組合為「祿」
      天示可記事者,官位福分也。
    與「玉」組合為「琭」
      琭,玉名。
    與「石」組合為「碌」
      石之本,小石子;又平凡,事務多而忙狀。
    與「酉」組合為「醁」
      美酒。
    與「气」組合為「氯」
      一種氣體。
    與「馬」組合為「騄」
      良馬之名。
    與「糸」組合為「綠」
      絲源於桑,桑之本色,青黃色也。

干   網友朱氏已解。

戉   象形,會意-甲骨文
    象代表權威之斧,古之將帥,左執律右秉戉。
    與「金」組合為「鉞」
      金屬兵器。
    與「水」組合為「泧」
      水勢洶湧貌。
    與「心」組合為「怴」
      憤怒貌。
    與「目」組合為「眓」
      向上看的樣子。
    與「走」組合為「越」
      持戉而走,象徵在前或超過。
    與「鬼」組合為「魆」
      悄悄、暗地。
    與「犬」組合為「狘」
      獸走貌。

匕   象形,會意-甲骨文
    象反人之形,用以取飯,是為飯匙;引申為箭矢,短小的利器。
    與「木」組合為「朼」
      木匙,古代祭祀用的大木匙。
    與「??」組合為「它」
      象蛇居草中,因人問它之所在,而用作代名詞。
    與「??」組合為「疕」
      頭瘡。
    與「人」組合為「化」
      行為變,改變成;又自無而有,有而無也。
    與「匕」組合為「比」
      象匕首並列,相較量也,頻也;又「北」從反為比,親近也,偏私也。
    與「口」組合為「叱」
      聲大,音短而迅疾。
    與「尸」組合為「尼」
      從後接近之,親也,定也,引申為女僧。
    與「是」組合為「匙」
      是手能掌握的小型器具。
    與「牛」組合為「牝」
      雌性動物也。

戈   象形-甲骨文
    象平頭戟,一種兵器。
    與「人」組合為「伐」
      人用戈,立而行動,擊也,出征也。
    與「手」組合為「找」
      持戈以求,補不足也。
    與「衣」組合為「戔」
      二戈疊加有戰之象;又兵器堆集,個別相比微小狀。
    與「同」組合為「戙」
      船板木也。
    與「寅」組合為「戭」
      長槍也。
    與「衣」組合為「戟」
      古代武器名。
    與「晉」組合為「戩」
      減也。
    與「??」組合為「戛」
      古代武器名;敲擊;形容鳥鳴聲。
    與「癸」組合為「戣」
      古代武器名。
    與「倉」組合為「戧」
      匆遽用戈,傷也。
    與「單」組合為「戰」
      大戈,鬥也,對抗也;恐懼也。
    與「翟」組合為「戳」
      鳥羽如戈扎入體內,用尖銳的物體刺東西。
    與「甚」組合為「戡」
      持戈以非常之力克服,平定。
    與「爿」組合為「戕」
      兵器之對床上人,殘害也。
    與「音」組合為「戠」
      標志,記號。
    與「虍豆」組合為「戲」
      以虎皮祭器與兵戈相配,表演,玩耍。

刀   象形-甲骨文
    象兵器之形,一側有刃的工具。
    與「金」組合為「分」
      以刀切成兩半,由少化多,引申為由分之所得。
    與「火」組合為「灱」
      以刀切火,暴也;熱也。
    與「衣」組合為「初」
      以刀裁衣,象徵事件之始,第一次。
    與「七」組合為「切」
      以刀貼近而割;迫急也,恰好也;又深刻也。
    與「口」組合為「叨」
      口帶刀,話多而侵犯,貪也;又受人招待,表感謝的謙詞。
    與「艸」組合為「芀」
      蘆葦的花穗。
    與「??」組合為「券」
      手拿木牘為要約之書,以刀剖之;各持一半,作為憑據的票。
    與「舟」組合為「舠」
      形像刀的小船。
    與「虫」組合為「虭」
      蟬名。
    與「魚」組合為「魛」
      一種外形如尖刀的魚。
    與「心」組合為「忉」
      心如刀割,憂心貌。

盾   象形-小篆文
    象古兵器之形,用來扞身蔽目,即「籐牌」。
    與「肉」組合為「腯」
      肉如盾,肥胖也。
    與「木」組合為「楯」
      木盾,古兵器。
    與「手」組合為「揗」
      手摩盾牌,撫摩。
    與「辵」組合為「遁」
      行動時以盾牌掩護,不令人見也。
    與「彳」組合為「循」
      跪在盾後以隱遯行動,行順,依也,次序。
    與「車」組合為「輴」
      車之有盾牌者,可載柩或行泥地。

矛   象形,會意-金文
    象古兵器,長柄,一端有利刃。
    與「艸」組合為「茅」
      莖硬如矛之草,古人用以蓋屋。
    與「雨」組合為「雺」
      天地之氣如刃相沖而不應,指霧氣濛闇。
    與「髟」組合為「髳」
      草木叢生繁茂的樣子。
    與「网」組合為「罞」
      捕麋鹿的網。

殳   指事,會意,形聲-甲骨文
    手持之兵器,大而長,尖有羽飾。
    
弓   象形-甲骨文
    象彎弓之形,射箭用的一種武器。
    
矢   象形,會意-甲骨文
    象弩矢形,箭也。
    箭一射不回,引申為誓也。
回應﹕
  謝謝。
6675 留言者:不才之人 [2006-09-01]
主題:試答
  朱老師您好:
  試答題二,請指正:
  生存在現實環境中的人類,為了生活,個體與個體之間需要透過客觀的語文工具來溝通。
  而欲達到理解彼此之間的一切主觀認知,客觀的語文工具則必需加以定義之。
回應﹕
  「主題」未解釋,「重點」不在此。請參閱6674則答言。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